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生物是初中的基础性科目,也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之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使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现阶段的生物教学更多地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理论与实践也相脱节。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成功调整和改革,是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引言
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多采用“以讲代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新的审视,提出了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制定教学大纲,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要求在教学形式上做出革新。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一、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初中生物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育理念落后,对生物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语数外是主课,其他科目就被称为“副课”,再加上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因此,很多班主任和生物教师对生物教学都不是很重视。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教师很难有效地开展生物教学,并对学生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认为生物学习只是单纯地应付考试。
(二)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在现阶段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感受往往被忽视,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生物课堂的魅力也难以得到展现,甚至许多学生将生物学习作为一种负担。
(三)教学方式单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不足
众所周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如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展现生命运动的特征及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明显不足,导致教学效率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精心地设置导入环节,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学生间的差异,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1]。例如,在教学《病毒》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非典、甲型H1N1、H7N9这些案例的图片。如2013年发生的禽流感事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震撼的数据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向学生提出疑问:“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入话题给学生讲授“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另外,在教授“生物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俗语来进行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二)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所缺失的部分。如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首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但是生物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在涉及一些生物实验时,需要学生之间协作才能完成。通过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的探究成为常态化,这样还能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发展[2]。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事先学一些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气孔的组成等一些知识性问题。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气孔的组成和开闭原理制成小动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结合生活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与生物产生联系,如植物的生长与培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可以说生物知识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需要明白,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单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要学会将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此,教师在课堂教过程学中,要注重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生活实践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生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向日葵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向日葵的细胞结构,强化学生“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这一认知,并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细胞是如何完成物质运输和转换的。另外,在教学“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户外探究,看一看在不同的空气环境下学生会出现什么反应。利用户外实验教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人体呼吸道作用的正确认识。如此,既强化了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知,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
(四)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布置有梯度的课后作业
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还存在客观性的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生物教学出现失衡。正确的做法是,教师需要客观认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一事实,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布置梯度化的课后作业。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情况,将学生进行实际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与操作能力,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与作业。在作业布置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侧重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训练;而对于成绩相对稳定的学生,教师则可注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并对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最后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多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划分,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虽然侧重于基础性教育,但是生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创新的有效平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有效的生物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邓妙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12):61.
[2]刘杰.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6(08):144.
作者:陈从凤 单位:福建省尤溪一中文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