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然而,生物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单纯地依靠理论讲解远远不够。因此,改革高中生物的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每位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虽然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容易找到,且部分生物原型可以用人工模型代替,于是生物课程将模型方法列入了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抓住生物材料的本质特征。高中生物模型一般可分为三类: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其中,概念模型多为框架图,如思维导图等。由于框架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所以笔者在本研究中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而数学模型的制作需要统计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大量的实验,非常耗费人力和物力,不适合高中生制作。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较为简单、易操作的物理模型。笔者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约为6~7人,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制作模型的过程。本课题的模型制作遵循清洁环保、客观真实的理念,采用问卷法、观察法等科学方法完成,并得出了客观结论。
笔者向参与了模型制作的学生和没有参与模型制作的学生发放了相同的知识问卷,对比统计结果得出:参与了模型制作的学生,本模型网络内的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没有参与模型制作的学生。在此基础上,笔者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参与模型制作中负责调查取样与设计模型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略高于只负责机械组装的学生。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可知:在设计模型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大量的知识,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知识记忆,从而迅速掌握了知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使用生物物理模型,还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简易模型,以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以“反射弧生物模型”为例,学生可以将制作好的生物模型贴在底板上,在输液管中注入适量的清水。演示时,用注射器将红色液体输入输液管中,以水的流动模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然后将水的流速调慢,模拟兴奋在神经中枢上传导具有延时性。除此之外,学生还可用另一种形式演示反射弧的动态效果,即电路动态反射弧模型。学生在塑料板上画出反射弧形状,并在其上设置电路,安装电学元件,来模拟人体反射弧的运动。在动态演示过程中,瞬间开启或闭合在感受器处的黑色开关,灯泡亮,效应器处的风扇开始旋转,持续闭合,则持续作用。
闭合位于效应器处的红色开关,无现象。而闭合传出神经效应器处的开关,则传出神经处的灯泡亮,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处的灯泡不亮。当学生制作静态模型时,笔者指导他们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模型。首先,预先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卡纸上描绘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各个时期的图像;其次,在卡纸上沾上毛线表示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最后,将制作成的图固定在塑料板上,并标明时期。过程看似简单,但操作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分工合作精神。当然,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违背客观事实等。但瑕不掩瑜,制作生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和观察力,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制作“细胞结构模型”。首先,学生用海绵垫剪成各种细胞器的形态;其次,用颜料将各种细胞器涂成不同的颜色;第三,将不同颜色的发泡剂涂在细胞器上;第四,把海绵垫剪成不同形态,分别表示糖蛋白、磷脂分子及蛋白质,并用铁丝代表疏水尾部,插在表示磷脂分子的绵块上,然后将他们黏在圆形泡沫板的相应位置;最后,将一根弹性棍插入模型内固定好整个模型。除此之外,笔者还向许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生物模型运用于生物课的建议:第一,它能转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和生动的学习对象,高中生物知识模型化能给学生展示十分直观、生动的客体,使原本静止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它能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构建高中生物模型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记忆,提高解题效率。生物模型将抽象化为具体,化整为零,培养了学生严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生物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拓展学生思维。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构建生物模型,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模型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林剑波 单位:江西省宜春一中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网络时代来临后,不仅我们的生活被媒体信息改变,教学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数字化感官,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在新时代来临之际,利用微课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梦想。本文将从微课走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究,进而对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
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门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自然了解认识的教学课程,但由于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单一,以一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生物教学,因此课堂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场,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微课教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从学生主观意识出发,是真正想学生所想的现代生物教育。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利用微课,构建高效课堂,是未来生物教学中教师的必备技能。
1.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必要性
微课走入高中生物教学,可谓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首先微课是教育改革后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衍生而成,利用无线网络、电子屏幕、多媒体电视墙及微格教室组合而成,这种授课方式对于接受过传统生物课堂的学生而言,充满新奇的想象,虽然微课使用的是一种虚拟空间技术,但是学生感受的却是真实的课堂,因此可以说,这种虚拟的微课是可以不限制时间地点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地支配学习时间,也可以将一些难点知识循环学习,不但打破传统生物教学的限制,而且体现教学的公平性。在微课环境下,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最先进的生物学习方法,打破地域的限制,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1]。对于高中生而言,正处于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心智发展没有达到成熟化,心理可塑性非常强。然而传统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太过枯燥乏味,在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生物学习感到厌倦。而微课生物教学,将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变为电子屏幕,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音频、视频等模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在心理感官作用下主动学习,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有利于教师优化课程设计,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感受生物学习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并通过开展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处很多,以下主要提出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几方面的应用方式。
2.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在课程刚开始的几分钟,有效地导入课程,往往会在课程开始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中学习生物为生物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因此,教师可以在开课之际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一段声情并茂且知识凝聚的微课视频,就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知识上,从而带动学生思考课上问题。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工程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视频动画,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示,为学生揭露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同时为学生引入这样的知识问题,如什么是有丝分裂,什么是减数分裂,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染色体又是如何变化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内容,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知识,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更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一定要选择符合教学情境的视频资料,不要盲目选择一些没有目的性的微课,否则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2演示课堂实验,弥补实验空缺
生物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离不开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实验,然而从现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验分析,受实验器材的陈旧、场地限制、课程进度计划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生物教学实验都是通过教材翻看与教师的口述实验过程完成生物实验的,这就削弱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而微课可以很好地弥补课上实验的空缺,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将动态化的实验操作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流程记忆,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目的。如在胡萝卜素的提取学习中,这种实验是通过高新的实验设备,与精确的技术分析与萃取技术才能实现的,可以说几百斤胡萝卜只能提取出几克胡萝卜素,因此胡萝卜素比黄金还要珍贵。这种实验在高中生物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可是利用微课,学生就可以观看国家专业生物团队的胡萝卜素提取过程,从而增加实验的可见度,深化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了解。
2.3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知识框架
与初中生物教学相比,高中生物教学知识更抽象化,其是以认识生命系统作为教学出发点的生物课程,因此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知识板块,从而建立一个以生命系统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框架,对于学生高中生物学习至关重要[3]。而微课教学正是从这一概念出发,通过视频特写、知识回放及图像的慢动作停歇等,提高知识的交互性,进而让学生发现生物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有效融合,实现新旧知识的替换,继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节课程,就可以利用微课按照: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这样的知识脉络,通过图文组合,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层次的知识体系,进而深化学生的生物概念。以上是笔者通过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三个应用,阐述微课的使用价值,而在现实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方向其实更宽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对微课进行深入探究,通过精心设计微课软件,才能使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更好地融合,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微课的使用方法,才能使微课生物教学更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
作者:吴晓敏 单位:石嘴山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肖安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28).
[2]周新.微课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国华.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新课程(中),2015(05).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主义学习理论建构
摘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和高中生物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对生物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开发学生创造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适应新社会和新课标改革的教学设计需求,对学习和教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如何应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自于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加工学说,以其为基准的学习观与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是帮助引导者,以此达到学生在同化新信息时,能够有所创新,自主构建意义,提高认知水平,完成独立学习,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
一、传统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设计观念落后和理论缺失。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存在观念落后现状,许多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知之甚少,导致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学习结果的落后教学观。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思想理论,仍以经验为主。更有教师将教学设计等同于教案,忽视教学设计的动态过程,导致教学过程单一死板。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情感,只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方式,造成评价方法机械单一。
(二)教师教学设计目标不明确,忽视学生主体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行为主体上并不明确,在设计中以教师为主体,认为进行生物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内在发展素养。在教学设计中仍以教授内容为主,重在考试结果,没有明确此节课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学会……导致一些同学上完课后也不知道需要做什么。
(三)教学设计操作性不强。
教师根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过于重视设计流程与理论定义,忽视实际学习内容与存在问题,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操作性不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教师开始重视多媒体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但由于不能将所学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实际操作效果不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
(一)学习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建构知识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上,接受外来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完成建构世界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是在不同背景和不同角度下出发的,老师不是统一的引导者,而是协助者。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在生物认识上的独特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认知能力,重视修正其错误。
(二)知识要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最终答案,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设解释,在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革新。知识在具体问题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尽力开展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根据实际解决问题学习,从而积极构建生物知识的现实社会自然意义。
(三)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网络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形成的知识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组成的网络结构,学习者从网络任何一点都可进入学习。因此,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协作学习,教师通过进行小组合作等协作学习展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理解,构建一个更全面的生物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几个生物教学设计方法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设计模式。
支架式教学是为学生对知识进行构造概念框架,主要教学设计环节为: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如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时,先要围绕此主题进行知识框架分支构造,了解都需要学习应用到何种知识,明确其在此章节“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中的作用。然后根据知识目标确立问题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进入情境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思考、自主实验并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探索出结论。最后教师、小组、个人分别进行学校效果评价。
(二)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到真实环境中感受,获得经验,主要教学设计环节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如在学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时,教师先和学生谈论酸奶,引出酸奶的生产是利用乳酸菌的新陈代谢这一探究问题进行“抛锚”,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搜索相关资料,在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小组经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修正得出正确结果。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可直接作为评价。(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不是人教新课标的,是旧版的)
(三)随机进入教学。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获得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教学设计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启发学生从多彩的生物界中的不同生物入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主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同一主题探究,随机进入到学习中。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构建思维模式,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思考认知能力。最后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探讨,学习效果评价。
总之,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专注、更加主动,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生物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模式,对建构主义进行不断探索完善,应用于生物教学设计中。
作者:张颖 单位:陕西省咸阳中学
参考文献:
[1]陈雪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丛瑞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3]李桂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D].聊城大学,2015.
第四篇:高中探究式生物教学方法
摘要: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紧张,学习的科目繁杂,而且还需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都会进入“被动学习”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热情不高,学习的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在高中阶段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学习起来能够有动力,是当前许多老师正在尝试的一件事情,本文将从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讨其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使用
一、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原因
高中生物是一门抽象的,需要学生去记忆的学科,有人将其喻为“理科中的文科”由此可见,它需要学生去记忆的知识点之多。但是,在高中学习理科的多为男同学,相较于女同学而言,男同学更擅长的是逻辑思维,有些学生一背书就“头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许多学生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要明显低于物理、化学等科目。在这个时候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操作、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对生物这一门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生物,十分有必要。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方式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生物学习之中
学过生物的学生都知道生物课上的许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医学上人们一直以来着重研究的遗传疾病,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研究出来的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等,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好生物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我们的生物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真正的爱上生物这门课,学会自主探究,仅仅依靠教师干巴巴的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在讲课时,应当学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对情境的探究中了解生物知识。如在学习《种群和群落》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企鹅只能生活在极地的原因,观察生活里的一些鸟类会在什么时候飞走,又大约在什么时候飞回来,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有些又是学生感兴趣但不知道的,所以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时,如果仅仅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不配合教师的工作,那么,这一堂课就是失败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社会上发生的埃博拉和禽流事件,让学生去探讨和交流。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诸如: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方式,预防的方法一类的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千万不可轻易的告诉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络、杂志报刊等资料,去了解、分析这些知识,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学生既学到了新的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渐摆脱一切问题依靠教师来解决的不良心态。
3、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生物课程的学习与物理、化学一样,有许多的实验可以做,而且实验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诸如袁隆平发明出来的杂交水稻,也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出来的,而是他站在田间地头,经过反复的实验、对此的得出的结果。所以,在生物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也是一个培养他们动手能力,让他们获取知识的好方法。同时,因为实验的实际操作性较强,较之理论知识而言,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了《能量之源——光合作用》这一节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光,可将两个花盆里都放上可以发芽的植物种子,两个花盆所提供的条件都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将一个花盆放在阳光底下,一个放在阴暗潮湿,见不到光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再让学生去观察,看一看实验的结果,得出一个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能够收获自主探究的乐趣,并且学到一定的知识。
总之,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学生不应该固守过去传统的为了拿到高分才好好学习的观念,这样带有功利性的学习心态,很容易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热情,陷入厌学的状态。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里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到真正全方位的发展。
作者:常大军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国松.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2]赵军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黄书书.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的特征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将来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高中生物;创新能力;培养
1.前言
众所周知,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创新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创新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不仅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非常关注当代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情况,特别是十分关注高中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的特征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将来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创新人才。
2.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的特征
2.1教学观念老旧
近些年来,我国推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方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教育改革推行时间比较短,大部分教师仍然深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因此,在当今新型的教育教学课堂上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另外,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的创新观点和创新能力,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刻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仍然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性的学习环境,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2教学方式没有创新
目前调查发现,大部分生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仍是按照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进行的,教师过度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教师怎么讲解,学生就怎么理解,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思维创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如果教师的讲解不够深刻,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过去传统灌输式的固定模式,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起不到太多正面的效果,学生做不到真正地理解,更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生物实验存在问题
高中生物注重实验部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在注重课本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生物实验的进行。生物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有一定的运用能力。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实验设备的不完善,部分实验无法完成;其次是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认为实验对提高高考成绩没有价值,因此就忽视生物教学中的实验部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3.关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很多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是很不利的。因此,应从问题出发,探讨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3.1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与思维发散往往联系的非常紧密,创新离不开思维的发散。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激情,促使他们对生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甚至是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多设置一些带有强烈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可以提高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2切实做好开展生物实验工作
我们大家深知生物这门学科是以做实验为基础的,从古至今,生物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实验所提供的资料。自然科学也是不断进步的,进步的源泉就是创新,大量、反复的实验是创新的来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部分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做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实验中能够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教师应该提前认真准备实验器材,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与此同时,学生也一定要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最终,通过实验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3.3生物教学应多组织课外实践认知
除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进行实验两部分外,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课外实践认知。课外实践认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教师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学生摆脱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总结
随着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在拘泥于过去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当今高中生物教学的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作者:刘芸 单位:泗阳致远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永学.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69
[2]苏东进.加强高中生物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1:122-123
[3]巫静.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3.04:59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摘要
本文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指导下,论述了思维导图的缘起、现状、概念、特点以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创新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有意义学习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词出发,根据人们的思维方式,结合文字、线条、颜色、图片、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对所有与其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用来表征中心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工具。基于关键词构建的意义图形,以吸引人眼球、达到快速长久记忆、形成清晰逻辑结构为主要目的。目前思维导图已应用于教育、医学、服务等诸多领域,尤其在教学领域,思维导图已融入到生物等多个学科中,并收获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1,2]。高中生物知识主要包括生物学中的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以及稳态与环境这三部分模块,体系丰富、内容繁杂。教师针对性、层次性、艺术性地讲解生物课程具有一定困难,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消化新知,课后建立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存在障碍,老师一讲就懂,练习题一做就错。本文构建以思维导图为主线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旨在运用思维导图表达宏观与微观方面的生物学知识,有利于教师架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养成逻辑思维方法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最终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阐释
思维导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有“记忆之父”美誉的TonyBuzan所创始[3]。起初在课堂上,学生在整理随堂笔记时很容易漏掉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一不良现象,托尼精心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4]。最初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既简易又经济,仅用普通的纸笔来完成。目前,思维导图经不断改进,既可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在一张空白纸中自行绘制,也可借助MindManager、MindGenius、FreeMind、Inspiration、MindMeisterandMindView等软件进行绘制。
1.由点到面一词成形
思维导图的总体构型是通过甄选中心词、寻找知识节点,将它们按照一定层次关系架构成知识的结构框图。运用抽象化和形象化思维选取中心词,搜集有关中心词的全部有意义信息作为知识节点,所以思维导图不是围绕一个词的简单信息叠加,而是适应于人们整体思维能力的有意义图形。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人的思维能力与大脑皮层紧密相连,左脑主要负责词汇、数字、逻辑、次序等方面,右脑主要负责维度、想象、色彩、整体意识等方面[5]。思维导图是以普通人的大脑思维为研究对象,激发脑部神经的兴奋性,在左脑与右脑协调运作的基础上,使其对某一特定知识深化加工,在大脑内部形成“树杈状”的美感图形。刘智斌等人研究发现,基于一个单词的思维导图记忆法有助于学生记忆更多英语单词[6]。因此,思维导图既能把新知识长时间地储存在人脑中,又能加速人们理解记忆,达到“由点到面”的良好记忆效果。
2.颜色鲜活层次明晰
将一种或多种颜色运用到一个思维导图中,可呈现出较好的视觉效果。思维导图中的颜色既可以运用到文字上,以分出各知识点间的层次及联系,又可以运用到关键词的连接线条上。同一级别属性的相关连接运用同一种颜色线条,可以使思维导图引导性更明确。LeonidasA.等研究发现,在一个思维导图中三种颜色有机搭配能发挥其最大化效应[7]。同时,某些关键词也可以用生动的图片或动画来替代,使中心词具体化,组成一个更为鲜活的思维导图。所以,在“三色”原则下构建思维导图,能够体现出知识的紧密性、层次性和整体性。
3.逻辑了然易于提取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以人们的思维方式为依据,将零散的知识汇集,呈现极强的逻辑关系。ErtugEvrekli等人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记忆以及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利于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8]。在现实生活中,单纯地罗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意义,只有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整合成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才能在实践中灵活地解决问题。因此,思维导图的清晰逻辑有助于将信息高效地映射在头脑中,便于人们提取相关知识,为自身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最佳方案。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思与教同进
高中生物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9]。在该理念的指导和要求下,对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还体现在课外教学研究中。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接受能力,还要关注教材的逻辑结构、知识细节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教师绘制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来设计教学计划。我们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中,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进行课前整理,形成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思维导图。教师设计该思维导图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定相关情境,或者在适当教学环节设置一定问题,并思考如何启发学生解答问题,为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教与学相融
21世纪以来,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生物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0]。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还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更要着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ChinSokFun等将思维导图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导图,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更有利于知识的同化[11]。我们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信息种类教学中,将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设计成直观思维导图,将该思维导图拓展成三个分支,并运用形象化图片代替具体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图片显示的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对思维导图的演绎,学生在课后亦能按照自身逻辑思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导图,加强对课后内容的消化和巩固。
3.学与用并行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有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自行建构思维导图的能力。唐敏等对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情况和认知态度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12]。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在课后主动制作思维导图以巩固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13]。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为避免在生命活动对供能物质产生混淆,我们将供能物质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思维导图,明确地概括了供能物质包含太阳能、脂肪、糖类、ATP及蛋白质等有机物。因此,思维导图对于凝练供能物质种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又是一种灵活的学习策略,在实际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均能取得明显的效果[14]。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还可以对更多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15],是教师用来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有力工具,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备战考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手段。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运用思维导图,将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创造较大的空间,可以更好地为高中生物教学服务。
作者:赵卓 汤婷婷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邱相彬,曾红丽.思维导图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24).
[2]安代红.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7(7).
[3]赵佳娜.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建构中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6).
[5]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3).
[6]刘智斌,覃学健,刘玉梅,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单词记忆的实验研究[J].软件导刊,2009(1).
[9]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3(5).
[10]李润洲.三维教学目标表述的偏差与矫正[J].课程•教材•教法,2014(5).
[12]唐敏,杨成.思维导图在培养中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
[13]陈小清,黄志坚.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加强生物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4(10).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分析
前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属于人格形成的重要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进入高中后,各学科学习的难度较之初中有了较大提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挫折感,影响自身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系统性强、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与成长。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一、高中生物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首先是引导性原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引导性原则,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现今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较为盲目,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情绪。其次是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态度改变的活动,可以有效积聚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最后就是针对性原则,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例如:两个学生,一个心理较为自卑,一个心理较为自负,自卑心理主要是学习压力大造成,自负心理则是以学生自我为中心。这样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两位同学,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教育工作,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学习。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分析
2.1强化交互特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交互特征,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促进师生之间的对话,从而来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经常交流对话,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同时教师也会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解决疑问,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举个例子:教师在“关注营养”的教学中,让学生提交一份具有科学性,并且营养较为均衡的中餐食谱,并且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甲同学设置的食谱:同学,你的中餐食谱具有丰富的色彩,其中有胡萝卜、青椒以及青菜等,为什么都是蔬菜,没有肉类呢?甲同学:因为我要减肥啊,摄入更多的蔬菜能够使身体保持营养平衡,不吃肉类可以不长脂肪。教师:不吃肉类是不科学的。蔬菜中缺乏一些的必需氨基酸,必须通过动物性蛋白质补充,可以少吃,或者用鱼类、蛋类来代替肉类,减少脂肪的摄入。这样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学生对食谱中的营养及营养的摄入方式等生物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缓解学习的压力,避免出现抵触情绪,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2有效进行课程的引导
心理素质缺乏是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一大问题,尤其是高中生物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开展实验学习活动中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是没有观察到实验结果等,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挫折的心理。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信心,缓解学生心中的压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例如:教师在进行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两方面:一是研究时间长,绿叶中的物质流失;二是叶绿素通过研磨暴露在空气中,出现了化学反应。这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若是以上两点导致实验失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学生会主动对实验反复推敲,最终得出改进的策略:在原先实验中加入其他步骤,如在研磨时放入碳酸钙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去查找资料,最终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设法解决。
2.3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完善他们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要坦然面对挫折与失败,不断提高自己的耐挫折能力,才能避免走极端,对当今学生意义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分析学生,若发现存在异常的现象,要及时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物知识,同时也要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若发现学生出现了消极的心理,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崔雷 单位:徐州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鲁丹丹.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进展与改革[J].商,2015(52):60-65
[2]王晓.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55-56
第八篇:探究性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重点。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探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也逐渐向探究性教学转变,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
一、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要善于提问才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学到知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新课的一开始,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提供帮助与引导,但切不可过多地涉入到学生的探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出发,遵循引导、自主的发展过程,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进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这一章节中“人类遗传病”这一课时,在对本章前两节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初步对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病有所了解,学习人类遗传病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上课初期,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的人类疾病类型有哪些?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吗?类型有哪些?肥胖症、高度近视眼是遗传病吗?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很自然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进行自主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
二、注重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进行生物学实验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实验技能,所以,在实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验的要求,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能力也才能有所提高。学生自己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由于他们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学生便会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探究未知的乐趣。通过自己对实验步骤的思考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不仅完成了相应的实验目标,而且可以掌握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了课本知识。例如,在进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这一章节中“制作豆腐乳”这一实验时,由于之前已经进行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了,所以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教师不用再做过多的指导,只需为学生列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即可。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提示学生:1.制作腐乳的过程包括哪几步?其中每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你目前掌握的知识,你所了解的腐乳有多少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成因是什么?3.加盐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为什么要这么做?5.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你是否掌握了发酵的温度、发酵的时间对腐乳品质的影响?提示给出后,教师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考虑后,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完成实验设计,既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训练,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兴趣。
三、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如今,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被生物教学所运用。高中的生物课程,普遍具有抽象性和微观性,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到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抽象的知识直观、逼真地展示给学生,大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将多媒体教学和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探究者的心态真正融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这一章节时,教师在新课一开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优美的风景图片,同时向学生提问: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就是一个“绿色工厂”,它们是怎么工作的,你们知道吗?这样,很自然地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呢?教师边讲解,边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资料和过程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和作用,比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作者:张倩 单位:德惠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耀慧.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267
[2]陈波.实验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36):140
第九篇: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思考
摘要:
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健康发展,注重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来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把有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引入到生物课堂当中。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生物课程;教学情境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健康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努力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的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等作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经过几年的生物课程改革实践,教师和学生都从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课堂教学效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诸如:课改实践中面临的种种矛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现在急需寻求一些恰当的解决方法给彻底的解决。
一、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改实践中面临的矛盾
1、大纲规定课时与实际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
根据大纲要求,为了活跃气氛,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开放思维积极思考,应该在每节课中都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内容。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般较多,老师往往不能当场回答那么多的问题。加上有些课题是需要经过课堂进行实验演示或现场老师带着探究讨论才能让学生顿彻顿悟,但实际课时却难以满足此条件。
2、大纲规定实验与实际可开设实验之间的矛盾
大纲规定的实验,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灵活地动手操作,再由教师结合着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探究活动。但在是实际上大部分学校都未能满足这样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硬件设备条件不足,无法开展;探究性活动太多,取舍不当。
3、要求教学模式与大型考试题型之间的矛盾
新课改要求高中课堂应多强调引导学生探究并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按图索骥地去寻找答案。但是,现行考试模式下,学生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熟练掌握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样就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得应付高考和新的教改模式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4、探究性学习与打扎实基础知识之间的矛盾
课堂就只有短短的40分钟,应新课改要求,一节课又要实行探究性学习教学,需要学生们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讨论、探究活动。又要学生熟记本课学习的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根本就不能二者兼顾!结果是:这样一来,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大不如前了。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应对策略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以生为本
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灌输(俗称“满堂灌”),这种方法经常忽略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则是更注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不断探究,要求教师只充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角色。要求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给学生们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以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们养成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2、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新课改挑战
新课程改革使得高中生物需要从教学理念上和实施方法上都进行变革,这对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又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生物课程内容的前瞻性、选择性和基础性,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值得每一个学校的师去认真地探讨与研究。
1)从教师角度出发,每一位奉献在教学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都必须要注意把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探究教学和传统讲授教学结合起来。因为探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等方面有着讲授教学无法达到的作用。而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生物教师都应该在细化解读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条件等,因地制宜地设计好适应新课改的教案和学案。
2)从学生角度出发,新时代课堂注重的应该是教与学的结合,并且应该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高中课堂必须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责任。
3)从学校角度出发,应当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人性化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策略。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生物课的实践性,需要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不断发现实际生活里的各种优秀的生物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充满创造性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从而真正做到学生的生物知识从生活在得来,又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4)完善评价机制。理论上的方法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才能促使新课改教学走向正轨。因此,新课改的教学评价机制,应在各阶段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形成性、可移植性和多样性。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为各校完善评价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高中生物新课的教学也应该趁此东风制定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三、结束语
对于每一次的教学改革来说,教师都扮演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任何的教学理念或方法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去实践去总结,然后才能一步步发展完善。变革的本质含义就是新观念与旧观念的交替,那些我们已经牢记于心的东西或许也就是要需要进行变革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关键还在于生物教师,教师才是新课改的亲身实践者。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各方面的教学的准备,牢牢把握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总结自身经验,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作者:李月霞 单位:内蒙古丰镇一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23-145
[2]高中生物新课标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3-45
[3]刘世斌.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9-120
[4]刘纪元.现代教学论与教学改革[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19-24
[5]徐建明.浅谈生物“问题情景”教学中问题的创设[J].生物学教学.2002(03):17-18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实验重要性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开始受到更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生物作为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学科,其很多知识都是利用实验总结得到,实验作为生物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提升生物学习效果,有利于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文章就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生物教学;实验;重要性
生物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对生物教学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就要能够意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期间,可能会受到自我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的影响,让他们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教学来理解生物定理或者生物概念等相关知识;教师也难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对各种生物知识点进行阐述,这就导致生物教学活动无法达到有效性的目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点和定律的形成,加深他们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利用。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期间,教师要能针对学生无法理解或者难以理解的理论以及概念知识为其设计各种探索性实验、演示实验,帮助他们通过自我主动思维来理解高中生物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立足于自我角度了解各种抽象难懂的生物定理或者概念。
(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其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为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授课。个别生物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提升,而硬性增加他们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人而言都十分重要,其有利于推动高中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个别学科教学期间,学习兴趣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生物课程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其较强的操作性也是显著优势。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能够发挥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形式多样、方法新颖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来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证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思考、观察、操作能力加以训练,保证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生物实验,让他们发展成为复合型的人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期间,教师要能够让学生讲解实验项目中需要明确的重难点,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记录,在生物实验教学期间利用自我思维能力来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学生生物知识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并要求教师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化以及创新生物教学形式、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实验中,能够有利于对其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生物教学期间给予学生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结合实验主体来对方案、方法、过程进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要能够坚持科学性的教学原则。作为生物演示性实验的一个原则,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掌握实验所有环节的操作质量来保证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在实验期间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操作流程。针对难以达到实验环境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多媒体、文字搭配的方法将其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掌握不同的生物知识,强化对实验教学的理解和认同。其次,教师要能够坚持操作性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要能够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挂钩,还需要在拥有充足的实验材料、充分的安全保障的同时让学生具有操作自由性,对于实验时间短、实验过程容易控制、实验现象明显的项目中,教师要能够在充分设计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操作性,包括准备实验操作、组织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方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再次,要坚持探索性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教学期间选择的教材比较重视实验,探索性实验是相对重要的一种,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开展教材内实验之外,还要结合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拓展需求来设计探索性实验,该种实验的特点就是调动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立足于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总结。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培养,这也是新时期环境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转变他们的学习地位,保证自我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作者:陆景平 单位:河北省威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栾志磊.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2]陈礼香.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3]迟琳.探究模拟性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25).
[4]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