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太极拳文化活动在社区教育活动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我县教育局从本县教育设施与教育布局的结构性调整,转入到关注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教师身心健康、整体素质提升上来。长兴教育系统以校为单位相继邀请武校教练到校培训24式太极拳的热潮已经在火热进行,这给参与培训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带来了强身健体的体验也带来了修身养性的熏陶。同时也为更好的开展社区太极拳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引领作用.
一、太极拳文化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精神相通
太极拳讲究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屈伸,一招一式都凝神静气、舒展筋骨、吐故纳新,它竞技性不强、娱乐性有加,是对人身心的完善和道德人格的教化。从创建至今的几百年来,太极拳展示着中国人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平衡、发展的理解,它综合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养生术、呼吸法、经络学说、古典唯物哲学等优秀成果,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教化的教师职业,同样讲究教授的方法,教书育人的招式也需要专注静气、淡定健康、吐故创新,也同样展示着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平衡、发展的理解,和一如既往地表达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有的人文情怀。从理念来看。太极拳三大理念:太极共生、生命整体、圆道运动。讲阴阳、讲平衡、讲共存、讲身心、世界、万事万物的和谐。教师教育讲有教无类、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从普适性看。太极拳轻柔舒缓、老少皆宜,室内室外可练,南方北方可学,全球人类相宜。社区教育面向大众,育德、启智、育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全球普适。从发展来看。太极拳从陈王廷吸纳我国古代“六禽戏”、“五禽戏”和戚继光《拳经》到杨氏改编,直到1957年《简化太极拳》的编成与推广。都体现了吸纳百家,兼容创新的发展态势。老百姓锻炼身体讲一门精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传承、包容、创新与发展。从要求来看。太极拳既重外形,更重內蓄。练习者需要宁心静性、轻柔淡定,并讲究意识、动作与呼吸,三者需要同时协调地进行,把握好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老百姓提高自身素质需要外塑形象,内修品质,做到德才兼备。从方法来看。太极拳从导引、吐纳、经络学说创建,从意识、动作、呼吸的把握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它由松入柔,运柔成刚,达到刚柔相济,永无止境。教老百姓锻炼身体也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精益求精的锻炼规律,也是永无止境。即使是课堂教学的把握,也要有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的方法所在。再如课堂的架构,也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讲练结合”、“兴趣、互动、体验、自由”的选择。从表达来看。太极拳练习表达,可一人,可融入集体,气势的开合、蠕、软、起、伏、进、退、拦、捶,绵绵如春蚕吐丝,荡荡如长江之浪。教师教学也有如此情景出现,教师言辞的阴阳上去、抑扬顿挫,抬手举足、一笑一颦,鼓励个人的回答、启发小组的探究、评判集体的讨论,情真真意切切,既有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又有个人魅力的表达。从功效来看。太极拳强身疗病保健,清心宁性,活络关节,灵敏反应,平衡呼吸,运化气血,怡养身姿,锻炼进入一定阶段,还会出现“天人合一,自然圆通”境界。社区教育活动虽有分工细化,但综合来看德智体美劳都需关注,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社区教育活动本身的出发点高尚,需要社区教育活动教育者博学多才、身心健康、教学方法得当、善于总结反思,他就能构建出自我和谐、师生和谐、举一反三,自然圆通的智慧社区教育活动。
二、社区教育活动需要太极拳行为文化的介入
目前,我县太极拳运动的兴起,全体教职员工都十分积极参加,社区教育领域更是迫切需要,所以,太极拳行为文化介入社区教育,介入老百姓是很有必要,也十分及时的。人民亚健康状态转变的需要。据我国《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一项调查发现,当前人民群众不同健康状态的比例分别是:健康占10.4%,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这表明,有近70%的人民群众处于亚健康状态。专家提示,人民群众中40岁左右的青壮年是的高发人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再从相关的调查数据来看,32%的教师很关注自己的身体,58.9%的教师对自己的身体关注一般,还有9.1%的教师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11.7%的教师对自己的身体保护意识较强,有46.1%的教师不到万不得已不去看病。53.8%的教师是因工作忙抽不出时间锻炼,6.7%的教师缺乏锻炼的氛围和没有锻炼伙伴,也有家务缠身、无场地器材、没有人组织等原因。就我县教师职业病情况来看,慢性咽炎声音沙哑,长期站立或长期伏案腰疼、颈肩疼痛、胃肠功能紊乱、头晕头疼、睡眠质量不好、高血压、心烦意乱、体质差、易感冒等问题等多有存在。各校虽有跑步、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开展,但由于受场地限制和运动量相对较大的影响,往往是少数教师参加的、季节性的。太极拳运动恰恰克服了“场地、少数人、季节性”等问题,可以人人参与、常年锻炼,以达到醒脑、保健、防病、理疗、强身的作用。教师职业烦躁改变的需要。教师是职业,更是事业,为职业而尽力,为事业而奋斗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但教育是复杂而又动态的,教师为家庭而付出,为职业而奔波,为事业而踌躇,付出很多,烦心事也很多。教师绝不是上一堂课就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初中阶段三年,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尤其是我们长兴县,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长湖申黄金水道、104、318国道、宣杭铁路经由县城穿过,交通便利、商贸云集、经济发达,外省市移居人口众多,外来学子众多,民族交融带来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增大。诸多因素的作用,都会反映到教师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之中。近年来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教师学习进修、出勤纪律、德育安全、质量建设、教学研讨、教育科研,都是一把把标尺,衡量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业绩。部分老师由于认识不当或由于精力分配不够,在质量建设、年度考核、评优、晋级问题上还要面对定量或定性的不如意,教师不是圣人,所以,家中事、学生事、教学事、前程事,事事挂心、事事烦心。学校党组织、工会组织、行政人员、同伴同事的思想沟通、活动开展给具有职业烦躁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谅解和不良情绪的缓释,但真正能保持应对压力的良好心态,是来自于自生内在的张力和自我排解的能力。太极拳练习具有身心双修,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练徳益智的功能,它可有一人练习的平静,也可有多人同练的乐趣于沟通,心智的宁静和对事物的圆通认知,自然就能转变你对生活的态度、对问题的看法,内在世界的平和也就可以较好地自我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了。教师追求高境界的需要。教师是自我加压的,教师是追求完美的,教师是永不停息的,教师需要高境界,教师在追求高境界。现在的家长培养子女舍得投入,期待很高,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家庭的希望、甚至是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寄托在孩子就学的学校、班级、老师身上,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他们会高兴万分,孩子的每一点失误他们会密切关注,牵动每一条神经。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高速度,人才培养高要求,就业出现高难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教学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师自我的高要求,家长学生的高期待,学校内部的高标尺,现实社会的高速度,我们的教师都需要自觉不自觉的应对,而且来不得大的失误和小的失败,因此教师的神经系统始终处在紧张状态。许多人为教师的敬业精神而感动,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着。教师的境界是高的,教师的奉献是大的,教师的压力也是明显的,但境界高不是要视自己生命而不顾,它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高雅生活情趣的介入与调节。太极拳天人合一、自然圆通、和谐包容的高境界,恰好能顺应和促进教师职业的高雅需求,因此,坚持练习太极拳一定会很好调节教师职业的“高处不胜寒”。
三、教师学习中华太极拳具有无量前程
我们已经知道,教师坚持练习太极拳,全身上下、肌肉关节、四肢百骸,就会轻捷灵活;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心理意志、经络体质、精神境界就会有好的改善。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职业的博采包容,典雅安宁,指向明确,潜移默化,完全适宜于太极拳柔、活、沉、静,强度不大的持久锻炼。态度在于改变,情绪在于调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适合,教师中开展适合职业特点的太极拳运动,教师体质改善了,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个性情绪,就能更好地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并以更好的师德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继而感染学生,成全学生。教师面貌改善,学生素质提升,学校自然受益,社会自然受益。因此,教师学习中华太极拳,意义深远,前程无量。
作者:樊少华 单位:长兴县夹浦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