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社区教育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
一、农村新型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农村建设体育文化可以改变农民的认知方式,生活习惯,使农民了解体育的功能与健身作用,促进农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帮助农民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体育文化的建设为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拉近了村民间的距离,而且还为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村体育文化的多种形式为单调的农村生活带来了活力,老年健身操、秧歌舞、农村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的开展,很好的充实了农闲时光。体育文化在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一方面增强了农民的身体素质,使农民可以更好的进行劳动;另一方面使农民树立了正确的健身价值观,掌握了正确的健身原理,更重要的是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改善邻里关系,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信息,使农村也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河南农村新型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体育观念落后
通过调查河南农村的居民发现,自从国家取消了农民的土地税,并为种地的村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后,农民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农村都盖起了楼房,国家建设新型农村计划逐步实现了。可是农民的传统观念仍旧没有改变,体育文化建设并没有改变农村的传统体育理念,体育文化并没有被大部分人接受。农村大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山区,经济不发达,信息也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流较少,使得农民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思想理念相对保守,很多农民认为在农村开展体育运动是没有必要的,以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取代体育锻炼,锻炼身体是城里人的事,受这种传统体育观的影响,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相对缓慢。
2、农村领导干部对体育文化认识不足
农村领导干部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是落实国家农村体育计划的重要执行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实情况与人们的期望差距较大,农村领导干部在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工作不积极,传播不深入,并没有起到促进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河南省政府为了响应国家发展农村体育的号召,相续开展了“亿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试点村庄场地设施建设”,并在2008年、2012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农民运动会,大力推动新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但是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并没将体育文化建设很好的传递下去,认为农民只要重好地,有好的收成,把经济生活提高上去才是主要的,并没意识到体育文化建设在新型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思想上认识的不足也影响了农民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3、农村体育资源缺乏
体育资源紧缺一直是困扰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虽然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农民体育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改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河南就是试点之一。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虽然农村体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有了一些简单的运动健身器材,但由于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基础较差,体育经费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很多农村就连一片水泥的篮球场都没有,很多体育项目都受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农村的体育活动大都是扭秧歌、农村趣味运动会等,现代化的体育活动并没有在农村开展起来,体育文化的建设比较缓慢,体育锻炼并没有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体育健身辅导员缺乏,也是当前农村体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难题,在城市社区指导员可以很好的到社区对居民进行健身指导,传播正确的健身理念,可是农村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如何解决农村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关系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成败。
4、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大部分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都到城市打工,留下的大都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有一部分农民到城市打工后就留在城市发展,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荒村。这种现状也不利于体育文化在农村的建设,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去进行体育文化建设,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和农村劳动的辛苦,使大部分人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活动,这也是当前新型农村体育的一个真实现状。
三、完善农村新型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农村居民体育文化的宣传
利用现代媒体加强对农村居民体育文化的宣传,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向农民传播体育的健身原理,使农民对体育文化有一个较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将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的区别介绍给农民,真正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切实的引导农民树立新的健康理念,促进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2、制定长期体育文化发展计划
体育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因此在制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科学的长远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快农村体育文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进程,全方位的创建和谐农村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要兼顾地域性的特点,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传统文化,结合当地农村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建设既有传统民族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感的现代体育文化,满足农民多方面需要。河南是武术之乡,有着悠久的习武传统,因此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开展与武术相关的体育活动,以提高人们的参与兴趣,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思想,促进精神文化的发展。
3、加强对农村体育资源的建设
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村领导干部的认识,切实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全心全意的为体育文化的开展服务。为保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民的体育健身环境,加强体育场地、体育健身器材的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加的体育锻炼需要。选派体育健身指导员,定期到农村进行服务工作,按照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服务农民,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激发农民体育活动的意识,营造农村体育活动的氛围。
四、结语
加强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重视,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民体育运动,真正的贴近农民,为中国广大的农民提供一个体育锻炼的场所,真正实现全民运动的方针,全方位实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作者:王凤仙 王崇菲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二)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制定《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效度检验,邀请12名官员和专家进行评价,其中80%的专家对于问卷的效度是认可的。同时,采用重复测试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检验问卷可信系数R=0.95,充分证明了问卷的信度。问卷调查时间:2013年7月至9月。问卷调查涉及郑州市辖6区的36个社区,每个社区发放问卷20份,共计720份。回收696份,其中有效问卷676份,有效率为93.9%,符合统计学的要求。
2、专家咨询法
对体育行政官员、学者、教师、俱乐部管理和指导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影响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制度资源、思想观念等因素。
二、研究内容
1、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社区体育发展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1)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
学者李建国指出:“社区体育是居民生活圈内有居民自主的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且是通过体育活动建立相互良好关系和共同意识,促进地区社会活性的一种社会活动”;学者王凯珍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城市社区的范围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条件,以广大社区成员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形式。
(2)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大量搜集有关城市社区发展的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理论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同时,对一些体育行政官员、学者、教师、俱乐部管理和指导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和访谈。在理论整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管理学和体育学相关理论,初步界定了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机制的指标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织人员、技术人员;财力资源:活动经费;物力资源:场地器材;制度资源:政策法规;思想观念:社会观念、个人观念。
2、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
(1)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之思想观念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5%的市民认为各级政府对社区体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只有36.3%的市民认为重视程度不足,很显然,郑州市城市社区居民对于政府开展社区体育工作的力度满意度较低。58.7%的市民认为,由于工作繁忙,社区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和了解,接触较少,存在陌生感,缺少归属感,自己不会主动参与和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只有21.6%的市民认为,由于出于交往、爱好和健康考虑,自己平时曾主动参与和组织体育活动,13.6%的市民认为无所谓,对于体育活动无动于衷,没有引起关注和兴趣。综合专家访谈结果,观点如下: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政府虽然存在缺位、失位的问题,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联动、协调和配合,同时,也需要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意识的提高,需要转变等、靠、要的传统健康观念,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性。
(2)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之政策法规因素
问卷调查显示,73.1%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缺少专门针对社区体育管理的法规;12.2%的市民认为政策法规缺少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8.6%的市民认为政策法规很完善,只不过是执行的问题。综合专家访谈结果,观点如下:大家对于社区体育的概念和范畴的理解还没有达到统一,对于社区体育相关的权利、责任、利益没有划分清楚,缺少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不畅,对于社区体育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缺少科学的界定,相关的激励与约束不足,政府、市场、社会团体和市民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
(3)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之管理体制因素
问卷调查显示,23.3%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健全;62.1%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僵化,缺少动力和活力;8.5%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健全,运转良好。显然,郑州市市民对于目前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满意度不高。综合专家访谈结果,观点如下:街道办事处是市或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处于城市管理的基础层次,具有管理整个辖区的法定资格,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街道办事处本应最有资格和条件成为社区体育的主要依托和管理机构,然而,由于其是政府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日常各项行政事务的繁杂使其无暇顾及社区体育的发展,精力、意愿和能力都存在制约。晨、晚练点是一种松散性的体育活动组织,活动成员的进入和退出有较大的随意性。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由于其进入的门槛较高,使得其在目前的社区体育发展中参与程度不高。
(4)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之人力资源因素
问卷调查显示,68.2%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组织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数量严重不足;25.7%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组织人员和技术人员缺少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且水平参差不齐。这说明郑州市市民对于目前郑州市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服务水平评价不高。综合专家访谈结果,观点如下:郑州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组织人员和技术人员群体缺少职业化、专业化、高学历人才,兼职情况普遍,流动性强,并且由于其准公益的性质,各项工资、福利和待遇与专业俱乐部和社团相比差距甚远,因此造成了社区体育各类人才的流失,各个队伍留不住人才,造成了社区体育人才不仅数量少,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人才的缺失是制约郑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5)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之财力资源因素
问卷调查显示,70.6%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的经费严重不足;16.7%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的经费不足。这意味着广大市民认为普遍性的经费投入不足是郑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综合专家访谈结果,观点如下: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政府对社区体育的投入逐步在增加,然而政府财政投入只能保证公平和一般性体育需求,单靠政府行为解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郑州市政府目前对于社区体育的经费投入在稳步增长,但是相对于需求仍有滞后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必然性。因此,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需要多元化募集,比如通过向市场寻求企业、社团和个人赞助以及收取差异化、多样化体育服务的费用,以解决政府财力的有限性。
(6)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之场地设施因素
问卷调查显示,68.9%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严重不足;22.3%的市民认为郑州市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不足。这意味着广大市民认为场地设施的缺乏给其社区体育活动造成了不便,并制约其体育兴趣的形成和体育习惯的培养。综合专家访谈结果,观点如下:郑州市体育场地设施与市民的体育需求相比是严重不足的,这是客观现实。在这种条件下,如何运用政府、社团和市场的力量,把社区的体育运动空间、周边的公园广场、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整合起来,在协调处理各方各类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得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显得尤为重要。
三、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郑州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政府(市、区、街道办事处)、共青团、工会、妇联、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和体育项目协会等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应该把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体育发展,丰富人民生活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在制度、舆论、人、财、物上进行政策倾斜和工作扶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健康良好的环境。再之,广大市民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从被动的参与到主动成为体育人口,加入社区体育活动的队伍中去,从参与者到组织者和管理者,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真正使得体育成为自己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2)配套政策,健全法规建议
郑州市各级人大、政协、政府部门召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负责人、社会体育专家学者、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类企业负责人、社区体育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代表召开听证会,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原经济区以及迎接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社区体育应该如何发展建言献策,争取出台《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条例》,明确郑州市社区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权利、责任和利益,发挥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居委会和市民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社区体育工作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给人才提供成就事业的平台和空间。
(3)完善组织,创新体制发挥
街道办事处一级政府组织的作用,牵头成立以街道办事处、各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党支部、居委会、体育项目协会、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志愿者协会、街道办事处所辖机关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中小学相关负责人、知名企业代表组成的各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体育协会(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团法人)。街道办事处主要扮演监督者和支持者的作用,负责对社区体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并负责监督落实,通过委托社区体育协会进行社区体育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并进行人、财、物等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协调各个方面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活动、赛事、场地设施、器材、资金(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商业赞助和个人缴费)等方面的工作,保证社区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
(4)激励约束,以人为本
在街道办事处的宏观管理下,以所辖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为平台,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商业赞助、个人缴费四种筹资手段,设立街道办事处社区体育发展专用资金,通过各个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扩大资金规模,并委托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形式,通过完善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化、公开化和透明化;同时,在保证社区基础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市民对体育的需求。总之,在街道办事处的宏观调控下,各部门协调配合,人财物优化合理配置,确保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人搭台、有人唱戏、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作者:南音 单位:河南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三)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于湖州市区社区建造时间较早,社区建设都由政府或者街道部门来规划,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较老的社区基本没有健身设施方面的投资,目前所调查的健身设施都是由体育彩票资助建设。在城区之外的新造社区情况有所不同,因为是由开发商规划建设,健身设施作为商业卖点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在社区所有的投入中所占的比例还是非常的小,开发商建造健身设施的出发点并不是保障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而是纯粹为了增加楼盘卖点。因此,湖州市社区健身设施的资金投入状况不容乐观。
二、湖州市吴兴区社区体育设施目前存在的问题
1、新建社区户数增多,各类设施需求量增多,布局设计需要更加完善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新建楼盘也越来越多,为了吸引消费者,开发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数量,以满足更多的住户需求。但是在规划建造过程中,体育设施布局过于集中成为了一大弊端,开发商通常在社区内一处空旷地安装所有的健身设施,而不是分散在各个楼盘之间,使得较远楼盘的居民日常锻炼极不方便
2、健身设施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各个年龄段居民锻炼需求
本次调查的二十个社区中没有发现有适合青少年锻炼的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网球场等,几乎所有的健身设施都是只适合小孩子和老人锻炼的固定健身器械,青少年有锻炼需求则需要到较远的学校或者是市区健身广场才能满足,不是非常方便。
3、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少,建设效率无法得到保证
调查中的所有健身设施几乎都是由体育彩票和房地产开发商所出资建造,资金渠道过于单一,而且社区健身设施的建设并不是体育彩票和房地产开发商的主要工作。应该督促政府发展自身的指导带头作用,利用政府的职权来推进社区健身设施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湖州市吴兴区目前社区健身设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已有规模还是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锻炼需求。在已有的健身设施当中,健身器材的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面对日益丰富的新型健身项目,吴兴区健身设施需要一定程度的更新。健身设施在社区中的规划布局也不合理,不能让社区的每一户居民都方便的使用。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造成了器材损坏严重的现象。
2、建议
政府重新成为主导公共健身设施建设的角色。政府应该做一份即符合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又合适本市实际经济情况的全民健身方案,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规划建造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在资金、人员方面给与支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作用,提高本市体育产业的地位,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城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数量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在市场经济中,有需求才会有供应。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收益者是普通市民,而大部分市民的健身意识并不是非常高,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缺乏健身概念,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社会健身指导员的指导。在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中,配套的健身宣传和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也是必要的。政府主导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健身气氛。可以在已有健身设施的条件下,组织健身活动,可以用比赛的方式,尽量保证活动的次数和参与低门槛,通过宣传来调动市民的参与积极性,让健身活动成为城市的日常话题,市民更多的参与活动,使用健身器材,关注健身设施。这样才能保证使用率,而不是建造后荒废掉。
作者:胡凯 肖玲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