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与之前所学的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又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还是下一节《人体废物排出》的结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本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对于指导学生的生活而言却很重要。所以,以“肾透析”为情境创设的主线,利用有效问题,指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思考内化生成新知识,最终将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构建模型和分析总结等方式呈现出来,并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渗透落实各项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了解人体结构的同时,指导其关注自身以及家人的肾脏健康,促进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而使学生各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并不冲突,相反,二者有机结合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以肾透析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模型观察与教学视频的观看分析,能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培养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生命观念)2.通过制作模型熟悉肾单位的组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探究、科学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肾脏健康,形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意识,并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播放关于“肾透析患者的日常”和“慢性肾衰竭早期症状”的视频,简单介绍需要进行肾透析治疗以及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引出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出示泌尿系统的模型,提示学生根据课本74页图11-1,快速识记泌尿系统的组成,对照模型说出各结构的名称及功能,比比谁最快!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引发肾衰竭的原因不一定都来自泌尿系统本身,糖尿病和高血压也会引发肾衰竭。设计意图:利用模型观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3.从宏观入微观,模型构建。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为什么70%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肾透析,并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观看,讨论展示分享:①肾脏的位置在哪里,主要由哪些结构组成?②利用本组课前制作的模型,详细描述肾单位的结构及各结构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抛出新问题,制造新的兴趣点;通过视频观察后的讨论总结,培养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模型的制作研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能提高其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而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培养学生乐于并善于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思维碰撞中,寻找创新点;最终于全班的表达交流展示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集成提升,渗透情感目标。及时评价学生的展示,提示学生注意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与其他身体部位(比如肾小管附近)的毛细血管网有无不同?学生通过简单的分析对比得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两端皆连动脉的特点。将话题引回肾透析,出示肾透析的原理图,引导学生分析,肾透析仪相当于代替了肾脏的哪部分结构。(为下节课“尿液的形成原理”学习埋下伏笔)出示除肾透析外,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播放视频“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及本节课所学,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方法能够有效维持肾脏的健康?(通过展示,最终能够在全班形成共识)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制造新的兴趣点,强化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通过各种实例进行生活指导,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实践反思总结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除了落实以上各环节外,贯穿始终的多元化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评价不仅仅要从知识的角度入手,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等方面(如,合作交流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只有将评价合理地利用起来,结合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才能更有效地点燃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
作者:刘静 单位:兰州东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