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浅论(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使学生应有的智力、能力和思维得到全副开发,全面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高中教师面对的重任依然是实施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因此,现就高中数学的教学教法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活动过程。“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三、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选择能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环境,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选择能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数学定理、公式是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
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应用定理、公式的同时,还应重视展示定理、公式的发现形成过程,以及其中反映的思想方法。并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二项式定理的学习中,我们就可采用这种方式来实施探究式教学。在教材中二项式定理的教学比较直接,我们可从当年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实际背景和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二项式定理的由来与探究过程,经历当时的数学家所经历的思想历程,经历了由发现到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的境中像数学家那样的去猜测和发现真理,真正接触到了数学思维的本质。同时又让学生相互协作,自觉探索出规律,证明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由“教数学”到“共同探究数学”,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了。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析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到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迸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氛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时代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也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垃不断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思体,并主动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一些主动的探索,让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有错误,教师也垃找出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积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动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资源,而提供合理的资源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中,主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科书以及一系列的习题,这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就相对低下了很多,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等都有所差异,在教学内容选择和习题演练方面,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确保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兴趣的培养,不仅阻碍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激发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一教学内容时,如果直接打开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学生将会因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单调的定义陈述而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学习效率。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即在教授这一章节之前,可以先为同学们播放一段烟花绽放的视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感和视觉体验,然后在恰当时将“盛开"的烟花进行定格,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观察,烟花一般在什么时候绽放?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工程师在制作烟花时,往往是希望烟花是在‘飞行’到最高点时‘盛开',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假设烟花‘飞行,那么,烟花在冲上半空之后,何时是烟花绽放的最佳时机?此时烟花在空中的高度是多少?"教师通过良好教学情境的营造,适时导入数学问题,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高度热情,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过程。
三、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有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导数等知识直接解决其他教学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也可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实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与时俱进,拓展教学资源
信息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拓展教学资源,即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还要适当引入信息资源,作为课本教材的补充,从而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扩大学生视野,提高数学素养。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导数》这一章节后,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研讨性课题一,组织学生组成几个“研讨小组"进行拓展性“研讨":“微积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举出古今中外与微积分思想有关的人物以及相关的事例……微积分对于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一教师在布置完相关的“研讨性课题"后,指导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查阅书籍等方式予以完成,从而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主动探究意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数学课堂学习内容,即在巩固了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学习评价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很片面。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的涵义是多方面的,包括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主体多元化是指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方式多元化是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评价相结合等;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张建民.新理念新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3]贾玉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科教学探索,2005,7
第三篇:谈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而加强高中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能够强化教学的质量、效果,更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高。本文简单的探讨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深研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使学生应有的智力、能力和思维得到全面开发,全面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现就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法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深研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起一个主导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真实清晰的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实际情况,普遍表现出不平衡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对有一些章节的数学知识掌握的可能要好一些,对有一些章节的数学知识要差一些。其次,在教学新课时,有些章节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要求要高一些,有些章节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要求要低一些。讲新课前,教师应如实掌握学生基础的真实情况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制定本章本节的教学计划,编写有针对性的、科学性的数学教案,使其在传授知识更加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对高一的新生来说,函数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中可算最差的,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要稍好一些,对几何证明、推理又要薄弱些,对解简单方程、代数运算、不等式还是可以做的。而高一教材的第一章“集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已经能够继续学习本一章节的内容,但第二章的“函数”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就显得不太够用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函数的时候,应先复习初中函数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已经常见基本题型,在此基础之上去教学本章的内容就会容易得多。
二、重视参与,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根本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在领导学生学习《集合》这一章节时,可先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大熊猫的全体”、“正数的全体”、“某班级的全体同学”等有趣生动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同学们,你们所看到的每一个例子当中的‘全体’是由哪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还能举出诸如此类的例子吗?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说一说‘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分别又用什么符号来进行表示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适时给予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真正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避免了乏味、单调的“注入式”教学弊病,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丰富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特色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的时空己被大大扩展。在当前如果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计算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的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生动的演示出来,既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我们既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低级层次上,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单纯追求教学手段的花哨多样,这样做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运用教学手段必须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
四、联系新旧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探究学习。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学生加入引导,促进他们展开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前,学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如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来学习新课程。首先,借助图像来研究函数的定义和值域;然后,再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等,让学生遵循之前的学习步骤来探究新知的办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中,得到启发和发展。同时,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这就构成了学生对函数进行学习的“生长点”,形成了完成统一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发生经过与来龙去脉,以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与知识系统,顺利实现了数学思维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又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以及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转化方法。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要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通过对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复习,提出“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次,帮助学生明确相应的探究方法,促使他们根据研究异面直线所成角度的方法,提出采取空间问题平面化的解决办法。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各地争相开始根据新课标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新课标同样为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数学任课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提出的新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实践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从传统意义上讲,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我国人民的数学素养,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步.新课标对于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以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处理问题,还要注意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对数学学科学习的自信,建立科学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从而进一步内化为一种数学能力.
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1.从思维和行为上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标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要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是否高.只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由两方面组成,其中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科知识和学习内容展开的形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其余的是间接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利用教材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挖掘教材潜在的兴趣内容.比如,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较为常见的立体几何物体,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其相关几何特性等.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积极的课堂环境是高效.教师要注意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想法,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要让学生认为教师高高在上不可接近,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心中与教师的距离感,才能有效的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改变教授的语气和方式,多采用情感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过于压迫学生学习,要为学生保留一定的学习空间,比如,在进行反函数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只需要教授给学生反函数的特殊类型,对于其一般概念可以作为课下探究内容,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知识内在联系
数学的发展也是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发展的,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并且要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甚至是与生活的联系.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是按照专题形式来展开的,也就是表面上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的比较散,不能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再者强化学生心中数学知识的联系,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联想和对比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函数方程及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比如,函数与数列的联系,这样类比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单一评价方式
过去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只是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极不科学的.新时期高中数学学科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情况,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态度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情况,既要重视学生最后的考察表现,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综合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
1.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结果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真正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部分.所以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考核应该更加注意对过程的评价,对于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包括对于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态度、是否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及对数学学科的认识程度等.
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思想方面,主要是从能不能与学生合作交流来解决数学探究性问题、在交流中是不是能够主动积极发言等,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基于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来思考,以能力作为考核的标准,优秀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结合教师的指导积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2.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
所谓的多元化就是指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价.多元化可以是主体多元化也可以是内容多元化还可以是目标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强调的是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等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为了强调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体现出评价方式的高效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2]贾玉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科教学探索,2012.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逐步的更新和进步,学校的教学理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而言,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教学的质量也相应的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基本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但这也是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新层次挑战。本文接下来将针对新课改带来的各种教学影响,重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策略。从基本的教学手段出发,再结合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诠释新课改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来看,新课改与之相比在教学理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传统高中数学教学采用的板书数学概念和大量习题练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这样起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赶上当代教育事业的需求了。而新课改的适时来临正好改变了这一现状,使得高中数学教学的形式有了不小的变化。笔者在下文中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细致探讨新课改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教师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曾经教师是课堂上绝对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有的知识都是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基础能力的把握,在数学的学习中也难以提起兴趣,而新课改的要求则有所不同,更加注重一种新颖的素质教育,随着各个地区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倾向于一种互动式教学。换言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问互答的关系,老师在课堂上会就本章节内容进行一个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探讨其合理性,然后学生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对老师进行拓展式提问,这样就会学到课堂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些课外知识。根据新课改有关文件的明确规定,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更加应该注重自我探索能力的培养,在问与学上把握好一个平衡度,而这些都是基于一种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白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知识道路上的引路人,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未解之谜,控制好与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的时间,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和谐。例如,在教学“映射与函数”时,教师应该先从生活中的对应关系为起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对应与互相映射的关系,然后对学生提问,若是将映射的元素换成具体的数字关系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自主明白了函数的定义,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若是对某一事物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假以时日必然会精通此道。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个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只有先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那么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剩节省很多时间来进行课堂答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务必使数学内容的教授情景更加的富有趣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对折白纸的方法来感受指数函数的魅力,对折一次就会分成两部分,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对折成为四部分,以此类推,经过有限次对这之后,通过数清楚分割部分,就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了解指数函数的意义。这种方式既迎合了新课改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理念,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总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探究学习。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学生加入引导,促进他们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此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在大脑中形成了完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在了解知识、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同时掌握知识的发生经过与来龙去脉,以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与知识系统,顺利实现了数学思维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要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然后再慢慢引入课堂所学内容;其次,帮助学生明确相应的探究方法,促使他们自主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数学的课本中多了很多实际应用问题,不管是函数分析还是曲线讨论,都可以与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挂钩,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即兴设定的,而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慢慢地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反映出来,而这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余,尝试着将这些知识结合身边的各种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同时让学生发挥知识的巨大力量。不可置否,刚开始接触的高中数学内容,多为抽象枯燥的基础概念,难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实际上知识是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即便是最根本的定义都需要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譬如勾股定理作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学生可以自行测量三角板的外围边长长度,验证是否会有平方和的对应关系。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需要自己能够时而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氛围,既能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讲解一些难点内容时,更需要借助生活实际情况的强化作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譬如圆锥曲线这一章,是高中数学公认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个课后观察的任务,了解双曲线、椭圆以及抛物线在具体运动中,焦点与动点之间的动态关系,然后在课堂上时,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内容描述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这样势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质量也会相对提高。
五、结语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既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更要迎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素质教育。这都是新课改理念的基本内容,也是最根本基础,既要符合教育学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还要建立一种新颖的教学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题海战术,面对的不是ABC就是XYZ,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了一种考试型人才,而不是国家所需求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把握好新课改的精髓和内涵,充分理解和发掘高中数学的内容,不断改进课堂上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唐新标,柴志慧.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师,2007(12).
[2]李诣殷.新理念新模式――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04).
[2]裴云姣.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中学数学,2007(21).
[4]唐松,陈远生.高中数学教学中RMI原则应用初探[J].林区教学,2007(5).
[5]谢永龙.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