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论文

一、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认知情况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是阻碍其社区教育的主要因素。对“阻碍学习的主要因素”的调研显示,认为“工作时间太长”的占36.2%,“优先考虑生存”的占42.7%,“多赚钱”的占21.1%。其次,在学习地点的选择上,有37.4%的人选择社区学习,有40.4%的人选择远程学习,有22.2%的人选择高校学习。再次,学习费用过高阻碍其接受社区教育。71.8%的人认为学费太高付不起。在“愿意支付社区教育的费用额度”的调研中,愿意花800元以上的仅占38.4%,400—800元的占34.9%,400元以下的占26.7%。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渴望通过社区教育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真正融入城市。但由于受时间、地点、费用等因素的制约,意愿与现实之间产生了矛盾,严重影响了其继续接受各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政策支持情况

1.国家有支持政策,但执行力度不够。

2012年1月,农业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和特点,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选择适合农民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把满足农民需求作为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的1号文件《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工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各类培训机构在组织开展培训时,认真组织教学计划的实施,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酌情减免有关费用。”但我国尚未形成有关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专门立法,相关问题缺乏法律依据,政策无法真正落实。调查中,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的支持政策并不了解,不知情。

2.社区有教育计划,但宣传力度不够。

闻潮社区所在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旨在通过企业提供技能岗位需求信息,高校提供教学设备、师资和场地,开发区给予教育奖励与补助资金,集中开展全区职工免费技能培训。10余年来,“蓝领成才”工程共推出成人高职大专、专升本、专业培训、技能等级考评等四大类110多个教学科目,全区3万余名职工参加了学习培训。但调查得知,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比例不高,只有22%表示对“蓝领成才”工程了解,36.4%比较了解,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比例达41.6%。工程的目标虽明确,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的现状

1.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教育,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目前,闻潮社区配备有篮球场、塑胶跑道、健身馆、职工图书馆,以及100平方米的社区培训教室。其中,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图书馆,占地300多平方米,现有藏书5千余册,全年订阅报刊20余种,对开发区职工免费开放。为推进“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社区每年召集相关高职院校进社区设摊,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项目现场咨询会。许多所高职院校也为社区职工图书馆捐赠了部分工具类书籍,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知识的需求。此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成立“蓝领成才”工程教学基地,提供进校培训、进企业培训、进社区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实现在“学校里上大学、厂里上大学、家门口上大学”。

2.高职院校参与社区社团建设,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作为浙江省最大的廉租房公寓,新雁公寓内居住的多为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帮助他们融入城市,闻潮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目前,社区建有轮滑社、文学社、音乐社、篮球社和手工社等五大社团。近年来,各社团先后举办了“热土下沙,相约闻潮”“中秋联谊会”“和谐之声、唱响闻潮”等精彩活动,并创办了社区报纸《潮韵》,以此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各社团的建设中,利用志愿服务、专业集中实训等环节,与社区社团联谊,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目前,闻潮社区牵头创办了“阳光艺校”,校社双方社团组织根据各自特长优势,为新生代农民工开设了音乐、书法、舞蹈、轮滑、腰鼓等免费培训班,丰富业余生活,引导其参与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

3.高职院校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

闻潮社区积极倡导“工作在下沙,生活在下沙,快乐在下沙”的理念,制定以“爱国守法、崇尚科学、团结互助、和谐共处”为主题的楼道文化,以规范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准则。利用宣传橱窗、闻潮之声广播站等媒介,向新生代农民工大密度、高频率地宣传构建品质生活、树文明新风的行为规范。利用“红五月”活动宣传模范先锋事迹,为新生代农民工树立典范;设立“知心姐姐”信箱,收集新生代农民工各种情感、咨询、困难问题,并及时给予心理援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师生也积极参与社区“安全出行”文明标语征集活动,在“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活动中,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参与了“中国梦,我的梦”征文的评比工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服务队承办了“我的梦”家教活动等。各高职院校还积极参与社区“道德大讲堂”活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4.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法制建设,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法治意识薄弱的问题,闻潮社区联合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法制警示宣传教育工作,开设了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并成功申报了浙江省“民主法制社区”单位。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为社区策划并组织系列法制讲座、法制宣讲活动,普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开展现场法律咨询会、免费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排忧解难,维护其合法权益。

5.高职院校参与社区网络建设,搭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建设已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方面。闻潮社区通过社区网站、QQ群、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为社区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效地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高职院校则通过网站维护、信息审核、信息更新等方式,在社区网络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技术指导和网络管理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资源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融合的动力不够。

由于校社双方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双方的互动层次、级别较低。当前,社区教育只是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并非重点工作。因此,在社区教育中,高职院校处于从属地位,工作被动且缺乏积极性,往往局限在志愿者服务等浅层次的义务服务层面,未能从长远效益来认识校社双方互动合作开展社区教育的问题。

2.资源共享的整合力欠缺。

由于受人力资源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影响,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间一直存在资源共享不全面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在文体活动设施、教室等资源上与社区教育实现了共享,但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则很少开放。而这些恰恰是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所需、社区又缺乏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但由于社区未能在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媒介作用,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场地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3.资源融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出现,为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然而,社区网络平台虽开辟了社区教育的宣传窗口,却缺乏继续教育所需的教学资源模块;而高职院校虽有类似社会培训和精品课程的网站,却尚未形成真正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的专题模块,更没有相关的教育互动平台。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网络教育模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资源融合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国家、政府和开发区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和实施意见,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和评价机制。首先,由于双方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经费有限,多以义务服务为主,严重影响了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其次,当前高职院校与社区双方均缺乏专门的协调部门,双方在合作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多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再次,虽然双方的社区教育项目越来越多,但后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却难以评估和反馈,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双方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认识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社会服务功能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社区教育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社区教育不仅能为在校学生了解社会提供实践机会,而且能为教师科研、技术转化提供调研和试验对象。另一方面,社区应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对弥补社区人力资源不足、教育资源欠缺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二)健全机制,激励双方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

1.制定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当前,国家尚无具体的法规规范社区教育活动,需要制定专项政策法规明确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划分高职院校与社区的权责,将高职院校与社区良性互动发展的目标分别纳入学校与社区发展的规划中,保障双方关系的顺畅、协调与同步发展。

2.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针对双方经费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与社区应在国家财政拨款的基础上,开拓保障社区教育经费的新思路。一是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技能培训项目,利用项目合作的方式吸引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向社区教育投入资金。二是通过举办社区公益活动,鼓励社会各界捐赠,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鼓励高职院校带课题、带任务进社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课题试验项目。

3.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激励是调动高职院校与社区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动力。一方面,要健全社工激励考核机制,提高社工对其职业的认同感,真正认识到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健全院校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要根据学科优势,鼓励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并将社区教育服务能力与科研、教学能力设置同等的奖励措施;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并将志愿服务、社区实践作为衡量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考核指标。

4.建立督导评价机制。

督导评价机制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一是社区要做好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由社区方对高校师生的社区服务做出评价。二是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与社区互动效果的评价体系,将评价作为促进双方互动发展的工具,激发学校和社区互动的主动性,推进双方良好互动的形成与发展。

(三)整合资源,形成双方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合力

1.文化资源的整合。

一方面,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代农民工能给社区带来多元共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氛围,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各种智力支持与文化引导,为提升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2.物质资源的整合。

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的优越条件,能弥补社区基础设施陈旧、配套不全的普遍问题。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技能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就要实现学校与社会物质资源的有效共享。各高职院校在不影响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开放各类教学场所、实验室、机房、运动场馆、图书馆等设施,以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需求。

3.人力资源的整合。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服务社区教育的部门,根据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组建不同学科和不同项目的服务团队,为社区教育服务。另一方面,社区组织也应成立专门的对接高校服务的部门,以便及时将农民工所需和反馈意见提供给学校,确保社区教育的质量。

(四)合力共建,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数字信息资源

当前,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新社区教育的模式,是高职院校与社区双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以利用社区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平台,开辟社区教育信息区块,由院校方负责内容的建设与更新。其次,院校在师资力量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开设远程视频培训课程的方式,实现互联网同步教学。再次,院校可以开发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课程网站,提供课程大纲、教案、习题库、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满足他们在业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需要。最后,院校还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网站等媒介,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个性化辅导和答疑,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网络互动平台。

作者:王亦飞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