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学生认知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然后阐述了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包括初步认知环节的教学策略、掌握特征环节的教学策略、了解本质环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生认知;小学数学教学;初步认知环节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概念性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晦涩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和数学公式,使学生不能正确将其应用于数学问题解答和生活实践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小学生认知角度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与灵活应用,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生认知的数学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基于学生认知,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已知知识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合理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基于学生认知角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为初步认识—掌握特征—了解本质。在上述流程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入,为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实现促进自身终身学习数学的目标,这有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入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1]。

二、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为初步认识—掌握特征—了解本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流程开展基于学生认知的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提供条件。下文笔者主要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学为例,分析基于学生认知的数学教学对策。

(一)初步认知环节

在初步认知环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初步的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间的衔接性偏高,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感知。从本质角度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现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初步认知环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主要为个人化的零散感知,需要教师进行特征教学,保障学生感知的正确性。以人教版四年级“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为例,教师要分析基于学生认知开展数学概念教学的要点。在人教版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设置在长方形、正方形、垂直与平行等数学概念后,此时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基本性质和概念已经有较深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组织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初步认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并通过学生讨论结果的展示,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经过小组讨论,共有70%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存在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有60%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存在一组平行的对边;有50%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存在一组边长相等的对边。在上述学生的感知中,呈现出显著的个人化及零散化特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规范化和统一化的认知,避免学生受到个人化认识的干扰,而影响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掌握特征环节

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掌握特征的环节教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知识初步认知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了解数学本质的前提。因此,在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初步认知后,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点进行知识特征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特征的掌握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设计来实现。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水平,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的绘制,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基本性质,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指出,先绘制一条水平方向的线段,再将相隔两个网格作为起点,绘制与其平行且长度相同的线段,然后将四点进行连接,就可以完成平行四边形的绘制。由此可以看出,在掌握特征环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按小组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实践及讨论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及掌握,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及记忆,培养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

(三)了解本质环节

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特征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行进一步引导探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掌握特征到了解本质的有效转变。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提出有层次的多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分析,逐渐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实现基于学生认知的数学教学。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了两组直线,要求学生分析这两组直线是否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第一组直线为两条不平行的直线;第二组直线为长短不一的直线。学生一致认为这两组直线不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已经有初步的认知,然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通过一定的处理,能将其变为平行四边形?”针对第一组直线,学生提出将两者变为平行线的处理方式;针对第二组直线,学生提出将短边直线延长的处理方式,这两种解决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的认知。总的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完成了模糊思维到精致思维的有效转变,实现了数学知识特征到数学知识本质的转变,这种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三、结语

学生认知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化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设置的几种做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172.

[2]张霞.基于认知建模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51-152.

[3]李国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才智,2017(11):65.

作者:杨碧红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海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