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社区教育开发与利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广府文化社区教育开发与利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广府文化社区教育开发与利用

摘要:

广府文化是满足广州地区社区居民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是实现这种文化需求满足的重要途径。当前,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广州社区教育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广府特色文化,开发广府文化特色课程,整合和理顺社区教育主体的关系,建构广府文化社区教育师资资源库,让广府文化助力广州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实现广府文化自觉,推动新时期文化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广府文化;广州社区教育;开发与利用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广府文化“集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是千百年来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创造并积淀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供教育机会,以提高全体社区成员总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教育活动。广州社区教育与广府文化共同的地域性和教化功能,使得两者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利用和促进:社区教育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常态化和普遍化的出现应运而生的教育范式[1],广府文化正是满足广州地区这种经济发展和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因而,广州社区教育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广府文化,从而形成广州社区教育的地方文化特色。

一、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开发与利用的时代价值

(一)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需要

广州常常被外地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其实是三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广府文化没有被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当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文化作为助力时,社区教育作为基层教育就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广府文化,满足民众对文化的学习需求而令其发挥作用。“社区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狭义上指的是为改善生活而提供的直接服务,如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广义上还包括生产服务和其它社会服务,如职业培训、公共事业等。”[2]而“文化的功能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3]50按照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稳定、有保障、有秩序)、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地方的人民都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创造了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思想、价值观念等地方特色文化,并世世代代继承和发展。因此,社区教育开发和利用当地地方特色文化,来满足社区居民各种层次的需要,正是因地制宜。广州创建世界文化名城,社区教育利用世界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的时代需要,这当然毫无疑义,但是要发展社区教育的地方文化特色,就必须开发和利用广府文化,来满足当地社区居民各层次的需要。例如,用广府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艺术文化进行职业培训,用良好的广府风俗文化、家族文化、先贤文化等引导社区居民的行为规范,用广府文学艺术文化、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化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等。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可以针对各社区的本地居民、外国人、少数民族居民等,在广府文化中开发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共建和谐社区,进而形成社区教育的广府文化特色。

(二)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归属感、凝聚力和规范居民行为习惯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外国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广州,外来人口进入社区或者新生代社区居民外出后回归,都会对当地环境和生活产生不适应。特别是在一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封闭的社区,外来人口不能融入,本地人排外拒异,造成很多矛盾,这时,社区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外来人口没有归属感,本地人口的排外情绪,其实都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社区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当地地方特色文化寻求良方。所谓入乡随俗,广州社区教育可以用本地广府的方言文化、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等来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社区,让他们认识并参与本土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地融合和热爱当地文化,就能为本地人所接受。特别是民俗文化最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民俗是维系民族文化心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有力地增强了民族(或群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从他所属群体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教化,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3]213例如广府节日民俗、文艺、游戏、竞技活动等等,使社区所有成员在不自觉中受到熏染、教化,在自然而然中形成文化认同,从而产生归属感,提高凝聚力。民俗文化还能规范约束社区居民在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学习人生礼仪和为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具有模塑社区居民文化人格的力量。民俗是一种约束面最大的深层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民俗以习惯的力量,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暗中支配着人们的几乎所有行为。从吃、穿、住、行到信仰崇拜,从行为到语言、心理,人们都不自觉地遵从着民俗的命令。民俗规范人们文化行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各样的禁忌[3]207-208,规范着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完全是一种共同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和习惯。因此在广州社区教育中,能开发和利用广府良好的民俗文化,教化、训练社区居民的行为规范直至形成习惯,树立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塑造其文化人格,不仅能淳化民俗,还能使所有的社区居民举止言语有度、有礼,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形成广府特有的礼仪行为文化,社区秩序自然是井然有序。

(三)传承广府文化,激励和调动社区居民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成果的总汇,展示出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征服自然,改造世界所达到的水平。”[3]52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劳动人们依据本地地理环境和条件创造的智慧成果,并经过长期积累传承下来的,本身就具有濡染教化的功能。广州社区教育能利用广府文化中的智慧成果,如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和培训社区居民;介绍和学习广府先贤的文化事迹、精神并发扬光大,总结提炼广府文化精神内涵,用广府文化传统来教育社区居民,不仅能很好地传播和继承广府文化,增进居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增强他们对广府文化的自豪感,激励他们在新环境和新时期奋斗和创新的精神,主动去追求和创造新的文化,为地方创造更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正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实现文化自觉: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据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决定取舍;其次是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取其精结,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各种文化都自觉之后,才能出现文化的共同繁荣。文化是大众的,作为基层的社区教育在文化自觉中实现推动的作用,就能在新时代环境下推动文化的繁荣,从而与世界各种文化共同繁荣[4],进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开发与利用的成果与亮点

我国社区教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以来,坚持立足本地区,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广州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广府文化已经作为本地区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的重视,并且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利用。2011年,广州市提出打造广府文化核心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发展目标,并与建设学习型城市有机结合。以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以社区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途径和载体促进文化发展[5]。而在二??九年八月《教育部关于重新公布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中,新评定9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广州市的越秀区和海珠区已经列居其中之二[6],这两个区在充分重视和利用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品牌。近几年来,广州荔湾区、白云区、萝岗区和增城区与其它各区的社区教育对广府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和开发利用,可见,广州市在开发和利用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比较深入,值得推广。这里以广州市越秀区的社区教育试作管窥。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覆盖范围的粤语文化,广府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底蕴深厚。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府文化的源地,是千年商都的中心,因而广府文化特色最为突出,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该区正是以传承广府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社区教育的文化特色和品牌,特别是开展“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各个社区内在的、原生态的人文要素,因地制宜打造了35个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精品社区,成为广府文化核心区的重要空间载体[5],也成为广州乃至全国社区教育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实验区。总结近年来广州越秀区社区教育对广府文化的开发,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亮点:

1.以粤方言承载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使用相同的方言,往往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与观念。因而,以粤方言承载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是促进本地与外来人口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广府文化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底以来,位于越秀区的广州图书馆语言学习馆推出“知粤讲堂”社区教育,以粤方言承载粤文化(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型的粤语知识、文化普及讲座。“知粤讲堂”由广州图书馆与暨南大学中文系的方言文化中心合作,由该中心的教师主讲,至今举办的八场讲座,都是以粤方言为载体大力挖掘广府文化进行社区文化传播和普及教育。第一讲《广东汉语方言的分布》,从地理人文环境入手讲广东汉语方言,重点讲授粤方言的特色。第二讲《回到儿时:广府传统童谣的语言文化解读》、第三讲《岭南市井诗联漫谈》、第五讲《广州话特点漫谈》、第八讲《粤方言中的避讳文化》等,这一系列广府文化讲座让社区居民学习了粤方言知识,了解了广府文化,懂得了地方语言礼仪,取得很好的教育效应,每场200人场场爆满,居民与热烈与主讲者互动,强烈要求能继续举办[7]。除此之外,2015年广州图书馆还利用“广州文化讲坛”系列讲座、越秀区图书馆举办“广府学堂”系列讲座等社区教育活动,用粤方言传播广府文化,2013年以来越秀区社区学院定期举办“街坊学堂”———广府文化知多少讲座,不少内容是也是以粤方言讲授广府文化,已成为越秀区社区的教育品牌。近年来,“粤语讲古”公益培训在广州越秀区全区层面铺开。自2014年开始,越秀区每年举办全区性“粤语讲古”大赛,成为广东省内传承“粤语讲古”最好的区域,越秀区光塔街社区教育分院的“粤语讲古”获得社区教育“全国优秀特色课程”称号。在其影响下,广州白云山等地也陆续举办“粤语讲古”社区教育和比赛活动。“粤语讲古”社区教育不仅推广了粤语方言,也传承了粤语曲艺这一广府文化艺术形式。广州越秀区以粤方言为载体,以广府文化作为传播和教育的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充满感召力,唤起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教育的有效性非常明显,共同形成了广州市社区教育的一大特色。

2.以诗词、书画和广东音乐等艺术形式承载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

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赖于艺术的承载与传播,以诗词、书画和地方音乐等艺术形式承载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可以在传播广府文化的同时提升广州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近几年来,广州除了社区所在各文化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充分利用广府文化进行社区教育外,作为社区教育的主导力量———政府,也带领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以竹枝词、书画、粤乐粤曲等文学、艺术形式承载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由越秀区委宣传部主办,越秀区文联、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府诗词学会、越秀区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咏越秀?唱越秀———新广府竹枝词大赛”。2014年2月新广府竹枝词大赛由越秀区委宣传部主办在广州东方文德广场隆重启动仪式,并在广州越秀文艺网、广府书坛/广府诗坛网、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诗词》报等媒体公布大赛启事,引起广州乃至全国及海外诗词界、艺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广大社区居民对广府竹枝词产生了兴趣和学习需求。大赛承办方先后到极力推广广府文化的越秀区大南路小学为全校师生、到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2015越秀“艺术讲堂”为社区居民讲授广府文化与竹枝词的欣赏与创作,介绍并普及广府竹枝词知识。随着大赛的推进,2014年4月,越秀区委宣传部、文联等文化单位在万木草堂组织一批广州诗词界名家、书法家举办文化沙龙,向社区居民介绍广府文化与竹枝词的关系,新广府竹枝词的创作及大赛的要求,并现场挥毫示范,社区居民参与者100多人,取得极好的教育效果。大赛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并踊跃投稿,最后评出新广府竹枝词获奖作品70首,约请广州地区诗词界专家学者创作30首,合成“新广府竹枝词越秀百咏”,请诗词家举行粤语吟唱活动,随后请音乐家为其中部分作品配上粤曲粤乐,用粤语演唱,出品了CD《越秀百咏?竹枝歌》进行传播。2016年2月,越秀区宣传部又邀请书画家们以书法、国画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新广府竹枝词作品,在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咏越秀•唱越秀———新广府竹枝词大赛获奖作品扇面展”,成为2016年广府庙会的一大亮点,又为越秀区广府文化推广创作了一张新的名片,社区居民大饱眼福,再一次亲近和体验了广府文化的魅力。“咏越秀?唱越秀———新广府竹枝词大赛”历时两年,由地方政府主持,整合高校与地方所有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精彩迭出地展示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居民参与度高、普及性广和效用度高,可说是越秀区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开展社区教育一次完整的成功的精彩尝试。另外,越秀区教育局主办了“南粤魂广府情———2015年越秀区师生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包含国画、油画、版画、书法、通草画、剪纸等多种形式展示广府文化;越秀区非遗保护中心在暑假举办了2015年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传承班,包括广彩、剪纸艺术、粤语讲古、书法四个课程的社区教育,传承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秀区珠光街道社区学院分院大力挖掘本区的粤乐文化,社区教育地方特色文化课程“广东音乐”获得“全国优秀特色课程”称号。广府各种文化在社区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力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3.利用广府庙会等节庆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社区教育

中国的节庆包含着很多民俗文化活动内容,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利用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居民参与度高,热情,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双推动。广州最有特色的节庆民俗活动是广府庙会,从2011年开始已举办了六届。历届广府庙会开幕式都在元宵节,庙会为期七天,地点设在越秀区城隍庙忠佑广场、中山四路(文德路口至北京路口段)、府学西街、北京路、惠福美食街、大佛寺、五仙观、人民公园等地,2014年以来还增设了水上庙会,主会场还是在广府文化源地的越秀区。庙会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用于娱神,然后逐渐增加了娱人和经济的功能[12],广府庙会特别是在越秀区主会场的民俗文化活动,融入了更多社区教育的元素,具有社区教育的功能。2016年广府庙会开幕式,民俗文化巡演首演《五仙祈福》仪式,完整展示羊城民众喜迎五仙,五仙赐穗的全过程,让居民了解羊城的来历与传说;重现失传近千年的《五羊仙舞》,这一自南汉国就有而在宋代失传的舞蹈再现民间,增加了广府文化魅力;南越王卫队形象展示,再现了广府历史上南越国的威仪,向市民宣传了广府的历史源头。这些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动都在展现广州的历史与文化,让居民了解广府文化,增加居民对广府文化的自信和认同、热爱。另外,还结合广府建筑和非遗元素设计出“2016广府庙会吉祥物”———鳌鱼,寓意广府人敢为人先,独占鳌头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广府人的文化自觉、对社区居民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激励。在北京路的非遗展区、惠福路的美食街的广府特色美食,都向社区居民介绍和展示了广府独特的手工、艺术、饮食文化。2016年广府届会这些广府民俗文化展示活动,更加注重社区教育的意义,在活动中教育,在教育中推动文化传承。此外,自2016年开始,广州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明办主办、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协办的“越秀街坊学堂”,立足社区,围绕不同节庆主题,开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与广府文化,传播文明风尚。

4.以读物、教材承载广府文化开展社区教育

2015年以来,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一院委托广州大学的专家学者,整理和编写了以越秀区为中心的广府文化系列读物,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教材。其中包括广州的书院文化,介绍了广州历史上有讲学活动且规制完备的书院、书院中的文化名人和书院文化;越秀宗教文化,介绍广州越秀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渊源、特色、地位和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史上的宗教名人,还介绍了越秀区的民间信仰情况;越秀区博物馆文化,介绍了越秀区的各类博物馆和特色;越秀区文化景观,介绍了越秀区十大文化景观的位置、名胜、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一系列教材,对当地特色的广府文化进行梳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在越秀区十八个社区学院分院,对越秀区十八个街道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教育,大力地提升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了居民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大力介绍和宣传广府文化,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课程中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虽然已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开发,但广府文化课程开发上显然力度不够,多数广州社区教育课程更偏重于实用性,如与职能部门社区工作相关和社区业务类课程,社区居民再就业所需的技能型课程等。广州越秀区各街道社区分院组织开展以“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广府文化脉络”为主题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5],形成广府文化特色性很强的部分课程,但各街区的这些社区教育课程不能很好地整合形成体系,课程不能定期长期持续发展,这使得社区居民教育面不广,当多数人知道并有学习需求时课程已经结束,想要再开设课时找不到老师,因而社区教育有效用性也不能持续。这是广州社区教育广府文化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2.各社区教育机构配合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还不能充分整合,整体有序的社区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形成

我国社区教育要求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并形成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模式,体现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区为中心、企业与其它社会组织为辅助,多方通力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与运行机制,配置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9]。截至2014年3月,广州市由政府购买,由民办专业社工机构承办了167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州社区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广州市政府授牌认可的唯一一所社区学院,已与各区县合作建设了市、区、街三级社区教育网络,2009年,越秀区成立社区教育学院,并分设一院和二院,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社区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并利用位于本社区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资源开展社区教育,企业也在社区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情况看,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对广府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各自重视程度不同,学校和社区开发力度大些,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企业在社区教育中就很难要求其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特色文化。多方合作模式还在努力建设之中,当各机构各自有教育任务或活动任务时,这种配合便需要有更好的机制来协调或由政府来统一认识以形成合作的关系。

3.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限制了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师资是教育的关键,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对社区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教师首先必须是懂得广府文化并且要有相当程度的文化修养;其次必须具备社区教育经验和社区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广州文化研究中心、广州史志办公室的专家,高校教师和其它文化机构、企业中有一定广府文化造诣的人才都是合适的教师,但却常因工作关系只能在社区教育中任兼职教师,并且常常是变动的、暂时的,而各区社区教育学院或分院的教师队伍还比较薄弱。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限制了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

三、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充分开发与利用实现路径

(一)深入挖掘广府文化,开发系统性广州社区教育广府文化课程,建立社区教育广府文化课程资源库,根据各社区不同层次的需求,形成菜单式的社区教育课程开设模式

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的开发,最重要的是课程的开发,应该在“广府特色”上做足工夫。广州越秀区的“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打造鲜明广府文化特色精品社区教育品牌,已将广府文化特色挖掘得比较充分,但是广府文化是以地域为特征的系统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广府文化教育课程中应考虑其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系统性开发。例如广府文化,包括粤方言文化、广府历史文化、宗教和俗信思想文化、商贸文化、文学文化、艺术文化、建筑文化、教育文化、饮食和节庆等风俗文化,这一体系的广府文化在广州各社区教育课程中都要有所侧重和呈现,要因地制宜地系统地开发。另外,课程开发出来后,同一地区各分院所有优秀同类课程要进行整合,例如广州越秀区社区学院,可将各街道分院、各家综、各社区、文化公共资源开发出来的社区教育广府文化课程集中整合梳理起来,形成体系并建立课程资源库,这样,就可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教育课程开设时,可根据各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和教育有效性选取课程资源库中的课程开设,形成“菜单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好各种广府民俗文化活动,开展与广府民俗文化活动有关的社区教育,打造社区教育活动品牌,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社区文化繁荣[2]。优秀的课程、精彩的社区教育活动要做好录像工作并上传到社区教育或文化网站,真正建立一种“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形态。

(二)社区教育主体要统一认识,通力合作,资源整合,共同开发和利用广府文化发展社区教育

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的社区教育主体,应充分重视对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统一认识,认识到广府文化是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和灵魂,从而在社区教育中通力合作、资源整合。政府作为社区教育的主导力量,应该从政策、制度和规划的高度引领其它社区教育主体充分认识广府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项目引领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社区学院三级教育网络作为社区教育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政府部门,与社区所在地的高校、中小学合作,与各种社会机构合作,发掘广府文化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和企业、社会组织除了自身做好社区教育外,还应充当广府文化社区教育基地,文化设施向社区教育开放和共享,让社区居民能在广府文化曾经的发生地进行社区教育,在广府历史、文化遗迹中参观、瞻仰和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各方社区教育主体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沟通,共同配合,调动各种资源,才能共同将广府文化充分运用到广州社区教育中,用优秀的广府文化传统来教化广州社区居民,让本地居民提高文化素质,提高地方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广州社区,热爱社区。

(三)打造广州社区教育专业化多元化的广府文化师资队伍,带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科研建设,大力推动广府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是影响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程度的直接要素。要邀请精通广府文化的高校教师、行业专家、民间艺人、企业人员等地方文化精英作为广州社区教育固定兼职教师[2],例如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广州及各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广府文化研究人员,高校专攻广府文化的教师,精通广府文化的企业家等,只要具有一定的广府文化造诣,有教学或工艺传授经验的,都可邀请作为广州社区教育的兼职教师。要在社区教育机构中选拔、培养社区广府文化教育的专职教师和工作人员,打造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有广府文化造诣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可与社区教育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库对接,确保开设的课程都有稳定可靠的授课教师。鼓励教师开发社区教育广府文化课程,申报相关的课程建设和科研项目,借助科研经费激励教师进行教材建设和科研建设,有可能时尽量将科研成果再次转化成社区教育课程。这样,将广府文化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力地推动广府文化社区教育的发展,形成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

四、结论

广府文化在广州社区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是广州社区教育建设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和灵魂所在,更是广州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立足广州,立足社区,在广府文化自觉中开展广州社区教育,在广州社区教育中实现广州的文化自觉。当前的广州社区教育,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广府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广府文化,满足广州社区居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稳定与发展广州社区,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共同推动广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

作者:张介凡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黄小云.文化自觉与社区教育的内在契合———以温州社区教育发展为案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2):90-94.

[2]敬鸿彬.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5(27):64-67.

[3]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0,213,207-208,52.

[4]费孝通.文化的传统与创造//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263,182.

[5]叶忠海.广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特色和创新的研究报告//李训贵.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C].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15:63-65.

[6]教育部关于重新公布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EB/OL].2009-11-23.中国社区教育网.

[7]广州图书馆.了解粤语,从“知粤”开始———广图知粤讲堂(第1讲)[EB/OL].2014-12-25.广州数字文化网

[8]洪文静,曲安弈,曹?,党晋云.“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5(11):第69-70.

[9]叶雪美,张朝华,卢仙凤.广州社区教育活动的基本状况、特征及发展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