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教学中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呼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动作,是维持生命体正常运转的基本生理机能活动。世间万物都要通过呼吸来维持生命的活力,歌唱同样需要良好的呼吸支持来完成。
关键词:歌唱呼吸;声乐教学;音量
0引言
歌唱呼吸在声乐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整个声乐活动中的动力源泉,更是演绎好声乐艺术作品的必要保障,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呼吸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1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
呼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动作,是维持生命体正常运转的基本生理机能活动。世间万物都要通过呼吸来维持生命的活力,歌唱同样需要良好的呼吸支持来完成。
1.1歌唱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呼吸的异同
两者的不同: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通常因为沟通距离近,说话声音较小,所以需要的呼吸量也相对较小,气息状态比较浅,声音也不用传递得很远,声音力度相对适中。说话的呼吸显然无法与歌唱的状态相比。在歌唱活动中,是通过歌唱来抒情,将情绪传达给观众。演唱作品的不同,表达情感的程度不同,乐句的长短、音高、时值、力度、音量等音乐要素的不同变化,我们的歌唱呼吸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此时的呼吸不单单具有维持生命、说话的基本功能,其还是表现声乐作品内涵的手段,和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者的联系:说话的呼吸与歌唱的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说话和歌唱都有表达人类情感的功能,同时在句与句之间都需要换气,保证后一句话或乐句的正常发出,所以二者的基本状态是一致的。歌唱的呼吸在气息量、变化程度、呼吸力度等方面与说话的呼吸不同,也可以说歌唱的呼吸是以说话呼吸为基础的更为夸张的呼吸形式。这种呼吸形式更接近于我们富于情感的朗诵的一种呼吸形式。所以,朗诵作为说话的形式之一,其呼吸形式比较接近歌唱的呼吸形式。
1.2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业内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这充分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如前所述,歌唱当中音乐的情感,乐句的长短、音高、时值、力度、音量等音乐要素都与歌唱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呼吸当然是贯穿歌唱活动的动力源泉。有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声音的力度、强弱、乐句的长短,从而把好的音乐体验传达给观众,只有通畅、良好的呼吸控制才能使演唱者更好地展现声音的魅力。
2声乐教学中推崇的歌唱呼吸状态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一种充分利用参与歌唱呼吸的所有器官(鼻腔、咽喉、胸腔、肺部、横膈膜、腹腔等)的科学合理的呼吸方式,是当今声乐教学中备受推崇的呼吸方式,也可以说是最保护嗓子的一种用全身参与歌唱的呼吸方式。此种呼吸方式由小腹丹田处的支点发力,拉伸横膈膜,充分扩张肋骨,两肩下沉,身体呈放松、舒展的姿势,使呼吸具有容量大、呼吸通畅、富有弹性、便于控制呼吸量的优点。
3歌唱中的呼吸对演唱声乐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3.1呼吸在演唱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歌唱的呼吸在演唱活动中对调节各参与歌唱的器官起到了调动、控制、放松的作用。有了良好的呼吸状态,我们的喉咙、咽腔、胸腹才能保持积极放松的状态。有了良好的呼吸,我们的声音才会变得有弹性,咬字吐字才能轻松自如,歌唱的通道才能畅通无阻。反之,如果呼吸紧憋、僵硬,我们的喉咙、咽腔也会觉得干涩、紧硬,并且演唱乐句时会觉得难以胜任,感觉呼吸不够用。所以呼吸是调动各歌唱器官的起动机,更是歌唱器官协调工作的润滑剂。
3.2呼吸在乐句的连贯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声乐作品中我们通常要求演唱者要将作品的legato演绎得恰到好处,我们十分注重乐曲的抒情性、连贯性、歌唱性。这也正是区分歌唱和说话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将字与字、句与句柔和地衔接起来,需要有良好的歌唱呼吸来做保障。好的呼吸支持就像托起帆船的海水、串起珍珠的丝线,把歌词逐字逐句地串联起来变成完整的艺术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呼吸能够掌控乐曲的节奏和律动,均匀地把气息量分布在每一拍、每一个乐句上,并且在追求作品完整的基础上做到平稳地控制乐句之间换气的气口。
3.3呼吸在掌控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歌唱的呼吸和情感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在声乐作品中我们通常通过音量的强弱对比来表现情感的变化。音量越强,需要的呼吸量就多,音量越弱,需要的呼吸量就少。在演唱时,情感变化越丰富所需要的呼吸控制力越大,音乐情绪变化大,需要的呼吸量就越多,音乐情绪平静,需要的呼吸量就越小。歌唱的呼吸控制与音乐情感的处理是息息相关的。
4结语
呼吸在声乐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和教学环节,也是声乐舞台艺术的重要基石。在声乐学习中打好歌唱呼吸的基础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杰罗姆•汉涅斯(美).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吴萌萌 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