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探微(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探微(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改革探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的提高,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生物教学依然保持原来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型,所以生物教学的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贯彻落实新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是死读书,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关键词】

高中;生物;创新;模式

自从建国以来,我们对教育的改革从未间断,这也是一直亘古不变的话题,但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我们却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效果,这让我们忧心忡忡。在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模式,课堂呆板,没有生气,缺乏创新型,整个课程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多,更不会运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要想进行全面的改革,我们不仅要在内容上去改,当然内容是重中之重的,没有内容,学生就无法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老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这也是很重要的,它们要互相结合起来,加以实施,才有可能对生物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一、高中生物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容老套,缺乏新意。在教学中,教学课本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年和一年一样,这就是缺乏新意,教学内容应该每年都要发生变化的,因为时代在变化,每年所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考察的知识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学课本内容是不可能一点不变的,这样就会与社会脱节。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举的实例和教学理念也几乎没什么变化,内容老套,缺乏生气。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注重了让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生物中也有很多实验,但是这个环节却被忽略了,这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不足。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是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这样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所以这个环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以前教学条件不是太好,也许没有能力去实施这一项,但是现在我们足以有能力让这一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被重视的。第二,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一直有很少的积极性,很少有主动去学习生物的态度。其实一般会有两部分原因:一是在高中学习中,生物学科一直被认为不是特别重要的学科,语文,数学和英语才是主要学科,像生物被列为副科,所以在学生看来,生物学科是不重要的,学生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三门主科上,极少的精力放在了生物学科上,一般会对生物这门学科有很少的积极性,所以在高中学习中,应该加大生物在各个学科中所占的比重,提高生物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而且要告知学生这些学科需要全面发展,不能落下某一科。二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学模式单一,一直是老师在讲课,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没有其他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发现不了生物学科的乐趣,也很难有积极性,所以这也是需要改变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创新型模式的改革

创新一直是被提倡的话题,现在被提倡,将来还会被提倡。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个国家一直处在不变的模式中去运行,很容易被其他国家远远甩下,所以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的思想,这样才会跟上时展的脚步。所以,说到教育,说到我们需要改革的高中生物教学,更需要创新,否则它就会倒退,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革。

1.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一整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说话,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吸收的知识不会很多,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模式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去发现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根本所在。一是,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提一些问题,踊跃发言,偶尔的采用一些有奖发言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无疑会被提高。二是,教师与学生互换。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课程,让学生去讲课,每周有这样的一次活动,让学生参加到角色之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2.提高教学条件,重视实验环节。

其实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实验条件差,有的甚至无法进行实验教学,这是必须要改善的,如果实验条件不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实验环节,实验环节顾名思义就是实践环节,学到的知识得不到运用,相当于只学习了理论,这样无疑会对所学的知识得不到深刻的理解。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改善实验条件,更换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修整实验教室,这是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我们是远远想不到的,在实验过程中,会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合理运用高科技条件-多媒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不要一直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在利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能穿插一些课外的知识,和教学课本的知识加以整合,这样使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灵活起来,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样教师也不会一字一字的去黑板上写,节省了教学时间,内容的多样化也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所以说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要合理的利用。

三、结语

高中的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种改革,需要国家,政府,学校,老师,学生等都要做出努力,缺少一个环节也许就不能完成,所以我们应该全力以赴。这需要我们认识到这种改革的必要性,团结合作,这是我们需要做的。

作者:任大琼 单位: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筱.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

[2]袁辉予.高中生物实验课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生物教学是高中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相对来说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不乐观。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对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该教学方法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均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从微课这一新型教育资源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微课;应用

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实际需求,其中尤以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较为明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堂开始后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教学导入,良好的导入方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展微课教学,创设符合课堂主体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胚胎工程》的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可通过给学生播放“多利羊的诞生”这一视频短片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通过直观化的视频观看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印象,同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短片中多利羊是如何产生的?②多利羊产生过程中使用了什么工程技术?指导学生自学视频内容,增强其对细胞和胚胎工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又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人体的阿波罗计划”,自主创设“人类基因组”和“探索生命奥秘”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和吸引学生好奇心,增强其学习兴趣,以便顺利导入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直观化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讲,其教学内容主要以微观知识为主,其人类生命现象、生化反应等多领域知识均较抽象,教师很难通过语言讲述表达清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微课教学则恰恰可弥补这一不足,可通过直观化的图像、动画、视频或声音等多种方式,化虚为实,降低教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难度,突破该学科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制作微课课件或视频向学生详细演示细胞增殖的过程及其具体变化情况,同时配以文字解读或声音讲解,并指导学生依据自身需求重复观看课件视频,使其明确和领会其中要义,增强学生对该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又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课堂教学中,其教学难点主要为“兴奋传导”,教师可通过微课录制兴奋传导过程中电位变化与突触内递质释放过程,并配以详细解说,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条完整的兴奋传导路线,即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使其准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内容。同时,必修二第三章的《DNA的复制》与第四章的《基因表达》等课程教学中同样可采用制作直观化的微课来辅助课堂教学,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和模型化,以解决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积极开展微课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课堂理论教学离不开实验操作。但是受到实验设备、规定课时、时空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许多生物实验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现场演示,学生也无法实际动手操作,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此种情况下,教师可充分借助和利用微课视频,通过制作动态画面准确演示实验过程与结果,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空缺,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4《光合作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源自于水而不是CO2”有一个准确、直观的认识,但是由于该实验中需要用到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实验设备和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在高中生物实验室中无法开展。在此,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动态模仿普宾和卡门(美国)的“光合作用”实验过程,充分展现水的光解过程与氧生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该项试验的印象与理解。同样,在选修三《基因工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采用此种微课实验教学法,放大实验材料和相关物象,详解实验操作方法,放缓实验过程,增强实验可见度,降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提高其学习效率。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目前微课教学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教学效果也已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学校和任课教师主要可从创设教学情境、直观化微课教学以及积极开展微课实验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开发、改进和完善高中生物学科中的微课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学校教学质量。

作者:刘方明 单位: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参考文献:

[1]林珍.巧用微课-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旬刊.2015,(08):238.

[2]杨发锡.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03):142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策略

【摘要】

批判性思维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正处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性思维,深化学生对教学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本文就从生物教学的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的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策略

生物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大量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相关知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对学生学的基本观点与对科学的态度,从而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则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提出探究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教师应循序渐进一步步展开培养计划。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与不同的角度思考与教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从而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物教师在讲到“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并为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请分辨图中一共有几种细胞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另外你能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结构又有什么区别吗?”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请学生回答后让其他学生继续补充。然后教师总结并为学生引出“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多样性但是在结构上会表现出一定的统一性。”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实验的形式验证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从而使学生对教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借助争议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其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有争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借助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循序渐进的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例如,教师在讲到“遗传与进化”中探究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两种资料,第一种:认为可以证明,因为子代噬菌体是性状是由亲代的DNA复制后传给子代决定的。第二种:认为不能证明,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到细胞内,不知道如果进入会不会导致子代噬菌体产生。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以上两个结论都出自于权威资料,但是哪种才更合理呢?”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争论之间提出自己的观点。果然通过争论后,学生A认为:“可以证明,因为实验是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状态下是侵染过程,在这种状态下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这就意味着自然状态下决定噬菌体性状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通过提出有争议性的实例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三、布置探究实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另外,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实验中运用,从而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并从实验中获得新知。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蛋白质鉴定实验”为例,实验前教师可以将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小组,尽量使各组学生的学习水平、男女比例基本相同,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应引导各组学生做好分工,并在实验前提出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中各种变量,收集记录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讲解。如:在实验报告中甲组学生是先向蛋白质液中加若干毫升双缩脲试剂A液震荡混合均匀,再加若干滴双缩脲B液震荡混匀呈现紫色反应,而乙组学生则与甲组学生实验顺序相反但呈现反应相同。由此看出在探究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教学相关知识,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看待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推进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然后借助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最后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汪丽萍 单位:江西省乐平三中

参考文献:

[1]张大海.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浸入式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24:28.

[2]常玲.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初步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4,11:93.

[3]陈军.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探究[J].高考(综合版),2015,04:79.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与微课程

当前,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增强课堂的灵活性,起到一个辅助的教学作用,为现代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一、微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

微课程教学主要的特点就集中在“微”字上,教学时间短而且内容精简,教学方式也更加的灵活,与原来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很大程度地缩短了,为学生留出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微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的是课程的主干知识内容,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可以适当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微课程的制作是教师提前将教学过程录下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也能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或者回家观看,只要通过网络就能够实现微课程的共享,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摆脱了原来的时间、空间上的各种限制。此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过的知识通常都不会再集体地重复讲解,而有的学生可能学习能力较差,仅在课堂的时间内不能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也可能会因为注意力分散遗漏一些知识点,这样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加的残缺,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微课程教学则不同,学生只要将课程下载下来就可以反复地观看,对其中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倒退或暂停,有时间自己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来完善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巩固,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可以同时减轻学生与教师的负担。

二、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微课程设计,首先,应该符合短时课程的原则,使得课程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结束,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浓缩,设计内容更加的贴切,知识点表达的更加清晰,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地便捷。其次,还有内容单一的设计原则,短时间的微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每次教学学习少量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更加利于掌握,将关键的核心知识加入其中,符合单一原则,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加明确,单纯的追求教学速度反而会适得其反。微课程应该明确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激发。

三、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内容也比较多样化,而且有的知识点属于比较微观、抽象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也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而有的知识点则是动态变化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微课程则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对那些难掌握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呈现在视频中,利用一些图片或者动画等形式对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

(二)微课程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中包含的实验种类较多,实验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实验课教学控制起来比较困难,通常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实验教学实践有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自主思考造成限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不能进行逐一的解决。通过微课程可以把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生动的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对实验的整个过程及细节进行了解,比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实验属于高中生物的难点内容之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利用微课程可以先将实验的相关事项进行展示,学生根据步骤操作,会更顺利的完成实验。

(三)微课程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的复习课教学在设计与实施上都比较困难,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教学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但对那些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这又是必须的一个过程。通过微课程可在课前将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展示,让其知道教学的目标与重点、难点内容,形成前后关联的知识网,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复习的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比如在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材复习,再观看微课程视频,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去进行重点复习,教师可通过重点知识填空等方式实现突破,让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明确内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作者:宋鸣笛 单位: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

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节约,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应注意环境教育的渗透,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首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具体阐述,希望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素质教育

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生活的更高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和环境教育关系密切,生物教学是为了通过知识应用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应注重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更加关心环境的保护,并且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作出努力。

1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意义

1.1素质教育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渗透环境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应注意学生个性与技能的培养,尤其是高中生,该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重要。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公民品德素质为目的,而环境教育是使人们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这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必须关注环保,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得到践行,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2教学目标要求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不容忽视。环境保护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某些公民缺乏环保意识,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而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能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使学生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较多,这些内容均倡导环境保护,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工作付出自己的努力。

2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策略

2.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应顺应这一大趋势,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进行环境教育内容的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能够对周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找出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关联,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2.2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引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也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生物学科教学的特征,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努力培养。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帮助,能够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自觉性,不仅能够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3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最新环境新闻的渗透

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以及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向学生讲解各种生物新闻,尤其是有关环境的新闻报道,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通过对环境新闻事件的分析与判断,使学生对环境保护具有更高、更为准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其环境保护能力。

2.4加强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

高中生物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也应进行相乡之课夕卜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接触自然,进行自然生物知识以及环境问题的探索,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生物学习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可组织以“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为主题的会议,邀请各生物教师及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讨论。例如,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我国资源过度开发,野生动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等问题。通过环境教育渗透主题会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因此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将使学生对自然更加热爱。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十分普遍的现象,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加强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策略的研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征,寻找出教材内容中环境教育渗透的资源,确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科学、合理渗透,使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环境,从而实现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与增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发展。

作者:郭银萍 单位: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朱春香.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2.

[2]张宏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22-

[3]陈虹.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叶文理导航(下旬),2012,(3):94-

[4]李雪青.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叶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01.

[5]温桂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田.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64.

第六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

摘要:

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就比较重要,顺应时展潮流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生物;现状

一、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影响下,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能及时性的加以解决,促进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和改革重要性分析

1.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分析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培养。这就不利于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就比较缺乏[1]。还有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一些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没有打好基础,从而就会造成教学中效率水平不高。再者,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比较重视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没有注重对学生科学性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依然是注重对学生的成绩提高,通过大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整个生物教学的过程相对比较乏味枯燥。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充分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优化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突出,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在学生的动力和兴趣方面得不到有效呈现。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就比较不利。

2.高中生物教学改革重要性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比较重要。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注重教学的科学性,这就造成了教学的整体效率水平比较低。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就比较重要,充分注重教学改革并将改革的措施加以落实,就要能够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紧密结合。在改革措施的实施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水平提升就比较有利[2]。通过改革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率上得以有效优化。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

为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课程实现优化的目标,就要能注重措施的科学化以及多样化的应用,这样才能保障生物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笔者结合实际探究了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对实际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第一,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及时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环境,必须要结合实际将生物教学能够得以优化。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体现出科学性,在教学的目标制定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注重教学的创新,老师对生物教学要能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创新理念在教学中的融入。第二,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教学要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要能充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来学习生物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可通过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造出全新的教学环境,让生物课堂能够动态化的呈现,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激发[3]。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中加以应用,这就能为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的动力得以激发。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应用,对生物课堂的高效性以及有效性就比较有利。第三,生物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要能不断的提升。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在业务水平方面的提升,就要注重对生物知识的理论研究进行加强,不断的丰富和生物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只要这样才能有效保障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也要能和时展步伐相同步,在思想观念上及时性的改变并创新发展。第四,注重对学生生物教学中的方法多样化应用。良好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所以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就要能充分的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4]。在进行方法的运用上,可通过探究式以及合作学习小组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都比较有利。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加强深化改革,让生物教学的模式得以有效优化,就能真正的促进生物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此次主要从多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的教学发展。

作者:孔霞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明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2]赵丽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张相立.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J].才智.2012(09).

[4]高新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类比推理应用

摘要:

高中阶段是培养思维的最佳时期。类比推理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能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从教材、教师教学、课后复习三方面对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类比推理;高中生物;教学

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在研究青年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中更注重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青年心理学导论》中提及到青年思维发展的特点: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想象力迅速发展。[1]可以看出青年时期是思维培养的最好时期。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相似性的联想推理,根据两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相似的属性,推出在另一属性上也相似。[2]可以看出类比推理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类比推理的概念及作用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思维过程简称类推、类比。[3]它符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能力目标中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的要求。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体系。

二、类比推理在教材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相对早期注重学生知识传授现在人们更注重青年思维的培养,倡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类比推理是培养青少年思维的方式之一,同时高中阶段是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类比推理这种思维方式在生物学科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而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并根据教材内容发现,类比推理这一思维方式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得以渗透。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将细胞内部比作工厂,将各个细胞器比作工厂内部不同车间。工厂和车间协调配合是一种宏观现象,各细胞器之间分工合作是一种微观现象。利用生活中的宏观实例与学生要学习的微观现象做类比,将抽象复杂的现象形象化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记忆,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类比推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应对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挖掘、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系起来,从而进行更好的授课。笔者将从知识方面和情感态度两方面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类比推理思维培养进行研究。

(一)知识方面

在讲解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这一知识点时,因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链接同一个碳原子上,并且这个碳原子上同时连着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集团R基,由于R基的不同所以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碳原子比作人的身体,将连接在相同碳原子上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比作人的左右手,氢原子比作人的腿,因识别人的不同最主要的是面部,因此将R基比作人的面部。这样根据人的身体来讲解氨基酸的分子结构通式,将微观的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突破难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知识方面有所要求,还要求教学达到育人的效果。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这节课中,因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是一个阶段性连续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最后教师将核糖体比作小学、内质网比作中学、高尔基体比作大学,而蛋白质胞吐出细胞膜这一过程相当于进入社会,将给予这一过程能量的线粒体比作父母。根据这一类比方法向学生阐述家长的付出和不易,并教育学生要尊重和善待父母,培养他们感恩的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将微观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类比,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类比推理在复习课上的运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生命现象和知识有相似之处,例如在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施莱登发现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之后,施旺根据施莱登这一提出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猜想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可以看出,类比推理不仅能解决一些生命现象的问题,同时类比推理能够更好的对两种相似的生命现象或相似知识点进行区分,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让知识更为明晰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因此在复习课中,可以利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将生命现象相同、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区分和认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生物的知识和内容,同时利用类比推理这种思维方式处理复习课的习题,能够培养学生全新思考问题的方式,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小结

高中阶段是思维培养的最佳阶段,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能够将抽象微观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并能更好的区分相似的知识点和概念,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类比推理思维的培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培养这种思维方式能让学生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作者:高源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7-118.

[2]陈宗明.智慧人生:日常推理之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

[3]杨武.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3(9):43-45.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归纳思维培养

摘要:

归纳思维作为逻辑思维的重要部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的思维能力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成为学会归纳思考的人才。

关键词:

归纳思维;高中生物教学

归纳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规律不可或缺的思维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事例到一般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1]。在高中学习阶段,生物知识点繁杂,琐碎,许多学生不善于归纳概括,这样使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知识体系的建构等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一、归纳思维的内涵

归纳思维是特殊的感性认识到一般的抽象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归纳与概括存在一定区别,是特殊事例推广到一般规律的过程,而概括是将感性认识抽象出事物本质,由种概念外延至属概念的过程。但抽象往往经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归纳、概括、分析等思维是彼此息息相关的,思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过程,教师不可忽略相关思维过程的渗透。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归纳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思维的培养正有利于学生归纳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素质教育也倡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那学生未来进入社会需要独立思考就需要在高中教学中不断渗透独立思考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归纳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思维能力。

2.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高中的学生经过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均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面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实例,日常生活中和教材中展示的感性认识,抽象能力有限,因此,归纳概括知识时会出现知识点混淆、解题时难以迅速从大脑提取需要的知识。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就不应该将概念等内容简单的教授给学生,应当充分考虑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角度为起点,使用教材以及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归纳出概念和规律。

3.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就是通过实验现象去归纳生物学现象和普遍规律的,那在生物学教学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归纳思维的培养

1.生物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生物学科中许多概念与日常生活现象息息相关,如讲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中介绍糖类的元素构成时,可首先提问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糖类都有什么?学生会回答白糖、冰糖、葡萄糖等等,当学生举例与糖类实质不同的例子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这些糖类中学过分子式的糖类,将学生没有学过分子式的糖类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归纳这些分子式的共同点,学生不难看出分子式中均含有C、H、O等元素。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中讲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归纳细胞器均具有的结构是什么,学生不难归纳出是膜结构,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胞中还有细胞膜和核膜。学生就这样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一步步通过自己的能力归纳了糖类的元素构成以及生物膜系统的概念,通过这种不直接将概念至今介绍给学生,而是通过感性经验和已有认知让学生自主归纳的教学过程,会让学生的归纳思维不断提升。

2.图表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将相关知识使用图表的方式比较异同的情况非常常见,如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可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在学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课后,让学生自主归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浓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和能量,每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实例,可通过这种表格的形式既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新课的知识点,又可通过归纳表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在整理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使用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在每节课、每章结束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如利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在归纳一章的知识体系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均是比较好的思维工具,如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通过概念图将知识层级整理清楚,概念的包含关系清楚明了。思维导图更是将放射思维具体化,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辐射的树状图形式形象的展示出来,还可添加简单的图画来表示事物,颜色丰富,让学生在归纳概括知识体系时更享受趣味性,这样学生不仅增强了归纳思维,还进一步发展了发散思维。

3.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生物学科离不开实践部分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即使教师讲述了实验步骤和实验材料学生依旧会在实验课上手忙脚乱,不能有序的进行实验操作。这时,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己通过已有认知归纳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内容,这种归纳是学生的自身思维过程,学生的记忆时间会更为长久,实验过程也就能井然进行,再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尝试自主归纳总结实验结果。这样在锻炼归纳思维的基础上也强化了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4.生物习题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在生物试题中会有一些信息题,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阅读后作答。除了信息题还会有图表题,在这些类型试题中,学生提取与答题的相关信息的能力与归纳思维密切相关。学生在大段内容阅读后必须有效归纳出主要在介绍什么进而提取与题目相关的有效信息。图表中也是同理,学生需要归纳总结图表传递了与解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因此,在习题讲解课时教师不要代为分析归纳,要让学生一步步分析,归纳概括出解题关键,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与解题相关的信息,在以后遇到类似习题学生就能自主归纳解题。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学习,知识体系的建构,实验教学以及习题讲解均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培养归纳思维的过程也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归纳知识体系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来提高认知水平,是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师应不断探索努力,将归纳思维的培养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思维能力,成为符合现展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李自欣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沙莉.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

高中生物是一门十分丰富有趣的学科,能让学生了解生命、走进自然,再加上不抽象、容易理解等因素,大多数学生对生物都是充满兴趣的。但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生物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导致部分学生轻视生物。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视改革教学模式,以使学生保持兴趣、提高成绩。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看到生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此要求是相违背的。本文将对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改革方法,望大家指正。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普及较长时间,但仍有很多学校难以将高喊的口号落实到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实施仍然处于理论阶段。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或者说交流只限于表面。教师并未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沟通交流,只是一味地说着同样的话。(2)有些教师的教学思维已经根深蒂固,难以转变。例如,部分教龄很长的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面对教学模式改革时,转变的也只是表面形式,其本质还是难以脱离固化,从而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3)部分教师没有有效地组织课堂,除了在课堂上的单方面描述外,并未注重实践,导致课堂所学内容难以巩固。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在生物课时间做其他事情,这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法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

很多学生轻视生物,造成成绩不好的原因都是对生物没有真正的了解,在学习时没有得到教师好的引导,只是看到生物成绩所占的比例不多,就开始远离生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突破这种价值观念,不要把考试强加在学习上,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的魅力,看到生物的重要性。例如,学好生物可以简单诊断身体是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观察生物生长采取合理的养殖措施等。只有看到生物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学生才能正确看待生物,而不是用高考比例衡量。

2.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化师生关系,不以自己为主体,不让学生仰视自己,而要和学生处于同一平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果学生有些拘谨,还可以采取小纸条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或疑问写下来,教师再以纸条的形式予以回应,这样就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学生对生物才会有接近的欲望,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早已普及,它能有效取代传统教学,能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生物学科有不少动态变化知识,例如,细胞分裂、植物生长等,如果只是单纯看着课本听讲,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想象出真实的变化过程,不仅难以记忆和分析,而且可能产生误解,这就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分裂分化”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分裂分化的过程做成动画,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再加上教师对每一个变化过程的讲解,就会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形成长久的记忆,也有利于做题和日常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复杂枯燥的文字描述能变成形象的演示,相比起传统模式中教师繁冗的讲解,学生会对其更加有兴趣,更加容易掌握。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生物是一门宽广的学科,拥有很多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按照课本,还应该多让学生发散思维。现在的考试也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多发现。例如,可以安排实验,让学生自主观察几种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比发现异同点。学生经过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可以自己假设、自己求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独立性也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过程。

5.针对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年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就要以树立自信为基本,不要为他设立过高的目标;有的学生难以发散思维,教师就要引导他一起想象事物的变化过程,多提问、多引导。例如,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教师首先是要让其提高兴趣、打好基础,而对于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拓展知识,多讲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物。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是使课堂更加高效的一种方式。教师只有真正掌握教学技巧,不断改善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建立高效、自主、创新的生物课堂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杨焕兰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戴菲.浅谈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转变[J].新课程学习:下,2013(8).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学习策略提高

摘要: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讨和分析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生命现象的自然学科。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生物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这与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与当前的高考体制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出现一些学生平时不重视生物学习,遇到考试突击复习的现状。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是提升生物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优化教学设计,用丰富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课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用丰富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用声形并茂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节课时,由于所研究的内容属于微观范畴,细胞的生长、增殖、分裂等内容都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内容用直观的动画形象展示出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很多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效果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热点事件等展开教学,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开展有效互动,用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同时也是师生互相配合、开展有效交流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高效的师生互动,才能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激发学生不断融入课堂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由过去“控制—服从”的关系转变为“交流—协作”的关系,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放弃权威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实现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模式,使课堂迸发出更多火花。例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以一名普通成员的身份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

三、善于发现优点,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的情绪、学习态度等会由于教师不经意的语言或动作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性,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师长的认可与鼓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正面的评价,都会让他们感到自豪与兴奋;相反,指责与批评则会让他们失落与悲观。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用正面的、赞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赞许与认可,这样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激发学习生物的激情。例如,在回答课堂提问中,如果学生回答得很正确,教师要不吝啬赞扬的语言,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尽完美甚至出现错误,教师也要晓之以理,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通过委婉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总之,积极的评价能够给学生提供进步的信心和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提高自身素质,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谓“爱屋及乌”,只有爱戴和尊敬生物老师,学生才更有可能喜欢生物课程,提高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而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首先,生物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是提高课堂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因此,生物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用智慧和学识来提高个人魅力。其次,生物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所谓为人师表,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生物教师还要有真诚的爱心,真正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样才能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影响学生热爱生物学科,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是提高生物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艺术,用丰富的课堂设计来吸引学生,用高效的师生互动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李以龙 单位:山东省巨野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慧敏.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宋志中.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林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J].吉林教育,2012(15):68-69.

[4]张鸿.新课程环境下初中生生物学习积极性的提高[J].新课程:上,2013(9):180-181.

[5]梁春霞.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