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位一体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社区教育队伍的特点
1.教育形式丰富化与教育师资灵活教学手段的应用
社区教育应更注重社区成员参与程度的高低,除了可以开展受众面较广,以社会热点、职业需求、文化素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专项活动外,也可以采用个体需求强烈,如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点”对“点”,“一”对“一”的教育辅导形式。社区教育应该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随机的开展。这就要求社区教育老师不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学,应该可以“请进来”、“走出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教育内容多样化与对教育师资综合性知识体系的要求
由于社区成员人文素养的参差不齐、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和体系的不尽相同,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除了应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更应该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和见解独特与深刻的人,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的方法,了解各类知识体系,最大程度上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成员学习的满意度。
二、社区教育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教育队伍的结构失衡不能适应社区教育需求的多面性
1.三支队伍人员比例不够均衡就目前社区教育队伍的人员结构比例来说,主要是以兼职和志愿者教育队伍为主,专职教育师资最少。以湖州市吴兴区为例,共有9个街道,67个社区,其中社区教育的专职人员不足200人。面对庞大的社区群体,这些专职教育人员数可谓是杯水车薪。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教育编制的制约,导致专职人员很少。专职人员与社区成员比例的严重失衡,导致社区教育根本无法适应社区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不全面、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凸显。兼职、志愿者教育队伍是社区教育队伍的主力军。以湖州社区大学为例,由湖州社区大学牵头,以社区教育兼职、志愿者队伍为主的教育服务,开展了“父母大讲堂”进社区、“蓝领大讲堂”进企业、“人文大讲堂”进监狱、“新型农民创业大讲堂”进农村、“悦读湖州”进务工子弟学校等多种活动,其中连续五年在社区开展的“父母大讲堂”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受众人数已达2万余人。由此可见,兼职、志愿者教育队伍在社区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人员多为在校教师、企业事业单位的专职人员、在校大学生,受到他们自身工作、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不仅流动性大而且授课的时间也极不稳定,这难免给社区教育整体课程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安排、运行管理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增大了执行的难度。
2.三支队伍学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社区教育队伍中三支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方面也参差不齐。以湖州市吴兴区为例,社区教育队伍的年龄构成在20岁至55岁之间。从事专职教育人员的学历层次主要以大专及本科为主,也有部分为高中学历或相当学历层次人员,专业结构与社区教育、社区管理关联性不大。兼职、志愿者教育人员的学历层次则大部分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还有极少部分的技术型人员。相对于专职教育人员而言,其专业涉及面较广,专业认知程度较高。但三支教育队伍在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过程模式化,以及技能操作性教学、针对性教学的缺乏的弊端,致使社区教育重表象而少内涵,社区成员的认可度并不高。
(二)社区教育队伍的运行不畅难以适应社区教育需求的可持续性
由于每支社区教育队伍人员构成的特殊性,其在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别,其运行管理也应有所差异。但从目前社区教育队伍的运行来看,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及社区教育层级管理的缺失或错位,社区教育主体的不明确,职责不清,造成了各支社区教育队伍运行并不顺畅。就专职教育队伍来说,虽然工作目标、任务相对明确,但由于其人员数量有限,在工作过程中难以深入基层,关注到社区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工作成效并不显著。社区对兼职、志愿者教育队伍的运行则普遍缺乏明确、长效的运行方法,往往导致工作目标、标准、任务模糊,教育工作缺乏持续性、连续性,重形式、走过场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必然成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短板。
(三)社区教育队伍的管理缺失无法实现社区教育需求的公平化
各社区除了对专职教育队伍有相对明确统一的管理办法外,对兼职及公益教育队伍的管理并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管理条例、管理办法,各自为政,管理方法单一,激励措施缺乏,往往导致兼职、公益教育队伍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同时,各社区教育队伍人员组建都较为固化,使得团队缺乏了灵活性与针对性,难以满足社区人员与时俱进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各社区之间的师资队伍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而使各社区之间的教学队伍资源相差较大。以湖州市吴兴区为例,对比碧浪湖社区与上下塘两社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碧浪湖社区仅半年就多达50余次,而上下塘社区一年还不足10次。除了和社区成员的人员组成结构有关外,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不均衡,资源的不共享是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必然造成了不同社区成员必然不能公平的享用教育资源,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一)“三位一体”社区教育队伍的构建
1.强化社区专职队伍,注重“专业化”
提高专职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使社区师资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适应社区教育全面发展的需求,提高专职教师在社区教育队伍中的配比,实现社区专职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十分重要。“专业化”要求专职师资队伍:
(1)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社区专职教师应自觉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岗位专业知识,探寻社区教育中的新方法、新思路,通过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专业化”,教育管理“专业化”。
(2)创建学习资源,营造学习氛围。社区教育机构应提供各种机会,加强对社区专业教师的专门化指导与培训,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与学习文化,建立终身学习制度,鼓励专职教师通过脱产学习、在职学习、工作实践、轮岗实习等形式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提升专业化水平。
2.重构社区兼职队伍,实现“多元化”
社区兼职师资队伍是社区教育队伍的主力军,在队伍构建的过程中应以社区成员的需求为导向,更注重教育方向的全面化与多元化。“多元化”表现在:
(1)成员的多元化。兼职师资队伍的构建应在市区级有关机构的统一部署下,形成兼职师资队伍库。其成员除了在校教师、企业事业单位的专职人员外,还可以积极吸收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各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形成多元化师资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2)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兼职师资队伍的构建还要求研究领域的多元化。目前大部分的社区教育内容为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专业实践类内容较少。这就需要兼职教师组建中应进一步提高自然科学类、专业技能类教师的比例,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丰富化。
3.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凸显“平民化”
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组建的过程中,应更多的树立教育队伍的全员化与平民化的理念。
(1)突破年龄界限,注重非正式组织教育。志愿者队伍的构建不能仅限于以中青年人为主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应树立人人都是受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的理念,每个社区成员都可以成为教育的主体。其中更不可小觑社区中的少年儿童、老年群体对社区教育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让社区中学有余力、品学兼优的少年儿童组建“快乐成长”团,老有所长、热情活力的耄耋老人组建“夕阳红”社团等系列团体,实现“小”助“小”、“老”帮“老”,“一”对“一”的教育助学队伍,从而实现老中青少四代相结合,借助各自的优势,在不同年龄层次的非正式组织中发挥作用,实现教育的全员化。
(2)打破学历、身份的界限,注重教育过程的平民化。在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不应过分注重高学历、高职称与高职位,可以将虽没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但生活阅历丰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纳入其中;让每位热衷于公益的社区成员都参与其中,服务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教育内容应更宽泛化,可趋向于社区中需长期开展的一系列教育项目或服务,如心理辅导、助学服务,日常管理等。教学过程中,可以走出组班化的课堂教学,通过走入每户家庭,走近每位社区成员的方式,形成以“面”带“点”,以“点”对“面”、以“点”对“点”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而构建真正的学习型社区。
(二)“三位一体”社区教育队伍的运行
1.政府主导下的以社区为主体的连动式教育政府在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1)建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社区教育的规章制度,管理并服务于社区教育;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社区教育队伍在构建、运行过程中的偏差。
(2)制定市、区级统一的师资队伍管理与培训制度,并通过政府出资、企业单位协助、公益捐助等形式为社区教育、师资培训等提供资金的保障与支持。
(3)为街道、社区、社区大学、地方大学、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多方搭建信息资源互换、人才资源共享的平台,保障社区教育管理、运行的可持续性,促进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社区作为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督导者,应努力以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为着眼点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应积极借助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与各单位各部门主动联手,充分利用各方可提供的人才资源、网络资源、物质资源等,建立集区域性、综合性、开放式、大众化为一体的社区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政府搭台、社区牵头、多方参与、双向服务”的连动式教育模式。
2.专职教育队伍主导下的以兼职、公益教育队伍为主体的互融式运行
社区专职、兼职及公益教育队伍,由于其成员构成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目标、任务、形式上都会有所区别。明确这三支队伍在社区教育服务的权责关系,建立“一体化”的互融式运行模式将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运行。专职教育队伍在整个社区教育体系中应发挥其在专业教育、专业管理方面的主导性作用:
(1)深入社区居民群体,了解社区居民的群体性与差异性教育需求,制定具有实效性、文化性、职业性与专业性的课程和项目教育体系。
(2)专职教育人员应根据课程体系的性质特点,与兼职、公益教育人员共同开展课程的开发、学习与研讨,做出科学的课程安排,探寻多形式的授课方式。同时,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做好开课后的追踪、反馈与调研,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3)创建独特的社区教育文化。社区成员的结构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区教育的内容及模式。专职教育人员应根据社区成员的特点,形成独特的社区教育文化,以引导社区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社区成员从“要我学”、“要我做”到“我要学”、“我要做”的转变。在社区专职教师队伍的主导作用下,社区兼职教师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同时也应培养“社区是我家”的社区意识与社区归属感,能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耐心、真心去开展教学工作。公益教育队伍应该是人员最多、最能深入群众的一支队伍,每位成员应尽量发挥一技之长,用自己的知识、言行举止来开展教育、引导,形成与专职、兼职教育队伍一体化、网状化、互融式的教育模式。
(三)“三位一体”社区教育队伍的管理
“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队伍是在重新构建三支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规范的管理,为专职、兼职和志愿者队伍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队伍管理绩效。
1.“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与灵活运作
“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队伍管理制度,要求对社区专职、兼职、公益教育队伍建立起明确、统一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及考核体系。但同时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队伍的教学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细则,做到大同可小不同,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而创新的运作管理。
2.“三位一体”的大教育平台与资源共享
“三位一体”的大教育平台可以根据专职、兼职、公益教育队伍各自的教学特点、教学特长,充分整合各种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通过网上直播授课、课程录像、微课等形式,使社区成员足不出户就可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全民化。
3.“三位一体”的学习借鉴与人才库储备
社区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三支队伍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为三支队伍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使其通过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同时也可以跨区域的邀请社区教育的专家对专兼职、公益教育师资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使其掌握该领域内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三支部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4.“三位一体”的竞争机制与有效激励
对专兼职、公益教育队伍应建立建全统一的竞争机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通过随堂听课、群众评价、质量问卷、社会反响等渠道,对师资成员实行优胜劣汰,择优聘用。而对于教学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的教师团成员,不仅可以在社区中通过树立典型、重点表彰等形式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同时也可以与其所在单位联手,将教师在社区教育中的表现作为教师本人在单位评奖评优、岗位晋升、专业技术评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之一,从而不断提高三支队伍中师资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双向共赢的良好效果。
作者:高参参 单位: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