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文章立足黔东南电大社区教育开展的工作,探讨“村民学校”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村民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办好“村民学校”的策略。通过研究,探索一条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区教育的路子,助力新时代下的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关键词:社区教育;贫困农村;村民学校;教育模式

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新时代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黔东南州作为全国经济欠发达,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脱贫攻坚问题相对突出。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全州唯一一所成人高校,充分利用学校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优势,一年多来,依托“村民学校”的构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活动,在助力全州脱贫攻坚上做了一些尝试,也遇到一些问题。关于“村民学校”建设中的创新举措值得深入剖析与思考,其建设对今后黔东南州的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

1民族地区构建“村民学校”的必要性

1.1“村民学校”的模式及含义

随着社区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展,“村民学校”在社区教育体系中作为最基层的教育阵地得到普遍的建立。江苏、浙江等省的“村民学校”相对办得较好:2010年浙江省慈溪市297个村就已全部建起了村民学校,其中示范性村民学校达到87所、一级村民学校达到123所;江苏省在其2010年至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把“村民学校”纳入教育构建体系。理论界对“村民学校”的含义多概述为以农村行政为主导,面向农村居民开展旨在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村居民学校。多年来,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学校”在组织建设、制度管理、队伍建设、实施成效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逐渐成为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成为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重要基地。

1.2民族地区构建“村民学校”的必要性

从国家统计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看:2016年到2018年贵州省在GDP增速方面,贵阳市上升最快,2018年达到第二位;黔东南州排名下降最多,下降八位,从2016年的增速排名第一位降至2018年的第九位。经济增速慢,排位下滑有诸多的原因,认真分析除了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跟不上形势要求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也是重要原因。贵州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比发达地区差不多落后10年。2016年11月10日,“贵州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由上而下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才辐射全省各地州市。2016年12月根据“州教复[2016]12号”文件精神,黔东南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黔东南电大成立,“黔东南州社区教育基地”始落户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建制以来,广播电视大学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但是,如何尽快地发展社区教育?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如何让全体社区群众文化素养得以提升特别是农村村民如何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等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首先是社区教育体系不健全:发达地区社区教育体系由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村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组成,而该省的社区教育仅依托省电大和地州市电大及少数教学单位组成两级平台,体系不健全,满足不了目前黔东南州广大农村基层社区村民学习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黔东南电大利用校级扶贫点,主动到剑河县极为贫困的南寨镇马大营村、反皓村、绕庆村等三个自然村寨成立“村民学校”。希望通过“村民学校”的建设找到一条社区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子。

2试点“村民学校”的建设情况

黔东南州剑河县是黔东南州贫困县,该县的南寨镇又是最贫困的乡镇。2018年底,全镇有贫困村1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数568户1848人。南寨镇是黔东南电大扶贫帮扶单位,2016年以来黔东南电大结合自身情况,在南寨镇及其下辖贫困乡派驻村干部进行帮扶工作。2018年经校党委研究决定,在黔东南电大帮扶的剑河县南寨镇马大营村、绕庆村、反皓村设立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学校”,其宗旨为:以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协调有关部门,重点开展村民的实用技能以及思想脱贫方面的培训,帮助村民初步掌握一些技能,提高村民的精神面貌等,助推黔东南州脱贫攻坚。

2.1聘请专家学者利用“村民学校”平台开展社区教育,实地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村民学校校长由黔东南电大派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担任,主要负责培训需求信息的报送、村民学习的组织以及与校本部的协调工作,具体的培训工作由校本部社区教育中心具体实施。2018年4月27日,黔东南电大副校长、继续教育科科长等一行8人到剑河县南寨镇反皓村开启了黔东南州第一所“村民学校”挂牌仪式工作。反皓村“村民学校”结合该村设施情况,从便于管理、便于村民集中以及充分利用村现有教学设施等情况设置在村委会所居楼宇。随行前往的技术人员李老师给反皓村村民在“村民学校”里进行“科学养殖八大要素”主题宣讲。课后李老师应村民要求到一村民家中进行了现场“敲猪”实操,面对面解决村民养殖中存在的困难。第一次村民学校的成立和通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现场教学,在广大村民中反响极大,纷纷表示形式好,希望村民学校多开办相应课程。黔东南电大在2018年6月、7月、分别到南寨镇另外两个贫困村(马大营村和绕庆村)挂牌成立村民学校,请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讲解农技知识和现场解决农民遇到的困难,反映都很好,完成了农村社区教育平台的初步搭建工作。此后,聘请农技经验丰富或农村社区居民急需的理论知识教师到农村社区送教下乡,实地解决农村社区广大农户问题成为“村民学校”首要事务。黔东南电大社区教育中心因此网络全州各行各业行家里手,组成“黔东南社区服务中心教师资源库”积极组建社区服务教师队伍,以备教学需要。

2.2从实际上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

“村民学校”的成立,只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始,通过这个基层教学平台,黔东南电大社区教育中心有更多的渠道、更多的机会了解村民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需求。2018年10月31日,根据“村民学校”收集到村民的要求,学校自筹经费,对三所学校所在的村分别设立3个“便民理发点”,对9个点赠送了9套理发工具。从实际上解决村民们生活中遇到农村没有专业理发店,外出理发困难问题。

2.3利用相关资源,培训村级干部及脱贫致富带头人

“送教下乡”是社区教育的一个路径。然而送教对象多是被动的学习,广大村民接受的教育有一定的被动性,有些村民甚至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南寨镇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长期送教下乡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农村群众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富民惠民的创新能力,黔东南电大在从把教育“送下去”的同时,计划把村民从村里“引出来”。2018年12月,启动“村民学校乡村振兴”培训方案。培训目的:全面提升村委干部带头人创新工作整体水平,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总结“村民学校”办学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振兴。培训对象:剑河县南寨镇马大营村、绕庆村、反皓村村委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期培训人数:村委干部带头人和驻村干部共计15人。培训内容:讲解乡村振兴思路和方法、农村合作社建立和相关金融知识等。课程安排:2018年12月6日理论学习,12月7日到黔东南州农村示范园“云谷田园”参观学习,详细了解生态农业以及乡村旅游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实地参观,并与云谷田园的工作人员交流,培训班一行人员认为凯里云谷田园在发展生态农业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把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作为着力点和出发点,探索出了景区带动、公司引领、群众参与等适合当地的运行模式,提供了可借鉴和可复制的经验。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将此次培训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地考察所学到的知识带回去,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做好本村的农业经济发展,争取早日脱贫。

3建设“村民学校”遇到的问题

3.1办学经费少,教学活动开展不足

村民学校是黔东南电大到帮扶村尝试性开办的机构,目前仅是挂牌后开展不定期的送教育服务。办学经费仅是黔东南电大帮扶资金中的一小部分,政府部门没有涉足,教学设施设备依托现有村委会条件,其办学条件较为简陋,活动场地较小,设备设施数量少,且较为陈旧,教育、培训等活动的形式不够丰富,满足不了当地村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2农村劳动力外出较多,留村村民少,村民学习积极性不足

开办的村民学校其校址均设在村委会,但是该村往往下辖3~4个自然村,农村村民居住分散,到校不是很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60多岁老人和因故不便外出人员,这些人文化水平较低,有部分还是文盲,学习意识较差,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而自觉参加培训的人就更少。

3.3组织管理上看,村民学校办学体制不健全

目前,成立的3个村民学校跟发达地区的“村民学校”在管理体制上不同,人员上没有行政编制,仅由黔东南电大社区服务中心任命了校长(由黔东南电大驻村人员担当),没有进一步的设置管理和教学人员。由于“村民学校”跟当地政府部门融合不够,在当地社区教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明确。当地政府不参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3.4教学资源少,满足村民脱贫致富及生活需求的教师紧缺

2018年底贵州电大曾计划支持黔东南电大拍摄适合农村养殖种植的微课程,拨款10万元,但是由于脚本写作不能及时跟进等原因,至今没有开拍。目前紧密结合黔东南州农村实际情况的种植养殖教学资源较少;另一方面,懂农村种植养殖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不多,相关农技部门人员也都投入到具体单位扶贫,没有多余时间到村民学校讲学。再者,由于各村民学校所在地离城较远,黔东南州自愿到农村进行讲学的专家学者不多。

4发展民族地区“村民学校”的几点思考

4.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争取政府对“村民学校”的认可,力争获得政府对村民学校的经费投入,配齐相关的设施、设备,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4.2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第一,确立村民学校在社区教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学校社区教育的功能和效益。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村民学校管理制度,明确村民学校每年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规划村民学校教育工作。第三,进一步发挥资源整合作用,将各相关资源整合、纳入村民学校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3加强村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不断发展、壮大村民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将更多优秀的教师和专业人士纳人农村社区教育队伍中来,不断扩大村民学校的影响。第二,加强村民学校管理人员与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村民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在职进修与培训,提高学历层次。第三,要加强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师对社区教育尤其是对农村社区教育方面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社区教育课程与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社区教育能力与水平。第四,启动黔东南州在社区教育志愿者方面的工作,引导志愿者到村民学校送知识送技能。

4.4加强宣传

做好村民学校社区教育的宣传服务工作,一方面,让政府和相关部门认清农村村民学校办学的重要性,扩大村民学校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提高广大村民对村民学校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到校听课的主动性。

4.5建设农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与项目,创建村民学校特色品牌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要有助于提高广大村民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文明建设。村民学校要结合实际,创新教育,着力编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与教材,打造农村致富品牌项目,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教育水平,满足当地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注重“村民学校”等社区教育办学抓手的经验总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力争产生辐射作用,做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厉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陈乃林.关于社区教育项目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9,29(9):16-19.

[4]岑丽平.村民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2-94.

[5]仲红俐.农村社区教育中村民学校的建设———常州溧阳桂林村村民学校调研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3(2):48-50.

[6]刘维俭,仲红俐.发展社区教育村民学校的思考———基于常州金坛市小?村社区教育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调研[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2):28-32,107.

作者:余勇 夏晓刚 张成英 单位: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