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社区教育分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字化社区教育分析(3篇)

第一篇:数字化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一、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在创建学习型城区、推进终身教育过程中,静安区社区学院树立了指导-服务的发展理念,旨在以指导、服务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以“自下而上”的形式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从机制本身而言,还分为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社区运行机制是社区教育推广过程的核心部分。随着社区理论的发展及人们认知思维的进步,目前更多地从重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建立完善健全的运行机制。一是政府主导机制;二是民主自治机制;三是社会参与机制;四是资源整合机制。重构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并不在于完全以社区为主导,社区的发展还需依靠政府提供人力、物力与财力。尽管如此,民主自治机制、社区参与机制与资源整合机制在目前的大环境背景下,可以在内外部机制的相互促进中逐步构建、发展与完善。

二、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初始阶段:确立指导-服务模式

基于区社区学院指导-服务形式,最初构建了以区社区学院为中心,向外辐射为若干个“网校分校”(2008年进行调研,2009年至2010年试运行,2010年下半年正式运行,分别以五个街道居委作为分校示范点,配送软硬件,以居委书记为分校校长、以网络课程为网络资源,构建数字化学习的学习载体)提供服务。而在此基础上以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为宗旨成立的社会组织(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联合会简称静安区学习联)也作为推进数字化学习的主体,与区社区学院合作参与社区教育,这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一项创举。要使系统有效、快速运行,就需要体制与制度方面的建设。在区社区学院与各网校分校内外部机制互动过程中,建立一支指导员与教师队伍(区社区学院教师与居委文教干部)。通过以指导-服务为导向的计算机培训,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初步形成网校分校学习骨干,初步发展民主自治机制,完成了数字化学习推进社区教育的第一阶段。

(二)发展阶段:多元主体构建“数字化学习”网

为鼓励与逐步实现社会参与,整合优良社会资源,更好地为数字化学习构建完善的内外部运行机制,在初始阶段的基础上,与“静安学习资源联盟”中具有参与社区教育能力的民办非企业办学单位建立结对共建互助机制,以办学单位志愿者为主体介入数字化学习网校分校建设,进一步提供除学历和继续教育服务以外的休闲教育,满足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需求。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发处处长薛玉梅在首届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协作会上提出要拓展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协作对象,包括:关心与支持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的院校、机构和企业;全国社区教育的示范区和实验区;特别是正在创建的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和全国社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此外还包括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社区学院、电视广播大学等能够为学习者提高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服务的院校;以及能够为社区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的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等。可见,多方参与、协同作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真正能发挥其巨大作用还需建立一个资源整合机制。静安学习联在2009年成立“静安学习资源联盟”,集中民办非企业院校的力量,使联盟成为资源整合的最大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网校分校特色,组织结对共建,实现网校分校与协作对象间相互促进与相互作用,完善原有的组织架构,开拓提供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服务的院校、社会组织、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局面,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向发展,相互融合,形成合力,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完善阶段: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整合

经过上述发展阶段,制度与组织架构已趋于完善,系统论理论认为系统能良性运行与发展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功能发挥,各子系统发展得越好则整个系统发展就越好。笔者认为,这是前提条件,但两者并非因果关系,整个系统如何发挥出更为强大的功能,还需从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各子系统功能发挥的情况来看,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将无法形成一股内驱力,同时作用力也将背道而驰,无法使整个系统良性运行。共享平台的建立为“整合”运行机制提供了基础,共享平台不只是包括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还包括服务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共享。所以,建立资源丰富的共享平台是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推广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特征。就主体而言,目前仍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组织及其他机构参与为辅,形成了“多元化”主体;就各主体职能分配中涉及的机制而言,有经费保障机制、区域联盟机制、沟通服务机制、互助机制、合作机制、评价反馈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激励表彰机制等,各主体职能明确,关系清晰,各司其职;就内外部机制而言,政府主导机制、民主自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等逐步分解并探索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评价机制是最难以进行评估操作的,同时,也是数字化学习推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三、良性运行机制:内生性发展

目前,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的推广过程中存在这样的困惑,数字化学习推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大方向总目标是丰富社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但在阶段性发展中推进的效果无法测评与显现。如何评估数字化学习的阶段性发展,如何正确看待推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笔者认为应从“内生性”视角看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的推广。内生性发展又名“内源性发展”,在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内源发展战略》一书中将其界定为:“在形式上,发展应该是从内部产生的;在目的上,发展应该是为人服务的。”除此之外,内生性发展的概念主要侧重于文化本身,指在社会变迁中由该社会的内部创造所引起的发展方式。内源性发展的动力是本土资源,依赖本土劳动力创新机制,而不诉诸于外在力量的驱使。可见,数字化学习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提升全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人们服务,为人们所用”。很多学者对社区的概念进行了不断探索,究竟如何划分社区,是以地域来划分,还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这些都不是社区的本质含义,社区更注重“文化”,而内生性发展的落脚点也在于“文化”,只有将各种外力作用转换为内在驱动力,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并吸纳进入本土文化,才有它的增长力。我们发现,尽管从行政区域范围来看,似乎静安区五个街道的社区文化区分不大,但通过深入研究,不仅是街道,甚至每个小区都有他们的“本土文化”。所以,目前数字化学习推进还只停留在“表面”,如何真正发挥各网校分校的特色,继续推进各网校分校的发展还需有内驱力,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内生性发展,这也是各网校分校实现“自我管理”的精髓所在。尽管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推广的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甚至短时间内成效无法显现,但是不能以狭隘的评价体系和机制来评判,要从宏观的视角,从“内生性”视角进行观察。就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的推广而言,笔者认为其运行机制方面需进一步改进,不仅仅在于培育协作对象,进一步完善多元化主体,同时需注重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保证主体间的有效连接,还需认清“内生性”发展的未来趋势,掌握发展的规律与有效途径,从推进对象需求方面入手,真正完善其运行机制。

作者:滕燕华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崇明分校

第二篇:数字化社区教育英语课程探究

一、常州数字化社区教育建设简况

上世纪80年代常州社区教育就已开始,一直井然有序发展至今,特别是教育部2012年颁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后,常州相继制定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常州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和《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意见》,全面启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改版升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信息化素养提升等四大工程,数字化社区教育得到了快速推进。目前,“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已完成改版升级,形成全市共建共享终身教育站群系统。全市已初步建成了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终身教育网络;完善了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支持和服务平台;开发、共享了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了支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系统、质量监督系统和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全市城乡所有社区教育基地都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形成了居民学校零距离服务、社区教育中心2~5公里服务圈、社区培训学院5~10公里服务圈、送教进社区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营造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环境。

二、常州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

(一)常州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现状

近几年,常州市各社区开设的教育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数量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供市民选择的课程由以往的单一化,形式化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多样化和趣味丰富化,涵盖了餐饮、保健、文艺等各个行业。社区居民参加课程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登录“常州终身教育在线”,通过身份论证后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目前已建设网络课程资源12000多门,网站浏览人数已经接近60万人,课程点击已超过10万人次。与此同时,网站及时相关教育信息,为市民提供了信息化、自主化、高效、便捷的学习平台。二是通过观看常州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社区教育电视课程来学习。三是通过自主报名,在各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等地方由教师面授课程,集中学习。

(二)常州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课程内容一般可分为知识类、经济类、体育类、养生类等。但就目前现状看,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基本集中于文化、休闲、生活类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和浅显,文化底蕴和知识承载度也不够,造成网络化学习平台的吸引力不够。特别是像常州这样一个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系统性的数字化社区英语教学课程开发还是一片空白。

2.课程开发不够规范。

数字化教育课程的开发,应有社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社区学习者三方共同参与,特别是要针对社区学习者的需求,在对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再进行开发。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市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主要依靠开放大学进行,与社区教育管理者和学习者的沟通、互动、合作不够,还有像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因师资和专业技术等原因,还不能担当课程开发的重任。

3.教育对象兼顾不周。

社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居民,覆盖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各个年龄段。而从目前我市开发的数字化课程来看,大部分主要面向中老年人,针对儿童特别是青少年的课程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活跃程度。笔者认为,导致以上三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未引起政府部门足够的重视和推动,开发机制有完善;二是资源整合不足。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很多网站都有较有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课程,我市也有很多本土化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数字化课程开发,而这些都没得到系统有效的整合与利用。三是专业支撑不强。数字化社区课程的开发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我市还缺乏有力的课程开发机构和专业性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人员。

三、关于常州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开发的设想

厉以贤和叶忠海分别在《社区教育原理》和《社区教育学》中探讨了社区课程的开发,笔者根据两位专家的观点,对常州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开发,从五个方面进行流程设计思考。

(一)进行需求调查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常州出入境人员急剧增加。2014年,全市公民出国境办证29.3万件、常住境外人员4219人、临时入境境外人员7.9万人次,比10年前分别增长24.5万件、2781人和2.8万人次,年均增幅达19.8%、11.4%和4.5%。从这点就可说明,常州居民开展外语特别是英语交流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因此,开展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的开发,首先要进行居民需求调查。我们可以选择部分居民小区、学校、外资企业、外贸企业、涉外旅行社、公安出入境办证点以及机场等场所,分别按照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三大人群,开展数字化社区英语学习的需求调查,为课程开发积累第一手真实资料。

(二)开展模块设计

我们可以尝试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增设“英语学习”专栏,专栏可根据授课人群,开辟“少儿英语”“青少年英语”“老年英语”等子栏目;也可授课内容,开设生活类、休闲类、工作类等课程子栏目;可根据对外交往需要,开设“涉外英语”“商务英语”“英语会话”等子栏目。还可根据本地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介绍地方风土人情的英语视频或英语微课程。总之,在栏目设置上,要兼顾全面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文化性,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

(三)整合学习资源

社区英语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有三方面表现,分别是数字文献资料、课件学习及视频学习资料。社区英语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可以自主开发,也可以收集整理,还可以进行相关网页和网站的链接。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将所有资源尽可能集合到全市现有的社区网络化学习平台上,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增加社区网络化学习平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建立教学团队

开展数字化社区英语教学,除了要具备网络化的学习设备、场所和平台外,还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社区英语教学队伍。从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看,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如下三支队伍:一是专职老师。可以在目前全市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遴选。二是兼职老师。可以聘请曾经从事过英语教学的离退休老师担任。三是志愿者队伍。可以向社会招募热衷于社区教育的英语专业人士、外籍人士加入。在这三支队伍里,不仅要有能够开展数字化授课的老师,还要有能够进行数字化课程开发的老师。

(五)强化课程评价

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数字化英语社区教育课程实施后,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对于社区英语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和实现社区课程的科学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标准一般认为有两条,一是能否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能否给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二是能否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否对社区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为此,可以在课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从两个层面进行评价考察:一是从社区学习者的层面进行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的调查;二是从社区管理机构的层面,进行课程影响力、品牌力等调查。社区机构、参与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开发和教学的人员,要根据调查评价情况,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做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社区学习者的需要。

作者:汤雪妹 单位:常州工学院

第三篇: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构建分析

一、创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环境

在创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开始,应该重点构建教育服务体系的平台,也就是创建良好的环境。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环境的创建和数字化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而数字化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用户的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信息环境,所以在创建数字化环境的时候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构建用户环境,应该积极探索社区中用户的教育需求,对用户的心理或者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例如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用户的教育需求,通过用户的信息调查了解用户对教育信息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感受,找到潜在的需求,然后结合不同用户的兴趣爱好以及使用习惯构建用户环境。除了构建用户环境,还应该关注用户的技术环境以及信息环境,这两个方面也可以在了解用户环境的时候对用户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综合分析,方便在信息技术推广的时候选择一种最有效、快速的方式,从而使信息技术为用户所知。信息环境包括信息的加工和传播、系统以及个人,所以在构建信息环境的时候应该将这三者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而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环境,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推广数字化技术。

二、加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组织管理

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顺利完成的,而在这个构建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统一服务体系构建的思想,要提高群众对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认识,并且详细规划整个过程。在构建服务体系的这个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应该符合国家以及地区的政策,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为人们更好的服务。所以一定要提高人们的服务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社区的居民可以终生学习,并乐于学习。在规划体系的构建时,所有的规划应该从实际出发,符合社区的发展以及居民的需要,并且要对规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在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之后,还应该有成本组织保障,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建立可以从数字化学习基地、数字化指导基地以及数字化学习乐园等方面着手,学习乐园应该区级、街道和社区这三级同时运行,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使每个学习基地既是独立运行的,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加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队伍建设

组织机构的建立是为了将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向社区的居民推广,所以在建立了这些学习基地以及学习乐园之后就是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居民可以参与。除了加大宣传力度,还应该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乐园是与社区居民直接接触的执行部门,所以更应该制定详细的运行计划,从而具体开展数字化学习。人才资源在整个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制定详细的人才计划、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人才的培训。这就需要加强教育服务体系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管理队伍、技术推广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管理队伍应该具备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技术推广队伍应该掌握数字化技术,并且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学习软件和学习课程。

四、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保障体系

为了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必须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保障体系,一套完整的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应该包括服务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构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以及构建技术保障体系等方面。服务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就是指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时候,应该以法律法规来规范社区的所有活动,在建立教育资源服务保障体系的时候应该以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作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法律和法规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国家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构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就是在构建教育服务体系的时候应该保障人才资源的构建。构建技术保障体系应该从资源的储存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以及风险防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着手,在构建技术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要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五、结束语

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社区,满足人们的终身学习需要,对社区居民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时,首先应该创建一个数字化环境,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推广,然后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同时加强教育服务体系的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作者:邵开洋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社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