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保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合理规范青年教师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培养机制、健全师德建设动力机制。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合理规范青年教师准入制度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逐年上升,高学历的青年人才比例大幅提高。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科研能力、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是目前高校教师准入制度的主要侧重点,但师德修养在教师准入制度中处于边缘地位,仍未成为重要指标。合理地规范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将师德一项调整为重要考评因素,甚至列为首位,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1.全面考核青年教师入职的政治素养
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受教的高校青年教师相关,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水平在课堂与课外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具体和长期的。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政治素质要求主要是“爱国守法”,着力筑牢思想根基[2],从中能看出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信念和法律法规意识。合理规范高校教师准入制度,要将对青年教师政治素质的考核作为首要工作,把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等列为岗位准入的首要评价指标。通过个人谈话、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综合评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过严格的入职前考察、评价,淘汰政治立场错误者、思想观念偏激者、与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精神背离者,从青年教师准入制度上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综合评估青年教师的择业初衷和职业理想
是否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决定了一位教师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青年教师的择业初衷是否为了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教师岗位的价值认同程度及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长期的职业规划、崇高的职业理想,是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关键。对教师岗位有热爱之心,对学生有关爱之情,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追求和价值实现,这是教师正确职业理想的精神层面表现。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包括择业动机、个人职业规划、确立发展目标等方面。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将职业理想考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综合评估教师入职之前的职业态度,明确其如何看待教师行业、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对未来教师工作的个人职业规划。凡是并不热衷于高等教育事业,并不热爱高等教育教师岗位,而是由于一时的盲目选择或是因功利虚荣等原因而选择的人员,一律不建议录用,积极引导其选择理想职业。
3.综合评价青年教师职前的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行为的标准是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评价能直接反映教师履职尽责的程度。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行为主要包括学术行为和教学行为,学术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水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养。高校青年教师入职前的职业行为主要是学术行为,具体可考察其学术态度、科研规范、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这些与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精神紧密相关,入职后将直接对学生的科研态度与学术行为产生影响。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在这一方面的严格程度,甚至可以对学校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入职前要对其学生时期的学术行为进行调查评价,全面掌握其科研行为、学术态度是否规范严谨。对存在学术不端,抄袭、学术造假、甚至履历学历造假的人员,一律禁入高校教师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决定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成长机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才能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使其精神上无压力、无顾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对人性化原则的更加重视,将极大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1.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进修机制
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完善的培养进修机制,进修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完成专业理论的更新升级,以更多的知识储备投入到新阶段的工作中,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与时俱进,适应时展和客观实际。因此,进修的重要机会应尽量倾斜于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青年教师。完善的培养进修机制也是一种竞争机制,能激励更多青年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青年教师需要足够的进修资金支持,需要更便捷的多选项的外出学习机会、更多的差异化的培训,包括去更高水平的院校、较高层次的培训机构、国外留学进修,以及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通过高层次、高质量的进修培训所带来的收获,青年教师一方面会切实感受到所在单位的支持与关爱,一方面会看到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前途和职业发展的愿景,激发出对教师岗位的热爱,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坚定职业理想。
2.完善青年教师职称评聘机制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高校教师数量也随之增加,青年教师比例大幅上升。但是,职称职数的固定限制,使得越来越多的符合年限和条件的教师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伤害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已积重难返,亟待解决。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是不断提高评审要求,这只会让更多青年教师压力剧增,甚至可能因为看不到希望和变化而对工作消极懈怠。从工作效率来说,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晋职称事务,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工作就会被忽视、漠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因此下降。因此,扩大青年教师职称晋升的比例是解决目前现状的关键措施,尤其要尽快研究制定优秀青年教师职称评聘的优待政策,放宽条件、增加指标,使青年教师真正把时间和精力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用鼓励机制促进师德建设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与能力。
3.完善青年教师成才扶助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是刚从学校毕业就来到了教师岗位,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新环境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带来一定的心理困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建立并完善青年教师成才扶助机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以老带新是基础的扶助机制,遴选教学效果优良、科研成果颇丰、师德表现良好的老学者、老专家或中年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工作,开展一对一指导扶助,从生活上和工作上给青年教师答疑解惑。还可以定期开展团体训练、辅导活动、联谊活动,采取一对多或多点互动的形式,形成导师指导与青年教师互助相结合的良好扶助机制。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与上级、年长者、同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在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中让青年教师获得更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道理,更快地成长和成为师德良好的优秀教师。
三、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培养机制
师德建设培养机制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有力抓手,关键在于有力的领导机制、有效创新的宣教机制及完善的约束机制等[3]。
1.有力的领导机制
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师德建设必须要要设立强有力的师德领导机构,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成立涵盖多部门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分工协作,责任到人。从学校到院系都要定期总结师德建设工作、出台改进方案,形成定例,并通过会议褒扬典型、通报批评反面事例,构建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的氛围。院系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师德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注重落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完善的约束机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禁止”》等法规、文件对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高校“红七条”突出强调了对高校教师严禁的一系列行为。高校要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并与本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建立更全面、更细化、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师德约束机制。在对教师进行综合测评时,将师德考核结果纳入其中,并设置较高的分值占比。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发挥师德规范的强大约束力,形成外部约束与自身约束、他律与自律的合力,将师德规范在青年教师心中内化成一种精神信念。
3.有效创新的宣教机制
师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做得到位与否,直接决定高校青年教师能否真正了解、理解师德规范和要求,只有其内心认同才有可能时时处处践行。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结合客观实际做出改变和创新。例如,采用广大青年教师普遍接受的互联网相关媒介,把师德模范典型事迹、师德建设相关活动通过短信、网站、邮件、微博、微信等进行广泛宣传,并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评议中来。改变传统一味灌输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和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科研工作中、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开展师德教育。
4.系统的心理辅导介入机制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在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强迫、敌对方面存在较大隐患,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体系,丰富心理知识普及内容,针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婚姻家庭、恋爱情感等内容,打造专题精品讲座、增加针对性心理辅导、利用EAP心理援助体系,通过多种形式使青年教师从身心上得到解放,解除教师精神上的束缚。通过加强对高校教师心理辅导介入机制的构建,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的个人意识保障。
四、健全师德建设动力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动力机制包括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等,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师德培养机制顺利运行,推动师德建设目标的实现。
1.完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精神激励是对思想世界的改造方法,通过宣传先进事例、典型人物、模范榜样教育影响青年教师,并在他们中间逐渐培养出具有高尚师德品质的青年教师,使榜样的力量更加具象化,激励和带动的作用更加直接切实。要充分肯定师德良好的青年教师,给予高规格的精神荣誉和称号,还应配合适当的物质奖励,让激励机制变得实实在在。如增加奖金、补贴,住房、晋升、岗位聘用优先,工作条件改善、加大科研资助力度等,使物质激励全方位发挥作用。
2.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
师德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师德建设工作有效开展,推动教师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体系中起到保障作用。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学校应有师德现象评议、反馈渠道,有专门负责师德监督的机构,面向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媒体公开联络地址、信箱、电话,形成齐抓共管、全面监督的氛围。发现师德不良问题及时惩处纠正,督促高校青年教师严格自我要求,不断提高道德品质水平。
3.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
师德建设考核工作是在一个时期内师德建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检验师德建设成果的验收阶段,也对后期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师德建设考核工作完成的质量,取决于师德建设考核机制设置的完善与否。师德建设考核机制的重要性,要通过把师德考核纳入高校教师考核范围来实现,其比重要逐年提高,形成有力的引导。考核评语和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保证连续性和可追溯性。考核工作最重要的是公平对待、一视同仁,过程公开、合规运行,结果公正、奖惩明确。对师德考核评分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对考评不合格者,批评教育、限期改进,并可惩罚性地取消一些福利待遇。师德考核制度越具体、越结合实际就越有效,才能有力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师德水平的提高,涌现出更多师德高尚的高校青年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教师〔2014〕10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Z].2014.
[2]刘建华,陈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18).
[3]张兆文.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新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
[4]初冬青.高校师生心理健康监测与辅导介入机制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2).
作者:唐守冬 丁宇 王迪 单位:黑河学院 中共黑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