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影视表演声乐教学特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声乐课作为影视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通过一定的声音训练方法及歌曲演唱,训练学生的声带机能,使其学会合理地运用嗓音及开发其嗓音的潜能,能够演唱具有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同时提高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能力。本文尝试通过对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打破原有的单一思维,从多个角度去探索一条适合表演专业发展的声乐教学的道路。
关键词:
影视表演;声乐教学;特点研究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来说,声乐、台词、形体、表演是四门主体课程。声乐课作为声音训练的基础课程,是影视表演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声音训练方法和歌曲练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声概念,充分挖掘其嗓音的潜能,使学生达到能够演唱具有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并提高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能力。从目前表演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看,其目的是学习表演,心中有一个明星梦,或者有朝一日能成为男女一号。他们对表演课有着深入了解和实践演出的积累,同时对剧本和台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表现欲望强烈,但是入学前接受过声乐训练的人却凤毛麟角,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或者即使有也是临阵磨枪的状态,对声乐知之甚少,更别谈有音乐上的表现。笔者曾参加过一届表演的招生,从现场的招生情况看,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嗓音处于未开发,或待开发的自然状态。真假声区完全不统一,大部分学生处在用大本嗓喊的状态。声音全真声或全虚声,甚至五音不全者也掺杂其中。从给表演专业的学生初上声乐课的表现看,有的学生出于好奇,有的学生胆怯,但绝大多数学生则完全忽视声乐课对声音开发的作用。这些现象表明,表演专业与音乐专业声乐在教学对象上存在的差异性。声乐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通过发声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具备对声乐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从而培养出能胜任社会基层文艺工作者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多院校声乐课程都是按照专业音乐院校声乐课程的模式进行,并没有突出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而声乐课又是一门技能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在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有相应的体现。声乐课作为表演的主体课程,被列为声、台、形、表系列课程之首,充分说明声乐课对于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招生人数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由于声乐这门课程本身对学生的基础条件要求较多,比如嗓音条件、音乐感觉等,因此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相比较音乐专业的教学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显然,仍然沿用音乐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的教学需要已经严重脱节。这种授课模式带来的弊端阻碍了对学生声音训练的要求,影响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这种实际状况目前仍普遍存在于高校。如何给表演专业的学生上好声乐课,是作为表演专业声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的区别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培养目标不同。声乐课作为影视表演专业教学中的主要基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的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声音潜能,提高声音对于歌曲的演绎及表达能力,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力,为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话剧(影视)是表演与台词的结合体,其主要行为是“演”与“说”,角色塑造基本靠大段的对白和台词来完成。演出形式的不同。声乐表演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演唱,主要采用大段的咏叹调、宣叙调及形体表演来完成角色塑造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演唱技巧的声乐人才。教学内容则主要以发声练习及训练演绎歌曲能力。因此声乐课教学方式上多以一对一的小课教学为主,同时辅以形体课、舞台表演等课程。而影视表演的声乐教学则应确立配合台词课,以服务表演教学为目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话剧或影视剧。表演艺术主要是靠演员的形体、语言、情感等要素。因此如何把台词课与声乐课打通来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加强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训练
(一)根据方向的不同,确立训练重点
声乐作为一门学科,经过声乐教育家们几百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今天声乐教学的体系和方法。但是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以培养专业歌唱演员为目标的。显然,这与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异。笔者认为,在符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应配合语言、台词等课程,从而使声乐课训练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基础声音的开发与挖掘上,以辅助于表演教学。笔者曾就“对声乐课的意见及想法”这一问题对某一年级(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学希望能多演唱一些通俗的歌曲,少唱艺术歌曲,特别强调歌曲的音域一定不能太高,多唱一些以中声区为主的歌曲。这与平时课上学生的表现是相互对应的。我们应本着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原则,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得课堂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这正是体现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影视表演专业主要以培养影视演员或者话剧演员为主,大量的对白是演员推进剧情、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台词的朗诵训练自然成了演员表达的主要方式。影视表演的学生,早期的训练主要是以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为主,由表演的自然到不自然,然后再达到自然,使学生在舞台上能“演唱”会“行动”又能“表演”,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角色的声音塑造能力。
(二)台词课与声乐课相结合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对学生的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做基础的发声训练时,常常为了保持好歌唱状态而忽视咬字、吐字。特别是中国歌曲,规范的字头、字腹、字尾的汉语发音规律是能否唱好的关键。因此,对于表演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以说带唱”的方法进行训练。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反而会比较自然地度过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说话的声音是否好听、悦耳,取决于母音的发音是否正确、圆润。而演唱则是将这种正确的发声加以夸张和延续,换言之,说与唱的主要区别在于母音上的延长程度。因此,对于初级学声乐和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学习,也可以说是在寻找一种母音延长的方法。日常说话习惯好的人,吐字清晰,音色纯净,在由“说话”过渡到“演唱”时,状态相对自然。而习惯不好的人则可能出现漏气、音色不纯净等问题,虽然也可以听懂,但却让听者感觉很累,这样的方法用来演唱,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影视(话剧)演员对声音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试想一名优秀的演员可以做到动情地表演,但语言却既无色彩又无共鸣,而且还缺乏穿透力,那么纵然有满腔的情感也难以传达给观众。所以,一名优秀的演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声音基础,而且要懂得科学的发声方法。因此声乐课须与台词课紧密结合,通过有效地训练,提高声音的表现力。在声乐教学中,经常201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在演唱中咬字含糊、咬字不清和不亲切。但若改成朗诵歌词,则咬字也清楚了,发音也圆润了,正所谓“说得比唱得好听”。因此,加强台词的训练和声音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对帮助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中,我们采用“以说带唱”的训练方式。通过大声的、拖长音的朗读歌词来逐渐带入演唱的感觉。这种逐字练习的训练方式,练习的时间要保证,短时间的练习不会有效果,一定要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才可能在歌唱状态上有所提高。在大声朗读歌词的时候,整个身体下有气息的支持,上有声音的位置,达到上下贯通。朗诵练习时,对自己声音的方向要明确,使自己的声音能让远处的人听到,尾音适当延长。做这种练习时,如能与一定的肢体动作配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做好朗诵歌词的基础上,再去逐渐带入歌唱的练习。如“小时候,妈妈对我讲”,把朗诵的情感带入到歌唱中,在咬住字的基础上,加入歌唱的旋律。特别是在“候”和“讲”这两个拖长音的地方,在通过朗诵咬住字的基础上,找到气息的支点,通过气息的支持,把声音往外推,从而保证歌曲拖长音的声音要求。对歌词不重视是造成有些学生声音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说话与歌唱在发声状态上,虽有着共同点,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说与唱使用着共同的发声器官——声带,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音域、音量、音质以及共鸣腔、气息运用等方面。有些人在演唱中吐字不清晰,却盲目地追求声音上的厚重效果。刻意压喉,导致演唱中嘴内似有东西,完全失去了声音的美感,感染听众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在歌唱前先清晰地大声朗读歌词,从中体会说与唱的联系。
(三)以自然音区为基础,夯实歌唱基础音区
无论多么著名的歌唱家,只有让观众感觉到他的演唱是优美的、亲切的、自然的,才能被观众接受和喜欢。声乐训练首先要重点对学生的中声区进行训练,把说话的发音作为歌唱的基本声音框架。在此基础上对音区、音高、音量等因素进行扩大。大部分表演专业学生的声音特点是真声成分偏多。这就要求在声乐训练中要更多地注重中声区,特别是小字一组的音区练习,对音域的训练不宜过宽。因为学生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话剧表演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对白为主。因此他们的说话也多以真声为主,其真假声混合程度比歌唱演员明显少得多。因此要加强中声区的训练,让学生从口腔状态保持稳定,从最松弛的中声区开始,逐步扩展。例如《摇篮曲》(舒伯特作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歌曲的音区基本以中声区为主,且歌词多有“睡”和“吧”字,既有闭口音又有开口音,因此在演唱时,先巩固住中声区的歌唱状态,演唱中声区时,大部分的学生状态容易稳定,在开口音和闭口音的转换上也会过渡自然。在保持住中声区的演唱状态的基础上,再去向高低两边的音域进行扩展,从而达到扩充音域的目的。通过巩固中声区训练,达到放松喉咙、稳定喉头,自如发声的效果,增加学生自信心,打好声音基础。声乐教师要潜心研究表演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在表演上的优势。同时紧密地结合台词等相关课程的训练手段,进一步丰富声乐课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使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能有一个大幅度地提升,使学生不仅能说得好,而且能唱得好。
(四)发挥表演专业学生自身优势,在演与唱结合上求突破
对于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演与唱的结合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途径。而在演与唱的结合上,我国传统戏曲教学,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戏曲中一直强调“唱定要动”“动定要唱”。笔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表演专业在声乐学习上的优势。大部分的声乐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会唱不会演,特别是在歌剧或者舞台剧中这种劣势非常明显,有着“声有余”而“动不足”的缺陷。而大部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演唱上的基本功上比较薄弱,如能利用学生在表演上的优势来帮助学生进行声乐的训练,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因此声乐课堂上充分利用表演的“动”来帮助学生去演唱,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声乐表演的魅力在于用人声抒发情感,这是任何乐器都无法达到的。我国传统声乐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声情并茂表达歌曲的情感,要使歌声更迷人,则要达到能歌会演、情韵双绝、声情并茂。传统的声乐教学大多是以静止不动的状态来进行声乐训练及演唱。这既不利于气息的流动,同时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他们的自身表演优势又是一种浪费。因此,“动中唱”就要成为歌唱训练中的一条基本准则。作为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要因人而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及声音的塑造角色的能力,同时应将歌唱和形体、表演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王少艳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