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规律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中探索规律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效率以及认识与理解生活的能力。在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应提高探索规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设计探索规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索规律;必要性;教学策略
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使教学难度逐渐提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强化了与生活的联系,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探索规律的专题内容也开始进入到教材中。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探索规律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能灵活运用在生活实践中。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通过丰富教学情境,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规律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一、数学教学中探索规律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较弱的阶段,对需要很强思维能力的数学学科学习容易丧失信心,缺乏兴趣。而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蕴含的规律,再利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而且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有一定帮助。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将实践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思考,会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习方法更加丰富,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与理解生活的能力
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联系,且其中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学生如果能学会在纷繁的事物中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是学习中,教师都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周边的事物,以认识事物为基础找到关键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学习中形成主动探索规律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认识与理解生活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规律教学策略
1.提高探索规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习自信。数学规律、公式、性质、算法的学习过程和一些思考题的解决过程等都属于探索规律,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索规律的学习,培养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能力,促进理解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形成。
2.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也要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组合数字规律,并逐渐扩展到探索规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以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先拿出一块正方形布,并剪掉一个角,让学生观察形状的变化。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布剪去一个角后就变成了多边形,被剪去的角也变成了三角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学习,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3.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也要以基础教学为主逐渐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并主动探究。以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多边形,并数一数围成的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和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再逐步探索多边形面积,让学生从体验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体会规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切身体会找到规律对学习的帮助,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奇妙,从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
4.强化设计探索规律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合理,也会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融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规律。以教学“间隔排列”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学,给学生描述符合学生认知的场景,让学生在感知中探索规律。教师可伸出手,把五指合起来,问学生:“这叫什么?”学生回答:“五指并拢。”教师:“是的。那老师把五指分开,手指之间是不是就出现了空隙?手指和空隙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一根手指一个空隙,再一根手指一个空隙……”教师:“对,像这样一个间隔一个地排列,就叫做间隔排列。”教师再出示一些间隔排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探究规律。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找出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总是比中间的物体多1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上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5、()、15()、25、()、35,让学生讨论在括号里面填写什么数字。这时,很多学生马上正确说出括号里填写的数字是10、20、30。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能这么快回答,很多学生说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差是5,因此就能很快计算出来。这样,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教师再引出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取来一张纸,测量并剪出一个边长是2cm,一个边长是1cm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在学生计算后,教师又剪出一个大小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并与第一次剪出的图形进行拼接,让学生再计算此拼接图形的周长。随后,教师又让学生继续计算3个、4个、5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接在一起的周长。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了解了探索规律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的必要性,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规律,使学生逐渐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军.论小学数学中的“探索规律”[J].成才之路,2015(14).
[2]龚云华.关于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教学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5(27).
[3]卞兴.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8(13).
作者:马腾飞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杨家大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