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情感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教学情感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乐教学情感培养

【内容摘要】

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使用纯熟、科学的歌唱技巧,用美妙的歌声表达出声乐作品的内在思想和情感,进而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而当前高校声乐专业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声乐演唱中情感问题的关注。诚然,科学的歌唱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仅凭借技巧难以完美地诠释声乐作品。因此,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

声乐教学;发声技巧;情感培养

声乐演唱“发于声,起于情”,是注重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声乐演唱中,歌唱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科学的歌唱技巧固然无法完成演唱。此外,情感的表达也非常重要。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精华,也是声乐演唱的本质所在。

一、目前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技术、忽视情感

真正动人的声乐演唱不是呆板地再现音乐旋律和歌词,而是将歌者饱满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进行二度创作,这样的演唱才能打动人心。但目前许多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培养,过度强调发声技巧的训练,将声乐演唱与声乐艺术划等号,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声乐学习产生误导,更阻碍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国外音乐专业院校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歌唱技巧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世界知名女高音歌唱家杰西•曼诺曾这样评价中国声乐专业的学生:“中国学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声音优美、形象好,但是他们欠缺对作品的诠释能力与精神情感内涵的表达能力。”可见,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存在着重视技术、忽视情感的问题。

(二)对情感培养的理解存在偏差

根据笔者对目前各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已经有很多声乐教师对声乐演唱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对情感培养的理解及如何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体现在不能将声乐教学与情感培养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中缺乏情感培养的连续性等。

(三)在声乐教学中忽视教学情境的促进作用

目前,尽管我国部分高校在声乐专业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非常艰辛——教师需要反复地讲解与示范,学生也需要反复地练习。学习任何事物都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声乐学习也是如此。声乐学习应该是获得精神享受、追求音乐美感的过程。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往往忽视了在声乐教学中设置教学情景的作用。教师进行声乐作品的讲解与示范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如果忽视了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与学。以传统红歌教学为例,很多教师没有在声乐教学之前烘托出课堂的爱国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而是直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演唱,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唱出音符而缺乏对爱国精神的表达。

二、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一)注重情感培养是高校声乐教学观念的新突破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技巧固然重要,科学的歌唱技巧也有一定的艺术性,体现了人声美的艺术价值。但是在声乐演唱中,声音与情感并重才能达到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厘清技术和情感的关系,把握声乐教学的情感特征,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对情感进行多方面的理解与认识,并真正运用于声乐演唱中,这是对声乐教学观念的一种突破。注重情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认知方面的教学,如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传授知识和技能、授予认知策略和学习方法等,同时使教师充分认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从情感出发优化声乐教学。声乐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各方面认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展现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进一步充实了高校声乐教学理论。

(二)注重情感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声乐学习

首先,情感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的表现力,即将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传递给欣赏者的能力。换句话说,声乐演唱的表现力就是歌者诠释声乐作品的能力,是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能力的展现。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歌唱时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将情感融入声乐作品中,提高声乐的表现力。其次,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演唱风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非常辽阔,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声乐演唱也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不同民族声乐演唱的音色与音调都具有本民族的特征。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必须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征,才能完美地诠释民族声乐作品。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最后,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准确地展现不同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审美的主体是人,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尽相同,对于同一首声乐作品的审美也有很大区别。人们的审美情趣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声乐作品所展现出的不同的感情基调是人们审美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注重情感培养,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诠释不同声乐作品的情感,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三)情感培养奠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情感思想基础

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理念为高校声乐教学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依据。以现代情感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声乐教学,注重以情感为基础,探寻学生声乐演唱的心理现象,同时对学科的优化及完善有一定的帮助。过去高校声乐教育较多注重对技术的训练,而对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较为缺乏。因此,注重情感教学是对声乐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问题,以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歌唱中情感的作用。

三、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人文素质

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曲家创作该首作品的意图、创作的时代背景、音乐的风格特点等,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首作品,更应该让学生走进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创作意图,理解其创造意境。学生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再进行声乐上的二度创作,才能充分诠释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声乐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在声乐演唱中要“声情并茂”,但“有情无声,有声无情”的现象依然非常多,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或是舞台经验欠缺。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气息、口型、音量等方面的控制能力,保证声音的美化;此外,还需培养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声乐演唱声音甜美、气息饱满、共鸣洪亮,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情感表现。在声乐教学中,“以声促情,以情带声”是教学技巧之一。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有熟练的演唱技巧,如果学生的演唱技巧不够稳固,将难以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而扎实的演唱功底需要通过艰苦的训练,经过舞台上的多次实践才能具备。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功底之后,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进而实现“以声促情”的教学目的。“情”就是对歌曲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诠释,在此基础上,加上声乐演唱技巧的运用,才能达到“以情带声”的目的。培养学生对气息、口型、音色、共鸣、音量等各种因素的灵活控制,以及对情绪的把握都是实现“声情并茂”的重要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素质

演唱者只有经过丰富的舞台艺术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个人的舞台艺术风格。舞台表演素质包括对心理素质及专业素质的运用,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考查。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发声技巧、舞台形象动作、舞台适应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对于歌曲内在思想情感的解读,也包括歌曲的音准、节奏等基本功。无论是在舞台的声乐表演,还是在课堂的声乐学习中,演唱者的心理素质都至关重要。演唱者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完美地诠释声乐作品的内在情感,进而与观众产生共鸣。反之,较差的心理素质则会阻碍歌曲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心理素质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性。学生在进行舞台表演时不要过度紧张,但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很有必要的。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够使演唱者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表演中能够全神贯注,将情绪完美地融入歌唱中,从而更加准确地诠释歌曲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高校声乐专业应该多组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督促学生将每次舞台实践当成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逐渐丰富舞台经验,磨练表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舞台、更全面地展现自我。因此,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素质也是声乐教学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促使声乐艺术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层出不穷。艺术如果失去了情感根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动力,是声乐生命力的再现。因此,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完善声乐教学理论体系,将情感培养置于声乐教学的重要位置,从而为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金松林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陈磊.谈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激发[J].中国音乐,1998(4).

[4]傅晓蓉.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心理[J].中国音乐教育,2002(7).

[5]苟添鑫.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内容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3.

[6]郭伟平.刍议高师声乐教学的几个环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