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研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而创新能力是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培养并发展的,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既能够通过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更能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因此,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有利于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积极的学习和思考中最容易产生独特的想法,这正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尤其是在理论教学部分,老师应该活跃课堂气氛,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用一个比较有趣的方式来开始一堂课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章节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展示“树叶照片”。制作树叶照片是利用了树叶的光合作用反应原理,将照片上的图案显示在树叶上的一个实验。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照片的图案可以显示在树叶上,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以此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引入课堂内容。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进行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或者讲述一些趣味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刺激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奇与疑问是创造和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各种问题。对于生物水平还不是非常好的中学生来说,也许有些问题比较幼稚,有些问题本身可能是错的,但是老师还是应该鼓励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事情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法。学生在产生问题意识之后,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管是通过看书、询问同学还是咨询老师,都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和知识。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方式。
3.注重创新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止是在思维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实验中正好可以对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教学实验,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修改。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实验中,涉及淀粉和碘的反应,学生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使用不同形式的含碘物质与淀粉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探究植物体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淀粉参与反应的形式和状态等。由于高中生物实验有许多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很多情况下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因此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对可以修改的实验尽可能地进行更多地研究探讨,并让学生从不同的实验现象中总结出规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实验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注意事项
1.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对整个生物学科来说还只是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可以适当地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此刺激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思维,但是也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要设计过于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对自己知识范围内,或者稍微有难度的问题会很乐于思考和探究,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让学生进行过于复杂的思考探究,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继续探究失去兴趣,这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少批评,多讲解,多鼓励
创新探究必然伴随着犯错,学生就是在一次次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才能成长的。但是现在有一些老师缺乏耐心,有时会因为学生犯的一些简单错误而进行批评。改正学生的错误没有错,但应该采用比较耐心的方式,鼓励学生去犯错,去总结经验。老师应该承担起为学生指导道路的责任,在学生犯错后指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的东西会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石。
三、总结
中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学习到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更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这种能力将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温辉灿 单位:江西赣州市南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
摘要: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团队意识、团队精神,也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实现共同进步。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合作学习 策略应用 效果探析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运用至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有效增加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学生由于个性、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下。
2.科学地进行分组
依据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核心。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互补,还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推动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形成合理、公平竞争的意识,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与反思是帮助学生总结、进步的关键环节,教师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同时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从多方面综合性地对学生和小组做出客观的评价。如在学习“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一课时,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设计,再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来,让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和点评,最后再由教师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确定组员间学习任务的分配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组内的成员各司其职,在相互配合与帮助之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中依据组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分配不同的任务,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共享课堂学习成果。如在学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时,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制定出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步骤,再由其他学生担任记录员、操作员等,共同完成一个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与机遇。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探析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或是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之中,都无法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为了帮助学生日后更好地融于集体之中,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提倡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想要获得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时刻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应当如何合理使用”“如果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答,并且评选出回答的最迅速又最准确的一组予以表扬和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其他小组的竞争意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供学生思考、讨论。高中生物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在于利用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以实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些简单的问题能够自主解决,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就必须依赖于学习能力较高学生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有效合作、沟通与交流,在信息的交换、共享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严朝 单位:高邮市送桥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3):11-13.
[2]李耀文.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J].文理导航(中旬),2014(12):78.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高中阶段的科学学习能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可以展现情境体验的内容,深刻联系生活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学得轻松与愉快的氛围.教与学做到以做为中心.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手来……因为只有做了才能学会.现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验,高中生物老师应当认识到优化生物教学策略的必要性.新课改的形势下,各学校的生物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转变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教学理念的变化.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对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能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之上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为高中生物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开设实验课,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构建者”和“实施者”,既承担着传授生物学知识内容的任务,又肩负着讲授生物学习技能的重担.学习对象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思考、分析、解答课堂练习案例的进程中,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水平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课堂练习活动过程及效果,需要教师进行实时、及时、全面、科学的讲解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存在不足,形成科学解题策略,树立良好解析素养.科学素质的构成,既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是需要学生经过大量培训和动手操作才能逐步形成.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应当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实验增多,有些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重视实验课的开展.例如,在进行叶绿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藓类植物,制作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叶绿素.在进行其他实验时,有些材料难以采集,如DNA的粗提取,猪血容易获得,但是其血液中DNA含量少,鸡血最好,但血量有限.为保证学生的实验效果,教师可以到菜市场购买,然后储存到冰箱里以保证鸡血的新鲜程度与DNA的质量,课上为学生提供材料,方便学生课上实验.
二、创新实验设计,不断探索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教学的方方面面,对生物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提升科学素质有直接的效果.新教材中有些例子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在这些实验中,老师需要做的是进行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做记录,分析数据,整理结果.教师的指导,要让学生的设计更加创新,不要拘泥于教材形式.如观察各种生长素对植物发育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设计培养器皿,并设置和控制变量,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水、土壤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新性的设计能突破教材束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利用史实,启发教学
生物科学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全方位的展现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对现代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生物科学的不断探索中,科学家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崇高精神,值得当代学生学习和发扬.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深入挖掘生物科学的内涵,发掘有教育价值的史实和科学精神,设计情景,引导学生提高生物素养.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时,课程重点是介绍生物膜的结构,但是,教师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讲生物膜发展历史,学生就会感到很乏味,影响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深入讲解生物膜发展背景,让学生掌握生物膜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位科学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生物膜的有关知识.这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设计情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改下,对学生与老师的要求都有一定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要主动学习,老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就要求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可以很好掌握,对理论知识也可以进行系统归纳,但一落实到实践时,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只有在实践中都能很好掌握知识的学生才算是对知识真正理解消化.如在对《减数分裂》进行学习时,老师要先将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对知识大概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实验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减数分裂过程.再将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有不同之处,要检查实验过程中是否有错误操作,也可进行多次实验.如果依然存在结论不相同的情况下,可先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所在之处,如果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再寻求老师的帮助.在整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操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培养怀疑精神,不断探索
高中学生有着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老师要抓住高中生这个心理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生物学习中,自己寻找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刚开始接触新陈代谢这个词时,学生大多比较疑惑,不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时老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的形式,理解新陈代谢的含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会有满足感,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高中生物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高中是学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为大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对高中教学就该格外重视,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正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对高中生物的优化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生物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与探索,不断赋予高中生物优化新的内容.
作者:赖福春 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高中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素质教育极度盛行的今天,教育模式也要不断改革。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要不断改革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当然,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包括很多方面,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进。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就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弊端,例如,部分高中生物老师奉行的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教案,他们手中的教案都非常老套,老教师自身知识更新比较慢,加上传统、古板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部分学校,生物实验设备落后,没有创新点。部分教学实验无法进行,所有教学知识基本由老师口头讲解,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被当做学习主体对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是应用知识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尽量使高中生物课程更生动活泼。例如,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会涉及人体构造学习,学习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挂图进行教学,同时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将课堂设置在学习的校医院,让孩子们对人体构造有初步了解,然后进行具体教学。目前高中生对星座及血型知识比较感兴趣,在教授基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星座知识与基因知识结合教学,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其实并不遥远,我们身边随处都有生物的影子。同时,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学生会淡化学科偏见。学习的同时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生物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这样更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
二、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就目前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而言,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生物知识学习更有利。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会更和谐,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营造更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情,可谓教学相长。课堂中,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探究。同年级学生之间,甚至不同年级学生间可以适当交流。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在平等地位上进步,这样紧张的学习氛围、升学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摆正学习探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实验课程教学
在教学氛围得到改善的同时,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改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关注高中生物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两个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感性学习资料出发,在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逐渐获得理性认识,然后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对生物课程应该越来越重视,提高实验室的配置,引入先进设备,关键是配合专门实验员。教学中,理论课程教师要与实验教师互相配合,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验研究学习,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得出探究结果之后,安排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硬件设施好的学校可以组成调研小组等,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适应社会,拓宽学生的眼界,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育改革趋势中,高中生物基本教学方法是在课程开始之前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师生在共同讨论中提出假设,然后有所猜测,接着就是设计实验过程,进而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最后得出实验结果,验证问题假设,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当然,高中生物课堂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更鲜活。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相关联知识进行对比学习。
四、总结
当然,多媒体技术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它的出现并不能取代教师。多媒体技术节约了课堂时间,简化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同时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在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合理有序高效。
作者:裴绍坤 付雯澜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中学
参考文献:
[1]程莉,程仕萍.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2-23.
[2]王艳.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229+231.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要]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变化及遗传的一些规律。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为以后深入探索生命的规律打下基础。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生物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及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以供教学中进行参考。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观察力 教学 方式
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了兴趣,才会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同时也会认真动脑思考,所以首先要注重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讲解还是在实验课上,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注意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细心观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再有,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过问题及悬念的设定,辅以有趣的演示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细致观察的意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使学生的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有了兴趣才会专心,观察才会细致深入,才能在平淡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才能有所获。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持之以恒,使深入观察成为一种习惯。要通过牛顿、达尔文、袁隆平等生物学家的故事告诉学生,伟大的发现是同细心观察及深入思考分不开的,让学生拥有细心观察的潜在意识。如观察田野中蚱蜢的体色变化,能够加深对保护色的理解;在池塘边观察蛙的成长过程,能够强化对变态过程的学习;在农村观察公鸡争斗,可以了解动物的攻击及防御行为……在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进行观察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在思考中得到启发。
(三)观察方法是观察效果的决定因素
观察并不是一味地瞎看,一定要讲求方法,如果不讲究方法,所获甚微,不仅浪费时间,反而会渐渐使学生失去观察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为不当的方法使观察行为变得盲目,使知识点分散,不容易串联,从而影响能力的提高。为了避免观察中的无目标瞎看,教师要注意加强对观察方法的指正,要结合教材的进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指出观察的重点。先有目标,然后再有所侧重地进行观察,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四)注重学生在观察时动脑发现问题
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因为有了思考,才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寻求解决方法,寻找答案,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能加深学生对所观察事物的了解,从而对其进行探索,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观察马铃薯块茎与甘薯的块根,虽然都在地下生长,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除了两种不同生物各自属性不同外,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这样才能认识到块茎和块根的不同,使学生知道: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相似,但实质却有不同,提高其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在以后的生物课学习中能够更求甚解。
(五)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生物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动手边观察,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其学习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合理的实验布置,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原理,进行思维拓展,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益处。在实际观察中,还可以纠正一些学生固有的错误认识。比如观察蝙蝠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蝙蝠的生理结构,教师再将其与鸟类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蝙蝠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不属于鸟类。从而避免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天上飞的像鸟的动物都是鸟,还有别的可能性。
二、关于高中生物教学转变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策略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方式。过去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生什么,知识的传递基本以“填鸭”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接收知识,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有了改革和创新。在整个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角色、行为及方式都要发生转变,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心点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助其养成独立的人格。
(二)教学技能提高的策略
不论哪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引导。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综合的,它由反思、评价、课后辅导、作业批阅、课堂讲授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组成,因此,教学技能的提升是这六个方面综合提升的过程,既有独立性又有互联性,每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方面不足就会成为整体的短板,导致教学技能无法提升,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教技能,教学互长,不断反思、探索和提高,通过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
实践出真知,特别是生物学这门学科,与生命直接相关,而且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如人口、环境、生态、医疗等等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理性方面及感性方面都有深刻的体会,加深理解,这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开发都十分有益。比如在学习“生物进化论”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及学生自身的一些生理现象。将生活实际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生物学科的亲切和实用,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效果。
(四)课上及课后的问题策略
学和问密不可分,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后,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甚至很少提问,即便不会也不主动提问,这对于学习来讲是一种障碍。问题意识薄弱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处于隐藏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要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问题意识薄弱情况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进而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调整。首先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慢慢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其次要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强化,增加实验课程,促进学生亲自动手,自主学习,在实验中观察、质疑、提问;再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提问的欲望。
三、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各学科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入。对于学生而言,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动手解决,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师而言,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学技能,转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起引领的作用。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在生物教学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者:刘玉昆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激励策略应用研究
摘要:
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其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众多学者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学习动机会直接体现在学习的效率上,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激励的政策使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保证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激励策略 生物教学 应用
引言:
生物科学能够称得上是当前最前沿的学科,属于是现代的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生物的结构、功能以及一些生物发展的规律。由此可见,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采取激励的策略,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有效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保证了学生的能够可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提高。
一、采用成功激励,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成功激烈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的生物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能够更加明确地体现成功激励。学生在亲身动手操作实验的时候,可以进一步验证生物理论,体会到许多生物学家在进行实验时候的快乐,从而激发内心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取得了成功,就会获得更多的快乐,这样在记忆知识的时候也就会更加深刻。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情绪力量会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成功,这样其探索的欲望也就会得到激发,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会有效增强。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
二、进行暗示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高中生来说,暗示激励的方法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对于越来越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传统的直接表扬的方法对于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激励作用了。通过有效的暗示,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信。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地学习,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这样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暗示买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一个动作或者眼神就能够明白教师的意图。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准确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与学生一些表扬的暗示,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从而有效提高其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回答的不是十分流利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与学生一些鼓励暗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支持,从而有更多的动力进行学习,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树立榜样激励,起到表率作用
榜样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一旦学生心中有了一个榜样,那么学生就会进行一些模仿,无论是衣着还是发型。但是学生对于这些榜样在背后的努力就会知道的比较少。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名人背后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些教师自己在青年的时候努力学习的情形,从而使学生能够找到一个奋斗的目标。同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给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中间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保证学习的积极性。
四、确立目标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
目标是一个人的指路明灯,只有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在学习中有着不竭的动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确立目标,或者确立不同类型的目标.学生确立目标以后可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高中的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自觉性,所以,老师只需要及时提醒一下即可。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能力现状,制定近期目标为主,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一个个目标,就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功越多,信心就越大,就可以不断刺激学生不断向深处向广处探索。
五、创设竞争激励,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众所周知,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而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运用竞争激励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激励意识,提升的竞争能力,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表,有意识的创设竞争情景,设计竞争途径,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竞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为今后的社会大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将班内生物学习好的同学与成绩较低的同学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两人小组,并由生物课代表来记录期中和期末后的成绩,看那个小组的成绩提高的最多,评选出最佳搭档,并颁发出最佳搭档奖。通过这样的竞争激励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采取这种激励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品质都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这样的前沿学科,学好生物知识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生物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激励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获取生物知识。通过有效的激烈政策还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教师也会因此更加受学生的欢迎。所以,同时还要求教师在使用激励策略的时候应该采用正确的激励理念,拥有良好的心态。教师在每天教学的时候应该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最终使其能够真正的成人和成才。
作者:马毅兵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回民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激励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王娟.高中生物课堂动机激励策略教学初探[D].扬州大学,2014.
[3]安梦晓.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4]厉晶晶.基于激励策略培养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
[5]唐谨丁.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6]王晓睿.激励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4,23:96-97.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激励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高中生物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励教学则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教学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措施,深入发掘高中学生的内在潜能,以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深入对激励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讨,为高中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自我定位,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高中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让学生在知晓其成绩的同时,找准自己的定位,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生物学习情况;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具体到单元学习目标、章节学习目标,让学生完成初级阶段的学习任务后,获得成就感,并以满腔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以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细胞工程》为例,某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表,将细胞全能型的相关概念、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等作为整体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学习专题,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有目的的生物教学;该教师要求高中学生将细胞全能性的内在含义、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组织的培养过程及动物细胞融合作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公正评价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另外,当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该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生物知识表格,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完成各空缺部分的填写,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消化已学知识。学生在补充知识表格内空缺部分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旨在让高中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填写后,学会触类旁通,加深其对各知识点的认识或记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我评价,适当调整目标
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制定后,须高度关注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适当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某教师在讲解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章《身边的生物科学》时,首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人类正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健康问题,提出“癌症给人类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癌症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等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就教材内容进行讨论,继续探究新知。教师在提问环节,注重并准确把握了所提问题的难度系数,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难易度不同的问题,重视对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提问,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该教师始终以点头或微笑等身体语言,示意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并给予适当点评,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该教师结合所学知识,适当调整问题难度,可要求学生根据一系列信息或资料,将城市癌症死亡率与农村癌症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农村癌症发病率远大于城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引出“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后,围绕“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该治疗方法的具体过程及目的。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囊括“基础练习题”“拓展习题”等多层次知识内容,以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尽可能地完成一系列练习,实现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批注,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举一反三,脚踏实地地学习生物知识。
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同,其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针对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生物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定期开展个别学习辅导。首先,教师应借鉴生活实例或经典案例,激励学生不放弃,不断坚持与努力,并将适用性较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传授给该类学生;其次,自信心是学生整个求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素质。高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其个体差异性,严禁差别对待或在学生回答错误时直接打断、严厉喝止等教学行为。例如,某教师在《生物科学和我们》这一课的教学中,巧用三维目标教学法,让学生紧扣自身实际生活,找出对应案例,举例说明人类生活与生物科学之间的关联性。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快速地收集了相应资料,并快速作答,而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进展缓慢,欠缺有效的信息整理和甄选方法,迟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并没有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一笔带过,而是让已经找出答案的同学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来帮助这类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除此之外,该教师还利用课外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让其循序渐进地形成独特的思维方法。此外,对于平时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教师应当给学生二次测试的机会,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根本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激励语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准确把握激励程度,协调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确保激励行为的公正性,确保生物教学课堂的稳定、有序进行,致力于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苏芳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一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课程改革反思
摘要: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历时数年,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也存在教学深度难以把握、探究活动难以落实、课程评价难以实施、课程选择难以自主等问题,因此,要在政府层面、学科层面、教师层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课改深入推进。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Michalell.Posner)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论断。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最早认为,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对于教师来讲,反思非常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者认真反思如此重大的教育变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
(一)教学模块概念的运用
生物教材不再像过去那样称全一册、上下册,而是分成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易于教师设定明晰的教学目标,整合相应的教育资源。既便于学校进行课程安排和管理,又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进行选择,增强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高中生物六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有学科内的逻辑联系,开设顺序也可选择,方便了教和学。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都有学分认定的过程,学分认定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从课程层面来看,教材各模块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要素体现完整。
(二)三维目标意识的加强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如明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根本区别、知道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确立了以生为本的目标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等。教师的教学的三维目标意识进一步加强,改变了过去那样只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生物学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还关注学生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以及生物学学习应掌握的一些学习方法,并注重学生对一些生物学科思想、生命价值情感、生产生活价值的感悟和积累等,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化、立体化。
(三)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新课程重视学生成长的发展性、过程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1〕。教学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设定。生物学科的教学的过程性学习非常重要,如生物学科的实验多、学习实践活动多、科学探索成功的例证多,要想学会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归纳分析演绎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在学习、内化中增强科学素养、领悟科学精神、涵养科学情怀;生物学的知识非常丰富,学生只有经历自主梳理、网路建构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为知识的应用打好基础。
(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发现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生长素的发现等事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对比、学会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染色体数目的最终确定、促胰液酶的发现等事例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质疑创新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很好作用;遗传病的调查、生态模型的构建、微生物的培养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接触社会、关爱自然、学会观察进而探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生物学科的特性之一就是生命性,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习主体———学生的生命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教学不仅目标的设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也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特别是生物学中的实验探究、科学研究的历程分析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并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高中生物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实验探究之外,还有很多实验数据、实验结果也适合进行阅读分析探究,如分析能量流动规律的赛达伯格湖、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构建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多,分组、分工、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精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学习节奏的把握及点评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生物学科知识点多,接受式学习仍然是必要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目标全面达成的关键。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适时适地地选择应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七)课程评价方式的完善
一是用学分管理课程,强调学习时间的保证、学习内容的覆盖、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质量的高低,体现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合格性和全面性。二是强化过程性评价〔2〕,关注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强调评价的即时性。四是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综合性。
(八)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
长期以来,生物教学使用的教材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种,没有其他的选择。课改后教材呈现多样化,有的地区选用苏教版,有的地区选用人教版,但无论选用哪一版本的教材,考试说明只有一个,而考试说明是遵循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时也都是遵循国家统一的学科课程标准,只是组织的素材、呈现的方式和设计的活动不同而已,在教学中,教师逐渐习惯于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主,并参考另一版本的教学素材,并且树立了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某种教材来教的观点,最核心的还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九)学科前沿知识的渗透
新一轮课程改革生物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存在问题、引发的争论等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如《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的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胚胎干细胞、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等内容,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木村资生的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生态工程建设的模型、精准农业等知识的介绍,即便受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限制,有些新进展不在正文内陈述,会在后面的继续探究、知识海洋等栏目内介绍。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步,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
(十)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展现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和管理方式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教学的技术和手段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让一线的生物教师深感专业成长和发展是那么的紧迫、那么的急需、那么的重要,要自觉学习、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深化、在深化中超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实践困境
(一)教学深度难以把握
由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正文后面有不少拓宽和加深的内容)、不同版本教材组织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生物教师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有较大的困难,如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复制的区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到底应讲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进行深度挖掘、是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隐患等很值得研究。
(二)探究活动难以落实
新课标教材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活动难以落实。如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材料鸡血的采集是一大困难,SARS后菜场禁止活禽宰杀,何来鸡血?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由于受超净工作台数量的限制,要想人人动手来完成此实验是需要很长的周期的;一些课题研究,限于时间、高考压力、评价导向等因素,很少有学生肯在这些方面有过多的投入。(三)教学课时难以保证生物教材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设定为36个课时,而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需要完成且比较费时,即使36课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受生源质量、教学内容和作业处理等的制约,完成实验是非常紧张的,更何况现如今假期颇多且不允许补课,要高质量地完成模块教学任务是有很大难度的。(四)课程评价难以实施新课改评价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由于学生的数量多(多数每班54人),生物实验时教师对那么多学生进行评价是很困难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多而繁琐,生物教师带的班多,有那么多的作业要改、那么多的学生需要辅导,还要备课、准备实验等,过重的负担很难让教师坚持下去。
(五)课程选择难以自主
由于我国高中办学的体制和机制的限制,高考及选拔人才手段的单一,目前虽大力提倡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而实际学生选择的空间却有限。如选考生物的学生按照江苏省高考要求必须选选修一模块《生物技术与实践》、选修三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别无他选,因为高考除了考必修的三个模块的内容之外,还会考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没有选择性的内容。再者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均有限,学生也很难选到高质量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六)课程理念难以深化
课程改革之初的培训轰轰烈烈,但其后的学习提高要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相当多的教师因受艰巨的考试任务的限制很难去自觉学习和深化理解,以致对课改理念、方法的领会一知半解。例如,将合作学习简单理解成相互讨论、三维目标理解成三个目标;将生物教材中不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将过于简单的内容用来合作学习;只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将教案上写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措施以及对目标的评价分离脱节,根本体现不出教、学、评的一致性;模块教学只关注教学的进度安排,而不从课程的高度来谋划教和学的安排,等等。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启示
(一)政府层面
1.措施要得当
课程改革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而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有些改革措施必须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如走班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个学校、年级、班级人数相比发达国家是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选科走班无论是课程开设、教学场地安排、考试安排还是教学班级管理等,都会引起相当程度的混乱,如果采用小班化教学,走班的效果可能就会好些。
2.关系理顺当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理顺各种关系,统筹规划,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除了国家提供的课程之外,还要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难度较大的实际,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我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几乎是分设的,有些课程开设的软件、硬件条件不同类型的学校互不具备,要考虑一定基础上的分流,大力发展综合高中。当前不少学校只教高考要考的知识,国家的课程方案得不到落实,配套的教育立法、督导工作应该及时跟进;要研究高考选拔与中学教学之间的衔接、过度和甄别,让高中教学和高校选拔都能得到良性发展。
(二)学科层面
1.要求具体化
学科三维教学目标的叙写和界定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困难的,课程专家要在研究中适当展开并加以明晰,以便给教师有一个参照;教师要明确生物学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具体到每一节的内容,教学的要求有哪些,学生的学科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良好、优秀,学业水平测试各等级具体的要求到底怎样,事先了解到这些,不仅教学的评价有参照,考试的等级要求也明了,教学的针对性就增强了。再者,每一模块就是一门课程,其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具体内容需明晰,实施起来也要强调一致性。
2.关注可行性
学科教材活动的编排要关注可行性,特别是生物实验的材料、器具、场地等硬件条件的配备;过程性评价的项目设计要合理,既要突出重点、关注导向,又要关注评价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也要符合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不能盲目追求宽、广、深,要充分考虑有效落实的各种因素;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学校课程实施的条件等紧密结合起来,要强调有效果、有效益的课程改革。
(三)教师层面
1.善于做总结
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正确认识成绩与不足,正确分析原因与问题,只有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才能改进不足,才能坚定改革的信心、激发改革的动力,从而才能让自己全心全意的、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改革大潮中来,做出应有的成绩,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使教育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勤于抓学习
课程改革永无止境。教师不仅要把上一轮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吃透、搞懂,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成果、掌握新的方法,不断让自己的思想、方法、行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学习的深化离不开研究,要从课程的高度去理解生物学教学,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去思考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去思考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去思考生物学教学的社会价值,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如粮食、人口、资源、污染、健康、医疗等问题的高度去思考如何展现生物学科的巨大魅力等,这些都是值得重视、学习和研究的。
作者:蒋桂林 单位:南京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80.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显得日益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本文根据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就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更新、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方式改进、实验教学开设及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新课程 改革 高中 生物教学
改革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是人类从生物角度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近年来,生物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整合也越来越多。因此,生物教学在高中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为了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适应高中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本人对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所帮助。
一、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
生物学是一门发展极其神速的学科,一些理论和概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然而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时展相对滞后,这就往往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学生不能及时接触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态,吸收生物前沿科学新知识、新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该经常进修学习,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交流,相互学习,勤于总结,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益。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生物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可以作为我们优秀的教学素材。譬如,在讲述克隆及转基因的时候,我们可以以目前热点话题“转基因水稻”为例子,将基因克隆及转化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生物学知识与这些学生身边熟悉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进而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教师要充分能动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并积极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和积累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大部分内容原理和方法都是由教师用文字语言或图片描述,信息来源比较有限,并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往往难于使学生们完全理解和记忆。将先进的电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常常可把原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和概念,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噬菌体浸染过程、基因工程等,可以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当前比较热门的生物学相关的科教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教师最基本的语言表述是授课的基础,板书、板画是授课最基本的展示手段。因此,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图片描述授课合理结合,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抓住高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知识面,顺利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四、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实验教学,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到生物学的乐趣和奥妙。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精心指导,多方位告知学生生物实验中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由于教学条件不同,目前我国高中实验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实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无法向学生开设实验教学,这样严重降低了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因此,个人认为,实验教学将是新课程改革下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
五、关心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前,独生子女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些学生独自解决事情的能力相对较弱,遇到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难事就不知道如何解决,时间久了就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观念。这不仅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宗旨,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六、总结
总之,在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受到重视,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应该不断改进。只有这样,高中生物教学才能跟上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之星。
作者:王洪芬 单位:山东夏津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3(2).
[2]王惠娟.生物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其策略[J].新教师教学,2011(11).
[3]孙庆兴.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13(3).
[4]陈英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思考及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13(3).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整合探究
摘要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融合,为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是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使生物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 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改革当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手段,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应运而生。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将信息技术的动态性、形象化、具体化等形式整合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高中生物知识难点的探究、高中生物教学微观的突破、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丰富、高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共享。
1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模式可以有效地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只做生物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也不应只是被动的学习者。传统落后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可以改变传统倚重于灌输知识的落后模式。将高中生物教学建立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形式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差异特点的发现,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将高中生物教学建立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网路资源与生物知识相互交融,网络资源与教学要素有机结合,物质基础上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信息技术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知识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用仅依赖于教师,可以在教师的有限知识的指导下,主动利用网络进行生物相关知识的无限获取。将生物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进行展现,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虚无为现实、化繁琐为简单、化枯燥无味为丰富多彩,最大程度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主动探求知识的内在动机。信息技术模式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新课改注重学生自身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相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应的探索条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根据自己的思维、条件、兴趣等达成自身个性化的学习,达成创造能力的发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的学习条件,从而达成生物知识的深化认知和理解。
2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整合意识和认识程度肤浅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在整合的内容上产生一定的错误认识,认为只要将计算机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即可达成整合目的。这种肤浅的认识未能达成技术与知识的高度融合,未能将两个独立的整体合二为一。技术第一的错误观点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知识相互整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第一位,未能从生物知识的实际本位出发,导致教学活动突出的是信息技术产生的效果,过度地对生物知识进行装饰和修饰,导致教学内容臃肿杂乱,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结果不理想与不现实。整合导向出现偏差部分高中教师只追求眼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追求学生计算机应用程度的表面化,严重忽略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情感态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主导信息技术的使用全过程,学生依然是附属品,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仅仅是一种形式的改变,未能达成传统教学思想的深入突破。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深度尚浅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开放式、全方位式。但是现存的高中生物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正处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过渡阶段,许多知识内容仅仅停留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和展现上,导致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空谈,传统教育改革没有实质性进步。
3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策略
借助信息技术的内在优势,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丰富、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将高中生物知识的实际内容和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以信息技术作用于课堂教学,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实现生物知识的图、文、声、像的高度集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如在“遗传与进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进化的主要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细胞分裂的动态化,在实际的观察中感受基因突变与重组的魅力,在真切的环境中感受染色体的变异。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选择和利用,使高中生物在教学设计上达成整洁美观、教学视觉上达成生动悦目、教学听觉上达成清晰动听,从而达成教学环境的整体优化、教学效果的整体深化。借助信息技术电子平台,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高中生物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进度与程度越来越深入,导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显浅,信息技术无法达成师生之间情感的共通。所以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感情线为基础,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情感攻陷策略,为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积极向上的心理基础。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通过信息技术创建电子交流平台,向学生传导多样化的反馈信息,与学生及时进行了解与沟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等平台与学生进行生物知识与学习情感的沟通,对回答正确或操作适当的学生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出现偏差的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以此奠定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引导自主协作学习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主要体现在于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这两种技术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的外部条件与高中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相整合,为学生创造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网络资源的主动探索,鼓励学生生物知识的内部建构。
4总结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融合、相渗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整合观念,以双面观点看待整合的弊端与进步,以学生作为整合的主体,达成技术与知识整合背景下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作者:陈友军 单位:重庆市城口县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锐.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张志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刘云.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