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社区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社区教育论文

一、农村社区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

农村社区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农村社区教育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农村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构建和谐成熟的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能够满足农民不同的教育需求,建设“人人都需学习,人人都能学习,人人都会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

随着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社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在老年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可以为留守儿童开辟学校、家庭之外的成长空间,拓展他们的视野、改善他们的社会交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程度的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建构起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特征相比国外社区教育,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本土化特征明显。

延续几千年来的传统,我国农村社区依然以自然村落为主。居民流动性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语言行为习惯相对固定。这一方面有利于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移风易俗教育的难度。

(2)可塑性较差。

与城镇地区社区教育相比,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狭窄,思想相对封闭。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可塑性较差。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社区教育在农村开展较晚,对于开展的内容,发展的模式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3)多元化特征明显。

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相差较大。同时,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在农村发展社区教育,要综合考虑本地区本社区的经济水平、风俗习惯、教育需求。如此便产生了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4)后发性强。

我国社区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较晚,虽然发展脚步滞后,但可以充足的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在社区教育上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论。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后发性较强,具备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三、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概况

(1)兴起阶段。

相对于上个世纪浅谈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陈富平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摘要:本文在探讨社区和社区教育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意义,整理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几种模式。为下一步分析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提供了可参考的基础。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思想”和“教育平民化思潮”,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开始的步伐要相对较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现代农村社区教育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村镇开展起来。

(2)推广阶段。

1996年,“九五计划”开始实施,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村镇,农村教育改革计划开始探索实施路径。2003年,在国家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的联合推动下,与“星火计划”、“丰收计划”遥相呼应的“燎原计划”开始实施。该计划以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为出发点,致力于促进农村社会改革和农村居民再教育,大力开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配合的技术培训。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初具规模。

(3)发展阶段。

2008年,“燎原计划”开展五周年,“中国乡镇社区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会议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深入研究了“九五计划”之后,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农村社区教育逐步走上了根植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创收于农业的特色化发展道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重点依然是发展农业所需的农业生产技术、机械设备技能等。仍需加强对居民精神文明教育、良好社会风气培养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投入不足。但无论如何,农村社区教育为我国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社会文明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社区教育在我国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尚待成熟,发展模式尚待完善。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密切联系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走居民所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之路。

作者:陈富平 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社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