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环节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德师风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环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师德师风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环节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前提和基础。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是国家和教育部顶层设计的,彰显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重大,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宽广。

【关键词】师德师风;立德树人;制度保障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所谓师风,是教师队伍的高尚风格。师德师风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是体现教师素质内涵的核心和灵魂。作为人民教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

一、制度保障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后盾

师德师风是教师从业立志的基石。教师没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就不能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精神支柱。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位。从2014年到2021年曾经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多个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条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后盾。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党政主体责任制。国家为了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各高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和校长抓师德同责,是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二级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觉遵守的工作机制。有了党政齐抓共管,就有了强大的组织领导[2]。师德师风建设从严格管理抓起。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家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高校设立组织机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监督等程序,使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师风、作风、学风”三管齐下。师德师风建设不是孤立的,教师、学生和干部永远是高校发展的三个方面,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师风、作风、学风”三管齐下,将师德师风、干部作风、学生学风“三风并进”共同建设、互相促进,为良好校风的形成打下基础。对专业教师,学院严格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教学工作,务必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仪表整洁、文明得体,不能出现迟到早退和拖堂现象,上课要备齐各项教学文件,不能随意调课和调换教室,不允许教师在上课时接听手机等。对领导干部,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勤政廉政,在工作中起表率作用。对学生,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严谨、好思、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进取。

二、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发展。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也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教师是以德治校的实施者,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培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家乡。教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要培育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意识形态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速实现学校办学目标。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选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实现办学目的。河北传媒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期间就注意艺术设计、舞蹈表演、舞蹈艺术、国际传播知识的培养,奉行“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到社会上”的理念,创作剧目。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小兵张嘎》《人民慈母戎冠秀》等情景剧,在社会上为人民群众公演260多场,在国外公演20多场。这些演出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了中国红色传统文化,也为加速实现办学目标做出了应有贡献。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实的职业生活要求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坚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坚守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为立德树人贡献力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校学风和校风的发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是学生成才过程中的向导。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高校学风和校风的发展。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常规化。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既要注重高校的管理水准,又要注重管理艺术。国家规定高校要为教师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在硬件方面,优先考虑教师的办公条件,教师报到后要有办公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办公电脑。办公室要配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在软件方面,要任人唯贤,要不唯学历,不唯帽子,不唯出身,不屈才,不误才。要形成一种常规,一种制度,激励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常规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制度是制约各项工作的法宝,没有制度就没有方圆。一要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考核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前进的方向。二是要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内容。内容是考核的具体要求,内容明确才能比出高低。既要有思想政治方面考核内容,也有教学方面的考核内容;既有素质考核内容,又有职责考核内容。三是要注重考核结果。把师德师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指标。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在考核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在工作中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采取教师自评、同事互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法治化。一是教师要学习中央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水平。二是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教师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活动,加强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认识。四是教师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衰。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推动。教师是知识传播的载体,要努力增强法治素养,发挥师德师风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师德师风建设道德情感化。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要培育教师的道德品格,加强道德建设,做到道德情感化。强调:道德建设,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3]137-138。教师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就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在投身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自觉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时代使命感。在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同步伐、与学生心连心的高尚情怀中,陶冶师德师风建设情操。师德师风建设情感归属化。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开展入职宣誓和“四个一”活动,提升教师归属感和责任感。一是组织教师搞“入职宣誓”活动,促使教师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教学工作,精心执教,科学育人。创造师德师风环境,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意识。二是开展师德师风“四个一”活动,即签一份“师德师风承诺书”,做一件体现师德师风的好事、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师德师风水平。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园建设一体化。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要融入“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有一些反映校园文化的特色建筑。校园文化中心突出、主题鲜明、特色彰显。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厚“土壤”。河北传媒学院的校园建设形成了校园文化脉络,如“红船文化”“泸定桥文化”“航母文化”“四大名著文化”“一带一路长廊文化”等,都是教师教学的虚拟仿真教材,也是教师树立师德师风的得天独厚场景。因此,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校园文化深入人心”理念,让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入每一位教职工的心灵深处,做到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园建设一体化。总之,师德师风现状显示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催化剂,是学校办学效益的竞争力。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高校精神、文化与价值观的反映。一个好教师要做到以德立教、以德育人、以身示范,即在教学上要立足本职工作,倾其所有,因材施教。在科研上要刻苦钻研、追求卓越、严守学术道德;在生活上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作风优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师德师风建设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决定学生的成才水平。高校要不断传承和升华精神文化,构建一流大学精神,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健康发展,从而引领高校在新时代的建设,助力高校更好地承担时代重任,推动时代前进。

【参考文献】

[1]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EB/OL].360A10-04-2021-0001-1.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郭根荣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