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常州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经历了社区教育师资库初建、“一校(院)一品”项目建设、社区教育工作室引领三个阶段,后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深入分析常州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政府关注程度、师资保障予以配套、加强教育过程督导、明确开放大学定位等几项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对策分析
江苏常州是全国最先启动社区教育实验的城市之一。自常州社区大学2009年在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挂牌后,常州率先在全省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工作。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这一重要保障,作为撬动社区教育资源、聚通和提升社区教育力的主力军,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常州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常州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历程
(一)社区教育师资库初建
2008年,常州建立了由教育、人社、民政、财政等14个单位(部门)组成的终身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现升级为常州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常州市的终身教育工作。2009年始,常州社区大学接受政府的委托,在全市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市终身教育工作推进部门的指导下,动员社会所有力量,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并完善“社区大学为龙头、区(县级市)社区学院和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民(社区居民)学校(学习点)为基础”的常州市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同时,以开放为理念,面向全市,聘请了一支由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知名人士、能工巧匠组成社区教育师资库,这一支接受了常州社区大学正式颁发聘书的队伍,成为推动常州市社区教育的先行力量,为常州社区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社区教育在常州市的逐步推广,社区教育师资库逐渐扩大,截止2017年年底,常州社区教育师资库已经吸纳500余位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
(二)“一校(院)一品”项目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提升社区教育水平,2012年始,以项目推动,实施“一校(院)一品”项目建设。常州社区大学八所分校与常州社区大学三个二级学院发挥各自的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开发实施了11个项目,进行了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的整合与品牌打造,促进了常州社区教育教师素质提升,为进行社区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打下了基础,进一步推进了常州市的社区教育建设。
(三)社区教育工作室引领
如何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内涵发展,培养优秀师资团队,逐渐成为社区教育发展中需要面对的紧迫问题。2012年常州社区大学开始推进“一校(院)一品”社区教育项目建设。2015年与2016年先后启动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建设,旨在在现有的四级网络体系和高校支持联盟中,寻找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特长、并能将该特长成功应用于社区教育中,同时在这一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教师,作为领衔人建立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进行成员招募,打造社区教育团队,为教师培养搭建平台,工作室建设深受常州市民的喜爱,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常州市开展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新,于2015年组织成立了常州市首批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在社区教育教学实践、项目活动和教科研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与工作室成员互动交流,形成了教师培养成长机制,促使工作室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平台。社区教育工作室的建设,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名师,另一方面全面带动了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常州市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常州市终身教育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与内涵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投入经费有限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如此。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同,即便是社区教育发展较早的常州市,多年来社区教育投入仍较为有限,投入资金远低于其他教育。常州目前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来源主要是政府:一部分是常州市财政补助给常州社区大学(现为常州开放大学)的专项经费,每年不超过200万元,这部分经费不仅要用于终身教育在线网站的开发和升级维护、终身教育课程开发,还要用于社区教育的科研、项目推进以及各项活动、会务、差旅等日常支出。另一部分经费主要落实在基层的社区教育机构。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要求:区(县、市)财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但即使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常州,基层社区教育机构的经费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有限的经费投入严重制约了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
(二)体制保障不足
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政府投入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的标准:“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应努力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1]常州市于2009年建立了常州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育局为牵头单位,14个政府部门(单位)以社区教育为突破口来协调推进终身教育工作。一年一次的联席会议,在促进常州市社区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联席会议作为非职权实体管理机构,缺乏对相关部门的强制性考核指标,具体工作的统筹协调,仍要依靠没有人事权和财权的常州市教育局终身教育处和常州开放大学,而二者对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仅具有指导和督促作用,缺乏合理整合、配置社区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实质性权限。
(三)专业性不强
常州市目前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是在基于早期师资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建设初期,本着开放理念进行社区教师队伍招募,师资来源广泛,门槛较低,热心于社区教育发展即可,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社区教育教学专业性考核较少。很多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居民的需求进行开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居民素质水平逐渐提升,对社区教育专业性的要求逐渐增长,社区教育教师的自我专业提升与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间的矛盾愈加明显。但限于社区教育教师的多源性与专业差异性,进行系统集中的培训难度较大,如何有效解决社区教育教与学的矛盾是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体系化不明显
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开展形式以讲座为主、活动为辅,课程的开发与授课内容由教师决定,社区工作人员负责选课与组织,很多课程都是一次完成,很少进行体系化建设。多数教师与居民间课前的沟通与了解大多来自于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教育的随意性较大,在授课前无法掌握课程的受教育群体,自然没有办法准确提供授课对象的具体需求与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授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且有一部分来自于非教师群体,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训练,即便在课前与不同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也无法避免授课内容针对性不足,授课过程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化不明显。常州市采用项目推进与工作室建设等多种举措,通过制定项目要求与工作室考核等方式,将师资培养与考核纳入到各个社区教育团队中,力求在项目主持人和工作室领衔人的带领下,进行系统的社区教师培养,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但社区教育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体系化建设的目标仍有很大距离,需要更为有效、有力的方式进行推动。
(五)监督考核欠缺
社区教育的实施需要多部门协作。但目前,无论是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过程的监督与考核、授课效果的评价,还是师资培养与考核,多数都处于研究层面,在社区教育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各环节的监督与考核环节缺失,社区选课多数是依靠社区工作人员口耳相传亦或与社区工作的阶段性主题相配合,一些优质课程与优秀的教师很难脱颖而出,大量课程由于选题或者其他原因长期搁置,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有些课程虽然入选,但由于对社区居民的需求缺乏了解,授课过程考核环节缺失,对组织方与授课方无任何责任压力,一些教师甚至敷衍了事,导致授课效果较差,不仅挫伤了社区居民接受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影响了社区教育的质量提升。
三、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对策
(一)政府加大关注程度
我国的社区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行政力量推动,由“上”而“下”的工作布置导致各城乡社区教育机构主要是按“规”行事。[2]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常州市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其他各类教育不同,社区教育是国家基层组织从“管理”转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常州社区教育要持续发展,仍需政府加大重视程度,从政府层面自上至下强化社区教育意识,引导舆论宣传,多方联动共同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二)师资保障予以配套
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受教育者范围更为广泛,且具有不确定性、差异性、复杂性等特点,在教育的施行过程中难度更大,对教育者要求较高。[3]但目前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教师队伍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管理与考核难度较大。随着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专职队伍建设必将纳入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而与之相应的师资保障配套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关系到整体师资队伍稳定与否,也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教育过程督导
社区教育发展至今,社区居民对它的泛化认识已经基本形成。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质量提升将成为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深入发展的保证。与其他类教育不同,社区教育质量提升需要从教育过程入手,通过泛化课程、设置分类标准、多部门协作,从选题、开发、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与督导。
(四)明确开放大学定位
依托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常州社区大学成立的常州开放大学接受政府委托,明确学校在常州市社区教育的管理、指导、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开展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推进服务工作,逐步形成“政校联动+社教联动+社大(开大)带动”的运行模式。虽然肩负着市民终身学习工作指导中心、教学科研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的重任,但其在全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市民终身学习中的作用仅限于协调沟通、指导服务、集聚辐射、培训示范、参谋助手、宣传推广等方面。人事权与财权的缺失,意味着其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无法制定强制性考核指标,也无法进行奖励与惩罚。在社区教育师资水平提升方面,常州开放大学可以提供平台进行培训,但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考核需要不同部门协同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月蓉.完善社区教育经费筹集机制的探讨———以常州社区教育为例[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2]张培.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社区教育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6,(09).
[3]王清莲.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5(03).
作者:顾锡宏 单位:常州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