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解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解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解析(3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提问技巧研究

【摘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只有保证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才能够真正凸显出课堂提问的价值,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的技巧性,进而借助提问教学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本文从当前高中生物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有效提问技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

高中教育;生物教学;提问技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摆脱了传统僵化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教育特点和教学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但是对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生物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问导向性和针对性不足,提问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提问教学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促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问教学现状

调查研究显示,虽然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有所提升,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问技巧的使用仍然是教学难点,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高中生物提问教学的重视。具体来说,高中生物提问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选择的提问教学内容往往单一的局限在教材中,并且在设定问题的过程中,鲜少有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充分分析,造成提问教学针对性不足,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技巧性,不利于发挥提问教学的重要作用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学生在长时间接受教师以教材为中心的提问教学引导后,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限制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目的不明确,逻辑关系不明晰的问题[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虽然教师也积极探索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说教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生物学习较为反感。同时,在学生已经出现反感的情况下,教师仍然不重视教学问题的设置,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问题,并且不对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加以梳理,势必会造成学生逐渐对生物学习丧失兴趣,严重影响教师的生物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

高中生物教师要想突出提问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提问教学的价值,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加强问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意凸显问题的趣味性、保证问题的目的性等,下面本文就对高中生物教师课堂提问技巧进行具体分析。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教师对课堂提问环节问题的选择和设计对课堂提问效果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探索提问技巧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要讲解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下逐步完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要想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尽量简练,能够直指问题核心,避免造成教学时间浪费,影响教学效率。例如在针对“光与光和作用”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部分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首先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回忆初中阶段所学内容,在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后,结合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如水中的H是借助什么方式转移的?二氧化碳中的C是借助什么样的方式转移的?这两个问题看似相对简单,但是却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认识,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3]。

(二)教学提问应突出教学难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就是对教学难点的解析,只有学生逐步攻克教学难点,才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设置的教学问题应该注意凸显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攻克难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例如在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分析时,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哪些物质的产生是由光反应向暗反应所提供的?同样,哪些物质的生成是暗反应向光反应提供的?光反应能够形成ATP,而所产生的ATP能够在各项生命活动中得到应用吗?如果切断光源,五碳化合物与三碳化合物的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的设置都与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借助合理的教学引导能够让学生对教学难点形成新的认识,并实现对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学生兴趣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兴趣进行提问能够最大限度的凸显教学效果,而一般来说,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提出相应的问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能够实现对课堂的全面把握,进而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4]。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切实突出提问教学的科学性,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问题设计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逐步探索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提问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发挥出提问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为生物教学作用的发挥以及学生下一个阶段的深入学习提供相应的保障。

作者:申海萍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永祥.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学周刊,2016(8):113.

[2]边凤琴.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4):120-122.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设计优化

摘要

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是提高任何学科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当下高中生物教师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推动高中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其在教学地位中必须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避免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学过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教学设计;优化方式;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学科作为高中整体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优化其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结构的学习,同时不同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高中生物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的关注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课程上落实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才能逐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的课堂。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一把学习的金钥匙,当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了兴趣,在其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善于对事物观察和理解,记忆力也能增强,同时对未知的事物容易产生积极的探索精神。教师在设计有效的生物教学课堂时,需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例如,在讲解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将“每一片在阳光下的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一概念放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现象的连接点上,通过“绿叶的生命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树木的存活状态,再将其引申到我们人类的生活之中,以此告诉学生这种生命活动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思维。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激活其强大的探究思维,利用学生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等一种根深蒂固的内心需求,创设这种精神需求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师在优化教学课堂设计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课程,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措施

(一)在理性的生物课程中建立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

生物课程所谓的理性,一方面,是指生物科学是一门理科的学科;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指该学科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才能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根据教科书对课内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讲解,而学生由于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教师这种讲解模式下对知识的吸取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上,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课堂角色,还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营造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解高中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教师可以采用语言上的幽默感,加强学生对病毒DNA概念的理解,如在分析“病毒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中”这一操作的实验效果时,教师给学生说:“病毒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家中后,不仅吃别人的、住别人的、还用别人的,最后还把别人家的房子给拆了,真是个没良心的家伙。”类似于这种风趣幽默的话语在生物教学课程中可以多加采用,不仅能够使原本严肃的教学课堂活跃起来,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连接生活的生物课程中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生物学科的许多知识规律和结论都是通过反复的生活实验得出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概念时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此现象的探究性学习。高中生普遍都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自然界中存在的未知现象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好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学习。一方面,教师需要对自身提出要求,要求自己掌握足够的教学资料,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己准备的教学资料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在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的观察中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积极利用一切可调控的因素,为学生创造与之相关的生物实验,给予学生生物学习的体验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课前,教师可以做好充足的备课资料,给学生指导显微镜等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式,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微生物的分离状态,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鼓励,促使全体学生能够勇于实验操作,加深其对课本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在直观的生物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知识原理

高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直观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生物的知识内容和形态结构在教学课本中大多都是采用图解的方式呈现的,教课书通过这些图解的直观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快的找到知识的突破点,而教师在优化教学课堂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概念知识进行原理重现,加深学生对难以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能够有探究性的思考方式。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课的知识点时,教师对学生讲解光合作用发生的整个过程时,即使使用到课本上的图解形式进行讲解也难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到这一知识点,因此,教师便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学生脑海里加深直观的印象。同样的,这种方式也可以运用到生物学科中较难的公式和概念中去,比如,在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将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

(四)在概念性的生物课程中实行课堂提问加强学生的思考

概念性的知识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高中生对生物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对知识概念的熟练掌握上。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内容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做到问题所具有的思维性和深度性,才能更好地加大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基因突变是什么”“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什么时间”“导致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有层次感的问题,对“基因突变”这一概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掌握“基因突变”的规律,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生物教师,在优化教学课堂设计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善于利用周边一切可控制性的因素转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加强学习,最大程度上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李洪伟 单位:临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敏.以创新的理念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对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17):63.

[2]郅航.高中生物教学的高效课堂[J].神州,2014,(01):132.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探讨

摘要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展开,高中生物教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培养兴趣、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从树立正确的“生本”观、走进学生的心灵、拥抱现实生活三个角度,浅析高中生物教学向学生心灵世界回归、向现实生活回归的必要性。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生本”观

一、树立正确的“生本”观

长期以来,在所谓的“高效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旗号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坚持“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大容量、高频度的灌输式教育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和所谓“结论”,这如同家长在孩子长大后仍然“越俎代庖”地给孩子吃饭、穿衣一样,长此以往,养成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学生每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中,只知道一味听从教师的“教导”,一位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取得所谓的“高分”。因此,生物教学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先要从教师自身着手,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努力引导教师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植于心灵,注重开放式、探究式、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回答与展示,鼓励学生质疑书本和教师,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使学生在学习生物新知、探索生物学规律与奥妙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并感悟和养成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宝贵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屠呦呦、孙家栋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致力于用生物科学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

新课程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开放型,要求教育者注重向学生心灵世界的回归。具体来说,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过程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究、操作、质疑、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没有知识的探索过程便没有收获的乐趣,便难以提升能力和达到德育目标。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与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学习的过程,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发言和展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有创新性的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试错,营造民主包容、乐观进取的教学氛围,通过思维的碰撞、师生共同克服难关的尝试、同伴群体的激励等实现突破。三是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练习和巩固是必要的,但是要精心筛选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练习,有代表性的实验和调查,其余的时间大体把握好方向,让学生去自己或小组合作尝试,以兴趣小组等形式让他们亲近大自然,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中体察其形态与结构的规律,从观察琳琅满目的植物世界中感叹自然变迁的鬼斧神工,借助显微镜等了解微生物的生活规律……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他们一起经历学习的酸甜苦辣,一起体味收获的幸福。

三、拥抱现实生活

生物本是一门涵盖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性学科,规律和方法是从大量直观的现实生活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生物科学拥抱现实生活,既遵循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人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意义十分重大。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笔者先播放一段利用利用DNA寻找汶川大地震死难者、侦破案件及亲子鉴定的简短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设置了几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你知道DNA是什么吗?(2)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3)思考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这样,通过精彩的视频播放和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设置,学生很快便明确了关于DNA的许多知识:其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种,还有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物质,简称RNA。这两种核酸就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有重要的关系。再如,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时,为使学生明确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重要性,笔者设问: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千里进行迁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几倍,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寻觅什么呢?从而使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笔者继续通过水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水分的减少对生物的影响如植物的枯萎、人的衰老等,使学生对细胞中的水对生物的重要性产生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并进一步总结生成了一些相关结论性知识。高中生物教学向学生心灵世界回归、向现实生活回归已经逐步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热情拥抱美好的生物世界!

作者:王瑞芹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庆金.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