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解析(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解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解析(6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本文以苏科版教材内容为基础,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试图找到适合于苏科版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苏科版教材的优越性,同时亦满足《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苏科版教材;生活数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版本教材百花齐放,每种版本教材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苏科版教材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设置教材内容,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数学思想的培养。为充分发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优越性,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其特点,达到数学教学目标。

一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苏科版教材正是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来设计的。为了使创新研究活动顺利推进并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需要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有全面的认识,才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1)注重直观经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直观的内容更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教材中知识体系的出现总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最直观的事物开始。(2)联系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其价值只有通过与现实生活联系才能实现,所以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贴近生活的事情渗透的。(3)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苏科版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思考”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思考、推理、反思,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自身进步。(4)强调知识体系的构建。统一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苏科版教材注重与小学知识的连续性,也注重代数与几何知识之间的糅杂。(5)讲究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结合。无论代数还是几何,公理和定理都是通过推理而来,苏科版教材讲究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结合,以达到训练思维严密性和条理性的目的。(6)注意过程的展开。苏科版教材通过“做一做”、“谈一谈”等板块让学生亲自探讨学习,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便于其掌握。

二苏科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好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巨大作用。学好数学需要教师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所以教师应针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我国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大的突破,尤其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好但缺少实践能力。对此,更凸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思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绩的进步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做法如下:(1)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策略也要做与之对应的调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2)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情,逐渐养成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3)要求学习反复进行习题练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4)实施激励教育,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法。如对性格外向的学生采取批评教育,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采取鼓励教育。(5)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上,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6)制定学习进度计划,要求学生按计划学习等。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在笔者看来,数学知识是由一个个问题引出的,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探索环境,让学生学会如何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做法如下:(1)设计合情合理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开头,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2)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活跃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推理结论,了解如何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等。

第三,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苏科版教材内容是贴近生活的,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板块,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互动、合作等综合能力。所以,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或组织习题讨论。

第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工具辅助教学。尤其是苏科版教材注重图文并茂,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绘制复杂图形,又比板书立体感强、节省时间,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三结束语

苏科版教材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课堂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教学方式符合苏科版教材特点,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马鸿志.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成功(教育),2012(18):55~57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新数学教学理念,本文提出六点创新,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创新;思想;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春游,可让他们学习自己动脑,如何买票更经济、更划算。比如,校运动会将至,请学生根据甲、乙两人的运动成绩相近的跳高运动员,近期内的十次训练纪录,选出一名选手参加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着力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践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参加社会调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事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

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大放血”、“股票”、“住房建筑”、房地产开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尔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某一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把有限时间花在思想方法掌握中,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人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在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更有利于培养各方面所需人才。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重视新理念,吸收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为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建设与保卫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创新数学教法的必要性,提出了四点创新方式方法,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方法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常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恰恰由于过度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深、越来越枯燥,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反倒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环境和背景下,初中数学在认识到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初中生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模式落后。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中介,老师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3.学生积极性低。初中数学原本就是较为枯燥和乏味的一门学科,是需要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够做到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只会不断地拉低自己的成绩。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自然就降低了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法必要性分析

1.创新性原则。所谓的创新课堂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同时还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精神等等。众所周知,数学的定律、知识被科学家研究定义后,就一直流传至今,变化几乎很少,但是创新的方法是可以随机应变的,可以在创新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当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转变能力、创新能力,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就会被淘汰出局。

2.有趣性原则。创新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唱独角戏的演员角色,学生只是无互动权利的观众。教师只是一味自我的讲述自己提前安排的内容,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一,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构建创新课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课堂。

3.信息化原则。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方面已经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能够充分地利用手上的信息化资源来获得我们的一些基本资讯,并将其教授给学生,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免使得学生仅仅局限于现在的书本知识上,这样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三、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数学问题来自现实生活,也来自数学本身。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结合现实设计生动有趣的提问,把学生引入新的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贴近生活,数学有实际用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

2.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不断提高提问的技巧,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给学生做主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处理事情,让学生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独特个体。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

4.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而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习时间变短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推进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数学知识分成,将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以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新知识。其次,要做到作业分层,笔者一般会将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和较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克服抄袭现象。

参考文献:

[1]杨伟萍.让数学课堂在资源活用中出彩.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8).

[2]张旗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华少年教学交流,2011,(1).

[3]董林伟.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国数学教育,2012,(5).

[4]邓莹源.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韶关教育,2012,(3).

[5]杨慧丽.初中第一堂数学课的思考和实践.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6).

第四篇: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初中数学在培养中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常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恰恰由于过度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深、越来越枯燥,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反倒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环境和背景下,初中数学在认识到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由于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法必要性分析

所谓的创新课堂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同时还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精神等等。众所周知,数学的定律、知识被科学家研究定义后,就一直流传至今,变化几乎很少,但是创新的方法是可以随机应变的,可以在创新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当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转变能力、创新能力,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就会被淘汰出局。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受用终身的事情,是长久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创新课堂是非常必要以及重要的,这也是一种非常受广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唱独角戏的演员角色,学生只是无互动权利的观众。教师只是一味自我的讲述自己提前安排的内容,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一,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有的教师甚至多年来一直使用一种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构建创新课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课堂。

二、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1、使数学教学课堂开放与和谐并存。开放性是创新教学课堂的特征,课堂应该让学生扮演主角,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特长,积极踊跃地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只是配角,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助与引导,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得每个学生充分抓住课堂的每次机会,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制定,而是让学生参入与教师共同制定,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权利,培养他们的独立创新思维能力。想要有个创新、完美的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即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教学课堂更加和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释放思维空间的前提,同时,开放、和谐的教学课堂是开拓学生数学思考空间的基础条件。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组织形式需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待提高。很多学校,墨守成规亘古不变地使用一套教学方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外加一块黑板就是他们百用而不厌的秘密武器,对于创新总是畏手畏脚,因为害怕改革后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一旦学生成绩下降,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资薪水,以及教师职称的评定,因为在大部分学校里,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薪资与职称直接挂钩。这种用学生成绩来激励教师的办法恰恰束缚了老师变革教学方法的思维与手脚,使得他们不敢也不愿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长时间只有一种单一的形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在下面听,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应付地服从任务。这种单一被动的组织形式严重阻碍了新时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在必行。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例如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机会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可以按照班级的分数来划分组数,一般组数的人员不能够太多,要应用公平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这样使每个组都有一定的竞争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组织合作能力。比传统方法更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创新培养学生的目的,提高学习的内涵式。培养学生的目的第一方面是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进而有能力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学习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表面式的发展模式。第二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能学好知识。能够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相对于第一方面,这种内涵式的方法更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新时期,培养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所以创新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主要体现。

4、学生评价方式需创新,以人为本的促进学生发展。所谓的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是能够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或许在传统的教学中并不能算是提高或者进步。但是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这已经是他们取得的最大进步了。因为众所周知,坐在一个课堂上课的学生,他们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背景,受到的教育和学到的知识是截然不同的。更何况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获得同样的进步呢。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我们要用不同的标准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考核,让他们的努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才能慢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与提高自己,进而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最终使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结束语:

在新课改下,要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创新教学,就需要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达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森.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改进方式.初中教学技术,2009(5).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育与教学专业编委会.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5).

[3]李树臣,张昌伟.再谈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2009(4).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依据教材内容,编写优化教案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教学和学习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本质就是,学生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协调共同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了解重要课题,抓住最终目标,优化教案.

教师在参考教材内容编写教案时,可按照真实的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顺序变动,更改内容要有根据和教学意义.需注意的是,要在熟知教学大纲,教学知识系统构架,和领会编者教学意图的前提下,进行顺序更改,不能盲目行动和随意篡改教学顺序,防止教学失误的发生.

除了以上述原则为主外,教师还应以坚持知识特点为核心,遵循点、线、面,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蕴含的特点,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基础铺垫,教授过程中在知识点着重讲解,并且举出相应有说服力的例题.要强化“数形结合”的模式,引入字母、图形等表示数、公式和图象,并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教学.在几何课上,多以简单明了的图形展示.按照正规画图,介绍相关命题,定理与证明,结论的顺序,依次讲解.过程中学生可加入探讨性的推理,发现重点,得到结论,归纳定理.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对此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此外,教师在备写教案时要多参考最新的教师教学用书,广泛阅读相关资料,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更新,力求高效教学.

二、激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

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内容抽象,概念严谨,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从而不想自主学习数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的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理.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积极思维,而不是人为强迫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定年龄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联系生活实际和掌握的学习进度授课,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兴趣.针对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且全面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重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也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其次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向学生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并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思路,使他们初步学会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归纳,演变题型和类比推理等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增加学生能力的可持续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避免课堂和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感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掉,造成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下降.

三、教学灵活机动,培养数学思想

课堂上收放自如,自然导入生活,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掌握知识,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课上可进行探讨和引入启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讨和课上练习实践,自主找到有效解决方法,也可及时更正引导学生错误的做题思维的方法和方式,和学生一同分析问题原因,纠正已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学会总结,培养正确思维方式,加深有效做题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究和解决未知的知识的能力,养成用数学思想来思考的意识.在此,应注意的是,教师应以发开学生自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教学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创设多样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作业,重复繁琐多为按部就班的机械练习,少有创造性和思维训练,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常存在单向性,重复机械性和非自主性,且大多是课下作业.只有教师有选择布置怎么样的作业和如何布置作业的权利.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练习,没有提出问题和思维扩展的环节.传统作业存在单向性,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训练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未能开发.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问题,让学生极为苦恼.作业量大,具有重复性的抄写或无题型变换的作业,积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写作业的兴趣,使他们身心疲惫,没掌握的知识点还是不会,学习范围没有扩展,反而课下浪费了时间和经历.通常,作业缺少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为学生按时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少教学过程中会抽出几课时来合作分析作业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课堂作业讨论,不能推进学生大风探究能力.教学实践中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应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每个学生思维接受能力,知识点掌握情况,因人而异的理念,设计分层次的作业方法.使学生自助完成作业,合理探究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学习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培养学生的活动性,扩展知识视野,加大阅读量,培养自学能力,将数学融入生活,实践运用数学的理念得到发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口头作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复习所学内容的概念,数学公式,加以归纳每章的知识点进行课上讨论;自选作业,课后学生可自行选择和完成课本后一定量的作业,加以巩固所学知识;设问作业,课上同学之间可相互提出问题后作答,多元性评判,进行做题方法的交流和指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课上分享同学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数学知识解答,增加趣味性.

第六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首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而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其次,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要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通过类比、实验、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问题,或者引入探索猜想。再次,调动发散思维,研究问题。最后,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开始。学生从问题中得出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平时积累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以单一思维方式解决多个不同的问题。

二、“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今年,观摩了我校的一堂“整式加减中的同类项”数学实验课,授课老师就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模式。他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在上课时先拿出几小袋硬币,要同学们数一下各有多少钱。结果出现: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报出共8.3元)。老师设问:哪一位同学数得最快,并且不容易弄错?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出因为采用了分类计数……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囿于固定的一个框框中,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难点;其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解决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