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探析

[摘要]

文章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限阈,以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将声乐教学基本原理与学习心理、学科交叉相融合,构建更为宏观的声乐教学体系。此外,从教师核心力、多媒体运用、艺术实践、角色转换几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声乐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通过研究对中职声乐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声乐教学;实践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兼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声乐基本理论与技能。学习声乐有益于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审美等功能作用。声乐受众群体也很广泛,且演唱方便,不受人的年龄、文化、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科学系统地学习声乐,进一步强化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最终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品格,增强审美意识,逐步走入高雅的艺术人生。那么面对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和能力欠佳的中职生来讲,学习声乐初期能尽快启蒙入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有可能逐渐丧失最佳的教学时机。针对如何能不断激发中职生学习声乐的动力、增强学习自信、完善道德情操上好声乐课我有以下几点探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零距离”领跑者。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范唱、学生互动、经典作品欣赏、网络共享等多种手段进行感性培养,鼓励学生敢唱、喜欢唱,培养自信心。其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可以融合儿歌、通俗歌曲、艺术歌曲,避免枯燥无味的单一内容,并不断增强作品本身的亲和力,让学生感到学习声乐并没有那么难。消除学生学习“戒备”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习声乐虽然是一门娱乐身心的艺术学科,但同时也要经过自然演唱—不自然的科学演唱—自然的科学演唱的学习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声乐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感性地去学习,理性地去练习。绝不能类似于语文、历史等文化课以语言作为导向和支撑,它要绝对高于语言的流动性和感染力。假如声乐课变成了老师一言一堂的生硬“说课”,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艺术氛围,那么此学科就失去了自身价值和意义。没有魅力的声乐课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失去长久学习的动力。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

人在歌唱时有很多众所周知的益处,如:增强心肺功能、促成生动的面部表情、促进思维活跃增强记忆力,同时还能增强歌唱者的自信心,形成乐观、沉稳的性格。但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授课形式,对中职生而言,就很难达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大多数同学认为内容空洞无聊,授课形式老套缺乏创新。那么作为声乐教师在实际课堂的教学设计上,就要精选各姊妹学科逐步渗透其中。

1.声乐与体育健康的联系。有人说“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歌唱中的呼吸无论是缓吸缓呼、急吸急呼、急吸慢呼、慢吸急呼,都是积极主动有控制、有设计的,它不同于人剧烈运动或是无意的本能呼吸。因此在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发声时,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尝试歌唱,呼与吸配合发声最为重要。在声乐呼吸训练方面,争取借鉴体育学科体能训练的方法,逐渐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达到呼吸主动与被动的完美融合。学生一旦形成了顺畅的呼吸循环,解决了歌唱的原动力,唱起歌来就“底气十足”,表达歌曲游刃有余。

2.歌词与文学之间的关联。古语曰:“诗言志,歌咏言。”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语言和歌唱两者间的必然联系。声乐作品中的歌词是文学语言的吟唱,是语言在各种语境中的表达,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有机结合。诵读、背记,并领悟歌词寓意对于改善讲话语气、建立口腔正确发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增强审美情趣非常有益处。唯美的歌词再配以优美动听的旋律“锦上添花”,让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加深感性记忆,拓展想象空间。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于歌词的把握和理解尤为重要。因为歌词是有形的、易于通过文学角度去理解和表达的。无论是何种题材、体裁,什么年代、背景的内容,通过学习歌词都能感受和领悟大部分信息。对中职学生而言,这个环节也没有任何学习难度。但往往这一教学环节很容易被老师或学生忽视,甚至在许多声乐教学中,存在重声轻字现象。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认为:“音乐与词的统一,应该作为表现内容和艺术形象的重要方法。”所以声乐课必须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前提下,反复推敲歌词意境,并有感情诵读、背记,让歌唱语言尽可能地展现出艺术魅力。

3.声乐的社会交往价值。齐唱、合唱、重唱以及其他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都以音乐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中职生学习声乐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相互尊重的群体意识。因此,我在常规的声乐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好声乐技能、技巧,积极参与各种演出,踊跃加入学校的各个团体,如:小、中、大合唱团,音乐剧团,话剧团,或其他社团。这样不仅丰富了中职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他们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关注优秀人才,为各种中职生技能大赛做储备。针对各个团体,教师要适度管理和引导,并多创造演出机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有活力和激情的释放地,学以致用了,才能有成就感、价值感。价值得到不同程度体现,人与人之间也和谐相处,有利于各个团体持续健康发展。班级、学校和社会因为声乐都积极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也会得到促进与发展。

三、发挥声乐教师素质核心力

作为声乐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厚重的理论文化修养,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并能灵活运用音乐教学法等基本素质。具备基本素质的同时再配以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积极有效的评价、和谐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具备了这些驾驭声乐课所特有的核心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声乐课的功能作用。同时教师应在常规的教学中细心有倾向性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自信心等个性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被实施者的学习状况。其次,要不断创设愉快和谐的上课氛围,让学生喜欢声乐课堂环境,喜欢老师的教态、风格,喜欢上课的方式,最终顺其自然地喜欢上声乐课。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声乐,教师再逐步引导学习声乐理论、技能技巧,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中再有计划地开展独唱、重唱、小合唱、情景演唱等表演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动力,这样像金字塔一样从零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更高的艺术目标发展。

四、开发声乐教学的辅助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很多,笔者在声乐教学中鼓励学生用手机、录音笔等设备收录自己的声音、影像并做好记录,定期回放,自我评价学习进步状态。同时也可以录教师的范唱、讲课片段、歌唱家的演唱等作为参照,以便更好地感性直观教学。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进入录音棚录制自己的作品,哪怕是青涩的,他们也会有成就感。教师日常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演唱,并加以适度指导,那么学习就会变得道路百通,增强时代教学魅力。反馈和收集的资料经教师整理后,选具有代表性的、进步大的、积极热情的,就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互评,让我们的同学感到师生都在用心地学与教。同时可以设立最佳上镜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声音奖、最佳制作奖等有趣时尚的奖项来鼓励同学。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学习轨迹档案,如:刚入学时的声乐基础到最后毕业达到的水平;记录学生喜欢唱什么风格、体裁的作品;喜欢老师的哪些教学方式方法;毕业后还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声乐等一些细节信息。有助于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今后的有效教学。

五、主动创设实践平台

声乐的教学成果离不开实践的验证。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主动创设实践平台。例如:举办校园歌手比赛、卡拉OK比赛、自弹自唱基本功比赛、原创歌手比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运动会献歌、篝火晚会、迎新晚会等艺术演出。学生一旦有了比赛或者参演的欲望,他们就会在声乐课堂上有动力去学习,有目标去奋斗。教师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上课就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作为教师可针对各种比赛进行辅导,制订比赛计划、比赛内容。在声乐比赛的种类和用嗓方法上可以是多样的,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无论何种演唱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都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所达到的成果,只靠先天而后天不学习是走不远的,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中职学校声乐课专业开展的主要内容大多还是以美声、民族,或民美结合的唱法作品为主。虽然学生大多数喜欢非艺术歌曲,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学校艺术氛围的影响下,会最终喜欢艺术歌曲的。还是那句话: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牢固的基础上即使延伸到课堂以外,学生们也会潜心学习声乐的。

六、有效转换师生角色

当声乐课教学进行一学期以上,中职生对声乐课教学模式有一定了解,对声乐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了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设计角色互换教学活动。所谓角色互换,就是老师变为了“学生”,学生转变为“教师”,共同探索如何上好一节声乐课。当学生转变为了“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学生声乐时,学生就会由老师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上好声乐课,如何备课、背什么程度的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哪些教学环节(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原创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在模仿教学的同时切身感到教师教时的难和学生学时的不易,就会珍惜每节课的宝贵学习机会。作为教师也会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哪种教学方式方法更喜欢、对哪些作品更感兴趣、学习时遇到哪些困难和误区等等。这样教师就会及时因材、因人地调整教学,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因为有据可查、有法可施了。当然在此环节贯穿的同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有教学思路和设计时要加以适度调控,要努力营造学生的“教师”环境。同时还要适度建立评价机制,总结学与教的心得体会,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的声乐教学奠定初步基础。

综上所述是探索如何上好中职生声乐课的几种方法、手段或是教学经验。我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还要不断推敲、反馈、总结,因为再好的教法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教学效果的证明。

作者:张洪波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参考文献]

[1]颜铁军,金顺爱.科尔沁民歌的两点美学阐释[J].文艺争鸣,2016(03).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4]李华.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6(06).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0.

[6]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歌唱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8.

[7]汪明洁.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8]高楠.艺术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9]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