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观照下的语文教学改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学教学观照下的语文教学改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学教学观照下的语文教学改进

上学期,我听了不少数学课,看到了学生们上数学课的表现,有一些启示和教益。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小X,学习语文总是心不在焉,懒洋洋的。翻书、读书、写作业都需要提醒,总比别人慢半拍。可奇怪的是,数学课上,他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他几乎都举手,生怕老师看不见,手还举得特别高。再看看别的学生,上数学课普遍比上语文课更专注、更投入,发言更积极。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难道数学课有什么神奇的魔力?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认真听了数学老师很多堂课。我发现数学课大多从旧知识入手,迁移过渡到新知,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讨论———探究———验证———巩固,一步步,一环环,层层递进。学生都有事可做,他们听、看、思、讲、算、评、做,在数学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地思考着、计算着,忙得几乎没空开小差。数学作业本发下来的时候,得了一百分的学生,那种快乐与成就感溢于言表,没得一百分的学生,也及时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及时改正。看到学生们上数学课的情形,很自然就想到了我的语文课。语文课上,除了生字组词等比较简单的环节,学生们发言积极点外,让学生谈感悟、谈体会的时候,常常只有少数学生发言,课堂成了少数学生的课堂。大多数学生甘当听众,游离于语文课堂之外。课后做的作业大多是抄抄写写,似乎与听不听讲关系也不大。可每当检测,他们自己面对文本,面对各种题型的时候,便无从下手;需要表达的时候,也困难重重。学生越到高年级,越不太喜欢语文课。数学课的教学对我们语文教学有什么启示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学习数学教学,一课一得

每节数学新课一般都只有一个知识点。不论是复习引入、例题讲解,还是巩固练习,都紧紧地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学生心里也非常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我学懂了没有。而语文的任何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都会在多个点上,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有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书;从能力的角度说,有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阅读不同文体的不同方法等;还可以从方法的角度、习惯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内容的角度去区分……正因为每一篇课文都具有这样的综合性特征,我们常常会面面俱到地教,没有中心,没有重点,教学内容多而杂,教学效果难免“少慢差”。其实我们也可以学学数学课,每节语文课凸显一个重点,一个点一个点地掌握扎实,争取一课有一得。六年下来,该是多大的收获啊。正所谓,挖坑三千,不如掘井一口。怎样选择好教学的点呢?这就一定要准确把握年段目标,比如低段就是要凸显字词和朗读,中、高段就要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读写结合,其他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比如四年级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确定一个重点,就是学习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在学习生字新词时,重点抓一两个字、词,把它学透、用透,做到会读、会认、会写、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如“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里“滑”字用得十分巧妙,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好好的品析。根据中段学生思维水平,我提出理解词语五步骤:1.知道“滑”字面的意思。2.知道“滑”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析它的写法。(动作描写)4.明白这样写想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怎样按空间顺序介绍景物,学习、领悟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第三课时就运用按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来观察校园,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来介绍我们的学校。这样,一节课只有一个重点,学生学得轻松且扎实,领悟了方法又马上实践运用,比起碎片化的教学模式更高效。

二、学习数学教学,用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积极探究

数学老师善于提问,善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反观我们的语文课,有时问题太简单,一问一答,简单无效。有时对文本解读太深,又超越学生认知水平。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我们语文学习中来?并且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思考能力?我们要学学数学老师,多用开放性的问题,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的激情,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学《乌塔》一课,学生对乌塔一个人游欧洲有不同的看法,我没忙着下结论,而是让他们在品读课文之后进行辩论,要在课文里或者生活中找出证据、理由来说服对方。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在辩论中不仅弄懂了课文内容,明白了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下课了,学生们意犹未尽,好几个孩子来到讲台上对我说,还有话要说,没说完,心里不舒服。我笑着对他们说,那你可以把它写下来呀。结果,当晚的擂台赛就有好几个同学写了《由<乌塔>想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不是对语文没兴趣,而是我们没有找准他们的兴趣点,没找准课文的训练点。提出恰当的问题很重要,它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怎样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首先,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就是很好的问题,它有统领全文或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这类问题有难度,但认真钻研之后又可以解决,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在理解课文时,老师要巧妙引发,善于创设问题。可问在内容的关键处、内容的变化处、内容的空白处,在这些地方质疑问难,能很好引导思维,启发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于是自己关心的问题,这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最能引发深入思考,增进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式交流,一起合作探究。

三、学习数学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数学课,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一般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而设计的。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然后根据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咱们语文课的学习,不更应该这样吗?信息时代,学生和老师一样,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我们语文教师就能更好地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带着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利用视频、音频、网络、书报、工具书等,自学指定内容。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更适合学生本课学习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学习一篇课文,我班语文教学有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通过自主预学,明白已经懂了什么,同学们在交流自学所获的时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接着交流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当然,有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提得出,这时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体现了伽利略的哪些优秀品质?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做到的?除了正面描写,写围观群众的作用是什么?大家就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交流、讨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先学习,课堂上,老师再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来学习,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四、学习数学教学,精讲多练,多实践

数学课,老师讲的比较少,主要是引领、点拨、总结、激励、评价。数学课更多的时间是学生在实践在运用。语文课,虽然现在一讲到底的情况没有了,但是时间分配仍然有问题,挤压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有的语文课羞谈练习,只说感悟,造成了很多学生上大学了,还写不清楚一篇文章。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只是凭借它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理解课文内容重要,但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更重要。所以老师必须精讲,节省下时间多让学生实践。比如学习《鸟的天堂》,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点面结合”来描写场面的方法,就可以迁移到描写课间十分钟的场面、上体育课的场面、开运动会的场面等,让同学们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仿写一个场面。学生通过当堂课的片段练习,基本掌握了点面结合描写的方法。但是要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运用,还得在今后的习作中多次地运用和实践才行。就如数学课学了一道例题,懂得了一个方法,必须要多次地练习才能形成技能。以上是我听了数学课之后,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尝试。只要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不仅向语文同行学习,也虚心地向非本学科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提高,我们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就一定会越走越顺畅。

作者:韩建英 单位:眉山市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