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初中生物案例教学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及环节分析
1.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案例教学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在启发特征上主要就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主动探究和思考。另外,在拟真的特征方面主要就是生物教学中,老师所选取的案例均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些案例的编写都是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上加以贯穿的,所以对学生能产生共鸣,这样在现实管理中的问题和情境就能在生物教学中得到探究并找出解决的策略。还有就是多元的特征以及更新特征体现,前者主要是各种客观条件的不完善以及局面的错杂,在案例教学的答案上也不一定是确定的,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后者则是这些案例多会受到时间的影响,所以要能和实际紧密地结合,有着更新性的特征体现。
2.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分析
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操作步骤和环节,从分析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讨论归纳总结,以此来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内容和规律原理等加强了解。从这一方面来看,对初中生物的案例教学在步骤上主要就是先展示案例以及对问题提出,案例教学中的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就必定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故此教师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的典型性得到体会。然后就是对案例进行的讨论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在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随案例加以认真研究,让学生能对案例有一个深刻认识,在认知上存在着障碍时要通过投影以及多媒体进行直观化讲述,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交流,从而引发学生对案例的全面深入探讨。最后就是进行反馈和理论上的升华,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施进行设定,这样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之后就能针对性地设置案例,为以后的教学有效性打下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
将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应用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首先在个人的准备上为能使得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老师要能将案例提前发送给学生,然后对学生提出明确化的要求,学生对案例要能详细阅读,对其中的一些背景和关系等得到了解。再者就是对案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矛盾加以分清,结合实际方法和理论来制订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要求学生对提纲进行分析,从而为小组的讨论做准备。接着就是小组的讨论,可以通过相互交流以及相互启发的方式。最后就是进行课堂的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中心环节,要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得到充分体现。
2.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实例分析
将实验探究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加以分析,通过案例对问题进行引出,但不直接呈现出问题的结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物探究的欲望,并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以及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对实验活动探究。首先是进行案例的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制订计划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总体的评价和回归事实。例如,初中生物课程中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讲解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消化和吸收是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由于初中生在年龄上相对较小,学习以感性为主,所以就可通过真实案例的设置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将案例《“无肠”的孩子》作为背景,然后联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通过案例中的孩子在肠道的坏死等讲述,说明肠子对人的消化和营养吸收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提出问题小肠的结构是否适于消化吸收?然后就是作出假设进行探究,将猪的一段小肠放入盛水的培养皿当中通过用手指抚摸小肠的表面,然后采用放大镜观察其表面的皱襞以及绒毛突起。再结合小肠结构示意图对小肠的特点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小肠有多种消化液,以及充足的毛细血管以及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比较有利。最后就是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这一案例能够看出,和很多的患者相比较而言,“无肠”的孩子主人公是幸运的,通过当前的先进技术以及医生的高明医术能够恢复其健康并重新返回学校。小肠是人体当中比较重要的器官,也是消化食物和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的主要场所,通过此次的案例分析就能加强学生对这一课程内容的深入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对其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的实验案例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生物知识的深化认识,从而为其更加主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刘佳伟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岔河初级中学
第二篇:探究性初中生物教学
一、探究兴趣的培养
利用视听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讲解“种子植物”的时候,因为现在学生对种子植物的认识可能只限于被子植物,而对裸子植物就不会有多少认识,所以在新课开始前,我会播放配套教程里有关“种子植物”的影片和图片,使学生在上课前就能有个全面的认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展示植物标本或者直接去树林里采集植物,对不同植物的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可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手绘以加深理解。还有像讲解“病毒”的时候,我以当年因为非典而改编的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其生动可爱的画面配上通俗易懂的歌词让学生兴奋不已,兴趣倍增,当歌曲播放完后,学生谈论了许多所知所识的有关病毒的事例,也因此后面的教学完成得异常顺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激情被彻底点燃。在学生对病毒有了解的时候,可开展研究性课题,通过实验培养病菌的方法,加深对生物的理解,认识到病毒的特征,病毒也是生物的一个种族,通过在显微镜下对病毒的观察,了解到病毒的运动特征,由此拓展到疾病的传播上来,在教学完成后,可让学生写好总结和分析,如何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降低疾病的传播几率,这才是生物学的真正目的。
二、激发探究动机
情境教学是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1.媒体方式
创建一个视听情境,幻灯片、电视、电影、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其直观认识,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视听情境独特的生动及趣味性,将能吸引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注意力,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这些独特的教学手段以其信息多样化的特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本本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如,在讲“根尖生长”的时候,我展示了其生长过程的动画制作给学生们观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根尖生长的四个区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最直接的问题是:根尖生长中那个区域的速度快?怎样去确定各部分的生长速度?提出问题,自然也代表学生的探究欲望高昂。
2.角色模拟教学
在创建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还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地去尽其义务,并探究一些平时不思考过的问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了一场情景剧,设计多种角色让多个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其中,使学生能够站在自己角色的角度上去探究和思考。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建议
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个知识都需要我们去探究,其探究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也并不是每一个类型的探究目标都是相同的,更不会每一次探究都有所成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因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不仅是学习上的伙伴,还是信息上的传播者与受益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轻松的学习氛围,都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情感背景,使其在探究学习上充分发挥潜在的智力。教师不可以随意干涉学生,要努力营造民主氛围的讨论。在一个民主国家,平等、轻松的环境对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造力必不可少,在和学生交流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给予其相应的认可及鼓励。
2.开放的课堂环境
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开放的,不仅是问题上的开放,还要有过程上和结论上的开放,更要有教学内容好人方法上的开放。开放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学来源不能仅限于教材,更不能拘泥遵守于教学材料,要适当地添加新的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参与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即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灵活结合学生本身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3.课内外同时进行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注重课内外的时间安排。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后作用并不明显,主要还是要依赖课内的学习,但课内的学习毕竟有限。通过不断地探究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课内与课外学习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探究活动决定学生在学习上会更多地依赖于课外的学习和锻炼。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生物实验也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教师只在实验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在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时,一定要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实验,合理安排对照实验是生物研究的重要方法,帮助学生科学做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自主研究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加上生物课本身就是以研究为主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开展生物研究性课题,帮助学生更科学、更高效地学习生物学。
作者:张桂芹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老师要把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成几个部分依次实施。首先是观察目的和任务的明确。只有明确观察任务,才能让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有轻重点地去进行观察,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观察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在脑海中烙下深刻印象,在观察实施前,老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分析观察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比如说,在观察叶的下表皮的这个观察实验中,老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确观察任务,调节好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下表皮并且调好焦距,让气孔在视野中央呈现。明确目的和观察任务能够让初中生物实验中的观察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没必要浪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样观察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和数据,往往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观察方法,不同的观察方法是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做出改变的。作为初中生物老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对观察方法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1.观察记录法。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得到一定的观察结果或者是数据。这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点滴的记录。尤其是很多随着时间变化的实验,更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记录能力。比如说,在“观察唾液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中,当学生们在向加热过后的两只试管加入碘酒时,需要学生们明确记录下观察中试管内的变化,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2.反复观察法。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实验并不是一次就能得出精确的结果,为了得出更加精确准确的数据和结果,这需要广大初中生物老师要培养学生们反复观察的能力。很多学生中在观察过程中比较没有耐心,觉得一次观察到的东西就是权威的,绝对的。但是很多时候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是一个步骤上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所以说,在生物学习中,学生们的反复观察能力需要老师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综合实力是相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就在于,每个学生的观察特点都是不同的,同一个小组进行一个实验,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数据采集,材料准备的时间,还能够互相监督和检查,避免实验步骤出错,在观察过程中国,学生们可以把每个人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记录,从而共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同一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观察能力。
3.比较观察法。
有观察就会有比较,在观察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对比试验以及对比观察。对比试验是两个相似的实验之间进行观察比较或者是同一实验不同观察者之间的比较。这样的对比过程更有利于学生们发现自己观察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兴趣
学生们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观察水平,观察能力,还是对学生们观察时的耐心以及细心程度进行了一定的考察。所以说,初中生物老师在提高学生们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兴趣,用兴趣支撑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比如说,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多用鼓励语句去鼓励学生,用委婉地方式指出学生们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在实验观察中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自信和学习兴趣。作为生物老师,还可以变换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比如说,在课本中出现难以用实验进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征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另外,和谐的课堂和师生友谊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重点要素。如果学生们在课堂观察中总是保持一种紧张消极的心情,那么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定是不高的。所以说,作为老师,一定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作为学生,也要积极配合生物老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作者:刘春林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张家坪九校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激趣教学
一、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决定着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就得高度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使其精彩、生动、有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饶有兴趣地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各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然后依据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合理、适时的选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展现了几张现代类人猿的照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我向他们问道:“通过比较和观察,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有!”“那么,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是不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如果是,又是怎样进化的?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一探究竟!”如此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顺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举多得!
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生物知识的趣味与作用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常常是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教与学完全分离,本应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也由此变得呆板无趣。其实,生物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它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进行这一学科的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趣味与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觉得生物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觉得富有乐趣,乐在其中。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消化和吸收”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这样的现象吧,比如有些人天天吃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却怎么也吃不胖,有些人就算天天粗茶淡饭,都会发胖。还有,我们经常说胃不好消化不好,那么是不是说胃就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呢?”听完我的问题,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纷纷摇头,“还有,我们每天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那么食物中究竟有哪些营养成分?它们是通过人体中的哪些器官消化的?消化后的食物又都去了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极其贴近,立刻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生物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趣味和作用,从而满腔热情、满身愉悦地投入,为这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焕发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对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改进和完善,我们还应将其拓展到课外教学中。因为周而复始的课内教学,肯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我们除了每周固定的课内教学,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此,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感受生物学习的无穷乐趣,进而焕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之后,我就把学生分成了5人一组,每一组选出小组长,并且做好分工工作,然后,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在课下对学校中的学生进行随机采访、调查,询问他们在平时都常吃哪些食物,然后,依据所学的有关无机盐、维生素的相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又比如,在学习了“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如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将其制作成PPT课件,课堂上,选取一些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课件,要求课件制作者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讲解;另外,我们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用具,如浸泡过的小麦、大豆、清水、喷壶、废电池浸出液、培养皿等,让学生做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有关实验。这样,我们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总之,通过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开展,我们能有效改变学生对生物学科枯燥乏味的印象,使学生对其焕发浓厚兴趣,并促使生物课堂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认真钻研课本教材,积极探究学生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使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学变得精彩、有趣,让学生愿意学生物、爱学生物,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对生物学保持持久的兴趣,且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投入。
作者:黄繁雄 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家庭资源应用
一、家庭动植物资源巧利用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包括动植物。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植物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我们吃的蔬菜、养的花草。对这些植物的生活习性只要用心就可以进行观察实验。比如在学习苏科生物七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生豆芽”,美其名曰“豆宝宝成长记”,并写出观察日记。有的学生成功了,豆子长出了长长的芽;有的学生失败了,豆子变黑变软最后腐烂了。简单的“生豆芽”活动充分说明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学生由此也明白了“豆芽菜”能上桌也是不容易的。再看家里的花草,为什么有的人家花草养得非常好,而有的家里花草就养不活?这也说明环境和外部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芦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居家植物,但是我们要了解芦荟是不喜水的,如果不停地浇水,最后就会烂掉。厨房里的蔬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叶芽结构,绿色植物的生长条件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并查找资料解决疑问。如春天里的大白菜放在厨房里不用管,也能开出一朵朵小黄花。学生在观察时,兴趣非常高,从而提高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于动物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金鱼、小鸟等小动物,还可以借助家长宰杀禽类鱼类时观察动物内脏机理,了解肌体构造。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
二、餐桌营养膳食分析利用
学生最感兴趣的家庭资源是餐桌上的食物,而膳食营养也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用餐时,只关注食物是否美味,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不关注。学习生物内容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回家观察餐桌上的食物,看看哪些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哪些是不喜欢吃的食物,然后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去分析验证,有利于以后合理膳食。经过统计,大多数学生喜欢吃肉类,喜欢吃鸡肉的学生最多,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吃青菜和豆类食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结合苏科七年级上《合理膳食》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饮食习惯对身体影响的重要性。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是不健康现象。科学的饮食习惯应该是多样化摄入食物,粗粮和细粮要搭配适当,荤素都有,青菜水果要加量。学生把自身的饮食习惯与教材中的科学饮食相对照,给家长提出了很多合理化膳食的建议。在学习苏科版《饮食与营养》中,学生了解到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油脂在纸上会留下油斑,蛋白质遇热会凝固,食物中的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无机盐是烧不掉的食物残渣。学生学习了本课内容后,回家检验馒头、鸡蛋以及花生。馒头里的淀粉较多,生鸡蛋因为加热由液体变成固体,花生仁放在白纸上用手按一下会留下油渍说明花生含有脂肪。学生之前对这些现象只是了解表面,对深层的生物学原理并不理解,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从家里的餐桌上也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家庭影视资源知识补充
学生在家里比较喜欢看电视,老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有关生物知识的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比如生动形象的《动物世界》,经过解说员的介绍,学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在科技更加发达,一些3D影视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七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本节要学习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学生也知道人要有足够的能量才可以保证学习工作的需要,但是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是看不见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弄清楚。比如,人在能量缺少到什么情况时会出现晕厥现象?在什么情况时器官会衰竭死亡?怎样才能保证人体能量的正常供给?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有着较高的探究热情,能够主动上网查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理清能量的消耗与补充的最佳结合方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答案,可以增强自我成就感,有利于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很多学生在查找材料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如在“呼吸频率”的查找中,学生不仅了解呼吸频率与能量消耗的关系,还得出动植物的呼吸原理,延伸到晨练的环境条件。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无形中就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初中生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学校,回到家以后眼里所见的也都是与生物有关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够用心观察,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就成为生物学习的有效补充。生物教学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用生活中的简单资源解释生物学中的现象。用家庭影视网络资源拓展延伸课外知识。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学习生物,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转移,学生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中不断获取生物学知识。
作者:王倩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方法
1猜谜语方式导入课堂
作为初中生,他们仍旧保留着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而猜谜语则符合初中生的天性,是他们较为喜爱的导入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卵生动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个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由谜底鱼引发学生对卵生动物的学习。再比如学习两栖动物时,给出谜语“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猜谜语这种导入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2讲故事方式导入
在初中生物课堂导入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知识学习,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形式。通过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节课时,根据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笔者向学生讲述:“有一个女孩叫徐秀娟,她从小十分喜欢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故事讲完之后,我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感受,由此引入本课学习。
3对比方法导入
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导入,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然后进行类比分析。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结构层次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析动物的结构层次导入。在学习哺乳动物时可以跟学习的卵生动物、两栖动物进行对比学习,使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学习产生比较性。
作者:曹兴彬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