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未来世界是充满挑战的世界,但是排名第一位的挑战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技术革命,而是道德挑战。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核心技术掌握在道德缺失的人手中,这对于人类来说是灾难。因此各国都在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同时,加强国民道德教育,而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是大学院校的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专业较多,课程风格独特,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学校及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德育渗透;高等数学;探索
数学不仅是理工科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部分文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之一,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也应当以自己的方式承担并实现德育教育目标。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忽略了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挖掘并研究数学中的德育基因,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性及可行性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特性
隐形性。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让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说教,而是在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中寻求德育和教学结合的契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对于学生人生观和理性精神的培养,对其意志力与抗挫折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些特质一般不会呈现外放特征,而是隐藏于行为和思想中。深刻性。考虑到教育的时间成本和学习过程的持续,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无法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期熏陶才有成效。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会愈加显著,并且较难改变。因此数学教育的德育具有持续性、深刻性。层次性。数学教学的是以教材为主要参考的由浅入深的学习,德育渗透也是同步的由浅入深的层次体系,学生的品德发展顺序和阶段也要求德育需要具备层次性,以便于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相应层次的德育教育。制约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被数学教育本身所制约的,其内容收到数学教学内容的制约,其渗透途径也收到数学教学形式及过程的制约。数学课堂的德育教育的载体,数学教材是数学课堂的载体,因此在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基因,成为整个德育渗透的前提。德育和智育只有在教学内容作为载体的情况下才能成功,找准切入点,二者才能更好地结合。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分析
数学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包括数量关系和空间的客观规律,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的内容、严谨的逻辑、广泛的应用范围以及明确的结论所得,都证明了数学是偏向理性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此外,数学教学的难度从中学时期到大学时期实现了较大的跨度,学生有足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大学期间学好数学、学懂数学。作为学校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具备理性、进取、创新精神的氛围下,在数学教育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可行的。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作用
(一)可以塑造科学的人生观
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运动、变化特征,无不体现着唯物主义辩证思想。在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进程中,其要领的形成与推演、重大理论的确立与演变、关键思想方法的创新与发展,都是源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印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方式、创新意识,同时对数学学科的价值得到更深刻的认知。人生有限、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可以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理性精神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精确性是数学语言的主要特征,实事求是的特质使得在数学中不会出现伪科学,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也不会出现结论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数学能让人坚持初心、忠于真理,不盲目迷恋权贵与权威,对于学生自尊新和自信心的培养有较大帮助,同时也鼓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数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偏理性,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有效培养学生理智、自律的人格,培养其思考方式的条理性、创造性以及从全局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大局观。
(三)可以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数学学科不仅拥有真理,对于学习者来说,数学还包容着至高的美感,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恍然大悟的美学感受,有的是对于数学命题从疑惑到解答的转化,有的是发现真理后的愉悦感,包括对数学问题的好奇之心、解答问题的求知之情、茅塞顿开后的愉悦,都是不可多得的体验。数学学科中的美学修养还包括几个图形的构图之美、数学概念的简单与协调性、数学命题的概括与典型性等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高尚情操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利于其数学兴趣的激发,从而形成求知的内驱力。
(四)可以培养数学意识,提高科学修养
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面临在几种解题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决策问题,即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在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求最佳路径。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性,在数学学习生涯结束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少会直接用到数学理论只是,真正对解决问题起到作用的是在数学学习期间培养的数学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做到“授之以渔”。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路探索
(一)通过榜样进行示范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内容,如在高等数学第一堂课介绍牛顿和莱布尼茨这两位微积分创始人,对二人的专注、好学、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重点讲解。又如对极限概念的学习课堂上,引出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中对极限的概念解读,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极限的解读,无疑可增强民族自豪感。再比如我国的优秀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一位未受过正规教育但通过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取得成就,另一位则是通过顽强的拼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对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成就的介绍,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面,还能激励学生们向优秀的人学习。
(二)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引导
数学课程是一门严谨、科学、客观的课程,深入渗透了对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而数学科学中函数、极限、倒数、积分等概念,都是从客观现象中总结出来的抽象概念,经历了“从一般到特殊”在回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后,最终的目的仍然是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
(三)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交流
在新课程背景下,仅仅通过灌输教育方式是很难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才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德育与智育并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按小组进行沟通讨论,最终给出一份学结。例如在学习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时,通过分组讨论切线斜率特点,最后由各组成员通过交流学习得出结论。在数学建模技能大赛中,以小组为单位参赛,在这赛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和引导。课堂交流方式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意愿,从而缓解学生群体过于依赖网络的情况。
(四)通过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
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包括老师教的过程,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德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教师的启发、引导转化为学生的品性特质。学生无法仅凭一腔热情去学习,也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保障数学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对于迟到早退、作业不交、做事拖沓的学生需要及时提醒,只有通过严格且持久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除了严格要求学生以外,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德育渗透的实施者,教师的三观、素质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敬业精神、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品德是否高尚等等。因此教师也需要注重自身修养,为人师表,时刻以自己的言行鞭策学生,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相呼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三观、理性的思维、高尚的情操以及数学意识的运用能力。此外,教师也需要专注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合适的德育渗透路径,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董培佩.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1(3):107.
[2]陈启娴.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29):66.
[3]江瑞侠.浅谈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J].考试周刊,2016(59):50.
[4]陈绍东,宋亮.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浅析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2):11-12.
作者:徐小蓉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