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物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物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新时期,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中职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新阶段,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生物;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思维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的素养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学生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培养其思维能力为前提。因此,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成为各生物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中职生物教师也都在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措施与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民主文化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一些恐惧、紧张等消极心理。并且,由于受这样的心理影响,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并出现逐步僵化等问题[1]。因此,教师若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要及时更新教育思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文化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和提问。我们知道,作为一种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对人们普遍认定的事物提出自己的疑问[2]。从历史人物角度讲,大部分科学家和发明家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反传统、反常规的和具有自己独特敏捷的思维能力,才发现了常人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才有了这么多的伟大发明与创造。因此,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发现等良好的科学素质,认可并积极引导学生所提出的带有求异性思维的问题,并使学生能够进行启发式的思考,而绝不能急于否定学生的质疑提问,更不能认为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是在“钻牛角尖”,并对其产生厌烦的情绪。比如,在讲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一课时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中职生物教材内容,领悟实验设计的思路、过程和方法等,之后引导将实验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期间,若学生对蛋白质的标记性放射元素提出诸如问为什么不用标记蛋白质等问题等时,教师不仅不能对这类问题要急于否定,更要对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加以赞赏,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探讨,在对实验的目的噬菌体的结构和元素等对比分析中,使学生明白标记元素应该是蛋白质所独有的,而不只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由此,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再如,在进行“酶的高效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在教授酶的适宜条件后,若学生提出诸如淀粉酶最适温度是60℃等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认可,并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有效方案。此外,中职生物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其能够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和设计过程,确保其具有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二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所谓灵活性思维,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新情景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能够迅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进而抓住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3]。而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对自己感兴趣问题的思考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些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经过处理后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活跃思维。例如,在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课时进行讲授时,教师可按照实验的原理创设以下问题:假如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不高于细胞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将其浸润在50%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相似的现象么?若用动物细胞来代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掌握细胞的活性和结构以及其吸水或失水原理等知识,以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

三鼓励学生进行思维互动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就是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学习[4]。具体来说,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时,可使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进行小组游戏、比赛或辩论等活动,使其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积极互动。因此,在进行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开、包容学生,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活动,使问题的展开能够更加全面、开放,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此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积极引导和辅助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还能够发现其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弥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激发和锻炼。比如,在对“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这一内容进行实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激素的作用机理等知识内容布置一下练习题: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蟾蜍的排卵具有季节性。在现代生物技术条件下,为促进其排卵,可向其体内注射促性腺激素。为检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请根据已有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材料用具:注射器、饲养笼,6只体重相近并发育成熟的雌性蟾蜍;0.65%溶液,适宜浓度的促性腺激素溶液。分析:学生可将《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实验作为参考,根据已学过的激素调节过程的有关内容,设计相应的的实验步骤并进行具体操作。

四合理利用直观教学法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法在中职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视觉效果得到极大的加强,还能够使其对食物的感性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5]。因此,在具体的生物实践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要立足于其自身实际,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制作并运用挂图、生物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和实物标本等各种直观教具,直接将比较抽象的东西展示出来,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观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在组织进行中职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创设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比如,在讲授“酶的专一性实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置一下问题:(1)实验的条件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新鲜的淀粉?(3)是与哪一组实验进行对照?(4)对照的内容是什么?再如,在讲授“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内容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为确保实验效果,如何科学选取实验材料?(2)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石英砂?(3)为确保滤液细线的细、齐、直,如何进行相应的的实验操作?总之,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活跃思维,拓展思维方式,围绕课题中心进行多种联想。

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多数生物项目和课题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解决[6]。并且,科学的实验过程是让学生先动脑,再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动手操作。所以,在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围绕这一中心设计相关的包括明确实验目的、具体分析实验问题、科学设计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进行假设和推理等各个实验环节或步骤,而在这些过程中直接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水平和观察角度等各不相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职教师可将其教学中的演示内容转变为学生的实验,积极鼓励学生对实验所进行的各种创造性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实验过程和步骤等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学生角度来说,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他们要了解教材中验证性实验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具体设计相关的的步骤[7]。但是,在考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诸如分析类、设计类和续写类等实验设计题型。因此,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要将实验设计所遵循的诸如控制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简约性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等原则渗透到验证性实验中,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比如,在讨论验证性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实验:合理运用实验材料,区分两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已知一个蔗糖溶液的浓度是10%,另一个蔗糖溶液的的浓度是30%。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实验方法,学生提出了许多实验方法:(1)用口尝甜度;(2)将两种溶液分别滴在用洋葱表皮细胞制成的装片上,观察哪一个出现质壁分离现象;(3)将两种溶液倒在地上,看哪一种更容易吸引蚂蚁;(4)用透析袋与烧杯分别装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透析袋中液面的变化来判断。对于学生的这些想法,教师要先予以认可,在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来确定其方案的可行性。

六结语

总之,中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中职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大精力、耐心和时间的投入,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民主文化课堂氛围,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合理利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思维互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王谷明 单位:马龙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建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2:173-174.

[2]叶欢月.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学教育(中),2010,08:158-159.

[3]李凤林.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82-83.

[4]丁彩平.生物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3:122-124.

[5]马丽华.生物化学教学中中职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35-36.

[6]张万里.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8:164.

[7]-仝玉粉.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