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资源开发的社区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江阴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分析
1、社区物质环境资源
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指社区可利用的有形资源及社区的环境。据调查,江阴大多社区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利用,尽力开发潜在的物质环境教育资源,并建立丰富的教育阵地。如社区注重绿化美化自然环境,建立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党校团校、再就业培训中心、人口学校、全科医护服务中心、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学习阵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如申港镇锦湖苑社区的延陵丝竹社、锦湖书画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新城东滨江社区的香山书屋,自助服务形式深受居民欢迎,曾被央视媒体报导;城区文定社区的“书香文定”活动中心、石牌社区的“低碳之家”等都各有特色;新桥镇绿园社区的休闲广场专门聘请澳大利亚专家设计,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娱乐品质。
2、社区文化资源
社区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社区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助于居民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江阴各社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式多样、效果各异。据调查显示,主要依靠基础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资源,如各社区基本都开设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信息中心、健康娱乐中心等。精神文化资源是社区教育要着重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如塔南社区提出创设“银色港湾”特色社区,建立爱心港、友谊港、健康港、风采港,本着凝心聚力、自我满足、他人快乐的目标开展活动;城中社区的“五个一”活动、申港江南花园社区的“五老队”等,都显示了社区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而且效果显著,深受居民欢迎,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的认可度、接受度、亲切度的体现,社区归属感的增强有利于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因此,社区管理人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如新桥镇绿园社区以“家庭归属感”培养为主,提出的“家园”意识、“服务零距离”、“侨之家”、道德讲堂、以花会友美化家园活动、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等,给居民创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3、社区人力资源
社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众组织,它以个体人或具有某种共同目标的群体活动为载体,直接作用于社区某项具体的事务。据调查统计,江阴各社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
这些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管理社区教育的各项事务,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统筹规划社区教育内容和活动安排,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等,由兼职和专职人员组成。2013年数据统计,江阴各街道(乡镇)社区学校,兼职人员737人,专职人员142人;居委会(村)教学点(学校),兼职人员1279人,专职人员306人。
(2)专家学者、教师专业人士。
这些专业人士一般来自学校及社会各行业专业人员,在知识技能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理论指导或专业服务,同时也可帮助社区制订、调整教育方案,为社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开阔了社区居民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副教授等在滨江社区的的香山书屋开设的专业讲座,深受居民欢迎。
(3)企事业单位公益人士。
本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中,一些热心于社区教育的人员,他们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保健、理财等知识技能。如江阴的教师进社区、百名医师巡讲活动、司法部门的普法宣传等。
(4)离退休老干部。
离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能力、时间及热情投入到社区活动中,发挥生命的余热,尤其是具有一定特长、技能或领导能力的人员。如申港镇锦湖苑社区的锦湖书画院、延陵丝竹社的负责人,即原文化站站长,退休后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定期组织社区书法、绘画、摄影爱好者进行交流,举办展览,以供社区居民参观欣赏,提升居民审美情趣。另外指导丝竹社艺术团的乐器、舞蹈爱好者100多人进行排练,每周六在社区举办晚会,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有助于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5)志愿者。
社区的志愿者大多来自高校的学生或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他们致力将自己的爱心、业余时间投放到社区教育与服务中,让自己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贡献微薄之力,同时将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应用到实践中,不仅服务社区居民,也提升自己。2013年数据统计,江阴的志愿者达32215人。
二、江阴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江阴一些社区的现状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江阴的社区教育资源基本进行了有效地开发、合理地利用,而且一些社区的社区教育已走在了省市及全国的前列,被评为示范社区。但是,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匮乏,参与社区活动受限
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专职人员较少,并且专职人员中高级职称数量较低,具有社区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数更少;一些社区并未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共建,未能发掘出潜在的人力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居民中的离退休人员、处于中坚力量的中青年人才,在社区教育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开发;学校教师参与社区活动,基本面对的是青少年,局限于为学生服务,只是学校校外课堂的补充。
2、社区教育物力财力资源短缺,筹资渠道狭窄
要顺利开展社区教育的各项活动,必须有充足的物力财力资源做保障。据调查,江阴大多社区的物力财力资源短缺,政府拨款数量有限,社会各界的投资参与投入较少,如各社区的图书大多靠书店、居民捐献,活动资金来源主要采用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社区自筹的较少。
3、社区教育资源缺乏共享认识,现有资源闲置
因各社区“各自为政”,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理念还停留在文字上,未能被社区管理人员及社区居民深入理解,社区间相互保守,缺乏畅通的交流渠道,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基本只针对本社区利用,难以形成社区间资源共享的局面,造成一些现有资源闲置或利用不充分。如各社区的专业知识技能讲座、网吧、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
4、社区间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差距较大
江阴各不同社区在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观念、意识也各异。经济较好的社区相对重视社区教育,并能投入一定的财力,文化设施相对齐全,社区居民获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较多,如调查中新桥的绿园社区、城中的各社区。经济较差或距离城区较远的一些社区,社区教育务虚较多,务实较少,基本只注重表面机构设置、挂牌,只有些简单的设施,社区活动开展较少,基本只针对老人和孩子,社区教育潜在资源未能开发及利用,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意识也很淡薄。
5、社区教育无形资源开发偏弱
大多社区,相对更重视有形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学习氛围、精神风貌、文化生态、归属感等无形教育资源开发偏弱,但它们与社区的和谐、健康、有序发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紧密相关。
三、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化路径
笔者针对上述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优化路径,以做探讨。
1、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度
(1)优化管理者的配置
社区的管理者,又被称为社区的“公仆”。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并具有社区管理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社区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对现有管理人员应进行摸底排查,对不适合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应进行工作的调配,对一些素质相对高且热衷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
(2)优化补充其他人力资源
专业人员:多聘请专家学者及有组织、指导能力的人员,为社区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可对社区教育活动方案的组织、策划、实施等予以指导。社会公益人士:尽可能地发掘各机关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的热心人士,让他们多了解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目标,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培训,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提供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志愿者:加大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社会人士、社区居民,扩充社区志愿者队伍,以作为社区教育服务的人力资源的有益补充。
2、拓宽筹资渠道,保障社区教育的稳定发展
财力资源是社区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支持和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虽说是多渠道的,但仅就江阴社区而言,只靠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够,因此如何拓宽筹资渠道,是各社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现有的资金状况下,社区必须依靠内部教育资源的不断积累,以及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笔者认为,首先,采用各种形式从上至下,从内至外加强社区教育的宣传,尽力使社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吸引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个人,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各社区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必要时可以施行“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源配置策略,进行资源的交换,实现资源的共享。
3、树立资源共享意识,推动教育资源社会化
(1)社区与区内学校资源共享
对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一般认为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是学生校外教育的阵地,希望社区能帮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个优良的社区环境。两者在教育资源的运用上,是工作伙伴关系,双方既是互相服务的教育对象,同时也是互相利用的教育资源,二者发展的趋势,逐渐向“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化”方向发展。据调查,江阴有235个教育机构为社区教育开放,社区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场地、设施等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
(2)社区与区内其他机构资源共享
对于社区内其他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教育也为其他机构提供教育的平台,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资源共享机制,寻求双方的结合点,促进双方的合作交流。如区内的博物馆、图书馆、各种民营、私营企业、各小区的物业公司等,社区可以从中挖掘可利用的物力、财力资源,社区也可为机构的员工开设各种培训课程等服务。据调查,江阴有435个其他机构向社区开放,社区应大力开发其潜在资源,合理有效地用于社区教育。
(3)社区与社区资源共享
江阴各社区在经济、文化、教育意识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避免资源的闲置,或资源利用不充分,各社区应树立资源共享意识,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畅通交流渠道,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4、加大无形资源的开发,培育居民“社区共同体”意识
“社区共同体”意识是社区成员在长期互动中所形成的共同文化意识和彼此亲密无间的关系。培养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不仅是社区教育的目标,也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手段。社区居民的情趣、意识、观念、社区氛围、邻里关系等,是人们摸不着看不到的无形的东西,不能用数字或尺度来衡量,也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对社区的稳定、和谐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无形资源的开发,培育居民“社区共同体”意识。如塔南社区创设的“银色港湾”,有利于居民培养爱心、邻里互助、帮扶助残、提升健康、环保低碳、自我展示意识,增强了对社区管理的认可度、居民间的和谐度、对社区的归属感等。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强,越容易巩固社区居民间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社区的满意度,越愿意更多地参与社区活动。
5、推进网络平台的利用,满足居民学习需求
发展社区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拓展、开发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资源网络体系,为社区成员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方便。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不断变化,因此要更新社区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把网络作为社区教育的载体。江阴社区教育三级服务网络已建立并使用,社区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为教育服务。另外,加大学校、企业的网络资源开放力度,社区的电子阅览室、自建的网站等,开辟社区教育的网页和窗口,逐步建立成多渠道、多方面的网络体系,以形成终身学习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作者:刘秀贤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