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辽宁省为例

1.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多样性,但受众人群类型较单一

辽宁省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形式较丰富,多数院校向社区开放了操场、运动场馆、教室、图书馆、活动中心等教学场地,并有部分开放了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一些高校为社区开放了部分学校教学课程,或为社区教育活动提供讲师资源,直接组织或参与社区教育课程或活动。另有部分拥有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校,向社区开放了网络教育课程,积极吸收社区学员。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活动内容,基本可分为生产技能、教育教学、健康保健、休闲娱乐四大类,包括家政服务、法律知识、礼仪道德、养生保健、运动健身、书法绘画、声乐舞蹈等多种具体的教学课程。然而与课程的多样性相比,在受访院校的反馈中,近95%的社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都集中在老年人、青少年和下岗职工及待业人员这几种类型的人群,缺少25岁至55岁之间在职社区成员的参与,而这部分人群则占到社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实为社区教育对于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作用的一大缺失。

2.高校与社区合力开展社区教育尚未建立完善的协调与管理机制,双方合作受到一定制约

在参与调查的辽宁省64所本专科院校及成人高校中,有61%的院校认为目前本校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受制因素主要有双方合作缺少第三方的沟通协助、社区缺乏合作意愿、高校不了解社区需求以及高校无法满足社区的教育需求,其中包括双方的优势时间冲突,场地、设备和资金的缺乏等等制约因素。目前开展社区教育的本专科院校及成人高校中,只有约37%的院校反馈,在与社区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中建立了较为明确的沟通协调管理机制,而多数院校与社区尚未建立长期合作,已开展的合作多是依据上级管理部门的阶段性要求,或院校与社区之间依据个别社区教育需求开展的短期合作。

二、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教育的探索与建议

1.引导高校和社区双方加深对合作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认识

加强高校对参与社区教育的价值的认识,与社区建立相互认同、理解、沟通、支持的互动关系是促进高校与社区合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对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提出的共同要求。然而目前,高校与社区双方对合作开展社区教育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和深入。部分高校认为参与社区教育并未对学校发展带来直接收益,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另外,一些社区教育组织者认为,高校教育设施先进、服务水平和教师素质较高,而社区教育面向的则是老年人、下岗待业人员等学习需求相对低端的学员,因此对高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需求的匹配度持怀疑态度。正是双方的这种观念,可能从根本上阻碍了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校和社区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的理论引导,协助高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校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组织实地参与社区教育等方式,加强高校对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认识,明确高校与社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使高校意识到参与社区教育能够对高校自身和社区教育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以及参与社会教育是新时期对高校职能转变提出的新要求。针对社区,同样应当加强对社区教育组织者和工作者的理论引导,协助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下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意识,提升社区自身对社区教育的质量要求。同时,也应引导社区树立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建立起高校与社区合作沟通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认识。

2.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角色,构建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确保高校与社区合作的稳定性

目前,高校与社区的协调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高校与社区分属两个系统,高校一般多为部署、省属或市属学校,与社区、街道的联系相对较弱,二者各自封闭独立。为促进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合作,就要突破原有的制度格局,建立高校与社区的合作关系,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构建一种新的协调管理机制。因此,可将行政力量引入,推进高校与社区的合作,发挥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利在协调学校系统和政府基层管理系统中的有效力量。作为协调者和中间人,帮助学校和社区打破壁垒。在此基础上,将高校与社区的合作管理纳入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围,建立明确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在社区教育中的管理和业务指导责任,在教育系统内部,作为沟通学校与社区的行政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与社区之间就形成了以发展社区教育为核心的制度关系,进而教育行政部门又以行政力量来促进高校服务于社区教育,发展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保持其稳定性。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促进高校与社区合作提供动力

社区教育的实际开展,涉及设备、场地、资金、人员、课程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建设和利用。在构建完善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实际困难,才能够充分调动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在高校外部,第一,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资金来源,适时适当地为社区教育活动拨款。经费来源问题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校与社区开展合作,就应明确经费来源,提供经费保障,跟踪经费使用,让高校与社区的合作能够无后顾之忧地长期开展。第二,应完善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评价机制。在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价与考核中,可将参与社区教育情况作为考核项,提升高校对于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拓宽社区与市民的反馈渠道,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口碑”对促进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作用,帮助高校通过参与社区教育获得更好的社会声誉,促进其参与积极性。

在高校内部,应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及学生参与社区教育实践的积极性。首先,通过交流宣传,使高校教师及学生认识到参与社区教育对开展科研活动、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树立参与意识。其次,可将参与社区教育服务情况纳入对教师及学生的考评中,激发其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的内在动力。在社区内部,加强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的能力,有助于促进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目前,高校与社区在互相支持对方的能力上存在差异。社区自身能够向高校提供的硬件资源不足,软资源的挖掘能力不深,对于高校提供的教育资源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只有社区具备教育资源等管理和使用权力,高校才能够有意愿地向社区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4.扩大高校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参与社区教育,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高校应在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进一步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不断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在现有的资源开放的基础上,高校还可探索如下途径:第一,扩大对高校现有课程的开放程度,并协助社区打造适用于社区教育的精品课程。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开展的核心,也是社区关注的重点。高校在提供教育资源支持时,可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开门办学,向社区居民提供知识性和专业性更强的社区教育课程,满足不同社区学习者的需求。同时,还可协助社区开展课程研发,弥补社区课程开发能力的不足,为社区做好课程规划。第二,进一步发挥网络教育的力量。高校应积极将课程资源转化为网络教育资源,与社区携手打造网络教育平台。不仅可以丰富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也有利于高校与社区降低授课成本,更可方便社区学员随时随地开展个人学习。第三,利用成人高校的教育资源,针对社区需求开展面向居民的培训。

近年来,省内部分成人高校的生源数量逐年减少,学校发展面临瓶颈。同时,许多社区也越来越需要更具专业性、技能型的社区教育课程。成人高校可尝试将二者结合,针对社区具体需求,利用高校的成人教育设备、师资、网络及课程,开展面向社区学员的正规培训,在满足社区教育需求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谋求新途径。

作者:张晓昀 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终身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