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初中的课程教学中,生物课程是必修学科之一。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根据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调查,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合作学习;生物教学;教学效率;策略分析
在新理念课程的指导下,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倡导“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其创新性的培养。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老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还缺少真正的交流。所以,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并在教学中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需要针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调查,对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合作学习方法进行了策略分析。
一、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结合生物本身的学科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而进行共同学习探讨的一种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这样可以合理分解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便于学生分工协作,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个体的学习难度,其次,组成的各个小组之间,可以适当地进行竞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考核标准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也因此丧失了自我特点和风格,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很不利的。但是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并交流,共同学习进步,这样便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1.科学分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寻求生物学科中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去实践、去学习、去交往,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合作学习中老师要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那么分组应该遵照两个原则:首先,搭配异质。异质的意思是同一小组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一来,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其次,男女分类,就是小组成员中男女比例大致一样,这样能优劣互补,更好地促进成员内的合作与学习。为了更有效地学习生物学科,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科学的分组是必要的,下面具体介绍分组内容。(1)在分组前,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2)把班内学生合理分组,每组成员有3~5人。分组的时候,按照男女比例、成绩、实践技能进行,尽量做到合理。然后组内确认组长,组长由小组组员每个月轮流担任,带领组员共同做好组内工作。组长努力带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小组学生角色互动的有效性。实践证明,组内任务分配稳定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利。
2.小组合作学习合理运作,充分发挥作用
根据初中生物学科中不同的教学要求,老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生物老师要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学生应该根据老师要求,将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在课前。例如,生物老师要进行“细胞如何构建成生物体”的教学时,那么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资料的搜集,然后把调查内容分开来,由各个小组对其调查,最后把结果收集到一起。
3.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公平竞争,快乐分享
在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同时又是竞争的对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分享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当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竞争,但是竞争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比如说,老师在讲授植物的呼吸与作用这一内容时,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学生就需要对其进行实际调查与探究,各组之间的研究成果就会在课堂上得到分享,同时各组之间的竞争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极力地倡导合作学习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更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
作者:徐贵生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郎安洪.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2010.
[2]盛群力.合作学习的应用创新[J].人民教育,2013.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活学活用
摘要
从生物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经验出发,就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运用要点及运用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们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生物实验
1引言
当下时代已经进入全面信息化阶段,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成熟,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诸多便利。而教育也不例外,特别是多媒体情境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将对教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将通过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2.1转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
就初中生物教学来说,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除了学生初次接触生物这一实际情况外,还有学生本身的定性不足,很多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学习由以往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同时还能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即从单一的知识接受学习拓展为实践动手、问题探索以及知识运用等多样化的学习,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眼、口以及脑等各个器官,并且让它们进行有效配合,以增强学习的效果[1]。
2.2创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目前从很多学生的初中生物学习情况来说,不难看出学习兴趣缺乏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尝试采用各类方法提升他们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兴趣依然处于低迷状态,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的继续学习。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则是针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创新,这种创新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并且得到显著的效果。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将原本烦琐的生物知识转变为直观、浅显及系统化的归类,让学生能够从中抓住学习的重点,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通过各类趣味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持久维持他们兴趣的目的,
2.3课程资源丰富,利于教学的有效拓展
多媒体教学本身的优势是其灵活性,特别是针对生物教学来说,很多教学资源不仅仅锁定在课本和教案,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拓展,因而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并不具备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即如教学资源可以包含网络图片、视频或者文本文字等多种材料,而且可以通过动画或者视频演示一些课堂无法完成的生物小实验,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启发,因此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具有较大帮助[2]。
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3.1宁缺毋滥,杜绝盲目
虽然生物知识本身属于固定的东西,但是教学过程是十分灵活的,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也是如此。因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目标也与传统教学一致,都是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定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创新,也是一种辅助学习手段,并不是目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当是辅助或者适度,不能滥用。另外,根据目前生物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生物学习应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获取和体验的过程,这也与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目的相一致。因此,教师利用网络选取多媒体资源,也应当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首先选材要符合实际课程教学的目标,同时应当体现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自我思考和学习的灵感,也让学习过程生动灵活[3]。
3.2层次引导,因材施教
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当体现出层次化的引导和推进,即基于多媒体教学拓展问题而且把问题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最终达到教学的效果。以“肺内气体交换”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的肺部结构图,然后提出简单的引导问题,如:肺部气体交换过程包含人体哪些生命活动?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即包含呼气和吸气两个正常活动过程。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更深的思考问题,如:那么呼吸和吸气两个过程,分别包含哪些物质?这类问题的回答有一些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哪些气体是人体所需要的,如氧气,那么通过人体作用则会排出废气,即二氧化碳,所以气体交换过程实际上是人体通过吸气吸收了氧气,然后排出了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问题的环环相扣,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调整问题的难度或者给予相应的提示,而多媒体资源则充当了学生联想和参考的重要资料,也是不可或缺的[4]。
3.3增加交流,活跃气氛
过去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因而课堂交流不够流畅,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身份、地位以及年龄的差异。因此,就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而言,应当增强课堂的交互交流。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需要加强交流。前者的交流,主要是让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学生还能够提出学习疑问;而后者则是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学习,改善课堂氛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这种交流提供了资源和契机,特别是根据多媒体资源发现的课堂问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频繁进行交互,从而给课堂的生物教学提供良性的循环,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和知识掌握情况。
4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4.1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教学资源以及过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一些例子进行教学,而这些例子大部分是源于教案与课本,所以无论在知识面还是新颖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这种老生常谈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更不用说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了[5]。另外,还有一些教师会选择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虽然比较贴近现实,不过无法展示案例或者生物知识特点,这也导致教学仍是纸上谈兵。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以往课堂教学的局限,特别是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基础,其教学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大大提升,同时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创新的目标。如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诸如生物多样性的课程教学与环保理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目前诸多神奇的物种,特别是一些特定产地的濒危物种,比如中华鲟、华南虎等,学生通过视频的动态效果可以很快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以及丰富。在观赏完相关的教学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考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为什么自然界有那么多濒危动物?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很多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很快将环境破坏与生物灭绝联系起来,从而引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即环保主题。
4.2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除了正常的理论与知识教学外,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体现在生物实验中。很多生物实验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而且学生在自行实验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耽误大量的学习时间,实验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体现。因此,想要保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或者烦琐的实验通过视频进行再现展示,虽然学生无法通过实践动手,但是至少能够了解实验程序、掌握实验知识,也能有效避免在实验中出现疏漏、误操作等问题。而且一般这类实验都是在理想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因而与教材理论的契合度十分高。如在“种子萌发条件”的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是通过将多个种子放置在不同的环境,然后对比种子之间萌发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首先,这种实验需要的素材和环境要求较为苛刻,而且实验需要历经一个漫长的等待时间(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其次,种子的萌发除了考虑一般因素外,还要考虑很多客观因素的干扰,比如种子自身是否受到损伤,土壤酸碱度如何,等等,所以传统实验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如果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实验再现,学生即便是不动手进行实验,也能通过视频观察受到启发,而且能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他们进行思考,从而发现实验的问题。
4.3在评估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生物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即通过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网络,建立起一个评估体系,从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如在学生复习阶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以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达到回忆和归纳的目的,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另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表现,也可作为反馈给教师的一种评估标准。多媒体技术用于评估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让教师能够更快获得学生学习中的有关信息,有利于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教学进行切实的调整,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需求。
5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也由传统单纯知识理解提升至能力的提升,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内的各种辅助手段的有效运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作者:浦文娟 单位:苏州文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安丽敏.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5,8(8):220.
[2]陈红芹.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生物版,2015,2(2):87.
[3]付文丽.初中生物教学中思维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6(6):131.
[4]李丽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元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6(6):186.
[5]黄菊.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基础教育研究,2013(10):57-58.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教学提升
摘要:
初中生物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门重要学科,新课改的开展更加强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积极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被科学合理地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之间讨论,拓展思维,取长补短,同时老师适时给予指导,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所以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组建合作小组,进行合理分工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组建合作小组,这就需要老师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建,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组,这样相互之间可以更好地互补。同时科学组建小组需要控制每组的人数,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四到六人为宜,然后选出一个组织能力较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这样科学组建小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动力和学习动力,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内成员分工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既要有合作又要有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内的成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强就可以担任小组的纪律员,负责小组活动的纪律;有的学生记忆好,写字快就可以担任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每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强就可以担任小组的汇报员,负责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样避免了个别积极的学生踊跃发言而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使组内成员都分工合理,学生都能各司其职。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不定期轮换,这样学生可以担任不同角色所负责的任务,相互之间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精心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依据,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首先,老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研读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选择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其次,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的学习任务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会不积极思考,同时也不能太难,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选择的学习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最后,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联系生活实际积极讨论,从而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还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流失。所以合适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三、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小组成员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不能毫无纪律,各自发言。所以在老师确定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经过合作学习可以选出一人代表发言,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相互合作。比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探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并做生物实验,一人用显微镜观察,一人记录,一人总结,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四、建立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所以老师的评价机制不能只看重学习的结果,要科学合理,富有激励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同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进步很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团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主动参与给予表扬,要不断树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生物是集观察、实验、理论为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开展实践来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杨东茂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四中学校
参考文献:
陈秀珍.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中学,2014(10).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教育规律趣味
摘要:
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育理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趣味教学,以此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生物学的知识。
关键词:
教育规律;趣味教学;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积累基础的生物学知识非常重要,新课改以来,我们的生物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趣味性,使其更加符合我们的教育规律,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学导教,实行翻转课堂
现今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时代要求,无法实现趣味课堂。单纯的讲课,只是让老师讲,学生听已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上,只是由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机械地背诵,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缺乏教师的正确指导,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更是由学生的需求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以学生的需求为主,采用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一定的教学改良,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进行了一定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即教师通过视频录制软件就可以将要学的内容事先录制好,然后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发给学生让其预先学习,其视频的长短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样就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加以提炼讲解,而且这些资料可以保存下来,随时观看。课堂上老师再加以讲解,学生即可掌握其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实用的,这一模式也是遵循我们教学规律的。例如,笔者在教授初中生物《生物与生物圈》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动画小故事的视频,并提出了一定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学生也会喜欢上课堂,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就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化。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认为我们现在的教学应该更富有新颖性、趣味性。例如,笔者在教完《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就会采用竞赛方式使学生当堂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如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五名学生一起努力去背诵、默写,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然后等学生准备完毕,两组同学分别形象地展示出这一部分的知识,最后由全班学生进行投票,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这样就能使所学知识变得非常具有趣味性。
二、增加互动,不要搞“一言堂”
我们上文所说的“翻转课堂”,其互动性就是一大特色。我们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上也应该加强这一特性。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很多新媒体,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趣味性。而我们在增加趣味性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就要借助互动来实现。例如,教师在课下可以通过媒体设备与学生加强互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后的自学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可借助网络随时与同学、教师交流,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从而更好地留出时间来辅导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与此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加强了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这样有条件的家长就可以知道孩子学习的是什么,并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指导与探讨,从而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更好地去与教师沟通,从而从各个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成长,这也是遵循我们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我们在交流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不同意见的提出,从而坚持我们的趣味教学,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教学《细菌与真菌的分布》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让学生结合课程提出他们想要问的问题。例如一个学生就问道:“老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它们呢?”另一个学生问:“老师,它们会不会把我们都吃掉?”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查阅资料,就会让学生更加关注课程内容,进行思考,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具有趣味性。然后再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再带领学生一同去学习,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三、学会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在趣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自我反思,从而使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教学规律,这样在日后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更加高效。这样就能使趣味教学的过程更加符合教学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新时期的生物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内容选取更加符合学生天性、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增加教学的互动,尊重学生的意见,做好相应的教学反思,从而做到坚持趣味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刘淑梅 单位: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使用艺术的手段与艺术地使用教学的手段:教学手段审美化的两大策略探讨[J].教育视界,2015(Z1).
[2]刘瑛.浅谈中师生物和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第五篇:参与式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摘要:
在初中教育中,生物教学虽然不如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英语教学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其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因此,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生物教学;初中;参与式教学法
初中生物教学在初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参与式教学法的精髓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多边互动。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本文所研究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1.迎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初中生物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具有显著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对生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都很享受对不同生物的学习和认识,探索生物知识的趣味和奥秘的过程,并且通过生物学习,掌握了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能够点燃学生的热情,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2.符合新课改和社会的需求
新课改要求初中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腾飞,但令人心痛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而初中生物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和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有关。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能够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和敬畏,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1.创设良好的情景
积极参与、多变互动是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精髓,因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赏识教育技巧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于到课堂讨论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充满激情。比如,在讲到“生物圈中包含哪些绿色植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将绿色植物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供学生欣赏和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围绕“四大绿色植物种类”设计一些问题(异同点、各自特点等等),并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从而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活动。比如,在开展“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1)怎样才能够对自然界的酸雨进行模拟呢?(2)每组实验选用多少颗种子才是最好的呢?(3)除了选用下麦种子进行实验之外,我们能否选用其他植物的种子进行实验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不要让教材中的实验资料束缚住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猜测和想象,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然后,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有学生选用大米为实验材料,并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是所有的大米都没有萌发。这时,教师就“为什么所有的大米都没有萌发”这一问题让全班的学生展开讨论,共同研究,并探寻其中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3.对教材的深层意义进行挖掘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启发和培养,这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大不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对教材的深层意义进行挖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审美情操及价值观得到有效的培养。比如,在讲到“植物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然后,教师在利用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泥石流、沙尘暴等当前热门话题对绿色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提醒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使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4.从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从游戏的角度入手,将教学内容融合到教学游戏当中,让学生感觉生物学习就像玩游戏一样,从而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讲授“生态系统”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制作自然灾害、各种植物、各种动物、蘑菇、土壤、阳光、空气、水以及细菌等小卡片,让每位学生在胸前佩戴一张小卡片,让学生手拉手围城一个生物圈,然后,老师通过讲解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创造良好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对教材的深层意义进行挖掘,从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参与式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作者:钱丽媛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汇文路校区
参考文献:
[1]陈海运.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260.
[2]王功.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194.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全体学生出发,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此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通过对目前生物教学进行调查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从实际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就现阶段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就要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而这也成为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知识也开始不断涌现,尤其是实现教学信息化与媒体的交互化等方面来说,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一直强调教学的确定性,对于其他可能性往往采取了排斥的方法,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注重求同,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在这一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开始更加丰富,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且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从课堂中的支配者变成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与引导者。因此,教师就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找出有效的教学因子,实现对新知识的运用,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只有意识到存在问题,才能主动参与到问题探讨与学习中。只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主动进行思考,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也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可以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分析与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就成了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者,这样也就可以积极探索知识的存在,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
二、以问题意识为线索开展课堂教学
1.创建平等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思想十分活跃,求知欲也相对较强,对于未接触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处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充分展现自我,这样也就可以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冷漠与指责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十分压抑,使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也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个正确地指导学生,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也要注重鼓励学生,通过采取肯定的态度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也就可以保证师生关系上的融洽。且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学生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显微镜,所以,对显微镜存在一定的好奇心,这样也就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素材,如,头发与树叶等,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样也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且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激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做好推论。通过不断地分析与探讨,可以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就保证了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建问题情境
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下,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生物属于一门实验性相对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产生问题,并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如,学生在学习“种子的成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收集一些种子,如,小麦等,通过为学生展示干燥的小麦种子,然后放到试管中,利用酒精灯加热,并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在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出现了小水珠。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这一现象,以此让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水是种子的成本之一。其次,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使教学观念与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种全新教学关系的影响下,可以为学生创建适合探索与发现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对于现代化教学技术来说,就是从不同渠道与手段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奥秘,从而也就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最后,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出发,通过理论指导帮助学生解释现象与事实,从而让学生可以进入到问题情境中。如,学生在学习“动物的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画面,如,乌贼在水中释放墨汁以及松鼠收集松果等图片,这样也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快速地进入到问题情境中。通过不断的思考与研究,可以让学生找出动物行为上的区别,这样也就实现了高效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运用教学技术,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谢凤珠 单位:福建省南平地区建瓯市小桥中学
参考文献:
[1]乔青祝.浅议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6):57-58.
[2]李重阳.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成功:教育版,2011(18):63-64.
第七篇: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摘要
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农村学校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物;思考
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生物学习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学的一些事实和观念,获得关于生物学最基本特征方面的知识;
二是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科学精神是什么,能够理解科学是一种能发现可靠结论的方法,包含利用人的各种感官去感知生物,能用获得的数据推理出结论。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因为种种原因存在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农村环境严重恶化、考评机制不科学、教师观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
一是,学生因素。因为各种原因,当前农村初中学生中学习困难生比例较大,类型复杂,基础参差不齐:第一种类型是各科基础知识差,学习难以为继,丧失信心;第二种类型是生物学知识技能差,对生物学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第三种类型是学习方法欠佳,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识;第四种类型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经常违犯纪律,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客观环境。因为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滥用,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作坊落户等使农村的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其直接恶果是生物多样性锐减,可用于生物学教学的乡土课程资源越来越少。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城镇化,田野、树林、小溪、河边已不再带给他们欢乐了,野花、野草、野果、田鼠、蚂蚁、螃蟹、鱼虾、虫子离他们也越来越远了,这些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传统优势正在日益消逝。
三是,考评机制。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是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尺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试卷又多以知识再现的测定为基本内容,这样的考评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地接受现成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完全无视各个学生的兴趣智力差异,同时也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
四是,教师观念。大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对他们提出的想法不以为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有时甚至露出不屑之色,久而久之,学生墨守成规,学习没有主动性,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导致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
面对重重困难,我们是抱怨消沉还是努力解决呢?我相信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未必能做到最好,但只要多看、多思、多想、多做,我们总能做得更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是,改进考核办法。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成就的方法逼迫学生死记硬背地接受现成知识且过分依赖老师,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是,贴近生活教学。生物学课程要教给学生对其生活有用的生物学,能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的生物学,使学生都得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首先,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已经具有的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与验证生命活动的真实性。其次,教师应多收集与生物学有关的生活化案例。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丰富的可供教师和学生利用的生活世界,教师如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纳入教学系统中,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科学世界,一定能激发学生兴趣,让生物学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三是,创建生物园。如前所述,农村中学的生物学教学优势已逐渐丧失,而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生物园来开展课外活动,能有效地解决人员、场地、时间、材料和经费等问题,为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有条件,生物园功能应尽可能齐全,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场所、课余观赏的景点及标本的采集地,而且能为学生在课外活动时观察、研究和实验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材料。生物园可考虑设置如下几个区:植物区、动物区、真菌培养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当地特有(优势)物种区,等等。当然,生物园的创建必须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经费补助!
四是,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不易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在每次实验前先阐明实验目的,让学生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作者:钟胜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庆文.教师应主动参与教材改革[J].生物学通报,200(36).
[2]杨心兵.生物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生物学通报,2001(36).
[3]朱建军,梁泉宝.当前农村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应对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2(37).
[4]韩春艳.改进初中生物学考核方法的初步尝试[J].生物学通报,2001(36).
[5]荆林海,高正平.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和探索[J].生物学通报,2001(35).
第八篇:案例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创新,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逐步普及,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变更。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程教育,如生物教育,教育方式已经由传统的课程教学转变为现代化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日益重视,教学的方式也要求具备更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案例教学恰恰符合这一理念,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改革是特别重要的。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运用研究
一、前言
案例教学,主要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问题选择一些客观的事实案例作为教学主要载体,对案例的特定情景进行描述,从而体现出教学的启发性和引导性。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以及探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不断了解和掌控所学知识。笔者将通过本文,就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案例教学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1.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素养
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最关键的方面在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一些现实案例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从而让案例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再通过案例的启发性和问题性,激发学生发现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特点,从而探寻、探索案例,剖析原理的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其本身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根据案例问题主动交流,彼此配合,同时注意自身的不足,努力改变自身,提升自身,从而达到素质提升的目的。
2.能够促进教学流程的改革和调整
案例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还在于教学流程的改革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理解流程的调整。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情况,所以理解流程是十分重要的。而案例教学主要是将一些理论和理念通过生活实例客观体现,从而让学生能够想象和体验,进而通过整体案例发现这些理念,以深化理解和记忆。其次,教与学的同步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交流,所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需要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而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也由此体现。同时案例教学还能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久而久之,教师不仅能够把握教学的节奏,还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隔阂和差异,很多学生对教师始终存在畏惧和逃避心理,进而导致学习被动,效率也难以提升。而案例教学则是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了解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方法,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1]。
3.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案例教学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作用,即强化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都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中得到启发和提示。如对发酵过程的理解,传统知识教学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理念获得完整的流程和概念,所以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获得完整的知识构架以及运用方向,这也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方式。
三、目前初中生物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于盲目,缺乏科学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往往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甚至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一些教师在学生还未了解基本的生物知识理念时,就代入案例教学,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摸不着头脑”,处于迷茫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过程是极其不科学的,导致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另外,一些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也缺乏一定的讲究,即随意选取案例,案例本身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断层。
2.案例脱离生活,缺失趣味性
就案例教学来说,一般教学的案例都应该来源于生活,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生活化,而且案例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即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以及生活话题作为切入点,然后进行相应的引导教学。但是目前很多案例教学本身脱离生活的本质,即案例往往选择与生活关联性不是特别大的话题。如对细胞结构的研究,一些教师选择细菌细胞作为研究案例,虽然案例本身体现出更多的特殊性,但是教学素材却是学生生活中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的细菌,这就让教学工作脱离了生活的实际,进而导致趣味性的严重缺失。
3.教学准备缺少,引导性不足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其对学生的引导性和启发性上。但是目前一些教师教学时往往缺乏充分的准备,进而导致案例教学也失去了相应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如“生物繁殖”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对其认知往往局限于有性繁殖,如哺乳动物的胎生、鸟类以及两栖类的卵生等,教师如果教学工作准备不足,很容易导致案例教学仅仅局限于以上的有性繁殖范畴,而一些细菌、植物的无性繁殖或者分裂繁殖无法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无法引导学生全面学习。
四、案例教学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原则
1.目标化原则
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并不是盲目的,任何教学工作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持。所以初中生物案例教学工作也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开展,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初中生物细胞构造的学习,传统教学往往是单纯介绍细胞构造的知识,学生对于细胞的构成完全只有基本的知识理念,却缺乏“立体化”的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入一些案例,让学生“立体化”的思考得以形成,如菠菜叶子组织、洋葱上皮等的观察案例,从而让学生的知识学习通过“立体化”达到相应的效果。
2.生活化原则
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教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学过程也需要以生活实例作为主要研究素材,进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案例,在生活中学习生物,思考知识。例如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案例教学,如对淀粉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以及分解产物进行分析,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我们日常吃的一些主食进入人体的过程,还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特殊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这些食物咀嚼过程中,会发现越嚼越甜,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分析出,淀粉分解后可能产生一种糖类[2]。
3.充分性原则
充分性原则主要是体现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工作的准备阶段,既要保证案例的来源真实、科学以及趣味化,同时还需要有完整的范畴和充分的依据去证实相应的理论。如在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案例教学的流程以及穿插到教学中的各类活动,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理念。另外,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案例,解析案例中的要素以及关联性,从而抓住案例中的关键点进行研究和探讨。所以,案例教学的充分性原则体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础。一方面,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生活资源作为案例素材,案例除了保证来源于生活,还应当符合目前教学阶段以及学生的知识范畴和理解范畴,趣味性较强。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章节教学,选择的案例是生活中熟悉的绿色植物,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分在进入土壤后就消失了,而塑料大棚种植植物的案例中却可以发现塑料膜内侧会出现很多水珠,这样的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水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走向。另一方面,教学准备时,教师可以准备多个问题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如《动物的繁殖方式》,除了准备相关的典型案例,还需要预备相应的案例问题,而且问题本身的探究性是层层递进的,如:“动物的繁殖包含哪几类?”“哺乳动物的繁殖属于什么类型?”“‘克隆羊多莉’的案例表现出动物的哪种繁殖?”“哺乳类和非哺乳类的繁殖有什么区别?”“哺乳类动物的繁殖比较少见的是哪种繁殖方式,哪种动物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等等。这些问题能有效将学生引入深入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案例教学的作用完全体现出来[3]。
2.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
对于初中生物案例教学来说,教学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案例教学时,需要在教学流程中贯穿案例教学过程,如教学流程可以分为引导、讨论两个过程。一是引导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可以分为学生自主导向和教师引导两种,而且两者准备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先是教师引导,教师在准备阶段完成合适案例的筛选,将案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初步了解案例,同时对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如要求学生整理案例情况,同时分析和找出案例中的关键要素以及相应联系;再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并且根据自身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假设和猜测;最终根据案例写出相关提纲,并在课堂进行研究。二是讨论阶段,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行成立讨论组,让他们根据案例情况进行探讨,同时各个组员完成和提交分析提纲,并且结合所有人的提纲意见进行讨论,教师在引导探讨过程中也可参与其中,让讨论组推选一名组长作为代表,将讨论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整理并且提出[4]。
六、结语
综合来说,初中生物教学要实施案例教学,首先需要保证案例教学本身不会落入传统的教学“怪圈”,同时还需要遵循案例教学原则,即目标化、生活化和充分性。在教学的流程中重点提出准备阶段的案例筛选、案例教学相关阶段问题准备,最后配合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两个过程的实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就教师来说,开展案例教学还需要注意,不能因为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就扩大应用范围,甚至随意套用取代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为其本身落实还是需要基于传统的生物知识基础。
作者:浦文娟 单位:江苏省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安丽敏.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5,(23):220.
[2]陈红芹.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5,(4):87.
[3]陶萍.新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成长之路,2011,(27):24—25.
[4]黄菊.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基础教育研究,2013,(10):57—58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传统模式探索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打破旧模式,进入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模式势在必行,也是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迫切需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长久性,而课改下的新课堂教学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教师更好的组织能力。因此,在课改初期,很多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处于一个形式化的状态。而要完全从传统模式走向新课程真正实现教学水平的飞跃则是一个不断探索而漫长的过程。本文从教案到学案,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等方面探索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升华。
关键词:
生物教学;传统模式;新课程;角色转变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全球化,资源的共享性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科学教育。而生物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科学领域之一,其基础教育更是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信息的普及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好的交流;奇妙的生物世界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怎样把握这些优势实现教育的更新呢?
一、从教案到学案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和教材的组织等。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者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有学生得到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教学意图无从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学案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案设计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新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从教案到学案,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很多老师会走入一个与传统教学相反的误区。只注重课堂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活跃程度,反而把老师的导向作用忽略了,致使一堂课下来热闹之后知识没落到实处。为此,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过程需要老师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变为更多的考虑学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注重会读,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就感。
二、师生角色的互换
传统模式强调的是“老师的教”,因此,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走到哪里学生跟到哪里,就如通常我们说的“被牵着鼻子走”。新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无疑,新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新课改下的教育方针。教师由于长期习惯扮演“主角”,要换成“配角”肯定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为此,教师应该从学案入手,多创设问题情景。把以前的“答案”变成问题。如,在讲解到线粒体的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创设问题:汽车的发动机起什么作用?如果没有发动机汽车还会跑吗?从而引发学生对线粒体作用的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线粒体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能牢固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大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再比如讲到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利的一面)。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提到生活中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动植物的遗体也很多,但为什么垃圾并没有堆积如山,人类仍有立足之处?这是谁的功劳?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细菌真菌的作用,并了解到细菌真菌也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这样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
如今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各个领域带来了诸多好处。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更直观的各种生物教学模型,生物标本,生物挂图,多媒体的应用等等无疑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合理的运用会让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开花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赏“花开”的视频资料,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环节不阅读教材先自行写出花的结构。最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补充总结花的结构有哪些,最后通过教材完善自己的结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相互协作、表达交流等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但现在教学设备,多媒体资料甚多,很多时候会造成资料设备滥用的现象。有的老师觉得这个视频不错那个图片很精美,就一股脑儿放在课堂上,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找不到重点。反而使整个课堂杂乱无章不知所云。因此,对多媒体的运用和把握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除了上面阐述的几点,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作者:陈小芳 单位: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从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瞿荣俊
第十篇:初中生物教学及案例教学解析
摘要:
案例教学早就渗透在基础教育的日常教学中,尤其在初中的自然知识教学中更是普遍存在,当前,在众多的教学模式开发中,案例教学为充分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在各科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初中生物学科,因其学科的知识的广泛性和生活化,更加适合案例教学,并在不同层面取得不同效果。本文从不同价值的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证,分析案例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科学态度;基础知识;悬疑;观念形成
一、培养态度,热爱科学
素质教育的本质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才,不是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而是科学的认知态度。只有有了科学的认知和学习态度,才能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提高学习效果,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广泛的存在课本教学中,如在七年级生物《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中,有关于蚯蚓爬行方式的案例设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一直体现了缜密的逻辑思维方式,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和得出结论。蚯蚓是怎么爬行的?不同环境效果如何?这是很多人存在的疑问,带着这样的问题上课,会让学生兴趣大增。我们都是知道蚯蚓是生活在土壤里,粗糙、湿润是基本特点,那么如果在平滑环境是不是也能照样爬行?比如玻璃平面。有了这个假设,不能不去实验,所以,要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假设是不是成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粗糙的纸上刚毛能固定支撑身体,而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牢固知识,优化结构
打牢基础和优化知识结构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打好基础也是很多教师想得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法,练习法,合作学习等都是探讨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案例法是效果最明显,而且是隐藏性比较强的方式。因为案例本身就是知识的集合体,通过实际的内容和生动的例子来体现知识点,知识点是隐含其中的,对初中生来讲,灌输法教学已经失去活力和市场,容易造成情绪对立,相反,生动的案例会让学生增强兴趣,主动参与。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中,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种子的结构,二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三是种子萌发的过程。要想达到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案例来进行。比如老师布置一个实验,分别用大豆、玉米,芒果的种子进行萌芽,并在课堂上展示实验成果,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子的结构区别,并将种子的萌发过程和需要的条件,通过教师的实验的布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师生的讨论,生动的显现。
三、留下悬疑,提升方向
生物学既是一个基础学科,又是当前的前沿学科,还有很多未知等到人类不断解答,也有很多科学家对生物学探秘感兴趣。初中教学除了完成基本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担当学生生物兴趣的培养,为选拔专业人才打基础。案例教学就能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在学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章时,这个内容本身就具有探索性,也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播放科技片,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来完成这一节的学习,也可以通过一个小的实验来进行,比如以讨论蝗虫的颜色和环境的关系这个案例来推进课程。在水稻田中的蝗虫一般是绿色的,而在山上干旱地带的蝗虫是土黄色的,是环境的颜色改变了蝗虫的颜色,还是蝗虫为适应环境而改变了自己,还是其他别的原因?这些疑问可以让学生思考,给他们留下提升空间,促使他们刻苦钻研,对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产生兴趣,从而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人类服务。
四、形成观念,确立价值观
生物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来怎么认识生物,认识环境能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所以通过正确的生物学习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环境观。如在学习《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一课时,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膳食知识,健康知识,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在上课时就可以穿插两个案例,如我国肥胖率的大幅增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营养加强的正面因素,更多的则是很多人的膳食不科学,大量摄入高脂肪食品造成的,这样的案例很快将课题引出,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另一个案例就是转基因食品的案例,这是世界食品安全的代表问题,这个案例既有实际意义,也有讨论一样,结论的不确定性更让课堂具有生动性和开放度,增加课堂效率。同理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和案例应该是非常多的,都可以利用在生物教学中,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这样的章节都是很好的素材,案例教学法都可以有效推广。
案例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延续,但近来才得到开发和提升的一直教学模式,应该将传统的经验保留下来,并与现代教学完美结合,尤其与现实中案例结合才具有教学推广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具有更好的可行性,能提高教学兴趣度和教学效果,只要潜心研究,精心实践,就能将案例教学应用的更科学,更有效。
作者:孙业贵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虹桥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凤伟.初中生物课堂模式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6
[2]吴建军.生物教学与探索,科学出版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