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论文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变化的幅度、变化的规模以及变化的趋势单靠口头描述是难以达到的,只有通过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才能使生物的繁衍过程得到准确印证。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的章节时,细胞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是生物的组成元素,肉眼是观察不到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裂以及生成过程,使学生以动态化的参与静态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理性知识与感性实验之间的联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指导。

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教师要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学习的理念,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当前教育改革下,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配合。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赋予生机、生动活泼的生物学习。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活动有效开展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课堂观察、课间互动以及课后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能有效促使学生转变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严厉形象,使学生在与教师的融洽交往中逐步建立起对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二、开展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探究性教学是指,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学生基于一定的问题设置,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主动索取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探究性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生物学习中,能够起到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明显的自主性、能动性,在此情境下开展的学习的活动,往往能够达到超出预料的学习效果。在进行细胞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先不向学生介绍这一原理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原理。

教师可以首先列举一系列的生活常识,例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嗑一段时间瓜子后,会觉得嘴唇发干。家长在腌制咸菜时,明明只往缸里放了菜和盐,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缸里会出现一些水。卖菜的阿姨通常会往青菜上洒水,说是能够保证蔬菜新鲜。在显微镜观察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小心把实验切片掉在了地上,由于切片不能沾染灰尘,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的准确性。但有些学生并不在意,认为这点问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可以对于生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探索。面对这种状况首先必须以教师善于观察课堂发展动态为前提,只有教师对学生实验举动的密切注意才能使问题得到及时发现,进而教师要以和善语气与该学生展开谈话,教师要表示对此类事件的理解,实验失误是常有的事,哪怕是位于生物前沿的生物学家也都有过类似实验失误的经历,对于初学实验操作的学生来说更是很寻常的事情,使学生心情得以宽慰,使学生从实验失误的阴影中得以解脱。接着教师还要对学生开展继续努力学习的学习动员,在教师的关爱和支持下,加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信心。

三、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全新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来源于生物学科操作性学习的特殊要求,也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因素的要求,当前的生物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探索热情、自主学习热情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各式各样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多感官联合并用学习,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对于锻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性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永林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初级中学

第二篇

一、案例的选取及运用要求

如果案例涉及的生物知识比较简单明了,学生阅读后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结论,教师便可要求同学自我思考分析,然后和同学分享交流。而如果案例中涉及的生物知识相对复杂难以理解,学生无从下手,此时教师便可要求同学之间相互研究探讨,交换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在讨论中要求学生要敢于发表自我见解,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②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都以严肃庄重的形象出现,使学生对于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害怕出现错误,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等问题是我们当今教育的痼疾。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自由探索的想象空间。③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情感交流是教学讨论的本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以往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民主地参与到其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切不可以命令的口吻发表言论,而应在讨论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具体实例

首先,教师向同学们呈现具体案例。美国曾经做过一个名为“生物圈2号”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离开地球人类还能否生存。这个完全封闭的实验基地耗资大概2亿美元,它以钢架作为该基地的主体结构,外层为玻璃,占地约1.3×104m2。从远处望去如同一个大型温室。温室里有田地、草原、池塘,甚至还有微型“海洋”,在草原上放养着不同种类的家禽。从1993年1月,8名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家人入住“生物圈2号”,科学家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饲养家禽,耕种劳作,过着像我国古代社会里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在他们生活的两年中,只能得到类似种子的物品,剩下所有的物品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能源取自透过实验基地玻璃层的太阳能;氧气依靠自己种植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粮食由自己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来源于自己饲养的鸡、鸭、猪等家禽;甚至于包括实验室里的温度和气候,也完全要由自己控制。

总之就是要尽可能地模拟地球的生物气候。但是实验情况却不容乐观。科学家们在一年以后就几乎撑不下去了,只能靠吃种子勉强度日。无奈提前撤出实验室。但在此之后更令人想不到的是,3年后的“生物圈2号”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量增大到足以威胁人体合成维生素,这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然后,让同学分析和讨论生物案例。①“生物圈2号”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分析它与我们现实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③想象并描述科学家们在“生物圈2号”一天的生活。④分析导致此次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⑤谈谈你对此次实验结果的感想。接着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教师要做好记录。

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以案例内容和学生的讨论为基础进行总结。

三、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课中的应运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扭转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的教学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由被动接受课本知识转为主动积极地探索,并能将所学到的各种知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通过教学案例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作者:张艳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