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社会责任素养;教学情境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生物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生物教育教学在高中生社会责任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如何切实落实高中生物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一直是广大生物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概念
社会责任素养是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的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是学生在进行生物科学探究、形成生命观念、培育理性思维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与认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从而学会理性解释与科学判断,并促成学生有效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等各种生物学问题时应有的担当和素能。社会责任素养的具体内涵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①了解和认同。教师要使学生认识有关生物学领域的社会议题,支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并珍爱生命、敬畏自然,以及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意义。②关注和学习。教师要使学生热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生物相关主题的交流学习,理解健康生活建议;远离、拒绝,科学掌握传染病防控常识;深度学习生物技术和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与正确行为。③辨识和实践。教师应让学生熟悉生物科学知识,善于辨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科学制定合理健康的生活方案,踊跃参与当地环保宣教活动、社区志愿实践、生态多样性保护行动等,身体力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④评价和反思。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双重作用,客观分析其造成的影响,评价各种生产、生活行为,并积极开展总结反思,学会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学生提升生物学习实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促进高中生社会责任素养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结合本地区情,利用生活社区资源,踊跃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这样有助于开阔其学习视野,提高生物学习成效,实现生物教育教学目标。而拓展生物学习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责任教育,能促使学生积极关注生物学科领域的各类社会议题和生命现象,摒弃封建迷信和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学会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关于食品安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各种现实问题,加强探索思考、讨论学习、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成为自觉关爱生命、关切社会、关注环保,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二)助推生物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当代的生物教学不再仅停留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维目标的达成,而更加注重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变,要求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等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尤其是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关键,更需要教师落实于具体学习进程和鲜活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热心参与实践学习活动和践行环保实际行动,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整合教材资源,丰富社会责任知识
生物课程教材中蕴含极为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是优化生物教学、实施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课内外教材资源,梳理、整合、利用教材中体现生物学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学习,掌握更多的社会责任知识,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素养,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为社会责任素养培养奠定知识基础。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整合课内教材内容,归结社会责任知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图文资料等正文内容和辅助栏目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点,对学生积累生物科学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问题探讨”“科学家访谈”“信息链接”“思考与讨论”“科学前沿”“资料分析”等辅助栏目,为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关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人类遗传病和濒危物种保护等知识,学会辨别生物学问题等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利用教材中“SARS病毒、艾滋病毒”等案例素材指导学生掌握关于疾病防控的知识,使其更好地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利用“发菜”蓝藻的案例了解保护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资源的知识和意义。又如,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孟德尔遗传定律”“摩尔根实验”等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学习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的遗传现象,学会辨识各种遗传现象的“经验”总结和真假观点。此外,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材中,许多章节和框题中都编排了教辅栏目,如“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为学生展现了“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和影响”“的危害”“艾滋病防治”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生物知识[1]。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利用生物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展社会责任知识。具体而言,教师融合利用校本课程教材资源是为学生拓展生物社会责任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恰当融入STSE校本课程教育内容,能增进学生对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又如教师可利用“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校本开展课程教学,指引学生掌握更多关于沙尘暴、酸雨、生态环境失衡等知识。此外,教师开展跨学科校本课程,也能加强生物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生态和生命科学知识,增进其对生物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离不开鲜活有趣的教学情境和社会生产生活场景的烘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创设生活化、媒体性、话题式、问题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有效参与生物学习,激发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一,优化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优化设计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其熟练掌握生物学习技能和方法,培养其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农业生产中大棚种植的案例情境,以引导学生加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搭建种植大棚对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开展人工管理、增加作物产量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二,优化设计媒体性教学情境。教师可巧借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更为直观的媒体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堂,不断增强其珍爱生命、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等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播“沙漠化、洪水和干旱等生态破坏”微视频,并结合课堂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入情入境,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灾害,以及由于人类不断破坏生态环境而引发的警示等。借助媒体性教学情境,学生可以近距离领略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现实问题,激发其强烈的认同感,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人类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能源的必要性,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三,优化设计热点话题情境。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生物多样性、全球性变化、系统健康、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学科热点话题引入课堂,从而顺利激发学生参与生物互动学习的热情,使其了解更多的生物学前沿知识、探析典型社会热点问题,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例如,教师聚焦食品、化工、环保、人口、能源、仿生学等现今社会热点话题,指导学生讨论分析、互动交流,启发学生及时关注生态道德、社会公共安全等问题,激励学生尝试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有效增进其社会责任意识[2]。
(三)引领实践活动,力践社会责任行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高中生物社会责任素养的有效载体。结合生物教学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社会调研考察、社区服务、学习访谈、设计制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实践学习活动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科学选定学习主题,探索研究生物知识。其中,高一、高二学生积极围绕自然科学主题,选取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动植物保护等视角进行研究学习;也针对日常生活主题,选取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呵护身体健康、拒绝垃圾食品”“青少年学生如何做好合理营养配餐”等内容开展研究学习。学生通过加强团结协作,完善学习方案设计、知识理论储备、具体活动实施、学习交流分享、总结反思提升等研学环节,极大提升了他们搜集、整合、处理、储备各种有益信息的实践学习能力,培养了其运用生物知识、探索生物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3]。又如开展社区服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实践活动形式,同时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方式。在学校统一安排和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参与各种服务活动,能进一步强化校园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获取丰富的活动经验,增强其实践行动能力,激励其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普宣教活动、社区公益服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主题性社区服务活动,或者结合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特定的纪念节日活动,走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服务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严峻形势和保护环境、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激励学生通过宣教实践,丰富实践活动体验,形成主动宣传科学、自觉传播科学知识的积极意识,进而培养其应有的社会责任素养。
四、结语
探索有效教学路径,优化学生社会责任素养,是实施生物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生物学科教师教学必须承担的教育重责。高中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必须不断坚持教育探索、实践和反思,将生物教学与素养教育深度融合,探寻总结更加有效的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活动形式,才能收获更为丰富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万军.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调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9.
[2]王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9,5(15):12.
[3]先明香,伍春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8,10(10):28-29.
作者:苏少兴 单位:福建省屏南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