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运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教学运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生物教学运用(10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分层教学运用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并以此来促使学生进行更为充分的发展。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促进课程的快速发展,其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而在因材施教、以生为本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时分层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了。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刀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易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为此,为了避免这一教学现状的发展,教师就要将积极地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努力做到既要保证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又要不放弃学习差的学生。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运用初探

“分层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上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一、关注学生分层,努力做好以生为本

学生分层,简单的说就是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性格、爱好、学习能力、认知方式等为主要依据,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并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来制定和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方案等。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要努力做到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及大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进而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呢?首先,充分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谈,然后再以学生现有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等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划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具有自己个性的个体,为此,每个学生之间就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差异,像是有的学生学习好的原因就是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强,但是对于一些生物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就算是其再努力学习,也无法使得生物成绩得到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这些区别都是需要教师在观察和交谈中才能发现的,为此,教师就要制定周期性的师生面对面的交谈活动,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进而爱上生物、实现生物素养的提升。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在发展中产生的变化,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实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具体过程为:在新学期的开始,教师就可以实施“走班式”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等,将学生学习能力强、自主性高划为A层、将学习能力一般的划为B层、将学习能力和水平差的划为C层,然后分层制定教学计划,并在一段时间后,对学生的分层进行调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有效地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注重教学分层,准确把握教学环节

首先,复习提问,新课导入。即在开始新课之前,先提问之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为了更好的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即对C层的学生提问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就A、B层的学生而言,问题则要更注重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学习“输送血液的心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C层这样的问题:“动脉、静脉的血流速度分别是怎么样的?”“怎样区分毛细血管、动脉、静脉?”而给A、B层的问题则是“这三种血管中的血液分别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静脉中会有静脉瓣?”以此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其次,分层自学,实现提升。导入新课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进行自学。为了提升分层教学的价值,教师就可以将探究问题设计为基础题、选做题,基础题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选做题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选择的进行探究和解答。然后,分组讨论,总结整合。在学生完成之前的任务之后,教师就要先借助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以便了解其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总结。在遇到学生不会做的题目时,教师要进行个别的指导,而在面对共性的问题和生物知识的重难点的时候,教师则要将学生统一起来,对其进行讲解和总结,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三、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实现生物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以视频的形式,将植物内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进展现给学生。对大部分的初中生而言,其对生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所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用语言进行讲解的话,就会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疑惑,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视频播放完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借助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上的引导,即对C层的学生提问道:“借助视频,你们可不可以找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需要哪些条件?”对于A、B层的学生则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最可能分布在哪里?”这样多媒体情境和具有分层性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价值。

小结:

总而言之,对于分层教学的合理实施,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初中生物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为此,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具有特色化的分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先进的信心技术,也只有这样,初中生物教学才会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赵国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参考文献:

[1]邹传龙:分层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初步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赖文明: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大学,2011.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全体学生出发,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找出有效的教学因子,实现对新知识的运用,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只有意识到存在问题,才能主动参与到问题探讨与学习中去。只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主动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从而也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可以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分析与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就成为了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者,这样也就可以积极探索知识的存在,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

二、以问题意识为线索开展课堂教学

1.创建出平等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

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也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也要注重鼓励学生,通过采取肯定的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也就可以保证师生关系的融洽。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素材,如头发与树叶等,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激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做出推论。通过不断的分析与探讨,学生可以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就保证了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建问题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生物属于一门实验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如学生在学习“种子的成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收集一些种子,比如小麦。通过为学生展示出干燥的小麦种子,然后放入到试管中,利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并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也就可以看到在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出现了小水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以此来让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水是种子的成分之一。其次,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使教学观念与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种全新教学关系的影响下,可以为学生创建出适合进行探索与发现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去。现代化教学技术,就是从不同渠道与手段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奥秘,从而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最后,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出发,通过理论指导来帮助学生解释现象与事实,从而让学生可以进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不断的思考与研究,可以让学生找出生物行为上的区别,这样也就实现了高效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运用好教学技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游春艳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屏锦镇七桥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乔青祝.浅议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6.

[2]李重阳.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成功(教育版),2011:18.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分组合作学习运用

摘要: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它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作用。分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将有共同兴趣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并借助一定的合作方式更好地探究知识,从而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理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分组的策略、素材的探究、指导的方法、反馈的运用四个方面对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分组合作;合理分组;挖掘素材;科学指导;及时反馈

引言

分组合作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模式,也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重要策略。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将教材蕴含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会感觉生物知识是枯燥的。在生物课堂引入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教材的动态美,进而有效参与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巧妙运用分组合作学习,睿智激活探究课堂呢?

一、合理分组,为有效探究做好铺垫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生物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探究欲望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实验探究能力、整体的思维水平,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分组为每个学生的探究找到增值点。当教师为学生成功分好组之后,必须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巧妙引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参与活动探究,获取知识。如在学习《土壤里的小动物》时,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寻找土壤里的小动物,就会在探究过程中对土壤有更深的认识,体会到实验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呢?由于城市当中空旷的土地已经少之又少,因此分组必须考虑现实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区域,了解学生的学习伙伴,然后设计课内和课外两种实验探究方式,并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能够既在课堂有效探究土壤里的小动物,又能够在课外与学习伙伴继续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过多干预,而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因为在分组合作中,处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探究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所探究的土壤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发现是生动而有趣的,这是学生积累原始实验素材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

二、挖掘素材,为有效探究输入血液

在生物课堂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获取知识。学习素材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分组合作离不开素材,它是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依据。在挖掘素材时,学生与教师都是挖掘主体,学生挖掘素材意在以教材为探究载体,实现合作学习的深度发展,而教师挖掘素材意在为引领课堂而做好知识储备,使生物课堂更加睿智和感性。如《远离烟酒拒绝》一课,烟酒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学生对烟酒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阶段,不少学生可能只知道吸烟和过度饮酒对身体的危害,却对烟酒的认识比较少;而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的,虽然经常会在生活中听到这些名词,但并不真正了解其中的危害。因此,本课合作学习就要让学生结合教材载体更好地挖掘素材,通过原始素材的收集达到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知,并理性上升到知识层面。当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收集之后,在课堂汇报环节,教师同样要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更感性地认知烟酒、。当学生汇报完毕之后,教师再将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烟酒和的相关素材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通过图文并茂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烟酒和可怕的一面,特别是融入其中的生物知识点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提供了载体,学生会由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并在认知过程中自觉远离烟酒,拒绝。

三、科学指导,为有效探究指引方向

由于探究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有限,在构建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状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探究过程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更要做好指导,以实现分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进行。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时,遗传是学生在课后时间经常会交流的一个话题,教师如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从互联网或身边的生物现象中找到证据,以更好地理解“遗传”这一概念。在新课探究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遗传的相关资料,而资料包含了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的描述,这是科学家已经形成的文字事实;另一方面是无时不在发生的遗传现象,它是学生发现生物知识的重要铁证,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过程。当学生经过收集丰富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再借助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而在讨论时,当学生对遗传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科学地加以指导,引导学生用事实的方法去探究知识,最终理性认知生物的遗传,有效建构生物概念。

四、及时反馈,为有效探究注入活力

反馈是初中生物分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反馈课堂上,一般都是让一个学生代表对分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归纳出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之所以让学生来完成归纳与反馈,是因为学生是初中生物分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有更直接与客观的了解,他们的总结与归纳更有代表性。而教师则需要依据学生的归纳反馈情况,对其归纳不完善或不科学的地方进行必要的纠正与补充,并有针对性地对其提出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如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学完《地面上的植物》一课之后,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梳理与归纳主要教学内容,如“地面上的植物都有哪些;典型的地面植物怎么识别”等,从而使得学生对地面植物的名称、生活习性及特点等都有更系统的掌握,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组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地面上的植物,教材上所包含的内容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能力却是课堂的隐性目标,这也是开展分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因为分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是无穷尽的。

结语

分组合作学习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团队的力量,将其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其团队意识,并引领学生更好地深入生物教材,使学生在合作中深度探究教材内容,并在合作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助力学生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高效学习生物知识,睿智激活探究课堂。

作者:袁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彩荣.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黄军强.初中生物选择性合作学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摘要:

观察,可以说是初中生物学习的础内容。近些年,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帮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建立相应的观察能力,也是老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实践,学生才能对那些理论知识产生更多的共鸣,从而全面地进行内容的学习。

关键词:

初中生物;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一、在生物的教学中明确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产生感性认识的阶段,是感觉器官与理性思维的共同协作的过程。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只有从心底里认同了这一概念,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只有明确观察的目的性之后,才能够拟定出相关的观察计划,并且按照计划进行仔细的观察。总的来说,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多元的认识生物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行更好的观察实践。例如,在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章节时,其中,有个课时内容是“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对于这一块内容的讲解,很容易被桎梏在概念定理之中,那样学生理解起来似是而非。所以,在对这一课时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就不妨先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引导他们设计相关的观察方案,进而根据自己的观察内容,总结出相关的知识概念。比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学生能够明白,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观察动物的生活内容后,学生能明白,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并且可以进行生长和繁殖等。最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观察内容,引导他们对这一课题进行总结,当然,也要对一些例外的内容进行拓展,比如说,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病毒却除外。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是一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所以,在它的教学中,离不开实验内容的辅助。利用实验,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老师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中,一定要指导学生从整体内容上来观察实验,掌握生物的变化规律和生长周期,对其中比较具体的内容,进行足够细致的观察,进而使自己的观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当然,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老师也要进行相关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同时,正确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完成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实验内容,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察意识。对于这一课题,教材中给出的任务多是让学生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老师不妨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训练:一是对观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中,会涉及到实验器材的观察和使用,老师不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实验用具,进而对自身的观察方法进行规范。另一点则是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像在观察洋葱表皮结构的实验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辨实验结果,对于一些错误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纠正。并且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内容,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大家讲解自己的观察结果。利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正视观察的含义,丰富自己的观察经验。

三、在教学中强调重复性观察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所以可能有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根据自己一时的观察结果,主观地给出了结论。在生物的观察上,观察的次数越多,观察的结果也就越接近正确。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只是通过一两次的观察,就推论出相关的知识概念,这种做法,有违生物这门学科的严谨性。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课堂上,一定要帮助他们养成重复观察的习惯,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植株的生长》这一章节中,关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学习,由于植物生长是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妨将根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让他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对比,来判定相关的内容答案。经过观察,学生可能会发觉根的伸长区部位的生长较快。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告诫学生,不要急于下结论,要进行重复的观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由于影响实验结果的偶然因素较多,所以不妨多引入几组实验对象,进行重复的对比观察。还有,针对那些幼苗的根茎,也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通过验证,学生就能发现,在植物根茎的生长阶段,分生区会增加细胞的数量,而伸长区,细胞的体积会增大,进而推论出“根的伸长区部位生长的最快”。通过重复性的观察,就会对猜想进行完善的验证,达到生物学习的严谨性标准。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来开展有效的观察活动。总而言之,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在生物知识的探索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在生物的学习上,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作者:高耀华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玉玲.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新课程(下),2013,05:24-25.

[2]郭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生物技术世界,2013,01:121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摘要:

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当中,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也应当把传统的生物课与信息化教学相整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教育信息化;多媒体

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其优点也更多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优点虽然很多,但是却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生物学科也是如此,如何将教育信息化引入生物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亟须探讨的课题。

一、教学观点跟随教学信息化更新

根据了解,如今国内的大部分老师已经配备了电脑,学校也设置了多媒体教室,这些都为生物课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教师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代接轨,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能如以往一样以教材和老师为中心,应该更全面地看待教育工作,做到使知识被学生更好地所接受。我们以《我们周围的生物》一章为例,如果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讲述课本中的内容,很难让学生真正深刻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如果借助信息化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见到生物的图片,便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更加深刻地记住所学内容。

二、教师备课跟随教学信息化更新

如今大部分教师的备课方法都停留在传统的备课方法上,这样的备课方法虽然十分有效,可以充分地保证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把现有的传统备课方法和信息化的备课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备课的效率,提升备课的质量。例如,在教师之间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便教师相互沟通的通信平台,将教师的教案随时上传至其中。这样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参考,纠正错误,使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发现不足,分享经验。这样的方法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的帮助十分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试题、课件等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查找到教学所需的资料,从而降低时间的浪费,更好地将精力用在备课的其他方面。

三、课堂教学跟随教学信息化更新

1.利用教学信息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课上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爱学习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可以将课本当中所提及的生物知识通过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课本中所提及的生物,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记住所学的内容。以《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章为例,如果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讲读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很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过程,学习时也相对枯燥。但是,如果教师讲至此处时播放细胞分化与分裂的3D模拟视频短片,将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便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全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记住所学内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发展教学信息化

生物课的实验在所有学科当中是相对较多的,大多数学校也都配有相对应的实验室。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使很多生物实验难以进行,许多理论没有试验的基础便会缺乏生动性。实验室也可以作为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场地,利用现在有的教学设备,借助信息化的演示,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的实验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植物根的生长》一章为例,如果单纯地为学生讲述课本当中的知识点,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其中所讲的内容。但是,如果在实验室中完成此课,通过实验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的根部结构构造,并借助3D视频短片为学生播放模拟的植物根生长的过程,便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到课本当中所提及的内容,更加深刻、清晰地记住所学知识。

四、资源选择跟随教学信息化更新

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便利当中,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资源都可以随意地获取,但生物教学资源的获取应当具有选择性。教师获取资源应当从实际出发,选择出有利于课堂、有利于教学的资源。信息选择一定要从实际入手,不选择与教学内容无关联的资源。同时,生物教学资源也一定要选择直观、好理解、易接受的内容。如果选择的内容难以理解,或是不能够直观展现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将会对生物这门学科的教学有显著的提升。

作者:韩景清 单位:辽中区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洁.关于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信息化教学,2016.

[2]黄志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J].基础教育,2016.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教材插图案例探讨

摘要:

随着教学课本的不断更新改版,图片已经成为初中生物课本中缺一不可的因素之一,因为教材插图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也省去了教师为了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过程去寻找图片,一举两得,但是图片的运用不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从插图的组成、分类和特点,当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材插图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正确合理地使用教材插图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教材插图;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主要举措

一、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组成、分类和特点

可以说,生物教材中的插图非常多,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用或者图片反映的内容分为几类图,主要有生物形态图、生态图、生物学的历史图、各动物的生育过程图、生物进化图、生物现象图、探究过程图和实验操作的过程图等。如果从各个图片所含的内容来分:第一类就是生物基础知识类的插图,主要包括生物的结构图、形态图、解剖图、各类生物现象图,还有就是生理过程示意图;第二类就是生物的知识拓展类插图,如生态环境的景观图、工作原理图;第三类为实验探索类插图,如实验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第四类为生物科技类的插图,包括生物学史图、生物学肖像图、研究过程图。生物学插图的主要特点:插图本身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得到学生的第一关注;插图直观、色彩亮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插图包含很多的知识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生物学科的插图更利于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构成学习的框架,有利于为孩子以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插图的作用

随着生物教材中插图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视,由于从黑白到彩色,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调查,生物教材内的插图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能够帮助初中生更直观地掌握所需学会的知识,插图可以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难点,便于学生了解原理和生物学相关知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合理利用插图,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敲响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培养出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支持力,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比较生动、形象有色彩感的东西和事物感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拿到课本之后都会把课本里所有的插图都看一遍,从头看到尾,所以,在课本中插入图片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图片对学生的视觉造成很大的冲击力,然后再把图片中蕴含的知识点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给学生。正确利用插图,全方位地开发和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古语有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之后才能得以提升”。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构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利用提问的方式,从而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大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创造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插图应用的教学策略

生物教材里的各个插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每个插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信息,而且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根据插图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拓展,充分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课程资源,使教材插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图片解释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重点知识,在看图时可以按照顺时针或者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多角度,或者通过对比等顺序去观察图片,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也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进行大脑的记忆存储。再次,根据教材图片的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通过看图片,抓关键,找重点,通过多多观察,找到看图的相关规律,了解生物学的各类知识。比如,统计图,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统计图,要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明白看图的作用。最后,利用图片,加强对比,增强学生的记忆。教材的插图本身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插图与相应的教材内容文字做对比,然后进行解读,比如,在讲解线粒体和叶绿素的细胞结构,通过平面图和剖面立体图进行相互对比,然后让学生理解文字,通过对比,从而对文字的内容有更深的记忆力。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表达生物知识的好方式,而且是学生了解各种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插图的重视,尽量运用图片的生动、形象、色彩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伟滨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促进学习兴趣与效率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徐翠萍.初中生物(人教版)新旧教材插图对比研究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4(4):58-59.

第七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摘要:

在我国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怀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更加享受课堂是对初中生物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生;兴趣

新课改以来,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上也越来越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初中生物这一学科是学生了解所处的环境,积累生物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过程往往只是由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机械背诵,学生往往会感到很大的学业压力而无法享受生物学习的乐趣。要想使学生对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因为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完全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性质决定的,同时更应该是由学生需求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有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良,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多的趣味性。笔者就实行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如,在教授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圈》这一部分知识时,首先结合课程内容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并在视频介绍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的互动性与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学生也会乐于上课,将自己的学习过程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在教学时通过翻转课堂就能有效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要想使学生对初中生物课堂更感兴趣,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天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富趣味性。这样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时更能享受教学过程,这样就能有效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自主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如,笔者在教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和应用》这一部分的知识以后,就会组织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当堂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六名学生一起去背诵、理解知识点。然后等学生准备完毕,再让各组同学分别展示出自己所准备的,最后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投票,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知识传授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习过程上的互动性,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富有动力。

三、增强教学的时代感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通过其他教学途径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现在是信息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富有新颖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物教学与时代的关联性,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例如,教师在课下可以通过新媒体设备(如手机QQ等APP)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下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无法搞明白的问题,就可以借助网络随时地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就能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效率,从而让教师在课上能够拿出更多时间来辅导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学生。与此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法也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这样有条件的家长就可以知道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什么,并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指导,协助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家长也能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另外,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更好地与教师沟通,从而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学到东西,他们本身也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获得能够维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对学习的热情始终维持在一定的热度。

四、使教学评价更具鼓励性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建立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具鼓励性: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学生及时的认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当学生学习不顺利的时候,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具有学习的勇气。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建立更加稳固,更加具有持久性。新时期的生物教学要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内容选取更加符合学生天性、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增加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做好相应的教学反思,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唐宏蔚 单位:无锡市江南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使用艺术的手段与艺术地使用教学的手段:教学手段审美化的两大策略探讨[J].教育视界,2015(Z1).

[2]刘瑛.浅谈中师生物和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第八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初中生物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及时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重点研究了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被提出了较高的教学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优化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而且能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由此可见,探究分析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一、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学生通过实际的课堂学习,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转变学习态度,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即指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学的生物知识,而且能够学习到新的生物知识,进而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此外,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与以往相比也会大大提高,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生物知识、动手尝试生物实验。因此,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能够满足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营造浓厚、舒适的学习氛围,进而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1]。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

(一)教师备课阶段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老师经常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往往不注重课前备课工作。如果生物老师课前备课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进而不利于有效课堂的打造。由此可见,生物老师在正式教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工作,提高备课阶段的有效性。首先,老师要从教材出发,广泛查阅资料、借鉴成功的教课教案,进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在准备好教学教材的基础上,老师还要精心做好学生的备课工作,即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巧妙设置教学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集中课堂注意力、发散学习思维。与此同时,老师所准备的实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进而能够使学生较快的融入课堂学习、积极参与生物知识讨论,并且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进行生物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化生物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此外,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进而在教学阶段能够有方向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最终将学生顺利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主动学习型人才[2]。

(二)教师教学阶段的有效性

1.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由上述可知,老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所列举的实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因此,首先老师的问题要具有真实性;其次问题来源于生活的同时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而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巩固生物知识、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然后老师要以趣味性做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参与生物知识学习,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最后老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活动,进而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效。

2.适当开展探究活动

由于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那么老师就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适当开展生物探究活动。首先,生物老师要创设真实性的探究情境,进而使学生在情境中尽快融入探究学习者的角色。其次,探究形式要多样,即可以实行学生自行分组探究、独立探究,还可以实行老师平均分组探究,根据实际的探究课题采取合适的探究形式。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借鉴学习经验、交流学习心得,进而有利于增进小组间学生的友谊、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然后,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生物探究活动,为学生做及时的指导,在此期间,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性评价语,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最后,老师鼓励学生进行组间探究,在探究中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检验所学的生物知识,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有效性

开展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情况,而且有利于生物老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根据反思结果合理的进行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调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对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生物分析能力和生物解决能力展开有效性评价。由于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生物课程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在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而是要注重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生物知识运用能力、思辨能力等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对学生参与生物探究活动的状况展开评价。注重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不能顾此失彼。与此同时,要细致观察学生合作意识、思考能力等方面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步[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采取备课阶段有效性、教学阶段有效性、评价过程有效性等措施来提高实际教学工作的效率、优化教学工作的质量,这不仅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迎合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有利于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着实提高。

作者:王得和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滨河中学

参考文献:

[1]沈菊芳.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初探[J].时代教育,2012,24:163.

[2]张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3]张青青.关于初中生物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的探究[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应用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教学意义重大,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看的就是如何提升新一代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我们就主要来探讨一下究竟在初中的生物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动手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来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对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有所提升,符合当前学生所处阶段的学习特点,也符合当前初中生物课本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意图。在一定意义上迎合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规律。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启蒙思想形成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生物学内的基础性知识。而在理解这些基础性知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帮助学生构造一个科学的素养,在进行相关的探究性学习中,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后续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减轻压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初中阶段中生物的学习,如果不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是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或者自己的思考来对一些知识进行获取和理解才能使学生全面性地掌握这些知识。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变成了需要能够自主学习的人才,对于这些自主学习人才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开拓创新、勤于思考、敢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尤其是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是初次接触到生物这个学科,对于学生敢于思考的能力时非常重视的,远的来说,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敢于思考的能力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1.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性原则

首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应用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永远都是知识获取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都是课堂中的主宰者,教师所讲的内容就是真理,学生在课堂中就是知识的被动获取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恶学习的心理,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涯造成一定的阻碍。探究性学习则是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在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参与的并不多,而主要是通过学生来进行这些知识的获取,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等帮助学生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引导者而已,不能完全地参与到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来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究再结合在探究过程中老师给的专业知识就能很好地体会到知识的真正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明白的一个原则就是指导性原则。

2.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应用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中,探究性学习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遇到的不同的问题情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问题的提出,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来探究不同的方法,同时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还要设立相应的情景,只有情景合情合理,才能引导学生的正确思考,这些不同情景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就如同在初中生物的光和鼠妇之间的关系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课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的业余时间来观察光对鼠妇有什么影响,学生在课堂之下将鼠妇从阴暗的石头下引到太阳底下,观察鼠妇的相关活动,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实验设备,其中是一些鼠妇,石头块,将其放到太阳底下,来观察鼠妇的运动,通过这样的情景布置,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从而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鼠妇在太阳下会向黑暗的地方跑,是环境的光线问题还是别的问题等,这样的情景设置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相应的答案,这些答案的获取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行一定的探究性学习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作者:周珊珊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张集实验学校

第十篇:初中生物教学教育策略

摘要

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简单阐述,说明生物教育理念的基本意义,从教学实践角度入手,列举生物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各种策略,并总结了教学策略应用应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基于生物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以生物学科自身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带领学生去认知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形成生命价值理念,实现生物教学对学生科学知识和个人素质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

生物教育;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0引言

初中生物是对初中生进行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的教学,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教学进入了微观化的阶段,生命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受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微观原理与宏观表现之间的联系理解并不深刻;另外,生物教学对学生个人素质教育表现在环境意识、探索精神等方面,而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状态,这些教育结果展现的也并不完全。因此,立足于生物教育理念,从学科理念建构的角度入手探讨细节性的教学策略应用,成为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1生物教育理念概述

1.1尊重生物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体产生和发展的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育理念建立于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上,即对自然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产生疑问,通过科学的、客观的方式去研究、探索并解答疑问,得到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因果关系,寻找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并形成科学的事物认知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以生物教育理念为基础,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和科学的认知方法培养。

1.2尊重自然和生命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类的生命与其他物种的生命对自然界来说并无根本区别,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必须立足于自然,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这不仅是正确的生命理念,也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生物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必须对学生的生命观念、个人修养以及公德心进行培养教育。

2生物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2.1指导自学培养形成基本的生命意识

自学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教育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够直接实现学生对自然的主动认识和探索,对生命形成理解并构成基本的生命意识。因此,在生物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和引导。例如,进行“蚯蚓”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蚯蚓,然后将蚯蚓抓回家。抓蚯蚓的过程一定要亲自动手,抓回家之后进行饲养,然后将寻找、饲养以及抓蚯蚓的整个过程感受体验都记录下来。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饲养的蚯蚓带来,边观察边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很轻松的将实验中的问题一一解决掉。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寻找、抓回、饲养便很轻松的了解到蚯蚓的生活习性,通过亲自动手抓蚯蚓,学生能够感受到蚯蚓身上的粘滑,以及蚯蚓蠕动的情况。这样比以往观察蚯蚓试验中,将蚯蚓装在解剖盘内,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教学效果更好。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学生挖掘土壤,发现其他动物和植物;在饲养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蚯蚓的食物和活动规律,他们自然而然对蚯蚓与人类生活不同,但生命状态保持一致这个观点形成认同,生命平等并值得尊重的意识也逐渐形成。

2.2使用翻转课堂实现探究学习

生物科学的整体发展来源于对生物界的探索、质疑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这种研究理念要体现在教学过程里,要使学生勇于、乐于、善于对生物现象进行探究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例如讲解“传染病和免疫”这一章时,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请学生先搜集一些关于天花的资料,并引导学生朝着中国古代帝王的方向去搜集,请学生就收集到的材料提出问题,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将不能理解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享和解决问题,并整理成研究报告作为学习作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搜索,建立基本的关于传染病和人体免疫的认识,课堂的讨论能够使这一认知得到全方位的深化,探讨问题的过程以及形成学习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模拟了生物科学研究的产生过程。这一教学策略的使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还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探究方法。

2.3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课程的精神教育价值

生物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价值,不仅在于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理解生命平等、自然平衡的意义,还包括通过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物的属性,去体会自然赋予这些生物的精神,通过了解和研究生物现象,生物的精神也会被学生感悟到。但是日常教学并不能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生物,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奇妙的大自然,揭示不同生物的生命精神。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其他生物”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到网络上下载三文鱼洄游的视频或纪录片为学生进行播放。三文鱼洄游属于正常的生物现象,但洄游过程却非常励志。通过对视频纪录片的观看,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启发学生珍爱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不懈奋斗。

2.4以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

生物教育理念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发展和生物平衡的责任,在城市生活中,能够突出体现这种责任性的活动是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培养。环境意识的形成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点滴积累起来的,课堂说教效果不大,教师可以使用任务教学法达成这一目标。例如,在周末或者期末作业的布置方面,设定这样一个任务活动: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有没有什么污染情况发生,污染对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之后做一个可靠的家乡环境情况调查表,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这一形式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真正走入了大自然,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解到了保护环境的实际意义,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切切实实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的活动,所有的人都应该停止对环境的伤害,每一个人都应该担负起建设家乡、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责任。

3生物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是高效学习效率的前提和保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发现、认识和构建新的知识。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及审视,应做到心中有数,自我激励;应积极的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应积极的投入情感,注重内驱力的作用,从而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保持长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学习任务达成之后应积极的给予学生鼓励赞扬;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看到成功的希望;在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枯燥乏味时,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到学习的挑战性;教师应积极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连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可用性及深刻体会学习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富有成效感,同时也富有成就感。

3.2提供充足的生物教学资源

生物理念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基础,而教学资源缺乏也正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最明显的问题。学校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的资源多属于微观方面,例如显微镜、细胞实验器皿等,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学生需要更广阔的空间进行生物观察和实践,这意味着,生物教师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资源。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一部分生物教学资源,例如,在学校中开辟一小块地作为生物实验园,允许学生进行各种养殖和种植性的生物实验,这既满足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的需要,又能够为生物教学提供方便;另外,中学也可以寻求当地博物馆、动物园的帮助,为学生开辟专门的参观游园观察日,这样可以使学生实地了解生物科学知识,接触自然,进行直观的观察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立足于生物教育理念,从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改进,以突出生物教学对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培养、人文精神发展培养和社会公德培养价值。在应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同时,应该重视从教学技巧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以使生物教学的学科价值发挥出来。

作者:代绍伟 单位:大英县金元乡江平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宋玲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完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6(10):125-126.

[2]严孝芳.浅析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6(10):113-114.

[3]张晨.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研究[J].读书文摘,2016(10):123-124.

[4]徐靖.关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120-121.

[5]李文送.基于教育常识的中学生物教学观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147-148.

[6]吴晓燕.初中生物的探究式活动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114-115.

[7]杨晓春.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好家长,2016(9):128-129.

[8]夏娅萍.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6(8):118-119.

[9]沈加国.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6(6):123-124.

[10]韦立柏.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教育[J].新课程(中),2016(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