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声乐教学探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相关声乐知识学习的兴趣的提高,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启发式教学还能使教学课堂生动化,让学生从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欲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动性,从而不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会改变以往的教学过程,科学的分配每一段时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我们必须对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主要内容如下。
(一)学生学习声乐兴趣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进行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会出现偏差,相关教学内容完全不适合现阶段大学生的需求,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进而导致教学效率无法提高。除此之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老师讲课方式存在问题,还停留在“填鸭式”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下降。
(二)声乐教学内容难度大
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所进行的声乐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相关声乐知识理解起来较为苦难,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声乐基础,因此,对于老师所教授的相关知识步法理解。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还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它们并不能将相关声乐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促进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的提高,本章节选择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本章节结合高校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策略,希望能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一)歌唱气息启发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相关事物,来进行相关情景教学环境的设置。例如,吆喝声、买菜声等等,通过这一特定的情境环境,学生就可以感知声音发出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最真实的声音,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发声进行相应的训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景设置,不断加深学生对高音的理解,并训练学生深呼吸的技巧。演唱跳音时,可借助叹气放松的方式保证腹部位置的放松状态,通过跳音练习可让学生腹部肌肉在有效锻炼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具有弹性,这对于气息控制力的把握极为重要。
(二)歌唱吐字启发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方言类的歌曲之外,歌唱吐字方面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与学生普通话掌握的情况有十分大的练习。在歌唱吐字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要吐字清晰,这也是我们在进行声乐教学的关键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在于字与字之间的转换和衔接方面,通过启发发音的方式指导学生感受字与字之间的变化,通过处理好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关系尽可能保证吐字与声音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在进行发音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尽量保持舌根放松的状态,无论字成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必须找出其共同点,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三)歌唱表演启发
在歌唱表演方面,启发式教学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课堂氛围营造方面。启发式教学可以营造较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就会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歌曲情感的表达。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鼓励与表扬,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高的进行情感的表达。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进行相关歌曲的学习,我们还应该对创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背景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总结
通过上文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因此,本文结合结合高校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上策略,希望能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作者:郑招娣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声乐教学微课运用浅析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一种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视频文件来记录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解,不仅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能拓宽教学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微课的出现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一)微课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微课的迅速发展使得微课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13年8月,在教育部的组织下举行了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这一创举为微课在高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声乐教学方面来看,全国各地的声乐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这场比赛,为微课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高校声乐微课的开展。从声乐微课的作品来看,共有32件作品被送往参选,占据了所有音乐类微课作品的22%,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声乐微课作品不仅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容,同时也为声乐教学中新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
网络用户的规模日益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为微课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而高校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接收较快,因此,大学生成了网络用户中最庞大的群体。从学历方面来看,高中以上的学历使用网络的几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大专以上的人群使用网络的几率更是接近饱和的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重要工具,有59%的学生都会通过手机上网观看视频。而微课作为一种线上的远程教学,可以通过短小的视频来促使更多的人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对于爱好利用手机观看视频的大学生来说,微课的出现无疑为他们自由、自主地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也为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三、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向学生进行声乐知识的传递的,打破了传统的依赖课堂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视频像看电影一样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的洗礼。同时教师也不需要亲力亲为的进行示范,只需要事先准备好合理视频并播放给学生就可以了,让学生跟随视频中的内容来学习专业的声乐技巧。相关的研究证明,学生的注意力是最不集中的。只有在课堂中间的20分钟,学生的注意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水平。而微课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10分钟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微课教学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的20分钟内,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
微课教学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可以应用于课外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在课后自我学习,而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就教材中的某一声乐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还不能保证学生听得懂,而利用微课,学生只需对照视频进行模仿练习就可以了。微课所包含的视频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可以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之外还可以拓展自身的视野,提高对声乐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让与声乐有关的教学主题得以凸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加入一定的素材,课堂例子供学生学习。这样使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课外知识,方便了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巩固学习。
(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学习显得格外的重要,声乐老师就是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决定学生学习。在这种以微课为主体IDE教学方式下,学生会更加的热爱学习,而且在吸收掌握所学知识外,还能增加学习学习的技能。对于微课形式的教学过程,它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让学生与教师处于一个相互学习了解的阶段。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判断学生近期的学习是否合格,所学知识是否全部掌握,对于学生而言,在教师教学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出改进的意见,帮助教师教学。
(四)促进资源共享
在这种微课教学模式下,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资源更丰富,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往的课堂,教师都是在课堂上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教授,直到学生学会为止,但是微课课堂就不一一样,它会围绕所要学的主体知识展开,这样主题就比较突出,也更符合教师的教学,学生与老师可以通过物联网或者多媒体为载体在线观看这些有关声乐知识的视频。每个学生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声乐知识掌握还需加强的学生进行着重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将声乐知识学好。
四、微课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学生利用微课课堂可以自主学习到许多声乐知识,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声乐知识,还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都是有利的。
(二)视听心理学理论
学生在学习时只有从根本上认可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去关注学生的喜好,了解到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对声乐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这样比较符合现在学生的口味。
(三)教学传播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紧抓教学重点,围绕声乐知识展开,还需要考虑到教学中的载体,或者组织结构等,在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下,需要将它与现在的多媒体相结合,包括当下的互联网、播放器等。这样也便于微课课堂的正常运行,使用起来也更为方便。
五、微课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声乐课程来说,教师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效果却不见得都能令人满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逐步在采取微课课堂教学的模式,许多理论知识是空洞抽象的,教师在讲课时很难让学生完全的理解,所以需要依附微课,需要依附视频教学来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并认可。在微课课堂上教师多会采用多媒体方式通过互联网搜集许多实例供学生学习揣摩。这样学生可以不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学习,而是通过视频为载体,能亲眼见到听到,增加了课堂的可操作性。
(二)把握教学时间
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可能对于课堂来说是比较紧促的,所以教师需要考虑到这点,将课堂合理的分配。学生不可能整节课注意力都十分集中热情满满,所以教师需要将重点知识在学习学习热情最高昂的时候进行讲解,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一个时间段。学生在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时候,那时候学生会产生疲劳感和松懈,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微课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让学生被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吸引,学生在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下会更愿意去学习,去了解视频教学中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声乐课程来说,与其他的教学课程是不一样的,它是一门艺术,对于艺术领域来说,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声乐在艺术领域又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了解,要知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但是声乐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传统的检测方法是不适用的,所以教师在这点上也要煞费苦心。为了让声乐知识也可以进行检测,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采用了微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后会对学生设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采用微课的模式进行完成。
六、总结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微课引进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通过微课,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在微课中不仅能够拓展知识范围,同时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声乐学习技能。因此,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微课的优势,从教学方式、教学时间、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将微课引进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作者:廖星麟 单位:湘南学院
第三篇: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借鉴商洛花鼓探究
一、借鉴商洛花鼓的风格特点和形体表演
在地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借鉴商洛花鼓的积极因素,譬如:自然的声线、生动的表演及精湛的技法等,培养学生全方位掌握商洛花鼓的精华,从而促使商洛花鼓与时俱进,在传承中求发展。以商洛学院艺术系为例,由于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师资能力等方面与专业音乐学院等优秀院校存在一定差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跟优秀院校学生相当的专业程度,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在教学当中,不妨借鉴商洛花鼓的唱腔,使学生在演唱中掌握发声方法、创新演唱风格、充分表达曲情、使演唱兼带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形成独特的演唱特点,从舞台表演中脱颖而出。首先,从唱腔上,积极地咬字,使声音充分地唱出来。很多教唱美声的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一味强调腔体的打开,不顾学生嗓音条件的限制,因而导致学生演唱没有音色,更听不清楚他们演唱的歌词。商洛花鼓清晰的咬字以及自然的声线对笔者声乐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笔者试图要求学生嘴皮子要灵活,咬字、吐字要清晰有力,像朗诵一样演唱歌曲中的每一个字,充分把字头、自腹、字尾都要精确到位地咬出来,例如:商洛花鼓《夫妻观灯》中第一句,“耳听有人扣门环”中的“人”字,一定要用上下两排前牙磕一下,与此同时,后牙根先闭合再咬开,而后马上松掉,否则声音就会憋在口腔里出不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咬字,又锻炼了咬字与气息的协调能力。在这里需说明一点:唱歌的咬字比说话的咬字更夸张、更有力,但并非僵、硬、死,自然就好。对于声音线条的把握,根据商洛花鼓的审美要求,笔者不会强迫学生声音使劲向后(喉咙)靠,充分打开腔体,而是在清晰咬字的基础上,打着哈欠唱就可以了,声音要充分唱出来。声乐教学需要“打开喉咙”,但需掌握一个“度”,每位学生嗓音条件不同,这个“度”就要不断调整,直至演唱出自然的声音,而不是故意模仿“做出来”(不自然)的声音。其次,掌握商洛花鼓的精湛—润腔技法。商洛花鼓的润腔技法指的是行腔中的波音、滑音、倚音、颤音等,这些小腔十分讲究自然流畅、收放自如。针对民族声乐教学,让学生大量练习润腔技法的作品,例如:商洛花鼓《夫妻观灯》、《观灯新唱》,还可以把湖南花鼓戏《洗菜心》、《刘海砍樵》等作品拿来练习。这类花鼓戏演唱大部分的润腔都在高声曲,演唱时,要求学生掌握好气息的同时,鼻、咽、口腔共鸣发挥作用,在口腔咬字的同时,把润腔的音通过鼻腔哼唱出来,咽腔适当打开,这样的声乐教学不仅展现了花鼓戏的风格韵味,使唱腔旋律更为丰满流畅、人物感情更为生动细腻,还对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现代许多作曲家创作的歌曲都是建立在地方风格素材的基础上,例如:《山寨素描》、《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水姑娘》等,如果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润腔技法,就能在这些作品中做到举一反三、熟练运用。最后,重视舞台表演。商洛花鼓戏主要通过“四功”(唱、念、做、打)和“五法”(手、眼、身、步、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把“唱”与“演”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很多民族声乐教育者,把注意力停留在科学性发声等演唱的技术层面上,而往往忽视表演的技术层面。声乐作为视、听结合的舞台艺术,“唱”和“演”是缺一不可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类似窘境:不少学生悟性高、音乐感觉好、唱得好、形象也好,可就是不会表演,舞台表现力差,就连很简单伸个手的动作都看着别扭,更别提舞台表演了。溯其缘由,我们的教学重“唱”,轻“演”。学院教学领导在认识到此问题后经过教改,把商洛花鼓的形体表演纳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系统的“五法”训练,使学生做到“眼有神、神有形、指之有物、看之有像”,启发学生用心塑造人物,用情打动观众。实践证明,借助商洛花鼓的形体艺术,学生的表演能力大大提升,丰富了学生舞台表现美感,同时也很大程度活跃了教学气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发展民族声乐教学
1.修订教学大纲。
从教学计划入手,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音乐课程设置、声乐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给予规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符合特色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相继开设《商洛花鼓赏析》《商洛花鼓声腔课》《商洛花鼓形体表演课》等特色课程,《赏析》是对优秀的商洛花鼓剧、唱段进行欣赏,对经典的唱腔进行曲式结构及特点分析。通过这门课,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直观地了解花鼓戏的构成,为开授声腔课奠定基础。《声腔课》是针对商洛花鼓唱腔的一门实践课,由老师选定教学曲目,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花鼓演唱技巧及风格。通过对商洛花鼓声腔课的学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发声、咬字、行腔、韵味等,也可以为学习民族声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形体表演课》主要是对商洛花鼓“五法”(手、眼、身、法、步)的训练教学,在学生唱腔趋于稳定的基础上,老师示范表演,要求学生做到:“唱演同步”——即唱腔优美、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充分把握人物性格、完整的故事情节等。将商洛花鼓的唱腔、表演引入课堂教学,逐步建立地方特色课程体系,这对长期以来单一的音乐教育课程来说如注入一股清泉,同时也对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各大院校教学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工程,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我们学校是否可以尝试:一方面,选派优秀的民族声乐教师到当地剧团学习商洛花鼓戏,提高声乐教师在传统音乐方面的知识素养及舞台表现。另一方面,长期聘请剧团资深老师到我系授课,培养学生演唱风格、润腔技巧及舞台表演的能力。同时,加强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形成良好教研、教改氛围。
3.加大科研力度,促进声乐教学。
“遵循现代教育规律,重视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开展科学论证,以理论研究与综合应用实践研究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走“科研——实践——创新”的梯次研究路线”我校在科研方面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教师的科研创新,如在声乐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商洛花鼓文字研究、演唱谱例以及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等图书资料,开通数字图书馆,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能力,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得到更好地呼应。成功的地方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有些学校做的很好,我们也可以进行考察、借鉴。譬如:贵州大学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方面的“双重教学”经验就值得推广。即“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教学应该分为“少数民族民歌风格教学”和“系统的声音训练”两个部分,少数民族民歌风格教学由民间歌师根据学生的民族成分和个性特点组织教学,声音训练由具有创新精神,锐意改革的声乐教师来承担,两者相会协调,共同完成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教学。”此外,“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商洛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商洛花鼓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及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具有较强艺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实用型音乐人才。
三、加强艺术实践,培养特色声乐人才
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笔者认为艺术实践是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应该重视的关键。而我校艺术系绝大多数学生很难争取到舞台表演的机会,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有机会上舞台表演与实践,鉴于此,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长期聘请商洛剧团的优秀戏曲老师到学校讲授商洛花鼓演唱及表演课,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加强学生对商洛花鼓演唱风格的了解,为学生创造性的将其融入到民族声乐演唱中奠定基础;定期邀请商洛戏曲研究专家到学校讲学,为学生讲授传统戏曲、曲艺、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商洛花鼓的产生背景、衍变过程、形成原因、演唱风格、表演特点等等,逐步使我校学生由“不了解——可以接受——喜欢上商洛花鼓”,将优秀的花鼓戏传承下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演出,举办“商洛花鼓经典唱腔专场”、“中国歌剧专场”、“优秀商洛花鼓剧表演片段专场”、“商洛花鼓与民族声乐融合汇报音乐会”、“独唱、重唱音乐会”、“合唱专场音乐会”、“毕业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迫使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且受益匪浅,不仅使学生心理素质有了更好地培养,还大幅度提高了学生适应舞台的能力;通过艺术实践,使学生不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积极发挥创造及表演能力,展示其自身艺术才华。最后,笔者认为高校与艺术团的强强联手不失为一个很好地探索。譬如:笔者就职的商洛学院通过商洛花鼓戏鉴赏与商洛花鼓表演唱等课程培养出的学生,可以直接引荐到商洛剧团进行学习实践,参加剧团大型花鼓剧排演,也可以以合唱的形式参与到花鼓剧排演中来,这样一来,高校学生充分融入到艺术实践当中来,拓展其艺术表演空间;剧团也摆脱了人员不充足的窘境,提升其文化底蕴,两者合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一代艺术人才。为我们做出榜样的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的“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此次联合是国内屈指一数的首例,是在新形势下,共同致力于探索人才的培养。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表示:“西安交大有了戏剧学院,不仅是西安交大在面向社会服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一所大学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为西安交大的育人创造了一个更好地人文精神环境。”借此契机,也为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总结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通过对商洛花鼓的不断借鉴与发展,使其能在音乐创新领域中充分得到运用与传承,使声乐教学更具民族性、特色性,从而凸显地方性高校音乐学办学特色及创新改革,体现地方高校声乐的特色化教学,彰显地方本土特点。
作者:冯渊 单位:商洛学院
第四篇: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实分析与教学实践探索
一、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我国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始终贯穿于高校音乐艺术的发展,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悠久的发展历史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认识基础和保障机制,并且普通高校声乐教学面对的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特殊群体,心理、生理已经发育成熟,普遍具备较高的知识存储和接受能力,能够接受专业的声乐教学。所以普通高校开展较高层次的声乐教学是可行的,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历史悠长
音乐艺术教育早在1871年的北京商都艺徒学堂就出现雏形,到1897年的求是学院(今浙江大学)正式成为音乐选修课。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唱歌课,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团,同期社团形式的音乐学习小组在清华、浙大、上海交大、辅仁大学等相继活跃起来,甚至发展到校外举办音乐会,创作进步歌曲。解放初期,校园音乐社团受到摧残,取而代之的是“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高校音乐畸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些有影响力的高校率先成立了艺术教育机构、艺术教研室,开设了诸如《合唱指挥》《中外名曲学唱》等艺术选修课程,并开始编撰系统教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开始步入正轨。1986年国家“七五计划”报告明确了“美育”的重要地位,成立“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抓高校艺术教育工作。1988年教育部下发《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确立了1988年到2000年的艺术教育工作规划,艺术教育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2003年之后一些综合类大学被批准招收高等艺术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并开始独立进行高校声乐教学理论研究工作。
(二)大学生具有鲜明特征和学习优势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长期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已经普及了“美育”的音乐艺术教育思想,使人们摒弃了狭隘的技能训练常态思维,赋予大学声乐艺术确切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以及寓教于乐的人文关怀。大学生是生理成熟、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分子,能够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音乐艺术交叉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拓展。比如在学习音乐文学、歌剧、民俗等交叉类学科时具有超凡的领悟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效率,为提高声乐学习的层次奠定了基础。另外,大学校园是朝气蓬勃的地方,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吸引全校同学开展积极健康的音乐社交活动,自由组建音乐社团、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促进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活跃大学生业务生活。
二、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由来已久,已经积攒了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认识基础,并且具备教育部的相关条文、方案作为保障机制。但通过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获知,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在2003年之后才陆续全面开展,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并没有跟上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矫健步伐。相继颁发的法令、规划并没有彻底执行,教学资料、教学科研与相关政策在这行的速度和力度上没能有效协调,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实践方面
声乐教学在独立音乐艺术院校是一门基础课程,插着政策的“翅膀”作为公选课进入普通高校后,在不同资质的大学里呈现不同的发展姿态。以2003年首批获得音乐学研究生批准的高校,诸如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科研能力强的综合类院校为例,在早期推广声乐教学课程和相关教学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而在后期进一步发展的时候遇到了种种因素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全国范围普通高校开展声乐教学的情况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学校对声乐教学的开展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实践的缺失。首先,普通高校对声乐教学的潜在价值认识不到位,压缩声乐教学公选课的课时,开设一些边缘化声乐内容的课程,学生能够开嗓子参与的课程较少。其次,高校声乐教学内容编排随意,没有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教授内容“存活率”低,缺乏连续性和逻辑性,以至于使学生产生抵触思想。最后,声乐教学的教材混乱,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目标,或采用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程、或采用师范类声乐教程,课程建设亟待解决。
(二)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理论研究方面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实践呈现不均衡的状态,教学理论研究滞后是重要原因。首先在声乐教学课程开发上,普通高校并没有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相关教学课程,而是直接全盘采用音乐独立院校公选课、专业课,比如“合唱与声乐艺术”、“声乐艺术实践”以及“中外民歌鉴赏与实践”等,这些课程往往节选自音乐专业教育体系的某一部分,没有连续性和逻辑性,很难被非音乐类大学生所接受。其次,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教材匮乏,诸如《大学生合唱选》《合唱与指挥》一类的通俗易学的教材少之又少。最后,在教学理论科研方面,关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著作、论文、学术报告等资料贫乏,查阅中国知网仅有两篇硕士论文是相关研究的,并且观点雷同率较高,音乐教育类核心杂志关于此类文章的收录几乎为零。
三、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综合内容实践
(一)树立正确的歌唱概念
声乐公选课教学首先要给学生端正歌唱的专业理念,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来树立专业的歌唱观。在理论方面,要普及歌唱的真正发声原理,讲授胸腔共鸣、口腔共鸣等共鸣腔体的基本原理,以及三大唱法的不同发声特点,规劝不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实践方面,要从呼吸训练、发生训练、听觉思维训练、视觉思维训练以及歌唱形态等方面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循序渐进地讲,尽量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而是节约时间,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亲身实践,去反复试唱练习。声乐公选课的学生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基础训练,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思维,巧妙运用形象思维去讲解呼吸方法,比如运用奶嘴、吸管等生动的道具来创设活泼的训练氛围,鼓励学生打开嗓门和心扉来大胆练习。在进行发生训练时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不同的乐感和嗓音,把学生分小组练习,对于不同掌握水平的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只要完成目标即可,然后再整合训练。至于视听思维能力训练和歌唱体态训练等更高级别的歌唱能力学习则要视课程时长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酌情安排教学任务。
(二)培养声乐学习兴趣
声乐学习是一门专业性的音乐技能学习,而声乐公选课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歌唱的情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歌曲安排和歌唱方法教学上尽量贴合当下90后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激发唱歌的欲望。在歌曲选择上,除了声乐教学教材的歌曲,诸如《田野静悄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鼓浪屿之波》等之外,还要积极引进能够引起大学生共鸣的流行歌曲,比如郑钧、许巍的摇滚歌曲,万晓利、张玮玮的民谣歌曲,降央卓玛、谭晶的民歌等,通过不同类型歌曲的试唱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歌唱训练的时候,要结合学生乐理的实际情况,一边讲述不同唱法歌曲的规律、一边教识谱、一边教唱歌,而不是花大力气讲完识谱再来唱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歌唱情感能力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激情充沛,释放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审美,引导、激发学生下意识地获取歌曲的情感共鸣。或雄壮激昂、或忧愁悲伤的情感也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法来培养,在后期训练中获取情感表现能力。其一,在生活中积累情感,体验丰富的人生经历来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热恋中的男女在演唱爱情类歌曲时就会充满感情,旅游归来的同学在演唱《大森林的早晨》就会遐想旅游中的美丽画面,很容易在歌声中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二,注意运用表情语言来诠释情感。在表演过程中丰富的、具有层次的面部表情特征可以增加歌曲的情感表现张力,这就需要锻炼歌者细微的表情运用,比如在演唱《跳蚤之歌》这首极具诙谐讽刺意味的歌时,就要运用讥笑、冷笑、谄笑、苦笑、欢笑等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诠释歌曲的情感。其三,注意把握跌宕起伏的旋律走向,游刃有余地传达歌曲的内在情感。比如德彪西的《钟声》里随着教堂的钟声、歌词传递出无限的愁绪,此时的钟声不断地在同一调性的C,、#C及E音连续得响着,这就需要歌者对歌曲旋律的每一个乐句的掌握都熟透于心。其四,注意运用音乐符号,尤其注意休止符,通过休止符来换气,并且为后面的乐句积攒情感或转换情绪。此外,还要注意根据歌曲情感蕴涵调动感情,并且通过声音来表现情感。
(四)培养歌唱审美能力
歌唱艺术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学生有形象的视觉、敏锐的听觉,有形象的、综合的思维。而普通高校声乐课更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类艺术的沟通以及和其他专业的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要不断巩固歌唱终生性的理念,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欲望,使学生将歌唱学习看成是自己获得积极的、愉悦的学习体验的必然需要,是突出音乐审美教育终生特点的基础。大学生时期正是确立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而歌唱的审美能从各方面影响他们的选择和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正处于热情奔放的年龄段,他们对各种知识和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歌唱的美感可以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走。如果这个时期他们错失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对歌唱的审美意识,那就会使他们终生对音乐产生冷漠的情感。
四、结语
总之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以其自身的性质特征、价值意义、实施的可行性及其教学优势等,应该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必将在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培养普通大学生情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发挥其自身的实用性的价值。
作者:沈思 朱琨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
第五篇: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办法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对声乐教学没有准确的定位
目前,大多数设有音乐专业的高校认为声乐教学只需要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从而忽视了声乐教学对学生审美价值与情感价值的培养。情感是声乐表演的灵魂,没有情感的声乐表演将失去生命力,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带有功利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设置不合理,在教师的错误指导下,学生的声乐学生偏离了声乐教学的课程定位,无法达到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很多高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声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就业,导致很多声乐教师只注重学生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不强。此外,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声乐专业的就业率,盲目法模仿其他性质的教学模式,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差,无法实现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三)声乐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教授不同的学生,“一对一”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都有固定的流程,教师让学生轮流练唱,在练唱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发音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全面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受教育的范围被缩小。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办法
(一)准确定位声乐教学目标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中,教学目标是提高声乐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高校的声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要坚持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声乐教学既要让学生可以娴熟的表演音乐,也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把“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小组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互相探究、讨论声乐的演唱技巧,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声乐表演经验教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挖掘学生潜能。除此之外,声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声乐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声乐课堂中。
(三)更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方法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不能急于求成,高校声乐教师要把教学中的试唱与练耳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首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地组织教学,避免练习不足或练习过度的现象发生;其次,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和练习进度,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比如,对于试唱表现较好,练耳有所欠缺的同学,教师要加强其听的能力,促进学生平衡发展。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与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声乐教师要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一,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把声乐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通过听、看、演、练等多种方式学习声乐。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声乐教师可以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歌曲进行一定的创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第三,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声乐知识对歌曲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改编、再创作结果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创作歌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精讲多练”,声乐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起来,在适当的理论讲解之后,组织学生发声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声乐学习的“感觉”,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声乐。与此同时,高校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创作音乐,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歌唱比赛、中小学音乐教师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社会对高校声乐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高校声乐教师要深入认识当前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高校声乐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作者:王俊霞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