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简析(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教学简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生物教学简析(5篇)

第一篇: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求。而“电子书包”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技术为手段的教学理念,恰好与生物学科新课改要求相符合,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电子书包;知识拓展;主体地位;教学探索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挑战教师备课能力

“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备课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子书包”的功能较多,如何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开展有效教学,并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各种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活动和生物实验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需要反复斟酌的问题。

2.知识扩展由课下到课上

“电子书包”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功能查阅更多的学习资料与课外知识。教师在课前将微课视频通过“电子书包”推送到学生端,学生直接打开“电子书包”系统后就可以对知识点进行预习与观看。比如,在“贫血”一课教学中,教材中仅向学生介绍了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搜索功能就能查出贫血的原因、种类、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拓展性的知识。在以往教学中,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而利用“电子书包”在当堂课上就能完成知识的延展。

3.当堂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或在课堂结束时,可以利用“电子书包”的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测验,学生完成测验题目后,测评系统会立即对学生的解答情况做出评分与解析,全班学生的整体通过率、每道题的正确率都会被系统统计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宏观上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针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新课改的要求,“电子书包”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书包”在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与现象,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并深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给后续的学习与探索带来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用生动的动画来展示这些生物知识,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比如,在“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微课让学生思考“鸟儿为什么会飞翔”,接着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推送多种鸟类的标本,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鸟类的肌肉、骨骼、羽毛等特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在“被子植物的受精”教学中,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生物现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Flash动画和课件到学生端,让学生观看植物的受精过程。并在播放的同时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植物的受精过程,亲身感受这一奇妙的生物现象。

2.“电子书包”在学生小组探究学习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目前初中生物课堂中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主题,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时,可以同时创设多个讨论小组,将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点变成多个讨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最后将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或作品在班级的论坛上进行展示。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显,同时还鼓励了平常不敢开口发言的学生,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互动高效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都体现出来,促进生物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比如,在“开花与结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花与果的关系以及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教师首先围绕知识点设计了以下几个讨论主题:(1)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吗?(2)从花到果需要经历哪些重要过程?(3)果实和种子分别是由花的什么部分发育而成?(4)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然后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发送讨论主题,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选择一个比较喜欢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3.“电子书包”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如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实验教学与动手实践,课时就不够了。因此,很多教师就减少了实验时间,并由自己操作代替学生实验,减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书包”能够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比较费时、复杂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结合“电子书包”中的有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模拟,既直观形象,节约了课堂时间,又保证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输血与血型”一课教学中,教学实验比较复杂且耗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型、血量之间的关系,教师采用“电子书包”中的虚拟实验功能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情境:救护车送来三位病人,他们因失血过多而急需输血。医生提示:操作者的工作是检测病人血型并为他们输血。如果操作顺序错误,系统将会给出提示。操作者点击画面中的注射器为病人抽血后,分别与三种血型抗体试剂进行混合,并观察其变化情况,以此判断病人的血型,然后为病人输血。如发生错误,则会提示重新修正,如果正确,则会提醒尝试其他血型是否可行。学生通过对虚拟实验的操作,加深了对实验的记忆。当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遇到不会的部分,可以反复地进行操作与再次学习,排除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最终熟练掌握实验环节与步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趋势。但在现阶段的实践探索中,电子书包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特性,巧妙地避开弊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防止学生迷失在泛滥的教学资源中,消除家长对电子产品给孩子身心带来不利影响的顾虑等。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电子书包”教学途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让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拓出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邱秀月.电子书包对初中生物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7,33(1).

[2]刘春玲.电子书包走进生物课堂———《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3).

[3]邱秀月.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6,32(2).

作者:丁梅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应遵从的三个原则

生物是初中比较新颖的课程,也是实验性极强的一门课。学生在以前没有系统地学过生物知识,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生物理论。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对教学造成阻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遵从以下三个原则,就能以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一、时刻遵从科学和生活结合的原则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生物是科学性尤为突出的一门课程。地球上的生物本身就具有严谨性,而科学家研究生物所得出来的结论也是科学的,编写教材的人员在选择生物知识的时候,也是秉着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的。因此,我们用的生物教材都有很强的严谨性,教师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时,也要时刻遵从科学性。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喜欢用很随性的语言,这样确实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但是学生接收到的生物知识就变得没有那么严谨,生物知识一旦失去了严谨性,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生物知识都是从实际的生物中研究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用科学的思想进行分析,再用朴实的语言讲出来。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生物的应用,帮助学生分析日常中的生物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的科学性原则。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教师从大熊猫入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分析其中的生物知识,用科学的手法进行教学,尊重生活和科学结合的原则。教师让学生看了几则简短的视频,分别是介绍熊猫长相、习性、性格的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先分析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地带。就目前来看,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和陕西,其他地方也有熊猫,但是大部分都是从这两个地方迁移过去的。讲完熊猫的生存地带以后,教师分析了这些地区的基本情况,发现这些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水源和竹类植物,这也刚好符合熊猫的食性。由此可见,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它生活的位置,也包括这个地区的其他生物等,所有的因素共同组成了熊猫的生活环境。从熊猫的生活入手,再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生物教材中的概念,这样就能利用这一原则解决很多问题。

二、加强实践性原则的渗透

生物有很强的可研究性,很多生物理论都是在实验中得出来的,教师只有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实践性原则,才能保证生物教学的实践性和实验性原则。每一个生物概念都不是凭空出来的,都是科学家经过很多次的验证得出的,在这个验证的过程中,肯定经历了很多失败和挫折,最后才得到我们现在可以用的结论。我们教材中选用的生物知识都是可以直接用的,但是教师要让学生体验这个理论得来不易的过程。可以直接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因为教材中的实验都是很成熟的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进行“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实验过程,以此加深学生对口腔上皮细胞外观的印象。根据教材中的步骤,学生先检查相关仪器是否齐全,是否完整,如果有问题立刻向教师报告。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学生会用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壁刮几下,刮之前一定要注意卫生,先把牙签消毒,再保证口腔内壁的干净,然后再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以及实验的成功。

三、注重创新性原则的应用

创新教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生物知识是在不断创新的,教师在生物教学时,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及时接收生物知识。当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现在的困难时,就应该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保留以前教学手段的优点,加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师在进行创新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创新教学的作用。在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而不是直接进行讲解,采取更加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有的学生认为植物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后再利用植物的脉络把水分输送到各处;有的学生认为植物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再向下运输,把水分运送到根部。学生的这两种看法都认知到了“运输”的概念,但是说法不是正确的,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了评价和总结,然后再引出正确的运输途径,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遵循生活与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拉近学生和生物知识的距离,并将实践性原则渗透到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教师要结合创新性原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证生物教学与时俱进,从而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作者:王强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中学

第三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发展特征、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平时的一些学习特点开展的。通过开展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本文具体探讨了如何在初中生物中运用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生物;因材施教

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要做到分层教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课堂学习环境。

一、学生的分层

简单地说,学生的分层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遵守几个相关的原则:首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结构。在分层之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其次要遵守认知结构的原则。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强弱,有的学生可能在心理认知结构方面要更加成熟一些,对知识的了解也相对多一些,而有的学生就可能要差一些了,在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还处在一个较弱的状态,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进行分层;最后要明确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强弱。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在分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

二、目标的分层

要实现分层教学,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假设将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在给“A”层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给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生物课本上的某些基础的知识。然后再由教师给学生进行扩展和补充,让学生在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之外,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开阔自己的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并学会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地融入生物的学习中去,对生物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动植物生理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学校或者其他地方的一些动植物,这样既能够将生物课堂的学习变得更加趣味化,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的分层

教师始终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所以教师一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无论是从教师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堂的学习和教学都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所以说,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创造能力。在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首先是复习提问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和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巩固和加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另外,提问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对于课程的顺利开展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而不是以偏概全,这种有层次的提问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是学生自学。在复习完新课以及提问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帮助,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归纳和总结。学生讨论完成之后就要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发言,每个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说出来之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学生的表现首先要提出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再对学生没有涉及的部分和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也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四、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要不断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让生物真正成为有利于生活、学习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参考文献

[1]成继红.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15.

[2]陈冬.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2)

作者:曹元萍 刘维瑚 单位:山东省桓台县起凤中学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学素养提升策略

教育新常态下,区域提升中学生物教学素养已经成为地方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学素养不仅是学科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区域学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对深化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三个维度入手,重点分析区域提升中学生物教学素养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加强业务培训

地方政府要结合区域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中学生物教师教学业务培训。作为培训者,要站在中学生物教师的角度,不仅要看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的差距,还要看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区域中学生物教师的需求,然后开展针对性培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培训机会,还能够增强教师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培训要分类,因为当前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师,可能有着不同的专业出身,对培训需求自然存在差异。具体来讲,可以按照不同群体进行分类,如生物专业毕业的初职教师、理科出身的初职教师、文科出身的初职教师、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等,要针对不同起点的教师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让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有所收获,真正感受到在职培训的作用,进而确保中学生物教学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学校:打造多元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教师教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科、学校的未来发展,校园环境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为中学生物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和外部环境。首先,区域中学学校要致力于校本教研,为生物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多元平台。一方面,要创设求真务实的学习氛围,提高校内生物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加强学科内部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单调乏味的局面,真正触及教学深层问题,全面调动教师生物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从区域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的方式、实验创新的指导等,要将其作为生物教研的突破口,切实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此外,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督导组,确保每次教研活动都能顺利、高效地开展,充分发挥校领导润滑剂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有效促进生物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其次,校本培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培训缺乏实效性的问题,是提升区域中学生物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区域中学领导者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立足本校实际开展民主、灵活的校本培训,通过学科专家指导、校本课程研发和小组教研等活动加以落实。要全面执行校本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将无法发挥校本培训应有的作用。对于中学生物教师来讲,学校可灵活采取师徒结对、网络互动、课堂观摩、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实践反思等形式,开展针对生物学科的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

三、教师:强化自我认同,加强自主学习

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是教师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中学生物教师要强化自我认同。中学生物教师要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树立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信仰,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生物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生物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到生物教学工作中,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等能力的培养,深入挖掘、利用生物学科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同时,促进自身对中学生物教师的认同。其次,中学生物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有学者曾指出,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四面镜子:望远镜、潜望镜、显微镜和平面镜。具体来讲,望远镜用来关注学科和社会前沿动态,潜望镜用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显微镜用来抓住生活和教学细节,平面镜用来观察现实中与学科相关的人与事。因此,中学生物教师要利用上述的四面镜子,不断拓展自身视野,在多学、多做、多想中促进自我的升华,在不断充电中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经常读书对区域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帮助,尤其是读与学科相关的书能够开阔视野,夯实基础,丰厚底蕴。此外,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发现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重点,才能始终保持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作者:王桂玲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第五篇: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教学就是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对学生进行补充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课时短、接受效率高及可视化等,通过这些教学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区分度并相互补充。微课教育发展的基础得益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课教学就是完美无缺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短小精悍使得其自身的课堂容量小于常规教学,但其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可视窗口”,使得学生在学习微课时要分散学习精力,对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教学;应用研究

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课教学、习题教学、复习教学及重难点突破。不论教师在教学时要应用微课教学形式这四者中哪一个,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目的为整合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效率。同时,微课作为新的教育形式是符合我国教育创新与信息化教学的大趋势的,教师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教学形式在传统教学中发挥优势作用,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不仅要合理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教师也要借助实施微课教学这一有利条件,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能力。

一、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开展微课教学

不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初中生物作为注重实验教学效果的学科注定是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因此在微课教学情境下依然如此。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内容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作为学科学习主体与课堂学习主体,同样也是评价、使用微课的主力军。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必然要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约束下开展微课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微课进行课前设计、录制乃至课后交流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耐受性、学习理解力以及最基本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选择微课教学内容。前文提及过,微课教学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形式注定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一针对性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点进行展开的教学的针对,换句话说是要在缩小教学范围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缩小范围,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不甚了解,我在此基础上就录制了叶绿体与其他植物细胞在显微镜条件下的微课,并将这些细胞绘制了简图。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不仅解答了学生对植物细胞作用发生条件的疑惑,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维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开展微课教学时要突出学科特点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的短小精悍就要求微课教学在开展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习注意力的维持。所谓微课特点既包含微课本身的技术特点与参与特点,还应当包括学科特点。如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就是可实验性,那么初中生物学科在录制微课教学时就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生物科学是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教学学科,这就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了天然优势。当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能将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时,就要在设计、录制微课时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科微课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

三、微课教学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原则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制作设计是在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迅速发展的技术前提下实现的,这就使得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有着广泛的资源与技术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与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极为便利的方式将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到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中,教师则在这一教学方式中重视对学生视野的培养培育,不能让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堂中。也正是由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广泛性,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维持“微”这一微课的技术特点。即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这一双重特点。毕竟微课制作的初衷在于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这一时间往往不超过十分钟,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教师对微课的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时就要以“微”作为教学基本原则,使学生可以借助移动平台进行随时的补充与学习,这将极大地利于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当下,初中生物教学不可避免地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迈入信息化。信息化“微课堂”教学,有助于明显地缓解教师缺乏时间与精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通过这种微课堂教学方式,来补上自己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一个远见,将其认识与研究延展得更为深入与广泛,以促使微课阅读教学更加成熟、系统,通过微课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虹.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生物———谈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4,(05):33.

[2]朱小琴.初中生物微课视频资源的设计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08):87.

作者:张凌燕 单位:博兴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