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居民环境维权意识中的社区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环境维权意识的定义
给环境维权意识下定义,首先要知道公民的环境权都有哪些,唯有明确权利才能知道权利是否受到侵害。公民的环境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首先公民有在舒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其次,对环境资源有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再次,有对污染排放物和环境管理状况的知情权;然后,有参与环境立法、决策的参与权;最后,有受到环境侵害的请求权。公民有上述的环境权,一旦受到侵害,就应该去维护,这就涉及到了什么是环境维权。环境维权是通过各种维权手段,切实保障环境资源的利用权、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和受到侵害后的请求权,实现人们的环境权益。意识的概念在哲学和心理学中都有所涉及。在哲学中意识是指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哲学里所说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观创造性、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在心理学中,广义的意识概念是认定意识是赋与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指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狭义的意识概念则是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或者说是指广义的意识概念中知、情、意相统一中的意志部分。在分析环境维权概念和意识的概念的基础上,笔者对环境维权意识的理解如下:环境维权意识是一个抽象地概念,是在对环境、环境权益和环境维权手段的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当自己或他人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地寻找合适的途径去维护,以实现人们的环境权益。给环境维权意识下一确切的定义:环境维权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权益和环境维权手段的认识程度以及维护环境资源利用权、知情权和请求权的自觉性和实践性。
(二)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重要性
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居民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维权意识,环境状况会每况愈下。环境维权意识越高,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越大。笔者从以下两方面来论述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重要性。
1.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可以促成更多的环境维权行为
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意味着提升了居民了解和熟悉环境维权的方法和途径,一旦发生环境侵权的事件,居民可以在第一时间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维权,减少维权成本。以收集证据为例,众所周知,很多环境侵权造成的后果在侵权行为发生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的,等到侵害后果发生,很多事情已经事过境迁,很多证据已经消失,没有证据,无法诉讼或者即便诉讼也很难取得好的结果。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可以让居民在受到环境污染的第一时间就注意保存证据,不必等到时候去弥补。因此,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不仅可以减少维权成本,也可以促成更多的维权行为。
2.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可以更好地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首先可以使居民了解一定的环境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污染物排放状况,其次可以使居民了解环境法律知识,比如说《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具体的环境法律,最后可以使居民了解维护环境权益的途径。因此可以说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是全面提升居民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的一个过程,因为要想维权,必须对环境有关的所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走到环境维权这一步。以福建省屏南县1721位农民诉福建省(屏南)榕屏化工有限公司环境侵权案为例(以下简称屏南化工污染案),屏榕化工有限公司投产是在1994年,在长达8年后也就是2002年才开始诉讼,可以说村民们的环境维权意识很欠缺,如果有组织或者机构对村民们进行环境维权意识的培养,早在建厂之初,大家能够意识到污染的严重后果,也许可以阻止屏榕化工厂的建设;再退后一步,如果能够早几年提起诉讼,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伤害也会小很多。因此,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使人们的行为对环境的损害更小,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中。
二、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现状
为了更好的了解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的现状,笔者选取了北京市三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①,这三个社区分别位于西城、朝阳和海淀。此次调查问卷共回收了142份有效问卷。通过这142份问卷,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的现状初露端倪。参与调查的居民男性占46.5%,女性占53.5%,其中30岁以下的人口占95.8%,大学学历及以上占72.2%。参与调查的居民可以说年龄低,层次高,他们的环境维权意识具体如何,看下面的数据分析。大家对现在的居住环境不满意的人群是66.1%,可以说大部分居民对现在的居住环境是不太满意的。但居民对环境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是怎样的呢?以公众参与制度为例,了解的居民只有8.5%,其余的居民只停留在听说过或者一点都不了解的状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知晓率也只有4.2%,38%的居民听说过。环境保护热线电话知晓率低,只有23.2%。对于什么是环境权益,高达90.8%的居民只是听说过或者根本不了解。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维权的只占到25.4%,其余的居民只会被动维权或者根本不在乎。在维权途径的选择上,基本上都是选择间接途径,没有居民选择直接诉讼,居民更愿意通过非诉讼方式来解决环境侵权问题。居民不积极主动维权的原因主要是45.8%的居民对维权结果不抱乐观态度,还有42.4%的居民时间、精力和财力有限。对于公共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破坏,没有对自己造成直接损害的行为,觉得自己有义务去维护的居民只占到27.5%,大部分居民对没有危害到自己的环境损害行为还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通过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到,居民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不足,环境维权常识知晓率低,环境维权的被动性以及维权预期悲观等特点都表明了居民环境维权意识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培养覆盖地域窄、覆盖人群少。由于培养的途径的单一,主要依靠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来进行宣传,媒体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严重污染的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来引导人们树立环境维权意识,非政府组织是环境维权意识培养的主力军,每年都会做大量的工作去宣传环境法律知识以及维权的途径知识,为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环境维权的民间环保组织非常少,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说,我国的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培养处于覆盖地域窄、覆盖人群少的局面,这对环境保护是不利的,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也看到,政府在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培养上有所缺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培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大量的环境侵权事件发生,大量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城市的居民仍然在雾霾空气中艰难呼吸,居民的环境权益屡屡受到侵犯。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需要进一步去培养,政府也应该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社区教育正在兴起,笔者认为可以将社区教育作为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途径之一。
三、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
(一)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
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型的教育的活动和过程。②我国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总结各类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社区教育的经验,结合国内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起来。现在上海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最好,目前已经建立了16个社区学院,220所社区学校,近5000个分校和教学点,其他区域的社区教育工作也在积极的开展,像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也稳扎稳打,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他省份也在逐步开展,社区教育正在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和推进。社区教育涵盖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正规的与非正规的、学历的与非学历的,老年教育、娱乐休闲、实用技术培训、文化知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举例来说,北京市西城区的社区教育学校就有计算机、剪纸、风筝、健康、心理等各种类型的课程,教师也发明了游戏教学法。可以说社区教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实现了突破。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政策层面看,扎实推进社区教育是必然的趋势,社区教育进一步的发展也终将会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社区教育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社区教育中进行学习,进而得到提升。
(二)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来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主要是基于社区教育的特点来考虑的,社区教育具有全员性、区域性、广泛性、多样性、社会性的特点,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将其作为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途径是可行的。
1.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环境维权的全员参与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上发表了《公地的悲剧》一文,文中讲了个故事是这样的,英国的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尽可能多的养牛和羊,结果公地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牛和羊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环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使用都是非排他的,如果大家都只顾着使用而不去维护,那么迟早有一天我们的环境也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一旦发生环境侵权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这样实际上也是保护了整体的环境。全员、全程、全面是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在社区教育中,全体居民都能够得到全程和全面的教育,虽然在社区教育中全面得教育的含义是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但从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保护环境的全面教育。通过社区的全员、全程和全面的教育,保护环境和环境维权的意识都能够得到提升。
2.环境侵权造成的危害具有区域性
环境侵权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以屏南化工污染案为例,虽然受害的人数达到上千人,污染的土地面积达到三千多亩,但相对环境这个整体来说,其侵权多造成的危害仍然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因此环境侵权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社区教育的特点之一也是区域性,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者特点的一致性决定了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来指导人们如何对环境侵权行为进行抗争。正是社区教育的区域性决定了其教育更有针对性,对该区域的环境侵权的具体行为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更好地实现人们的环境权益。
3.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形成与提升需要长期的过程
环境维权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他需要人们了解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什么是环境侵权,了解各种环境维权的途径,因此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目前的情况是人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往往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环境教育基本不涉及或者仅仅是偶尔涉及,大家在平时又在忙工作,环境维权意识的提升只能在大家闲暇的时候一点一滴的渗透,其他的教育形式很难做到这点,而这恰好这是社区教育的优势,因为社区教育是可以跟随一个人一生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在某个社区中。从这一点来说,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提升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社区教育正是终身教育的具体体现,对社区居民可以做到长期教育。以上分析了环境的特点、环境侵权造成的危害的特点以及环境维权意识形成的特点,这些特点与社区教育的特点具有一致性,因此将社区教育作为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途径之一是可行性,而且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做好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培养与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要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种体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忙碌,社区教育又不是强制教育,要想让人们自觉地来学习,就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社区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具体到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上,形式不要拘泥于讲课和讲座,还可以结合模拟法庭、情景剧、科学实验、展览的方法,比如说模拟法庭可能会吸引一些正在受到环境侵权的居民的到来,他们会通过模拟法庭知道自己该如何诉讼;情景剧的形式可以吸引老年人的到来;通过科学试验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吸引小朋友的到来;展览在社区的公共区域展示,可以吸引大部分人群的参观和学习。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吸引各类居民前来接受环境维权的教育,才能到达全员教育,才能起到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效果的目的。
2.注意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还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内容多元化的提出是因为环境维权意识的形成和提升,需要的知识是综合的是多方面的,大家仅仅知道维权方面的知识是达不到效果的。环境维权意识的提升最终体现在人们的环境维权行动上。居民要开维权行动,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各方面的只是。比如说环境权益、还要了解环境权益受到侵害造成的严重后果、侵权证据的保存、维权途径的选择等等一系列的知识。所以,教育内容是多元的,不能为了维权而只讲维权的知识,要让大家从根本上知道维权的根据,这样也可以坚定大家的维权信念。
四、结语
环境维权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举证难、鉴定难、胜诉难,每一个困难都可能让环境维权夭折,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就是要让居民在了解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掌握维权的方法,坚定自己维护的环境权益的信心,唯有这样,才能逐步地改变环境维权难的局面。社区教育具有全员性、地域性、终身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环境的特点、环境侵权造成的危害的特点和环境维权意识形成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将社区教育为切入点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途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作者:杨晓辉 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