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艺术歌曲价值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声乐教学艺术歌曲价值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声乐教学艺术歌曲价值分析

【摘要】

中国艺术歌曲是歌曲与艺术的结合,它具有思想性丰富、艺术性较强等特点。将中国艺术歌曲应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音乐文化修养。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艺术歌曲的价值和作用也受到高校声乐教师的高度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然后就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声乐艺术教学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高校;声乐教学;价值

一、中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最早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它是在欧洲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艺术形式。欧洲艺术歌曲的歌词多由诗歌组成,许多艺术歌曲都侧重于表现人类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欧洲艺术歌曲在表现手法和作曲技法非常多样,许多歌曲都是独唱曲,曲调表现力较强,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伴奏的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独唱曲都有钢琴伴奏。整体来看,欧洲艺术歌曲更像是集诗歌、音乐和钢琴艺术伴奏于一体、带有三位一体特色的音乐体裁。中国艺术歌曲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在“五四”时期,我国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知识分子,参考德国、奥地利等国艺术歌曲的特点,根据中国诗词文学和民族语言,利用西洋和声作曲技巧,创作出了属于中国的艺术歌曲。虽然初期中国艺术歌曲还局限于对德奥艺术歌曲的模仿,但是,很快,它就发展成熟起来,确切说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已经臻于成熟。我国作曲家黄自、萧友梅、陈田鹤、贺绿汀、赵元任、青主等,是国内最早的利用西洋钢琴伴奏和传统诗词来创作中国艺术歌曲的先行者,在他们的带动下,早期的许多具有传统风格的艺术歌曲如《大江东去》《玫瑰三愿》《教我如何不想他》《我住长江头》等,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些艺术歌曲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老一辈艺术家杜鸣心、谷建芬、陆在易等人,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他们的许多代表作如《万泉河水清又清》《烛光里的妈妈》《我爱这土地》等,给国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一)歌词文学性、文艺化

诗歌是音乐的源泉,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一部可以“歌之咏之”的文集。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歌唱艺术源远流长,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文化更是璀璨夺目,许多诗歌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深受诗歌艺术影响。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艺术创作手法,这也使得中国艺术歌曲在歌词构成上,具有显著的文学、文艺特点。如黎青主的艺术歌曲作品《我住长江头》的歌词,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该词出自李之议作品集《故溪词》。这首词虽然只有寥寥45个字,但是,词句的文学性极强,字里行间的真情深意让人闻之动容。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更能完美呈现分离的惆怅和男女主人翁对彼此的忠贞、思念。同样,青主的名作《大江东去》、黄自的《花非花》都是以诗歌为歌词的艺术歌曲作品,在现代专业作曲技巧帮助下,传统古诗词的意境得以完美再现,这些歌曲作品也因此而具有了较强的文学性、艺术性。

(二)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艺术歌曲虽说从一开始就以外国艺术歌曲创作手法为创作指南,但是它却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之上发现起来的,这也决定了它在语言、气质和情感表达方面必须要具有民族艺术文化的特色。的确,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许多艺术家都立足于民族文化,积极探索西洋歌曲表现手法与民族语言特点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力求使中国艺术歌曲带有鲜明的中国风色彩。以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为例,这首词是刘半农旅居英国时所写,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都深沉的蕴含在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和对“她”的情意中。这首词在创作上具有外国歌谣的散体创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等传统诗歌创作技巧。为了营造优美的诗歌意境,词作在每一段的开头都对景色进行了渲染,但是在表达时,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它又采用了西方抒情诗反复吟唱的表达技巧。为了展示作品的民族性和艺术风格,赵元任在作曲时,大量运用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乐句,并突出了歌词的声调和音韵特点,力求通过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的和谐一致,营造广阔的精神境界,体现作品的民族风味。

(三)强烈的爱国情感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最昏暗、政局最为动乱的年代。是时,新旧思潮交锋碰撞,各种爱国主义运动此起彼伏。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也使音乐美育思想、救亡音乐思潮朝着纵深方向不断发展。一方面,社会生活的丰富,为新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许多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借鉴学习西方音乐理论改造和发展中国音乐。另一方面,是一大批热爱传统音乐、具有浓厚“国粹”情怀、拒绝接受西方音乐印象的保守派。虽然音乐观点不同,但是,这两种不同的音乐观,都在中国音乐建设、艺术歌曲创作做出了积极探索。在各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中国音乐在创作方面,突破了单纯的题材限制,创作出了许多以救国救亡为题材、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优秀歌曲。如黎锦晖在创作《四美之歌》《黎明之歌》等歌曲时,都融入了自己劝勉国人齐心协力、反抗侵略的思想情感。同样,冼星海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以黄河为背景,展示了中华民族抵抗日寇侵略的伟大精神。这些艺术歌曲,不仅反映了时代风貌,还带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它们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三、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为声乐教学提供了素材

中国音乐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音乐体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单就中国艺术歌曲来说,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华民族在近现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特的民族文化形式。我国艺术歌曲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它本身蕴含有中华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再则,中国艺术歌曲题材内容广泛,许多艺术歌曲作品如《红豆词》《花非花》《思乡曲》等,都取材于中国诗词作品。这些作品立意高远、情感充沛,是我国歌曲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从艺术歌曲中选材以做声乐教学素材之用,是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之一。高校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嗓音特点、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特色、不同难易程度的艺术歌曲作品,做教学之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在气息控制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赵元任的《秋种》《听雨》等结构短小、音域适中的歌曲作品,以发声母音代替歌词练习,开展气息训练,以提高学生气息控制能力。同样,在发声练习中,教师可以黄自的《玫瑰三愿》为训练素材,教导学生如何发出或清澈透亮或细腻多变的音色,加深学生对发音知识的印象。

(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对中国艺术歌曲影响最大的文化因子。中国艺术歌曲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其结构框架也在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文化风格和品质,在中国艺术歌曲歌词、唱法和表现手法上都表现的非常明显。中国风的歌词、中国化的表达方式,也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外在符号。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提供了营养,反过来,中国艺术歌曲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曲式发展和移植。这也意味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艺术歌曲来教学,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每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每一种文化符号,都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和标志。天人合一、正道之气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国艺术工作者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在民族精神感召下,也秉承中华民族文化创作理念,对民族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思考,许多艺术歌曲也因此而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气质,在唤醒国人、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大江东去》《思乡》等艺术歌曲,都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写照。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发展民族文化的伟大使命,高校声乐教学则肩负着大学生德育、美育的重要责任。深入挖掘中国艺术歌曲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以音符为介质传颂先贤们的伟大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群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声乐教学必须关注的重点。

(三)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礼乐相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提倡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礼”,通过音乐教育提高人的修养。因此,儒家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乐也因此而成为“君子六艺”所不可或缺的组成。虽说随着时展,学校教育方法和教学重点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美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仍旧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就是以声乐教学为代表的艺术教育。中国艺术歌曲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素材和重要内容,中国艺术歌曲中有许多集文学、美学、艺术知识与一体的优秀作品。高校声乐艺术教育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己任,将中国艺术歌曲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从音乐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等方面讲述艺术歌曲的时代背景、艺术内涵和表现手法,不仅可以提高声乐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强学生思想的深度与厚度。这对高校声乐教学和学生发展来说,都是有益的。

(四)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声乐教学目标是传授知识,通过有效声乐教学挖掘学生声乐潜能,提高学生声乐能力。声乐教学目标是高校声乐教学努力的方向,它也要依据一定的外界条件来实现。将中国艺术歌曲应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可以拓宽音乐教学的路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声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究其原因,艺术歌曲作品,在形象塑造、情感表达、意境营造上方法成熟,形式多样,并且,许多经典艺术歌曲如《故乡》《清平调》《听雨》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教学参考价值。因此,教师可以艺术歌曲为素材,讲述音乐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伴奏知识,探讨如何通过场景、情感和角色转化取得戏剧性的声乐效果,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艺术歌曲《故乡》在钢琴伴奏上,就有着西方和声小调的特点,同时也兼具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特色,教师可以结合该作品织体与和声色彩变化对比,讲述艺术歌曲、声乐作品对于伴奏的要求,然后通过歌唱技巧学习和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

许多艺术歌曲都具有丰富的美感,它们的美不仅体现在歌曲的旋律、内涵、韵味和意境方面,还体现在歌曲的技巧、形象、语言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说,艺术作品歌唱这一行为也是一种美的体现。不过,这种美的完美演绎,要以演唱者的演唱能力为基础。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歌唱技巧是相辅相成的,要经过专业学习和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形成。大学生的演唱能力主要包括节奏、音准感知,音色处理能力,情感掌控能力等。中国艺术歌曲具有结构短小、音乐始终、旋律优美、曲式结构简单、调式小等特点。中国艺术歌曲作品还具有题材广泛、曲目量丰富等特点。许多艺术歌曲都可以拿来做歌唱练习之用。确切来说,将艺术歌曲作品引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曲目训练需求。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水平层次,选择不同难以层度、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作品,用在发生吐字、音色美化、呼吸控制练习中,以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结构精巧的《摇篮曲》进行气息练习,让学生通过长乐句练习体会气息支持的感觉,感受歌词所营造的抒情性意境,进而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把握程度和声音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高校声乐教师要积极利用艺术歌曲创新声乐教学的内容、模式和手段,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同时通过音乐文化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水平,以体现和发挥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大鹏 单位: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少鹏.论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何婷.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97-99.

[3]高冠男.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试论[J].音乐时空,2015,(23):117.

[4]韩云红.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解读[J].北方音乐,2015,(1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