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
创新是万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则是学校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中,笔者从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入手,简单阐述了生物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及发挥这些优势所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建设所需人才的类型也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部门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被纳入各学科的教学目标。生物学科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挖掘生物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彰显生物学科的价值,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土壤。在课堂上,倘若教师正襟危坐,言辞严厉,表情刻板,学生的身心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思维活动自然也难以自如,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和蔼的态度、饱满的精神开展教学活动。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努力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朋友,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能力,而且这一思维能力是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的。换言之,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等等,也可以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如生活情境、实物情境等,还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实施讨论探究式的教学等。以上种种措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紧贴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喜欢为目的,只有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注重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谓逆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例如,在讲到“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时,笔者这样提问:“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46条,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结果不出意料,学生回答:“在后代的个体中,染色体的数值不再是恒定不变的。”教师应借此引出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而不是直接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此处逆向思维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全面性、辐射式的思维方式,它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层面,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学习“条件反射”时,如果直接给出“什么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问题,学生只会从教材中寻找标准答案,而不会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如果我们把习题换成“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个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的实验”,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发挥自身创造才能的空间,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总之,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思维基础。有效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四、把实验的主导权还给学生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这一优势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彰显。以往,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统一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学生的每一个实验活动都要与教师或者教材的要求相符。除此以外,为了保证实验活动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很多原本应该由学生完成的实验准备工作,如药品的配置、实验材料的处理等都由教师在课前完成了,这就使学生失去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每一个思维和行为都限制在了狭小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在实验活动开始之前,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验准备工作中,参与实验前的药品配置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弄懂各种实验药品在接下来的实验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实验原理,在理解了原理以后学生就容易自主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或者对现有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等等。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之前,我先组织学生就实验原理开展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了染色体类型的特点,了解了人类染色体七个组中相似组之间的差异。在做好以上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后,我把实验设计任务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设计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为了提高成功率,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有几个实验小组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我安排这些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和心得,给其他小组提供参考借鉴,而后再引导学生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评比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又获得了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始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即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但最终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思维活动才能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创新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五、把生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大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不可否认,课堂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维产生一定的限制,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利因素。为了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应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努力把生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如通过课外活动、家庭作业等形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这样一来,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就会更大,创新能力就更容易得到提升。例如,教学DNA模型的制作实验之前,教师不妨把它作为家庭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外创造性地就地取材,独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作业。走出了课堂,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大有裨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地创新,生物学科以及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才能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因此,生物教师应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把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冯文静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战垄.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新校园(学习版),2012,(3).
[2]孙永莲.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3]苏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