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代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代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课程建设处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社区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紧跟时代新需求,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育价值,彰显教育特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关键词】新时代;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中国共产党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深刻揭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区教育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区教育事业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紧跟时代新需求,科学谋划工作发展,积极回应新需求,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课程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过程的总和,在任何类型的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Kolb)曾说过:“什么样的课程,形塑什么样的人才。”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中介和载体,是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实现新时代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领域,检验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课程建设是课程教育的前提,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树立课程意识,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提升社区教育价值、彰显社区教育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需求性

社区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以社区所有居民为对象,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发展是社区教育的根本价值,无论是办学方向,还是课程建设都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关注社区居民发展,增强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实效性。立足于社区现实生活,发展社区教育要适应和满足社会新的教育需求,“有什么人就开什么课,老百姓爱什么就开什么课”的“自下而上、基于需求”课程建设导向自然成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多样性、独特性,要求社区教育体现实用性,课程涵盖面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随着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出调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

(二)区域性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社区教育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开设的教育活动,其课程建设以服务社区经济发展为导向,与社区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不同的社区各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基于特定的社情民意,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自身年龄、空间距离和区域自由有限等条件的差异,社区教育对象最具差异化和个性化,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应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注重和强调本区及其学习者的特定需求,积极发掘、引导居民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区本课程,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学习需求。

(三)时代性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任何时代的课程都打上特定的时代烙印,又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要求、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时代性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特点,更是社区教育的生命,对社区教育的要求必然首先反映到课程内容上来。主动适应新的时代特点、新的形势任务,增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反映现展趋势,教学手段适应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课程呈现方式蕴含着新的教育理念,能展现出社区教育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突出实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教育应有的功能与价值,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利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动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内涵和层次也不断扩展升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比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注重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提升,教育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社区教育服务内容和范畴进一步拓展和扩大。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只有紧贴社区居民正在变化的需求中动态把握,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做到顺应“变”,引领“变”,才能发挥社区教育精准服务功能。

(五)开放性

社区教育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契合,适应社会需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基础在社会,培养目标与社会广泛需求的人才标准相一致。势不可挡的开放合作潮流和我国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社区教育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广泛性,开放发展成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必然选择。以开放为手段,主动向社会开放,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引入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与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增强教育课程供给和配置能力,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推动社区课程建设,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开放发展的教育实践中提高社区教育质量。

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乏力

社区教育属于普惠性公共教育服务,因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撑,多元化教育和产教融合难以形成,投入不足制约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单一的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造成社区教育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教育质量和效率低下。由于优惠政策、资源整合没能与社区教育保持同步配套,政策体系的松散引发社区教育资源开放不足、工作人员流失、居民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连锁问题,传统的社区教育课程往往比较固定、缺少新意,不仅减弱了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也使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严重滞后。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与数字化的跨界、渗透、提升和融合路径不多,普遍存在社区课程同质化、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地域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整体上阻碍着社区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发展,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与社区发展、居民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课程资源缺乏

社区教育对象是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全体社区居民,课程资源需求庞大,涉及的学科种类众多,仅靠一家难以满足教育需求。由于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不足,“一轮独行,单打独斗”的现象造成社区教育课程覆盖面窄,社区居民教育选择不多,挫伤了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如今,社区教育不再是青少年学校教育的延续、老年人的保健娱乐教育,而是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公民思想道德、闲暇娱乐生活等不同领域,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跟不上居民教育需求步伐,其内容和范畴没能进一步拓展和扩大,社区教育供给能力难以显现。

(三)师资队伍薄弱

教师是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力量,决定着教育质量。由于社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培训内容的复杂性,师资的专业分布与社区教育的需要不相对应,社区教师、社区教育管理者的数量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和随意性,缺乏对“社情”的充分调研,缺乏对课程建设的科学组织和综合评价,课程设置缺少独特性,没有体现地域文化和区域特色,课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四)评价机制欠缺

课程评价是检查课程目标、判定课程设计效果、改进课程的决策行为。由于对社区教育课程评价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监督和管理,使课程建设后期发展受到限制和阻碍,无法科学地验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造成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忽视教育需求分析,对教育需求表达机制建设不能给予足够重视。

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机制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人民越来越注重个人修养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社区教育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关键是要有丰富的实用课程体系和社区社群元素驱动,建立“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社区课程建设机制,缔造社区文化,丰富社区人的文化生活。政府要为社区课程建设发挥主导作用,推动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整合和协调开放大学、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具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优势,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课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激发社区内各类具有建设能力的组织或机构的课程建设积极性。

(二)构建社区教育课程评价机制

社区教育课程评价具有多元化,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社区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要以质量为导向建立社区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始终以社区人的发展为核心,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评价检验课程质量,通过评价倒逼课程建设和教育服务质量提升,形成良性互动,为社区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三)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要将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强社区教育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建设,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与准入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注重社区教育课程能力建设,打造出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团队,切实提升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质量,为社区教育稳步向前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

(四)打通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教育经费的有无和多寡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形成“政府按需投入、机构自主经营、社会公益捐赠”的多元化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以此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五)善用科技引领社区课程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与互联,能协助教育突破时空限制,这为终身教育的实践创造了优越条件。社区教育课程是“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发展的中介和载体,课程建设要贴近社区居民的沟通方式、认知能力和社情民意,挖掘社区特色,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微语言,构建新时代群众性话语体系,注重碎片化学习场景打造,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实时共享的优势,从整体上提升社区教育的课程品质,推动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干.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探究.教育与职业,2018年12月第24期.

[2]杨帆.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多维考量—基于上海市的分析.学周刊,2019年4月第11期.

[3]陈丽娜.社区市民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机制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9年3月.

[4]郭锋,娄斌,史奎宏.北京市丰台社区学院2015-2017年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报告.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8年10月第4期.

[5]北愈安.社区教育标准化发展策略研究.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作者:冯素华 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中奥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