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要性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师声乐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要性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师声乐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要性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高师声乐发展状况和高师声乐发展的总体方向,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学生;综合能力

我国高师声乐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满足21世纪发展的需要,只有这些方面是不够的。声乐教育还是沿袭了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几十年来,努力战斗成为专业机构,丢失了最初的教学目的。高师声乐教学和专业院校声乐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他们有不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也不同,音乐学院培训的是演员,而师范学院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一个是走上舞台,一个是走上讲台。高师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教师,有声乐教学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培训声乐学科理论知识;把握好声乐教学方法;能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任务;能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和示范;能自弹自唱;能辅导声乐节目,如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大合唱等;能指挥多声部合唱;能组织声乐作品欣赏;能组织每周一歌活动以及兴趣小组活动;能组织歌咏比赛及歌手赛等。这是合格师资的必备条件。所以,成为一位声乐教师比成为一名演员更为困难,这都需要高师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为学生明确培养方向、传承并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师声乐教育与中小学教学结合目标的做法。目前,高师音乐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长期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重专业、轻理论、重技巧、轻基础,缺乏教师职业生涯的观念,忽视学生教学师范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毕业生缺乏实际教学能力,无法适应音乐教育的现状。为了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声乐无论是唱还是教都是技能与素质并存的。声乐的综合素质是指声乐学科内的全面素质,在过去比较长的时间里,对艺术生源的选择、教学、教程、培养目标、人才价值都会有意无意地造成技艺与文化的对立,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师资队伍的变化和扩招等因素的作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许多学生入学起点低,文化、专业素质相对要受到一些影响。这些学生毕业时的音乐专业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很难达到应有的要求。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有一技之长,但缺乏音乐的整体素质。音乐反映了生活,我们需要一定的素质去表演,正是这种独特的,这使得音乐可以修身养性、提升人格魅力。因此,高师音乐专业教师和学生不应仅仅被视为声乐技巧课或表演课,而应被看作是文化知识和艺术课程的学习。在教育观念上,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音乐老师的条件。声乐教学必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目标是基于职业技能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为高师声乐教育必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专业技能教育目标体系是以全方位素质教育为依托的。高师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歌唱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侧面的,因此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全面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把声乐作为音乐人门的手段更好地释放出来。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上具有“重技轻艺”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目前许多学校常用技巧去评价声乐教师,而忽视了对他们综合素质的要求,致使高师声乐教师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盲目传授给学生,片面强调抓单项技术的训练,一味追求训练成果、追求专业上的“精、尖、高”,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声乐等同于技能教育,实际上是步入了高师声乐教育的误区。作为学生来讲,其演唱水平与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他们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比如他们在演唱作品时,精力大多用在了声音技巧上面,而忽略了声乐作为一门艺术的整体存在。由于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在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上,以及歌曲的表现力上就很欠缺、造成了学生声乐学习非常浅薄,无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演唱的作品不尽人意。这样,仅凭良好的声音条件,而缺乏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以后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是很困难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基础性音乐人才,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实现高师音乐教师队伍从传统技能与技巧型向实践与艺术双类型转变:鉴于高师吉乐教育的条件局限,仅以小课、中课完成全部声乐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通过开设《声乐共修课》完成共性教育,形成大、中、小课相结合、小课侧重专业素质,中课则侧重教学素质、大课强调综合素质。理顺和完善声乐教育学科的系统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增加普通文化类型课程和音乐课程的比重,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达到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声乐综合素质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基础声乐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主要是系统地讲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歌唱发生器官,歌唱的姿态、呼吸、发声、共鸣等问题。喉头位置与打开喉咙,人声分类声部及其特征,歌唱语言及咬字吐字,音乐术语表情记号、整体歌唱的训练等。目前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声乐理论课是个空白,一般教师只在声乐个别课中,在指导性用语、作品艺术处理上涉及到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但很有局限性。有的教师通过口传心授,教学生掌握一些发声训练,但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歌唱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直接影响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声乐艺术,作为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沉淀和积累,在它发展历史过程中,凝聚了许许多多声乐家和声乐教育家的智慧、学识和经验,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歌唱和训练方法。所谓科学方法,就是指这种歌唱方法建立在广泛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具有科学理论根据。要想解决畜乐技能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必要系统地、全面地阐述声乐技巧,通过理论认识指导实践,少走弯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往往使学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学生不仅会对唱歌发声器官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合作单位的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歌唱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声乐理论课要分阶段和实践穿插进行,教师要严格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不要盲目地讲理论不注重方法;或只重方法不讲理论。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声乐理论大课的形式,分年级、分阶段、分程序进行,使学生对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歌唱发声训练、声音的分类等一系列声乐理论知识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高师声乐教学有其特殊性,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教学工作,他们与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师范的声乐学生不仅是解决“怎么唱”的问题。对师范生来说,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尤为重要,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是他们声乐学习的重点内容,要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不仅要有演唱能力,而且还要有广泛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后盾,这就要求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理论讲授基础上。

三、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1987年5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了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专业目录审定会,会上重新审定了音乐教育专业,并更为明确地规定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即具备表现和音乐鉴赏能力,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发展动向,有初步的科研和创作能力;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能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并能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这里十分强调要对学生进行教师索质的培养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此后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仍然强调这一点。但在目前声乐教育的现状,仍然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发法等,严重的与普通中小学脱节,使得刚毕业的学生无法顺利的转换为教师的角色,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声乐老师必须在思想上明确教师音乐教育是培养能唱、玩、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方法的人。在小学和中学都会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一个歌唱能力,二声乐教学能力,对于一个声乐老师,两者缺一不可。歌唱能力充分体现在课堂范唱,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课外活动指导能力、合唱团的培训、组织文化活动能力、技能等。应设立课后集体实践,学生掌握歌唱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感知,可以是集体的声乐和合唱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艺术感染力,学生也可以听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声乐课,将会学到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技能。此外,学生在学校也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社区利用假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一边学习、一边教、边实践、边不断提高演唱。

四、结论

最能体现高师声乐教育特点的是学生将来的从教能力,高师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技巧之外,还应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通过教学成功地体现出来,这才是高师音乐院校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根本之所在。要想使高师声乐教育能够真正适用于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就要明确高师教育的方向,切实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声乐理论知识的培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为以后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裴欣桐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第一、二届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09).

[2]余笃刚.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05).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4]谢红.浅谈高师音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02(03).

[5]朱东生.对二十一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