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一、社区教育的特征

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公平性、开放性、协调性、包容性强的特点,有效地克服了家庭教育的封闭性、学校基础教育的局限性、职业教育的功利性,通过挖掘和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功能,展示出社区教育开放、便民的独特优势,把各类人群集结在一起,把各类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资源整合在一起。如在满足高等师范院校自身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向社区选派专业需求对口的教师,将社区教育所需要的教室、文体场馆、图书资料、计算机房等资源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全体民众、尤其是学龄阶段的青少年提供全面、全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服务与学习支持。借此有利弥补国民教育体系的不足,不断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阶层人群的学习需求,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平台,使广大群众成为社区教育的受益者和建设者。

二、社区教育发展现状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社区教育发展的时间短,总体上还处于探索与实验阶段,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在各级领导的思想中真正树立,社区教育还停留在少数理论研究者和从事社区教育实际工作者的层面,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在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还不够紧密,理论研究与社区教育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社区教育内容、师资队伍、载体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与水平也很不平衡,还不能适应不同社区发展的全面需要。

三、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1.社区发展状况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影响

(1)社区政治发展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影响

社区政治影响高等师范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最直接地表现在对其支持的力度上。目前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许多学校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在迅速扩大。由于原有的校区资源紧张,许多院校纷纷建设新校区。虽然建设新校区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本身,但是如果没有当地所在社区的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这种扩建就很难顺利完成。社区政府可以利用其行政资源,为高等师范院校规模的扩大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土地的优先使用权等;政府还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和宣传作用,使社区中的其他机构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援助。总之,社区政治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作用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高等师范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学会积极主动地利用此类资源。

(2)社区经济发展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影响

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发展程度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反作用也已为世人所公认。社区经济对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指社区经济形态及经济结构对其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结构设置的影响,社区投资状况对高等师范院校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经济是决定性的制约”。社区教育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的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区的经济、政治、人口、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但最基本的和最终的因素乃是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越高;社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结构层次要求就越高。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其学科结构的变化必须与之相适应。在现代条件下,经济要想正常运转,离不开能在生产上有创新变革的设计队伍,有掌握和运用市场方法的技术队伍,有具备工业化水平的管理干部队伍,有熟练程度很高的技术工人队伍,有提供后勤保障和产品推销的服务队伍,而所有这些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代表的高等教育。

(3)社区文化发展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影响

“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总是有形或无形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社区文化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社区文化和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来制约其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是社区生活中的成员,必然要受到社区文化的影响。教师的文化水平虽然取决于其所接受教育的程度,但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也受到当地社区的影响,特别是文化中的核心因素———价值观、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接受一些当地的文化因素,并逐渐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去,形成了自己对文化、特别是当地社区文化的理解,从而将其通过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发展,而这种影响也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只有用先进的、健康的、高尚的社区文化去感染和影响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反之,则不利其良性发展。

2.高等师范院校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1)对社区教育的影响

现代社区呼唤优质教育,需要高等师范教育与社区基础教育的有机结合。“如果没有学院和大学,那么想理解我们复杂社会的问题就几乎是不可能了,更不要说解决问题了”,高等师范院校作为社区教育中心、终身学习中心,已成为提供各种服务的动力源,应当为社区教育和其他学习活动提供公共空间。社区教育必须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立足于社区,以社区现有的条件为依托,寻求与社区发展情境的结合点,变劣势为优势。由教育部、社区基金会、社区教育协会等机构领导的社区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开展,要根据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良好的社区教育模式,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从而提高社区教育的投资效益。首先,通过建立学习资源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从而改善和强化社区的社会结构。如建立家庭资源中心和青少年服务中心,开展接受委托从事学龄前儿童的学前教育,家庭危机和心理健康咨询、职业规划咨询等等,引领家庭健康生活服务。

其次,强化社区的复合性,把社区教育纳入到各年龄段学生的课外学习中。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专业研究人员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使学生学习从教室拓展到社区,内容可以涵盖生态学、经济学、公民道德、科普知识等多领域,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课堂知识来解决社区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建立社区公民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计划、领导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开展以中小学校为主体的活动型社区教育,充分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组织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通过资源共享,将社区内的居民请进学校,共享学校教学空间和文体设施,方便社会各界参与校内或校外的教育活动。

第三,通过设立学校企业实体运营项目,强化学校与社区的亲和、凝聚功能。依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开办学校企业实体项目。指导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营,学习企业经营理念,增强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对于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分析社区条件,找出适合地方需求的商业增长点,理性募集资金并编写创业计划直至开办、运行小型企业等方式,强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及对社区的亲和力,促进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可以接受街道办事处或区域内单位的委托,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各界委托项目教育与居民自治教育于一体,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

(2)对社区资源的开发

社区是由具有一定属性而相互交往的居民组成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同体,社区中所蕴含的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成分,都是构成社区资源的因子。其中,政治资源是指与政治活动相联系的各种政治主题活动,经济资源是指社区各产业主体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总量,包括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经营与服务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收入。文化资源是指社区内教育机构、教育团体及居民个人休闲时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作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而形成的文化载体及文化环境。社区资源价值的具体功能在于扩充教师社会实践教育,提高教师对社区的认识能力,丰富教师的社区情感,从而把教育放在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加以考虑,增强教育的自觉性。

社区资源对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与显性的知识体系不同,它不是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构建中,而是在教师长期职业发展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社区内的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活动都充实与丰富着社区资源总量,为社区发展提供平台与资源。不过,社区资源性质多样、内容庞杂,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实际,有选择地对社区资源进行梳理,在了解社区现实过程中寻找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当下的社会问题,如社区群体对教育的价值取向、邻里关系、不同阶层社会心态等,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按照一定线索联结起来,通过分析与判断,辨识与选择,以促进社区资源与高等师范院校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使潜在的教育资源突显出来,最终形成资源优化与共享的过程。

在开发社区资源的过程中,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通过科研课题的形式,对社区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研究,把地方性的经验书面化、知识化、系统化,形成可供学习的知识化体系,进而对社区资源所蕴含的教育功能进行合理而有效开发与利用。主要表现在:不断充实与完善现有课程结构;依托现有教材,结合社区问题,自主编写教材,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增加科研力度,通过委托课题等手段,丰富社区资源的知识性,增加社区资源实践的科学性等。

事实上,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尚处于自发状态,还没有进入到有意识的建构阶段,更谈不到上升到良性循环的高度。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具有人事、财务及业务上的渊源关系,地方政府处于主动消费的地位,而高等师范院校处于被动的供应者地位,高等师范院校不属于地方政府领导,而地方政府对学校的发展也知之甚少,二者不是实质上的伙伴关系。因此,在高等师范院校与社区之间要建立起本应的互利共生关系,任重而道远。

2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政府推动,整合全社会、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丰富教育资源,调动全体社区成员参与,才能通过高等师范院校自身的影响,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与民主素养的培养,实现一切为了广大群众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使社区教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作者:马科 万岩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