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改革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教学改革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乐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

“以字行腔”是中国传统声乐的艺术理念。在传统声乐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此仍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明白“以字行腔”的重要性,却无从下手,从而大大阻碍了学生在声乐专业领域的进步。本文阐述了声乐教学改革研究中“以字行腔”的训练方法,希望给声乐教育者、声乐学习爱好者提供有用的可参考的教学、学习资源。

关键词:

声乐教学;改革研究;鼻咽腔;共鸣

“以字行腔”是中国传统声乐的艺术理念。在传统声乐教学中,“以字行腔”这一理念一直得到声乐界广大歌唱家、教育家的认可。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就提出“演唱西洋歌曲就需要学习意大利语和法语的发音。唱中国民歌时,就需要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因为只有学好了他们的语言才能唱出他们的味道。”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应尚能、金铁霖也在声乐专著中提出“以字行腔”的教学理论。而且大多数教师会主动向学生传导、灌输“以字行腔”的观念,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学生对此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是“天赋”、“天生条件”决定的,不需要进行专题训练,或者是明白“以字行腔”的重要性,却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某些学生演唱某些母音时声音特别通畅,但是演唱个别母音时声音却是堵塞的;某些学生演唱元音相关的发声练习时总是完成得相当好,可是唱起歌来却大相径庭等等,这些问题大大阻碍了学生在声乐专业领域的进步。作为高校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研究和探索声乐教学改革研究中“以字行腔”的训练方法,笔者从王璐、吴洁茹编著的《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语音发声》中得到启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么受学生所在家乡方言的影响,咬字吐字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运用不当导致的,要么受学生原本的语言能力的影响,舌头软弱无力、运动不灵活导致的。本文从单韵母训练、复韵母训练、鼻韵母训练、声母和韵母互相转换训练等四个方面,总结了“以字行腔”的具体训练方法,希望给声乐教育者、声乐学习爱好者提供有用的可参考的教学、学习资源,解决声乐学习中的技术难题。众所周知,歌唱中的声音送远主要依托歌词中的“a、e、i、o、u”五个韵母。因此,在发声训练中,教师首要采用单韵母进行训练。笔者结合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实验,论证了“以字行腔”的具体训练方法在声乐教学中是切实可行性。

一、单韵母训练

传统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并对其进行模仿。而在声乐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女学生普遍唱不好韵母“a”,男学生普遍唱不好韵母“i”,湖南的学生唱不好韵母“o”,甘肃的学生唱不好韵母“u”、“ü”,广西的学生唱不好“e”,对于这一现象,靠调整歌唱呼吸也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通过学生模仿来解决,因此,教师向学生讲解韵母发音的具体部位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韵母“a”的训练

a是舌位低的韵母,发音时需注意将软腭上提,同时关闭鼻腔,舌头中部微隆起,音波从口腔发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女学生唱不好韵母“a”的原因有两点:要么就是发韵母“a”的时候,软腭下降,以致发“a”时声音沉闷、没有音色;要么就是发韵母“a”的时候,舌头过度放松平躺,以致发“a”时位置偏低,声音不集中。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只要提醒女学生注意这两点,声音就有明显改善。

(二)韵母“i”的训练

i是舌位最靠前、最高的韵母,发音时需注意口腔开度不大,舌尖轻轻地抵住下齿背,舌中部隆起,并且将舌面贴近硬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男学生唱不好韵母“i”的原因有:要么就是发韵母“i”的时候,上下牙齿紧闭,下巴过度紧张导致的,要么就是发韵母“i”的时候,舌头过度放松平躺,以致于发“i”时气流通路太宽,声音漏气。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提醒男学生一方面注意松开牙关,上下牙齿留出大于一个指头的宽度,另一方面注意将舌头前部隆起,男学生的发声状态要明显通畅一些。

(三)韵母“o”的训练

“o”是舌位后高的韵母。发音时需注意舌面下凹成“沟状”,舌头后缩,舌根抬起。湖南的学生在歌唱中容易形成压喉的毛病,主要原因是演唱韵母“o”时不会控制舌头的运动,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让学生练习伸缩舌头来加强学生对舌位控制的能力,让学生控制舌头后缩,舌根抬起,从而获得歌唱的高位置。

(四)韵母“u”和“ü”的训练

韵母“u”和“ü”都是需要圆唇的韵母,只是韵母“u”是舌位最靠后、最高的韵母,韵母“ü”跟韵母“i”差不多,都是是舌位前高的韵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甘肃的学生由于受到地方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唱不好韵母“u”和“ü”,主要原因有:发韵母“u”的时候,舌位过度靠前,软腭下榻,发韵母“ü”的时候,舌头过度放松平躺,舌位太低,以致于学生在演唱带有这两个母音的歌词时闹了不少笑话。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控制舌位就能解决这些歌唱毛病。

(五)韵母“e”的训练

“e”是舌位后半高的韵母,跟韵母“o”的发音近似,唯一的区别就是韵母“o”要圆唇,韵母“e”不需要圆唇。广西的学生发“e”音是比较困难的。同样,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练习伸缩舌头来加强学生对舌位控制的能力,训练舌头后缩,舌根抬起,从而获得圆润、明亮的歌声。综上所述,声乐教师应该另辟蹊径,从歌唱的语言出发解决学生的发声问题,强调每个韵母着力点的准确性,要求学生将字音讲述清楚。当学生巩固了单韵母的发音部位及方法后,下一阶段就应该辅导学生学习复韵母的发音。

二、复韵母的训练

中国汉语错综复杂,有许许多多的复韵母,如ai、ei、ao、ou、ia、ie、ua、uo、üe。在训练发声时,只需要学生注意将两个韵母读标准再进行转换就可以了,发音的嘴部动作尽量减少,利用舌位的运动来调整韵母的过渡。例如,ai发声时先把a发准确,将舌位中部隆起,再向i过渡,舌位快速地往前转移。

三、鼻韵母训练

(一)前鼻韵母的训练

前鼻韵母有an、en、ian、in、uan、uen、üan。训练过程中先将韵母按照前面阐述的规律进行发音,再转换过渡到“n”上。在发“n”时需注意将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气息送入鼻腔。学生在歌唱当中一方面容易忽略前鼻韵母的归韵问题,导致语言不准确,给听众理解作品带来困惑。另一方面容易把“n”唱的过长,导致歌唱声音鼻音过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舌头舔上牙龈,然后将舌面弹动放置在牙床里,做弹舌训练,另外,教学生拉长韵母进行演唱,在每个字快收音前发“n”音,严格控制韵母和“n”音的时值。

(二)后鼻韵母的训练

前鼻韵母有ang、eng、ong、iang、ing、uang、ueng、iong。训练过程中跟前鼻韵母类似,都要先将韵母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发音,唯一的区别在于韵母发声后再转换过渡到后鼻音“ng”上。在发“ng”时需注意将舌根后缩且与软腭接触,软腭下垂,气流灌入鼻腔。由于部分学生舌根不会后缩,无法准确演唱后鼻韵母,导致给听众理解作品带来困惑,特别是演唱民族作品给人听感不够清楚、不够亲切,严重影响了演唱效果。另一方面容易把“ng”唱的过长,导致歌唱声音鼻音过重,歌者不注意解决这点就容易闹出笑话,比如把汉族歌曲唱成了山西歌曲。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让学生练习缩舌头训练,将舌根紧紧贴住软腭,严格控制后鼻音“ng”的时值。

四、声母和韵母互相转换训练

在声乐演唱中,有些学生容易受声母的干扰,出现声音漏气的现象,有些学生声母软弱无力,导致歌唱情绪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对学生进行声母和韵母互相转换的训练非常有必要。

(一)明确声母的发声部位和方法

b、p、m的发音部位在唇部,利用上唇、下唇之间的闭紧和松开来发音。f的发音部位在下唇和上齿接触、阻碍来发音。d、t、n、l的发音部位在舌尖,舌尖需要轻抵住上牙龈。g、k、h的发音部位在舌根。j、q、x的发音部位在舌面和硬腭之间。由于声母的发音方法各式各样,部分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导致发声不准确。因此,训练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声母的发声部位和方法。

(二)明确声母和韵母的关系

歌唱与说话的区别在于,歌唱中遇到的字会随着相应音符的增多而延长,因此,需要明确声母和韵母的关系。在演唱时,需注意声母发音的时间短,尽量延长韵母,因为只有通过韵母的发声才能够将声音传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发声漏气的问题。

(三)训练声母发声的力度

我们知道,歌唱的情绪主要是由声母发声的力度表现的。在情绪激动、高兴、悲愤的时候都需要强化声母发声的力度。因此,针对声母发声力度需进行专题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声母连续快速地诵读,长此以往,学生的咬字力度会大幅提升。“以字行腔”是声乐教学改革道路上永恒不变的艺术理念,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字行腔”的训练方法,才能够发挥出这一理念最大的影响力。

作者:匡泓锦 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