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不仅仅是声音上的艺术,它是声音、感情与动作的融合体。声乐教学包含歌唱技巧教学与歌唱表演教学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是相辅相成、共存一体的。因此,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本文着重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重要性与作用,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表演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意见,以期促进高校培养出歌唱技巧与歌唱表演统一的学生,真正实现声乐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声乐教学;表演能力;教学方法
声乐艺术对演唱者既有“演”的要求,也有“唱”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兼具“演”与“唱”的功底才能准确、完整地将艺术的灵魂与内涵传达给观众。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很多高校和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理解不彻底,在表演上存在缺陷。如今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但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同时,还应当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一、声乐学习中表演能力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整个教学的前提与核心。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生活环境、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以及嗓音条件的不同,对于审美的定义和理解也大不相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演唱风格。音乐审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最终的歌唱效果,与学生的声乐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表现形式,声音和视觉两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对于作品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与感受,在潜移默化之中还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这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作品的能力
要学好声乐与歌唱表演,学生就必须拥有独立分析处理作品的能力。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与思考方式不同,每个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也会有所不同,很可能会与作曲家所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产生偏差,甚至产生误解,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理解作品,表达、诠释作品是非常不利的。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就能改善这一问题。表演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处理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听觉、视觉、触觉去模仿、锻炼并感受作品,更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背景,体会歌词中包含的意境与内涵,最终学会正确分析理解作品,并将其正确地表现出来。
3.锻炼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声乐学习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将歌曲作品通过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学生的舞台表现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在临上台演唱时往往会产生怯场、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而通过加强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训,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得自信,在演唱时很好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将饱满的热情与精神投入到表演中,取得歌曲演唱应有的效果。
二、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选择歌曲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一场完美的歌唱表演需要演唱者有扎实的演唱技巧与良好的心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时,教师需要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歌唱能力、嗓音特色,选择符合学生能力的作品来进行教学。若是选取的技巧学生不能胜任或是不符合他的音域和嗓音条件,不仅不能实现对作品的完整演绎,反而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对歌唱表演产生畏难情绪和紧张不安的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作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演唱技巧,使学生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认可与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
(2)教会学生分析作品并融入自身体会
声乐教学和歌曲演唱不仅是声音的艺术,它是声音、情感与动作的融合体,学生不仅需要在声音上进行打磨与训练,在感情上同样需要领会和感受创作者的意图与思想,做到与作曲家产生共鸣,与观众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将作品中的精髓演绎出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这一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诠释作品,就必须教会学生分析作品并融入自身的体会,帮助学生去感受和领悟作品中的情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融入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歌曲表演者是属于舞台的,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传递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是每一位歌曲表演者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在舞台上面对着众多的观众,很多表演者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对表演产生恐惧、紧张与焦虑等心理,使得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表演能力培养,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表演训练,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态,学会控制情绪与心理,建立自信,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与表演效果。
2.加强歌唱表演舞台艺术实践
要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除了要帮助提升自信心,还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这两点时才能够表演得更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加强歌唱表演舞台艺术实践。
(1)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首先,要想提高学生的表演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作品和舞台都有着充分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表演者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走位、神态都包含着特定的含义,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就无法将其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声乐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歌唱技巧有要求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必须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仔细琢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与神情,将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2)训练学生在舞台上的歌唱表演动作
声乐艺术演唱既需要学生学会“唱”,还需要学生学会“演”,两者兼备才是完整的演唱艺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需要经过多次训练、细细琢磨才能够将其精髓表现出来的,要加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在舞台上的歌唱表演动作。为了使表演更加生动、感人,学生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上都自然得体、发自内心,恰到好处。除此之外,对于面部表情的控制也是重中之重,俗话说“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都说明了面部表情和眼神对于歌曲演唱的重要性。
(3)要求学生重视与伴奏的合作
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都是歌曲创作者的灵感与感情的融合,由编曲者精心雕琢而成。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与伴奏合作的重要性。伴奏作为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只是起到一个提供和声背景的辅助作用,伴奏与人声一样都是歌曲的灵魂所在,演唱者的声音与伴奏应当是平行关系,两者要相互交融,和谐准确。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与伴奏的合作能力,积累演唱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演唱打好基础。
(4)防止学生一味追求歌唱技巧
声乐教学中歌唱技巧固然重要,但切不可让学生一味地沉迷于对歌唱技巧的追求之中,歌曲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流露与传达,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名伟大的歌唱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技巧观念,注意技巧与情感紧密结合,万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只会使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到观众的共鸣与认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歌唱艺术的内涵,通过反复磨炼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积累表演技巧,这样学生的表演才会逐渐走向成熟,最终形成真挚动人的表演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表演能力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可以说有了表演的声乐艺术才是完整的声乐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都应注意提高表演能力,将“演”与“唱”融合统一,传达出歌曲中的内涵,力求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桂喜:《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大舞台》2013年第2期,第240-241页。
[2]桑素萍:《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大舞台》2014年第2期,第186-187页。
[3]田甜:《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黄河之声》2014年第5期,第82页。
[4]宋成贵:《试析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音乐时空》2014年第20期,第135页。
[5]史玉学:《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0期,第255-257页。
作者:曹洋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