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数学教学数学建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和专业学习服务。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数学类课程往往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地位:开设专业较少,教学与专业分离,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讲授较为枯燥。基于此,借鉴数学建模的思想,对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将数学建模的模式和思维引入普通数学课程,并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评价综合化”的全面教学体系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本文将从改革背景、改革措施和改革成效三个方面,介绍和探讨基于数学建模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一、改革背景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一般有如下特点:开设有关数学课程的专业不多,课时也一再压缩;许多学生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些困难;不少教师上课理论性过强,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然而,虽然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但数学建模课程受到不少学生青睐,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也能获得较为不错的成绩。以我校为例,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数学建模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其和普通数学课不同,每次课程都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很喜欢“动手做数学”的模式,积极性较高,觉得数学建模课程可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意义。深入思考两种数学课程的不同及其本质,笔者认为可以将数学建模的模式和思维引入普通数学课程,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进行创新实践,使得高职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与时俱进,更加面向专业、面向问题、面向应用、面向生活。
二、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尝试在常规数学课程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力求数学课程和专业相结合,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条件,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再到“用数学”,进行包括“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评价综合化”的全面教学体系改革。
1.教学模式创新化
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根据上课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自行讨论、建立模型、上台演示。学生从以往的“被学习”到“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从创新了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昏昏欲睡、低头玩手机,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2.教学内容应用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应该过于理论化,而是要注重内容与专业结合、与实际生活结合、与案例结合。与专业相结合,是基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熟悉,把数学理论的教学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引入所学专业知识的案例,通过解决具体案例,引导出要学习的相关概念与知识,逐渐让学生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和方法。例如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讲导数的时候,可以利用导数的意义解释:“当一个公司以恒定利润率发展时,其规模将以指数增长。”之后再进一步讨论:现实中指数增长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引出logistics模型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指引入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有实际用途的,然后再和书本上的理论联系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极限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课上可将一杯80度的热水拿到开空调的教室里,用水温的变化趋势引入。与案例相结合,是在讲解困难的理论问题时,可以举例说明,借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自由探究式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是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增加交流时间,加强互动,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余地。讨论式教学,是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由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学中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
4.教学手段信息化
教学中,要采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学软件、微信等手段辅助教学。在改革中,开设了《数学实验》《趣味数学》《数学建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等选修课程,教会学生运用mathmatic、mat-lab、lingo等语言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运用数学软件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如模拟图形、推导公式等,使数学课程真正地变成了实践课程。另外,课下鼓励学生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讨论交流、上传资料、课外辅导等,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课外,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5.教学评价综合化
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数学课程的笔试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具体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考核评价。对于传统数学课程,在一般理论性试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类、研究提高类试题,除了考察基本知识,更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延伸的能力。在应用类数学课程的考试中,着重运用上机操作类试题进行考试,不仅考察知识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改变了单一的理论性笔试考核,可以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软件、数学研究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考核评价。
三、改革成效
经过“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评价综合化”的全面教学体系改革,我校的数学教学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1.学生学习氛围有所改观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改革之前,数学课堂普遍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上课听讲状态较差。通过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之后,数学课堂的氛围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引入身边的例子,学生对于深奥的数学理论接受度明显提高;运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利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课下建立QQ群、微信群,增加了学生的交流讨论时间。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对于改革后的数学课程接受度明显提升,有更多的学生表示之前对数学课很害怕,如今上课较为放松,开始期待数学课程。
2.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借鉴数学建模的思想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上台讲解,有些学生从一开始的沉默胆小,逐渐开始尝试交流,最后甚至可以站在讲台上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引入学生身边或者专业的例子,使他们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强化数学软件的运用,使数学课不再只依靠纸和笔,学生亲手编写程序、模拟图形、推导公式,不仅使数学更加形象化,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有所提高
在改革中,开设了《数学实验》《趣味数学》《数学建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学建模综合能力训练》等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的平台,选拔培训了一批对数学有强烈兴趣、基础较好、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我校数学建模竞赛不断输送人才。近年来,我校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不断提高。数学建模竞赛是由三名学生组成一队,分工合作,连续72小时,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克服困难,完成一篇论文。竞赛和培训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论文写作、合作交流、查阅文献、应用实践、创新发散思维等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跟踪研究,发现参与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尤其是取得过优异成绩的学生,毕业后往往会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的改革,相辅相成,建立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再到“用数学”。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对数学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动手能力,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专业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高瑾,林园.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重要应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54.
[2]林园,高瑾.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现状分析及相关思考[J].新校园旬刊,2016.
[3]张玉成.高职院校(工科类)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
[4]高瑾,林园.专业为导向、应用为目的———论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04):83.
[5]高瑾,张平安,林园.《悉尼协议》框架下基于应用和创新的高等数学案例教学[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作者:林园 高瑾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