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探析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不足
1.课堂教学和新教材严重脱节。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生物教材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章节之间和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科学而合理地运用新教材,使得课堂教学和教材相脱离。
2.教师引导不到位。
新课改突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另外,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为学生提供了共同探讨的机会。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的讨论环节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并没有深入探究问题的倾向,课堂提问还保持着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因此,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也难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3.课堂上交流互动较少。
新课改提出要优化学习方式,实现双边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加强学习上的沟通。但是,在生物教学中,问题一般都是教师提前设计好的,而且问题具有基础性和理论性,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主动性,生生、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另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即使教师组织了,由于教师不注意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尤其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
4.实验课课时不充足。
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所占比例应该是不相上下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对理论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使理论学习得以巩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实验课时分配很少,另外,生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欠缺,不能满足生物实验课的需求。
5.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德育教育。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新课标形势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是培养人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只停留在传递知识的层面上,也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不应该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走向社会,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二、对新课改下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
要想使新课改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本为中心,过分依赖教材。而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新知,自主去体验探究的过程,所以,生物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另外,教师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进而提升生物学素养。
2.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器皿,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主宰课堂上的一切,学生就是观众,只有听和看的机会。这样的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提倡学生成为发现者、创造者、探究者,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做生物课堂上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例如,教师可以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要求预习,自主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并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解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预习的成果展示出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学习,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3.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学不会,整节课下来“满堂灌”,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很少,受到种种限制。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去发现、思考、讨论,自由地发表见解,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甚至有的学生敢于向教师和教材挑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教师也放下了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主动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一起探究,共同成长。另外,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有的学生走向讲台俨然成为小老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学“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基本检测的结果有什么作用?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规范基因检测资料的使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生物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都是生物学中所涉及的热点问题。高中生物学包含了生命的形成、成长及衰亡相关知识,它在人类生活中不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到此学科和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懂得学好这门学科对社会生产的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学生在研究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知识的传递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联系学生的生理现象,使所教知识更加形象、直观,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总结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创建全新的教育模式,要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结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作者:纪春华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研究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有养成、教养、规范人类行为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内涵。在西方教育中,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的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提倡人人平等的人文精神。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一步宣扬了人文精神,提出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倡导理性主义。在现代人文精神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指的是关注人的文化,集中表现为尊重人、爱护人、重视人。二、高中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科学主义盛行,人文精神衰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子产品、网络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机对话模式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朋友、社会人际交往中,而且逐渐向家庭生活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产品,包括电子词典、MP4、学习电脑等,这些产品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生对价值实现途径认识误区。许多高中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不再采取传统的询问教师和学生,而是通过百度直接查找答案;因为电子产品的介入,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试题的基本分析能力等都在弱化,学生将传统学习方法看做是落伍的学习方式。
(二)自我中心不断发展,同伴合作互助意识下降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过多的溺爱和顺从,使得学生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学生普遍存在自私狭隘,没有同情心,在人际交往中不愿意做出让步。学生的这种行为在传统的教育中通过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学生的自我中心一般能够较好的矫正,学会分享和合作。但是,随着目前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好的竞争,学生不是比学习态度,比个人品质,而是比较家庭背景、比吃穿用,他们功利心强、畏惧困难,他们将个人成就与所处的集体割裂开来,进而不愿意参与到团队协作之中。
(三)享乐主义盛行,道德水平下滑
这一代高中生处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感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变化,却没有经过中国的艰苦岁月。在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抚养下,学生逐渐形成了享乐意识,在生活上追求奢侈,在学习上采取应付的态度。同时也带来、道德水平的下降,如许多高中生不孝顺父母、不尊重师长、不遵守社会基本的公德,缺乏最起码的爱心和同情心,轻视社会体力劳动者等,甚至有些学生出现逃课、违法犯罪等现象,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
通过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读,可以看出高中生物课程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教育、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以及生命健康教育等方面。这些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生物教育中主要以以下途径展开。
(一)通过课堂教学做好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同。例如,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汇总,教师结合九八年洪水、汶川地震、雪灾、干旱等学生耳闻的社会事件创设三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一,回忆九八年洪水的场景,思考导致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三,为什么说“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这三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自然灾害和生活环境的思考,并且对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生态的破坏感到可惜,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了平衡。通过本节课生态工程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考虑到哪些原则和原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如何为生态系统的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离开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因此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例如,在《稳态和环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采用实验“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PPT展示西红柿和黄瓜的图片,思考为什么两者的表现型不同;白菜叶子的内外颜色为什么不同;以导学问题“环境对水毛茛叶形状的影响”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并小组展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启发教学、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环境对生物的影让学生联想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爱德华的故事等。
(三)通过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生物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利用生活中主要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教学是高中生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在生活中通过运用生物知识进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自制模型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积累,准备果冻两只(外形比较圆的)、花生米、绿豆、芝麻(黑色或白色)、桔子、硬纸片、透明胶带、镊子等材料。取一个果冻,撕开封口;若果冻(模拟细胞质)有果仁,则用镊子取出;将一粒花生米(模拟细胞核)放入果冻中央;撒上7、8粒芝麻(模拟线粒体),然后用镊子调整好位置(均匀分散开即可),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在同伴的相互合作中,认识到同伴合作对自我成就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呈现出滑坡的趋势,改变教育方式,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迫在眉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的情境创设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课外教学中学生的不断实践。
作者:韩晶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国家经济进步的人才保障。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科技正在以其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目前已有数据表明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力图把知识转化为先进的科技生产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知识将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对知识教育和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从以往的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观察来看,知识创新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知识进步和创新创造是国家得以强大和繁荣的主要动因,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所以经济实力最终还要以人才作为后盾。
2.国家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从教育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方面入手,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知识素养标准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西方国家开始了新的教学革新———以创新能力为培养重心的教学理念。创新型学习作为当代教育的高标准培养目标。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但转型尚未完成,有待于进一步实施和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知识吸收和消化,学生学习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机械、被动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内容增加而授课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教师想要改变教学方式,但由于内容安排过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很多教师会选择传统教学方法。
2.忽略学习方法的训练。
通过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少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大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甚至是从未有过。一般情况下,教师只会对学生平常学习过程中一些学习习惯进行纠正,例如笔记的记录、知识的背诵等,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的指引和训练。目前我国教师教学指导的整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学习方法指导的意识淡薄,甚至部分教师偏重于如何教的问题,却没有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学角色定位传统,没有深刻意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问题。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知识吸收方面,学校在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教育、兴趣培养以及思维启发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步一改革。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仍然采用的是指定教材学习的方式,选用的教材一般是作者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因此想要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教材的内容就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来体会和思考,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但对内容记得不熟,而且理解不到真正的含义,不能真正获得知识。生物课是一门知识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主地将生活实际与知识相联系,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或疑问,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地解答,促使学生愿意而且能够大胆地想象,发挥创造性思维,如果武断地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否决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训练方面,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作业的布置和检测,选择这种方式就需要教师对习题进行认真斟酌和筛选,不仅要使作业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检测,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作业考核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但习题不能过于机械,灵活的考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散发,引导他们进行问题本质的思考和探索,不被片面的题目所束缚,这也是对教师更高教学水平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奖惩制度,给学生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鼓励学生勤于思考,灵活运用,做到知识学以致用。
四、总结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重点在于经济实力的壮大,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大力支持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的基本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更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改进教学模式,努力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结合生物课程的独有特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从基础上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作者:花春华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一些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新生,往往对生物课程不够重视,部分理科学生还保留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思想。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生物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偏小,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其他科目上,这样经常会使他们在高考中吃亏。
2.授课的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师生之间互动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目前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单纯的靠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学习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必须仅仅跟随老师的步伐,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某些章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多样的授课型式。
3.教学内容设计不够新颖
教学的环节以及教学的内容仍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合理的组织以及新颖在很多时候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足够的创新,缺乏生动的导入,过程也仍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没有考虑如何有效的组织教学内容,更加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在40分钟内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组织设计,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
目前,许多老师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单纯的认为学生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都能够记住,应付考试才能够游刃有余。另外有一些学校由于硬件上配备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实验课程,实验环节往往也是在教室里由老师讲授完成。结果使很多学生对知识机械的记忆,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不够,这样的学习往往就变成了为学习而学习。使学生缺乏足够的创造性,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另外,也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教师的专业水平仍有待提高
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好这门课程,对教师就应该具备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老师出校门、进校门,往往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的转变,更甚至有一些老师自己对于要讲授的知识还没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就进入了课堂开始讲课。另外对于一些老教师往往满足于现状,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对继续学习继续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对于知识的更新不及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老师很难能够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二、针对生物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够像以前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而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应当因材施教,通过老师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称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需求合理、适当的安排学习内容,使他们能够学其所需。
2.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时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对于生物教学,如果采用单纯的讲授法,许多内容不能够表达的很清晰,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比如讲到DNA,中文名为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称为四种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磷酸组成,就可以采用教具、多媒体教学,可配以适当的动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基因的遗传,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哪些基因是显性遗传,哪些是隐性遗传。另外还可以结合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同时也可以尝试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
3.要注意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我们现在很多学生生物考试都可以拿到高分,但是却很难把所知、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学生,是不能够满足未来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学习阶段就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比如在讲到毛霉的时候,一听名字,学生感到很陌生,但是如果把这部分知识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腐乳联系起来,知识就变得生动且结合实际,会想探索真相、乐于学习。
4.注重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现在高考只是笔答,没有考动手实验部分,许多老师在讲到试验部分的时候仍然是讲授。首先从学校层面,就应当对实验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配备标准的实验室及实验器材、设备。另外要设置合理的实验课时,实验课时应当与理论课时穿插进行,在上完本次实验的理论并讲解了实验要求之后,马上就上实验课。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加深对整个实验的理解,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提高他们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5.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应该敏锐的洞察高考的方向,这就对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定期的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名师讲授、去名校学习,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教研室也要开展教研活动,平时交流教学心得,探讨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自身也应该随时进行自学,要想当好好先生,首先就应该当好好学生。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未来不仅需要有理论基础,更需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善于总结、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注重教师队伍的建———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本,就一定能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王莹 单位:辽宁盘锦大洼县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
一、串联知识脉络,生成整体认识
许多同学即便从概念上掌握了生物知识,但是还不能转换成运用能力,是因为他们没能联系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脉络,知识是支离破碎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生成立体思维,构建知识网络,这样才能为迁移成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细胞知识时,我们除了给学生介绍文本知识外,还需要整合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深化讲解。可以设置形象的实验、和多媒体观察让学生完善抽象知识的形象认识;另外还可以让同学们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来拓展和延伸知识。这样设置以教材为切入点,在强化知识印象的同时以点带线,联通知识脉络,最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知识发展的过程完成知识迁移。
二、设置典型问题,构建解题蓝本
高中生物探究的是生命规律,其抽象的理科性就显现出来,于是一些老师就开始利用题海战术来让同学们磨练知识到技能的迁移。其实这是南辕北辙,题海战术不能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往往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造成消极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典型问题,帮同学们构建解答相关问题的模型和蓝本,这样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就豁然开朗了。譬如,在教学《分子与细胞》以及《细胞的生活环境》相关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细胞的生理特性,我就打破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式讲解,通过设置如下典型问题来引导学生以实验的方式形成形象认知,进而通过全面深入思考在体验中完善知识生成和运用:通过网络资料展示1L水和1L0.96%的盐水对于A、B两组男性尿液产生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让同学们根据这个材料进行思考:参照尿液状况联系新学的生物知识,分析一下哪一组是用过盐水的呢?说一说为什么?如此便于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生长点、重点练、专项练,有效提升综合探索和实践运用能力。
三、联通兄弟学科,实现综合运用
现在理科高考综合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不能各个学科独自为战,我们要能在学习基本的生物概念以后能联系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开阔学生视野,帮他们树立综合运用意识。比如,教学细胞周期的概念时,细胞分裂时间和细胞总数计算则要借助数学等比数列求和知识;活细胞内每时每刻都高效有序地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都可借助化学知识来解释,如用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化学知识阐述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概括地说,自然学科都是相互印证、相互联系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生物现象都需要综合知识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因此,生物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设置综合性的课题来驱动同学们去进行自主探索与研究,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引导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的整个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有效实现知识融合和迁移,形成能力。
四、借助媒体设备,实现形象转化
高中教材所学习的生物现象对于远离大自然的学生来说不太熟悉,其探究的微观生物规律更是抽象难懂。囿于课堂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随时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体验,更无法每一个生物现象都在实验室里观察,所以许多生物知识同学们没有形象的认识,无法及时转化成实践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集声、影于一体的优势就有效填补了这个空白,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材料对抽象和微观的生物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立体呈现。比如在教学细胞知识时,我们凭借想象无法认知细胞的形象,即便是通过显微镜也不能观察透彻,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模拟,让同学们观察细胞的结构,生理功能等。由此可见,教学要能与时俱进,能巧妙利用科技手段完善抽象知识的形象展现,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准确地指导,让同学们以形象认知的方式获取知识,发散思维,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融会贯通的知识境界。上面是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对知识迁移能力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探索。
五、总结
总得来说,知识生成运用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要想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得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导同学们们通过体验和实践生成知识,如此才能夯实基础生成知识脉络,及时完善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
作者:高文龙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研究
一、课堂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效益
(一)高中生物的课堂提问能给学生以启示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多给学生以启发,让他们能将新学的知识点与以往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或者为往后的学习做下铺垫。优良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而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乐于自己去寻找、去探究其中的奥妙。经得住学生推敲的提问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亦能鼓励学生,给予他们往下学习的动力
高中的学习压力往往很大,临到期中、期末,学业更是繁重。课堂上的提问就要根据学生的状况来加以诱导。难题和易题要选择性的让学生来回答,这样让不同水平线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此来减轻他们的负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生物课上的提问能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让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大段冗长的生物知识点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下降。这是就要穿插着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氛围,一些有意思的提问既能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们巩固了知识。
二、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点
高中生物的课堂提问的好处很多,所以生物课堂上提问是重中之重。科学有效的问题能起到画龙点睛这样的功效,让学生们顿悟。反之,提出的问题不清晰或者是问题不明确,这会让学生感到困惑,所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也是有所讲究的。
(一)提问固然重要,但问题不在于数量,要注重提问的质量。
要把知识点整合起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多多联想,这样一问抵百问。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能让学生独立地完成问题的解答,诱导学生联系到其他的重点,激起思维的活跃性。举例来说,人教版教材《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中,提及到了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由细胞器来完成的。可以提出问题“细胞质中含有那些细胞器?”让学生们讨论并回答,他们自己去书上找寻比起直接告诉他们更能让他们记住。接着还可以提出问题“是什么保护着细胞器?还有是什么控制着细胞的活动?”以此来让学生们联系此前学习的细胞膜的知识,还能拓展下以后要学的细胞核的知识。一般来说,提问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顺序来。比如,在学习的开始可以提问学生,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是讲遗传的变异性吗?当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最后可以提问学生:这些遗传知识可以用来做什么?有梯度的提问更合理,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问题的提出要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解答。
过于仓促的问题会让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脚步,这样的课堂提问会适得其反。生物的学习要日积月累,需要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自我总结,所以课堂提问要给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这部分思考和总结。但是一些简单的提问可以省点时间,让学生思考一二便可。把握课堂提问给予的思考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提出问题,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表现,给出适宜的时间让他们解除疑惑。
(三)课堂的提问不仅仅要针对教育指标上的主线知识点,也要联系起实际。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许多生物学的奥妙隐藏在其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是为以后的生活做铺路,教师们要循循善诱,多多引导,让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生物学的问题。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可以在课堂之上提出个现实中的问题“变形虫为什么能改变形状?”以此引出生物膜能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和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再如《细胞呼吸》一章中,问题像“人在剧烈运动之后感觉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老年斑的怎么样产生的?”这样交给学生自己去探寻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四)提出问题后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以启示。
高中生物的知识多且杂,涉及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学生们感到疑虑时,适时的点拨和引导是必要的。课堂提问要有所针对性,要将书本的重点内容照顾到。问题要难但不繁琐,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多加思考。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也不要轻易的收手,侧面给学生诱导,直至学生自己将问题答出。这样的课堂提问会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靠,对于学习也会更加地积极上心。
(五)要让学生自己来提问。
课堂之上,一般都是教师按照教案来提问学生。但是,反其道行之,让学生提问,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懂得提问,说明有不知之处,教师解答是举手之劳,还要多家鼓励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学生物是基础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在往后的生物系领域中走的一帆风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习得知识。课堂提问也有利于促进师生情谊,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让学习变得容易、轻松。教师需要多加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让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发散学生的思维,构筑起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课堂。
三、总结
生物教学注重课堂提问,多学善问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让学生的思维能飞跃出书本,向更高的地方迈进,促进思维的碰撞。提问亦是一门学问,用的得法,将能事半功倍。教育在不断的创新,课堂提问也要多加改善,与时俱进。
作者:夏云 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尝试
一、“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思想内涵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习,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造一种“互动、互促、互学、互助”的活动式课堂。通过三步导学案导学,学生不仅知道“我要学”(自主性),而且明白“学什么”(任务)、“怎么学”(方法)、“学得怎样”(评价)。它是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通过“师在教中学、生在学中教”的互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高中新生在初中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也有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在高一新生我们进行了学习行为的调查,从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总结反思、作业完成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次调查发出问卷598份,收回有效问卷593份。从调查情况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几个特点:首先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学生是愿意思考的,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的思考,还有比较多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再次学生缺乏及时复习的习惯,往往是在做作业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才去翻书,做作业的时候不太会挖掘和总结,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学生并不明确作业存在的目的,认为完成作业是一种任务,而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高中生物课“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三步导学”的设计思路是“让教师发挥科学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真正导师”,主要以“导”为学习动力,以完成“导”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即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的少,学生学的多;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由此可见“三步导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操作要领可以概括为“三步”。本文以高中生物教材“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节的内容为例,探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1.课前预习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要做到题目设计有梯度和悬念,并且内容少,容易入手,要在课前发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本学案的学习清楚学习的目标。此外,预习学案还要设计相关的问题体系,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之形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预习学案包括:①三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②有丝分裂的复习;③减数分裂概念及精子形成过程的预习填空、激发兴趣的思考题;④预习后的尝试练习。
2.课堂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堂学习学案文字、格式简单明了,知识呈现清晰,是完成教学设计的重要而效果显著的手段。此学案对学生的认知起到引导、综合、总结和巩固的功能,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具有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作用。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课堂学习学案主要包括内容:①通过列表分析减数分裂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的内涵;②通过图形辨析、概念对照与课堂内化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新名词;③通过自主绘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来解决减数分裂过程学习的难点,并通过图形、曲线的转换使学生能从中找出减数分裂过程的典型特征及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为今后遗传规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④通过课堂学习的自主检测内化知识,及时反馈,调整教师的教学工作。
3.课后反思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后教师通过组织全体学生互检互查,对目标检测结果做出反馈的操作要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结果反馈的操作,一定要掌握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对于教师来说,通过结果反馈的操作,必须对所有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建立检测成绩登记簿将学生的检测成绩记录在册。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的检测成绩,定期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对目标检测的操作,从思想到行动上都真正地重视起来。课堂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当或者是错误的信息。其产生的原因,有来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来自对教材的不同解读,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后都要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学案一般设计的内容要求在10~15分钟内完成,可以选用专门的时间来统一进行,并且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反思学案形成一些总结性的语句、规律或者是解题的技巧,达到能力的提升。通过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总结
总之,“三步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学习认知过程,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将思考贯穿学习过程,真正做到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并且可以使学生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达到终生教育的目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把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从怕学到想学、能学、会学。从不同角度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好高中生物。
作者:陈志鹏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实现方略
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意识,而我们知道,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建立在对已有事物的认知基础上的。同样,问题意识也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提前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并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实验观察活动,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实验操作活动,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等等。当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才有可能向未知的事物提出疑问和挑战,进而逐渐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显著的,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一定的转变。而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中,精心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的实验活动、日常生活谚语等,把问题融入到这些情境之中,学生的接受度会更高,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例如,在教学“酶的特性”时,笔者就给学生做了一组对照实验:用过氧化氢溶液分别与新鲜肝脏研磨液、煮沸后的肝脏研磨液、冷冻的肝脏研磨液、加入HCl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加了NaOH的新鲜肝脏研磨液、蒸馏水进行实验活动,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认真地看老师做实验,当出现一些不理解的实验现象时,学生还会主动地提出很多问题,这时候,笔者就让学生把所提的问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一一讲解。通过这种实验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质疑、提问的机会,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创新提问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提问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进而在思考中产生问题意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生物课堂上的提问都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形式,究竟这种课堂提问的方式是否真的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例如,讲解“DNA分子结构”,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脱氧核苷酸是由什么组成的?DNA分子由几条链组成?碱基的配对具有哪些特点?以上这些问题,学生从课本上可以轻松找出答案,然而这种直观的没有什么思维梯度的问题却很难让学生产生疑惑,学生只能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形成“答案意识”。由此可见,简单的课堂提问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想办法创新提问的形式和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对DNA分子的认识。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很容易在DNA分子结构和DNA遗传物质这两个方面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个时候,学生便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这种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方式一改传统的提问形式,使得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产生了冲突,这样才更容易形成问题意识。
四、积极利用生活常识与生物概念的冲突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然而,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常识在遇到生物概念时却发生了一定的冲突。例如,为什么鲸鱼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鱼类?为什么会飞的蝙蝠不属于鸟类?早上起来是先吃面包再喝牛奶,还是先喝牛奶再吃面包?这些看似早已有结论的生活常识一旦与生物概念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学生的头脑中会产生很多的问号,并且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生活常识与生物概念之间的冲突,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五、总结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渗透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意识的提升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杨丽丽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
第九篇: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生物学知识太过于抽象化,甚至有一些知识问题,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比如,生物细胞特征以及生物生理的变化特点等问题。加之受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的影响,对于一部分高中生来讲,有些问题根本无法理解。对于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如果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是无法降低学习难度的,会使不少的学生产生畏难心态,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录像、动画音乐等手段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直观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师生、生生学习互动。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这一课是讲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明白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主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细胞体之间配合的问题。知识点有些抽象,学生不容易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因此,我利用了动画以及PPT演示文稿等手段将问题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在导入环节,通过动画形式,将动物与植物的细胞结构表示出来,让学生去观察两者有何异同,进而引出问题: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别是哪些结构构成?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得出基本答案。学生回答后,再借助PPT演示出两者的不同,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在进行线粒体和叶绿体比较时,通过多媒体动画,配上背景音乐与语言讲述,生动、有趣、直观,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生活实例,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生物知识的抽象性众所皆知,如果教师也是一本正经,学生学习就更加索然无味。其实,生物课有许多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少的知识可以从生活实例中体会到。比如,人感冒了,是因为受了风寒或者感染了病菌。再比如说,父子、母子的长相,能找到一些相像的部位,这都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生活实例变得鲜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高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从生活现象等方面入手,快速导入新知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下面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这堂课主要是通过讨论“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再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两个实例,了解DNA是遗传物质。在导入思考遗传物质应该是哪一种物质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想起。比如,人类有哪些遗传病,这些病的遗传是由什么导致的呢?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电影片段等元素加入进去。比如,生化危机里变异现象,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课堂丰富起来,所引入的生活实例能够达到可观、可感、可知的程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丰富活动,把握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填鸭式”教法是无法提高学生热情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也要根据学情、授课内容等情况,组织一些学习活动。比如,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不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比如以教学《细胞的分化》为例,这一课的难点在于细胞分化的概念以及细胞全能性概念与实例。首先,进行情境创设,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感知人的受精卵成为胎儿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从刚才视频中,涉及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些细胞学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甚至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将问题展示出来:(1)什么是细胞的分化?(2)细胞与组织的分化有什么不同的途径呢?然后,让各学习小组利用工具书,进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看谁回答得快又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适当地加入活动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率。
四、总结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能让抽象的知识点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中生物老师,要不断学习,钻研教本,并且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巧妙地与所授的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还原生物知识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生物课堂。
作者:徐小燕 单位: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例析概念图应用
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备课中的使用
备课是生物教学的前提,有效的生物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备课.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具备联系性,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是环环相扣的.通过概念图的使用,教师可以归纳整理出教学思路,将生物知识结构展示给学生们.同时,利用概念图还可以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在生物备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活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细胞结构”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来明确教学目标,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展示给学生们.细胞结构大致可以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对于各个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将各个细胞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们.教师首先将细胞结构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给学生们,即是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三个主要内容.在细胞膜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和功能.对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部分,同样利用概念图将其主要教学要求罗列出来.同时,对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进一步细分,按照不同类型阐述教学要求.在此概念图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教学要求也是十分清楚.如此一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简洁高效,有利于生物课堂备课效率的提高.同时,在概念图的备课应用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们,更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要求掌握程度也介绍给学生们,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
二、概念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生物知识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生物课堂需要学生对生物知识做到全面的认识.通过生物概念图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生物知识的细节内容,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将生物知识的层次和意义展示给学生们,从而不断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围绕DNA结构的组成,为学生们制定了如下逐层递进的概念图:元素组成:C、H、O、N、P→基本单位:脱氧核甘酸→单链结构:脱氧核苷酸单链结构→双链结构:脱氧核苷酸双链,即是DNA的平面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在进行DNA分子结构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按照以上的主线,进行该章节的教学.首先是介绍其基本组成元素,即是碳氢氧氮磷.然后是其基本单位,在介绍其基本单元时,教师再进一步介绍其分类,即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对此,教师可以进一步绘制针对脱氧核苷酸绘制列表式概念图,帮助学生认识其分类.然后依次是单链结构及其双链结构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双链结构教学时,按照双链结构、盘旋方式、碱基配对、单链排列的顺序展开平行教学.此时,教师必须详细向学生们介绍DNA的双链结构,反向平行、脱氧核糖与磷酸碱基的交错排列、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等,这些详细深入的生物知识点必须在此时进行渗透教学.最后,为了帮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师可以将其螺旋双链模型展示给学生们,帮助学生得到感性上的认识.在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小概念图的交错组合,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各个概念图体系中,从而绘制出层次清晰、内容全面的概念图.
三、概念图在生物复习教学中的使用
在传统的概念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为学生们绘制好概念图,学生们只需要记忆就好.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将概念图绘制的工作也交给了学生们.尤其是在高中生物的复习课堂上,学生们在概念图的自主绘制过程中,实现了对生物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此,教师必须明确对学生的概念图绘制要求,包含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清晰明了的概念图结构以及准确合理的绘图思路。
作者:戴常青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陈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