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模式对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区教育模式对传统文化传承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区教育模式对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摘要]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传统文化传承受到影响,本文提出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提出通过互联网重新构造一个适合文化传承的平台。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容,构建多元平台,营造文化氛围,达到向国民推广宣传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最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结和展望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如何更好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互联网+;社区教育

现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压力普遍加大,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减弱,兴趣降低,缺乏珍重感、敬畏感,特别是青少年容易被外来文化吸引,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无兴趣,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本,只有大力宣扬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互联网对文化传承带来冲击的同时,“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焕发新生提供了新的机遇,让我们能够重新思考,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崇尚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就是互联网和社区教育相结合,这个模式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提出通过互联网重新构造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精准,更多层次的适合文化传承的平台,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推广开拓新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给出适用性解决策略,最后深入总结和展望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如何更好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一、传统文化内容管理、资源管理问题

现今中国互联网日益发达,自2006年起,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每年提升约6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络的建设,使我国的宽带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用户总数大、联网区域广,而且其发展潜能也是非常巨大的。互联网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无限的信息资源,这让传统文化内容、形式、符号以各种方式展现给更多人了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更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冲击。首先,互联网带来了大量外来文化信息,这些新鲜信息更容易吸引追求潮流的年轻人的兴趣,引起盲目追求,这会严重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结构和文化模式。其次,互联网加大文化流通的同时,引起文化的融合和简化,对保护珍贵文化遗产造成困难,由于网络信息缺乏监管,部分传统文化内容没有得到良好保存,使得传统文化内容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融合简化,导致网络上的传统文化千篇一律,对传统文化解读因为融合也更容易混淆,在网络信息环境中难以筛选区分出准确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满足不了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挑战,迫切要求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资源的管理,打造内容更精彩、更精确、更新颖、更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可以从这两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内容、资源管理。

(一)通过互联网+技术使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化、多样化

目前,互联网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良莠不齐,急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从而进一步推动多元化运用、数字化储存、网络化传播,为国民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能用更丰富多样,更新颖有趣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新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展示能大大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科普内容,知识体系,著作,还能提供更加形象有趣的影视录像、动画、甚至是人机互动。这些内容都能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入。

(二)联合文化资源机构合作宣传传统文化内容

目前,我国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大量传统文化资源已经建立数据库,比如学校、博物馆等文化资源机构都掌握着大量传统文化资源。但现今生活节奏快,大量国民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也不会针对性的查找传统文化资料,这使得更多整合的传统文化资源信息得不到更好地宣传,走入国民的日常生活。社区教育作为面向更多国民的宣传应用平台,能更好地和各文化资源机构合作,获取大量文化资源,重新整编内容推送给公众,做好文化资源机构和公众之间至关重要的纽带。“互联网+社区教育”可以将文化资源、文化爱好者、文化研究者整合在一起,社区教育作为宣传力量的中心枢纽至关重要,应与多方文化资源机构密切合作,获取整合资源,并起到重大的推广宣传作用,比如链接学校的文化微课教育、文化课程信息;链接博物馆传统文化开发项目及活动;链接传统文化书籍、文献资料;传统文化活动推送、链接优秀传统文化商品……社区教育在对国民的宣传方面有天然优势,互联网+社区教育可利用多平台,构造一个综合性程度高、自主选择性强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从培养兴趣到深入钻研,通过链接整合多种程度不同的传统文化资源,提供给不同的人群,引发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二、多元性移动平台建构

现代人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发展迅速,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移动阅读、社交阅读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再这样的变化下,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根据人们的文化需求进行更好地转化,通过互联网+社区教育构造一个综合性程度高、自主选择性强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文化推广宣传的重点。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居民,也是面向所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背景的国民,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更好地向所有国民传递传统文化信息,由浅到深,让不同的人群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互联网+社区教育”发展中,凭借互联网多元化的载体、多样性的资源形式和碎片化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到限制,可按照自我喜好选择新媒体类型、资源形式和学习进度等,将学习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体现出“互联网+”的自由,使网络社区教育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另外,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根据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可采用微信推广,分享链接,论坛探讨等多种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推广宣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从兴趣开始培养,微信作为现今最流行的移动交流平台,是兴趣培养的温床,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引起兴趣后链接更加深入详细的学习内容,并提供传统文化微课,建立传统文化兴趣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兴趣有效培养后,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论坛等更专业更利于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专业的数据库信息,引导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感兴趣的人群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在平台构建方面要注意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的选择,利用不同软件平台的特性,进行分化处理,提供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三、利用线上线下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很多传统文化形式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传统节日、传统活动、传统风俗等无法引起人们关注。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为营造文化氛围,兴起传统文化活动,提起了新的可能性。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方式,让大家在线上通过兴趣组群进行联络,相互了解熟悉,再利用社区的地域优势组织线下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而言,在线上进行熟悉交友更加方便快捷,也更有安全感,在建立联系之后再进行线下会面举办活动变得更加容易。社区活动对居民具有天生吸引力,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让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唤起人们的记忆,比如举办传统文化歌唱比赛,传统节日游园活动,参观传统建筑、手艺,外出参加其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的提升,会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起到推广宣传传统文化的作用。

四、总结和展望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需在几个方面进行发展:(一)文化信息内容的丰富性,通过和文化机构的联合,获取更多文化信息,包括文字信息、视频信息、课程信息等,提供更新颖有趣的生动资料,从浅入深,提供给国民刺激兴趣、深入了解、学习研究的多种类文化信息内容。

(二)利用多种互联网传播平台,结合平台特性,将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划分层次,建立兴趣组群,链接丰富信息,全方位地调动国民文化兴趣,形成文化热潮。(三)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利用平台线上建立的组群,开展线下活动,加大活动宣传和活动奖励,将国民文化热情带入现实生活,提升社区文化氛围。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能更好地在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国民中推广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社区教育能更好地填补学校教育的疏漏,也具有吸引居民的天然优势,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可以通过整合文化资源、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平台达到向国民推广宣传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不仅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更能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构造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谭庆浩,冯钊,蒋有佳.“互联网+”时代下,壮族传统歌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科技视界,2017(19):88,103.

[2]包琳,朱淼.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电子制作,2013(5):161-162.

[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EB/OL].

[4]刘彦.“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7(1):39-42.

作者:张建萍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