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建设

【摘要】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大量的学习共同体参与其中。开放大学具有办学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网络的健全性等特点,在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针对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学习型组织,从开放大学参与的角度分别从要素构成、运行机制、构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意愿、准备、成立、活动、成果、宣传等六个方面形成了开放大学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流程。

【关键词】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于1881年由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提出,他认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组成了共同体的基本形式”。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我国社会的持续转型,共同体越来越突破地缘时空等限制,越来越趋于心理、文化等精神特性,学习共同体更是如此。本文所指的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是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成员,基于共同的学习愿景,自发组织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团体,通过学习交流、共享学习成果的形式,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能力、促进自我发展为目的学习型组织。愿景的一致性、参与的自愿性、交流的平等性、成果的共享性是其四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党的报告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由此可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开放大学义不容辞责任。充分利用开放大学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更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一、要素构成

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建设,从构成要素看,主要包括参与人员、活动场所、主题活动、经费保障、成果认定等5项内容。

1.参与人员。从性质划分,参与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的人员主要有发起人、参与人以及工作人员三种类型。其中,发起人是学习共同体的召集人和组织者,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主要负责构思、筹备学习共同体,负责共同体的前期论证、学习人员招募、共同体组建成立,组织维护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展、进行成果认定等工作。发起人通常是共同体的成员,特殊情况也可以由开放大学工作人员担任。参与人指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他们通过自愿报名加入,是学习共同体的主体,也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资源。工作人员一般由开放大学在职人员担任,其职责主要是根据学习共同体的需求提供活动支持,进行日常管理、人员维护、活动记录,经费使用登记、档案整理归档等日常工作。发起人、参与人、工作人员三者之间地位平等,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共享资源,共同参与和维护学习共同体正常运行,促进学习共同体发展壮大。

2.活动场所。活动场所由线上、线下二部份构成。线上活动场所指面向指定成员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应包括网络学习资源、交流平台、成果展示、信息等基础功能。可依托开放大学终身学习网平台二次发完成。线下活动场所指能够保证学习交流活动进行的声所,包括教室、机房、技能训练室、运动训练场、体艺馆等,主要由开放大学和各成员依据现有的资源提供。

3.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由线上活动和红下活动二部分组成,二者互相依存,交错进行。线上学习活动主要依托线上活动场所并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活动可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根据学习目标和每个学员的特点开展点对点,点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公开资源为学习共同体服务,有效降低运行成本;能促进学术内容与生活内容的融合,及进进行作品共享,提高个人获得感,激发学习兴趣。线下活动通常根据线上活动成果不定期开展,有明确的主提,突出参与性、交流性、共享性、实践性特点。线下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解决线上活动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成果的演示(展示),提高实操技能,促进思想碰撞,加深学习体验,增进友谊。

4.经费保障。学习共同体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经费、学费以及募集经费三部分组成。财政经费一般在学习共同体组建后,由开放大学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取得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的支持,学费由学习共同体学员在报名加入时缴纳,社会筹集经费通常根据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影响力以及通过举办一些成果展示活动进行筹措。经费主要用于学习资料、外聘教师课金、学习活动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和认定所产生费用的支出。

5.成果认定。学习共同体的成果认定一般包括社会认定和自我认定二种方式,其中自我认定是学习共同体成果认定的主要方式。社会认定是指由开放大学或其他有发证权的机构根据学习成果进行相应学分授予、颁发证书或参加各类评奖等显性方式进行认定。自我认定是指通过活动展览、社会演出等方式进行作品的公开展示以获得社会评价的方式予以认定。学习成果以何种方式认定以及认定成果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和影响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二、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开放大学参与下的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发展和运行的保障,因开放大学的参与,其运行机制与其他学习型组织有所不同。具体包括交流机制,参与机制,分担机制和共享机制。

1.交流机制。交流机制主要指的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内部交流沟通机制,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机制。共同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愿景、自愿加入、地位平等、高度自主、资源共享、自我评价的特点。因此,学习共同体内部之间的的交流是在平等、共享、双向、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闭环。这种交流方式要求共同体所有成员之间互为师生,互相学习,在享受别人带来资源的同时又给别人带去资源,实现教学相长,使每个学员个体都能在交流中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得到愉快的学习体验、获得收获与提升,从而使学习共同体目标得以实现。

2.参与机制。参与机制是指共同体成员参于学习活动的机制,是共现体运行保障。开放大学参与下的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有别于传统学习共同体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大学可利用其完备的网络学习平台及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构建独立地、适合学习共同体学习形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学习活动与线下学习活动相互融合、有机统一。因此,参与机制包括线上学习机制与线下学习机制两部分。(1)线上学习机制。线上学习机制侧重于信息获取与知识学习,学习活动主要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实现。平台应实现如下功能:一是能实现各类信息的与获取;二是能满足成员之间的线上交流,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无障碍;三是能满足无偿获得学习所需要的各类学习资源;四是能实现学员之间的成果分享;五是能记录每个成员的学习行为,便于工作人员统计汇报学习成果,实现学习监督管理。线上学习机制是开放大学参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满足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需求、提高成员之间的参与度,活跃度,提高和扩大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线下学习机制。线下学习机制侧重于分享与实践。线下学习活动分定期和不不期二种。定期学习活动一般根据计划定期开展,通常由组织者设计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模式,强调全体学员参,目的是明确学阶段学习目标,解决重大学习难题,进行实践提升,增进学员之间感情。不定期活动根据学员需求或学习需求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不定期开展。通常由小组成员发起召集,目的是解决阶段性学习困难或帮助小组成员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活动过程中,活动组织者需要营造一个平等、互动的活动氛围,对偏离学习主题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纠正;学员之间应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成果,加强思想碰撞,促进共同成长;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及时做好记录。通过线下活动的开展,学员之间获得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互相之间增进了感情,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通过线下活动的开展,学习共同体可以保持其本质特征,有助于成员之间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进从使学习共同体具有较长的生命力。

3.分担机制。分担机制指的是经费分担和资源分担,主要由学员、政府、社会以及自我四方面共同分担。其中,学员分担部分包括加放时所缴学费以及在提供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活动活动所需资源;政府分担包括各级政府包括真接划拨的社区教育经费,免费提供的各类场馆及设施设备。社会分担部分包括向学习共同体直接捐赠的活动经、设施设备。自我分担指的是学习共同体向社会提供演出咱展览等服务获得的报酬。

4.共享机制。共享机制是指当学习共同体中的个人或团体在运行过程中获得一定成果时,通过举行公开演出、成果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提供学习成果,获得社会评价,从而提高学习共同体的知晓度,获得美誉度,扩大社会影响度。成果共享包括内部共享和社会共享两个方面。内部共享指的是各学员获得的学习成果在学习共同体内部进行共享。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员获得的成果不尽相同,通过相互之间的分享,使得每个学员的学习成果得以呈现,可以促使学员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起到鞭策和激励效果,激发出学习热情。社会共享指的是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成果或团队成果公开展示(演出)向社会共享。通过展示(演出)活动,学习共同体不仅展示了学员的学习成果,扩大了社会影响,而且根据不同的学习共同体类型产生的带动效应,必将推动当地社区教育的发展,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力,进而对所在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构建流程

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本质上是进行组织化的过程,其组织化过程应具备如下必要条件。

1.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化。表面上看学习共同体中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根据每个人的学习需求自愿发生的,但从该学习行为的内在属性分析,每个人都有共同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共享学习共同体内部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各成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提高自身某一方面的能力水平。要满足些需求必须要使每个参与人与学习共同体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得个人与共同体之间达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变化过程。学习共同体这种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就是其组织化过程。该组织化过程应当满足下面八个条件:(1)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动机是参加学习共同体的前提,因此,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学习目的必须明确,并且保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能够持续创造学习机会。学习共同体成员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参加学习活动,为保证各成员能够在不影响开展个人业务开展的同时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应了解每位学员的学习需求,统计并分析出共同需求,首先应围绕共同需求设计并安排学习任务,同时考虑到个体需求为不同学员提供持续性的学习机会,从而保障学员的持续性成长。(3)自由式授权。共同体内部充分考虑个体的个人发展动机,在尽可能保证组织和个人动机一致的前提下,寻求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动机的结合点,自由赋予成员相应责任并设定个人角色,共同体成员在实现个人角色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形成组织发展合力。(4)促进对话与研究。共同体成员间相互倾听不同成员间在学习中的观点、方法、技巧并加以总结,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感悟,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应向体验式学习转变,侧重于提问和反馈。(5)鼓励合作和小组学习。共同体内部可以适当划分一些学习小组,阶段性的学习任务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小组之间鼓励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各小组之间形成组织合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6)共同学习的模式。有效整合不同成员间的学习需求,统计分析出共现的学习需求才能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学习模式是学习共同体存在的前提,成员和共同体之间需要维持好密切的联系的关系,一致维护好共同学习的模式。(7)建立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共同体应评估并掌握成员自身能力对组织的影响,了解成员能调用的外部资源情况,恰当地建立起个体与组织的联系,使其能为组织所用,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组织资源,满足成员个体发展需求,使个体和组织形成发展合力。(8)提供促进学习的战略性领导力。提供能够应对组织内部变化、外部变化以及对组织未来发展能作出战略判断的领导角色。

2.学习共同体构建流程。学习共同体构建流程既要遵循自上而下的线性结构,又要能体现了以学习成果促进共同体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结构。构建的学习共同体需要体现其平等、自由充满活力和人性化学习方式,让参与其中的学习者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参与,学习共同体以其规范、科学化地运营在促进全社会孕育学习文化,加速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综合上所述,开放大学参与下的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流程如下:(1)学习意愿征集。寻找具有相同学习意愿的对像,构建共同体雏形。这一过程主要任务是发掘学习意愿,捕捉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的学习热点,寻找并确定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2)共同体准备。①明确学习共同体学习目标,成果呈现形式;②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准备学习资料;③明确方向、范围,确定规模;④宣传发动,学习共同体成员招募。(3)共同体组建成立。①成员信息登记,建立信息库;②召开成立大会,明确组织管理机构,各成员间角色分配及内部分工;③经费预算与管理;④落实外部资源保证。(4)活动开展与管理。①活动计划;②活动设计;③活动组织与落实。包括线上、线下活动组织与协调,线上线下活动的衔接;④设计,线上、线下活动的组织与保障;活动记录与整理;⑤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效果总结。(5)成果交流、展示与认定。①学习成果交流与总结;②学习成果汇总与展示(线上、线下);③选定社会认定方式;④资料整理并归档;⑤经费决算。(6)共同体宣传。宣传行为贯穿于学习共同体成立至结束始终,包括前期宣传、过程宣传、成果宣传。通过加强宣传,扩大学习共同体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

【参考文献】

[1]桑宁霞,王晓丹.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

[2]丁红岭,郭晓珍.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动力机制及模型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7,(16).

[3]李品.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6,(12).

作者:李丽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