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思考(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声乐教学思考(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声乐教学思考(7篇)

第一篇:高校声乐教学可行性探讨

一、流行唱法的艺术特点及就业优势

随着近年来各大电视台选秀类节目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流行唱法的科学定位和合理的教学需求。对于流行唱法的探究也是众说纷纭,金铁霖教授曾指出,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是歌唱的工具,是为表现艺术作品而服务。在流行唱法中,掌握“气”“声”是处理作品的关键,也是学习流行唱法的基础。在进入21世纪以后,流行唱法立足于本土文化,逐步形成了民通唱法、美通唱法等适应中国听众审美需求的演唱方法。但是无论怎样改变,都缺乏专业、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理论指导,无法拓展音域、美化音色以及自如地表达歌曲情感。只有通过专业、系统的流行唱法学习,才会获得有气息支撑、有穿透力、有表现力和控制力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依靠话筒中的“喃喃自语”。

(一)流行唱法在歌曲表现方面的优势

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是指在演唱中所表达出的感染力。它以有组织的节奏、旋律以及歌词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上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我们在听一首歌曲时,有时虽然不能看到歌唱者的影像,但是可以通过他动情投入的演唱,很好地诠释歌曲内涵,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对于架起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心灵桥梁是多么重要。在民族和美声唱法中,大部分高音区的演唱都被处理成持续的强音,用以强调音色的饱满通透。流行唱法在演唱歌曲时,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加贴近普通群众,而且细腻真挚的情感表达也让歌曲的表现力大大加强。特别是运用特有的“强爆破、弱延长”技术处理方法,给歌曲的情感表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流行唱法择业的宽广性

很多学习流行唱法的人都会出现择业困惑,特别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更感到迷茫,以至于近几年报考音乐专业的人数明显下降。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在各类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工作之外,很多都选择了文体、广播、传媒或自主创业等就业渠道。特别是学习流行唱法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就业渠道更加宽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开办对口招聘会,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这些都使家长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改变,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教师,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效,也为将来的就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流行唱法的教学现状

在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着明确的划分,教师也有着多年的教学实践。但是,对于流行唱法专业教学方面的内容却有所缺失。在当下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流行唱法教学中,学时短及教学模式陈旧是共性所在。

(一)流行唱法课程的学时安排

我国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基本以美声、民族唱法为主,流行唱法只占声乐教学总学时的1/5。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从一年级进校直到三年级上学期,一直都进行系统的声乐学习,但这其中只包括对于美声、民族唱法的选择。而流行唱法课程只是在二年级上学期有所涉及,整体课时只有18周36学时,对于音乐表演专业一个班的人来说,出现的情况便是学时短、人数多、教学任务重,根本无法做到教学成效的延续性和深入性。

(二)流行唱法的常规教学模式

近些年,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学生数量猛增,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逐渐增加了“集体课”和“小组课”。这些课程的开展,既降低了教学成本,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小组课”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又可以让他们从相互的练习中得到“灵感式”启发。从就业角度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看到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长期耳濡目染,学生便能学会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对于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毕业生而言,是最佳的学习途径。但流行唱法讲究音乐个性的表达以及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在短短的36学时中根本无法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三、将流行唱法纳入声乐教学体系后的相关思考

将流行唱法纳入声乐教学体系,是指将流行唱法作为声乐必修课程中的选修唱法,让学生在一年级进校之初,就可以根据个人嗓音条件和演唱爱好进行选择。经过在校两年半的学习实践,系统、深入地掌握流行唱法的专业知识和演唱技巧。将流行唱法纳入高职三年制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体系之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学时分配、教材选用及艺术实践安排等相关问题。

(一)学时安排及教材选用

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安排,学生在校的每个学期中,都有需要学习的技术难点,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声音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对于不同曲风声乐作品的把握,最后达到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演唱形式的目的,使其在共性化的教学之后获得个性化的表达。流行唱法教材曲目的选用应打破局限性,既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广泛性,又要有一定的侧重性;既要有欧美音乐剧和流行歌曲,又要加强中国声乐作品的比例。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影视插曲也可作为教材的补充曲目。当然,“歌无定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可以通过流行唱法来进行演绎,如现在很流行的红歌翻唱等。以江苏省为例,每年的音乐统考中有相当一部分歌曲属于流行歌曲范畴,而且在演唱这些艺术歌曲时,也可根据自身的表现需要,选择用流行唱法进行演绎,这大大拓宽了流行唱法选择作品的范围。

(二)增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其达到毕业即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真正符合“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也不例外,通过三年在校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既要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又要具备在社会各类文艺活动中登台演唱的能力,真正达到社会就业市场对高职音乐毕业生的多方面需求。高校的学制只有三年,对学生而言,课堂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减少艺术实践的比例,相反,要摒弃“坐而论道”,逐渐加大艺术实践力度,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许多高校对此已有共识,正积极修正教学大纲,增加艺术实践的课时比例,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每个专业明确若干个核心技能,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强化为核心技能服务。改善或拓宽用于艺术实践的场地,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洽谈,从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渠道、签约率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而言,证明增加艺术实践的比例已卓显成效。当然,将流行唱法纳入正常的声乐教学体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资和适用教材的缺乏,都会让流行唱法进入“声乐教学大家庭”产生一定难度,因此每位教育研究者的努力与付出至关重要。

作者:杨燕 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革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善方法

我国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下发了有关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件,掀起了声乐教学革新的巨大浪潮,在人文科学当中音乐教学做出了明确的介绍,全方位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在进行课程设计与教育系统的基础上做出相关的整合。

二、声乐教学革新具体内容

(一)加入声乐教学法课程

从示范学生的角度分析,所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比较容易学习的,且具备较强的演唱能力,但教学技能较低是广泛存在的一大问题。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在开设的课程当中,声乐教育课加入声乐教学法课程里,这样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作用,在今后就业教育行业后可进行成功的运用。

(二)强化理论课程教学

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发生器官及发生原理的认识不足,致使陷入迷茫的学习状态之中,不能够与声乐学习中的实际需求相吻合,为此学校要不断强化声乐理论课程教学,增加生理课教学内容,让广大学生懂得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嗓子,怎样更好地进行身体的调节,并且要开设声乐心理课程,不断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稳定的心情,能够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加强声乐教材的编选

教师利用教材进行学生的教学,唯有选用良好的声乐教材才能够促使学生的知识专业水准得到全面的提升,挑选适合的声乐曲目,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吻合,并且要满足大纲的实际要求,同时要注意发声的位置、正确掌控气息等。

(四)促使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升

高校声乐理论知识教学革新的过程当中,艺术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高校要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实践活动,为每位学习声乐的学生提供敢于站在舞台上的良好机会。

三、改变教师教学思想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能动性的作用。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才能够促使其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作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是以教师教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这不仅会给教师教学造成不良的成效,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强化师生相互间的互动。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课程教学的人文精神与实践意义。学会尊重学生,能够促使声乐教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增进师生相互间的交流,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增进学生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效。

(三)树立“合作学习”教育思想。

声乐学习为艺术性学习,不但需学生身心的有效配合,重要的是做好学生集体智慧的有效结合,注重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能够让学生踊跃加入到集体活动当中来,促使学生间合作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

四、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一)正确认识三种唱法

在当前的声乐演唱方法中,以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为主。在上述三种唱法中,学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可是不管哪一种唱法都需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从不同唱法中学会探寻有助于自己发展的有利因素,从而加以运用。

(二)不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在诸多学习方式当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教师进行声乐教学当中,对于学生找到有价值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引导学生的学习及研究方向,可帮助其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及创新能力。

五、完善声乐教学条件

(一)完善硬件设备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师仅利用抽象性的语言表达是不能够令广大学生了解的,为此则需借助多媒体电脑,通过视频、音频软件,直观地对声音进行浅析,这样也会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简单,并且还能够促使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创建完善的专业研究机构

学校创建完善的专业研究机构,为广大学生供应良好的时间契机,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的提升学生音乐专业综合素质。

六、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音乐教学声乐教育是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中心,着眼于未来,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革新,真正做到为声乐教学服务,为社会教育事业服务。

作者:陈果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音乐学院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一、注重提升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促进高校声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文化有机融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要充分掌握传统音乐的声腔、旋律等相关知识和发生技巧、歌唱技巧,对任何一种民族音乐作品都能做到确定它的所属民族和演唱出来。特别是京剧、豫剧、昆剧、越剧、评剧等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音乐作品,教师要做到能准确辨别、认知这些曲艺的特性和风格。只有这样,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向学生提供更多关于民族音乐的时代背景、专业知识,并能让学生多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师务必先让自己爱上传统音乐文化,再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从而激起学生热爱传统音乐的强烈情感,最终有效地传承以及发展传统音乐文化。

二、加强对情感体验的重视程度

音乐承载着人类的感情,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宣泄形式,音乐的不断发展,使得情感逐渐成为音乐文化的精髓构成环节。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针对音乐的起源,曾提出“音乐是异性求爱的产物”这一见解。达尔文主要是从动物(特别是鸟类)身上得到启示,动物通常是利用婉转优美的声音吸引异性,此种声音普遍具备音乐性和节奏性。人类便对这些美好的声音进行了模仿,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优美的音乐。直到今天很多民族还擅长用树叶吹出动听的鸟类鸣叫。单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音乐是为了传递感情而产生的。所以,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情感体验的重视程度。教师在教授音乐作品之前,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经历的情感历程和作曲者经历了怎样的故事等进行了解。只要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历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才能产生兴趣,进而才能接触、走进和体会歌曲,从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启发学生的感知能力

高校学生是单独的个体,在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个性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知能力也大不相同。无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怎样的认知,都无不体现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现代人们欣赏音乐不受空间、时间等任何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就使得高校大学生仍然能够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例如,高校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播放一些著名的民族音乐,再结合自身对这些音乐的领悟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此民族音乐的特色是什么、此类歌曲对演唱者有什么技术要求、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环境等等。利用这些问题,尽最大努力的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学生对作品具备基本的感知认识后,再要求他们对此音乐进行演示,然后让他们进行讨论、研究和分析,使学生在欣赏、感知、演示、观摩下加深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歌曲意境和气韵方面上的正确引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指导,比如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可以这样说,启发学生进行感知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更好的认知音乐、掌握音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丰富化

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多渠道、多样化、丰富化的音乐教学手段。高校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发挥其广大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得到帮助并从中受益。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其视频功能为学生展示全面具体的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从视觉上激发、增强学生对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感性认知。另外,高校音乐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高校教师只有采取多样化、丰富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将传统的音乐文化有机融入到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发扬意识,进而发展他们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因此,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要有机融入传统的音乐文化,这将是高校声乐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还需要广大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作者:赵清永 单位: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第四篇:普通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声乐的教育现状

(一)教材建设不完善。

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声乐教材多达三百多种,但是由于我国声乐教材建设中的商业化与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声乐教材变得随意和无序。很多声乐教材缺少创新性,所选曲目大同小异,重复现象严重,缺少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曲目堆积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且内容大多都是多年前编写的,很少会出现新的内容和理念。另外,我国大多数的声乐教材的编辑水平较差,存在很多编辑错误,许多歌谱还存在版本不一的情况。在有些学校,声乐教材的选择是教师根据自己演唱和欣赏品鉴的爱好修订的,使得声乐教学具有随意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资源紧张。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人数骤增,而教师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导致教育资源紧张,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模式早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师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目前,声乐课基本都是声乐集体课,教师无暇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及个性特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另外,由于学生多,学校的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音乐器具少,造成十几个学生共用一件设备的现象频繁发生,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声乐教师教育能力不足。

声乐教学是一门需要艺术想象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好的专业的艺术指导就不可能发挥真正的声乐技能。教师声乐水平有限,教学方法不科学,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结构,严重阻碍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录取的标准下降了许多,造成招进来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天赋和潜力,学生在嗓音条件、音乐感受、接受能力、入学时的专业程度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选用优秀的声乐教材。

声乐教学离不开科学而规范的声乐教材。一套编辑严谨、体系科学的声乐教材是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一套优秀的声乐教材必须有缜密的构思、合理的设计、丰富的内容、科学的编撰。教材的编撰要凸显学科知识、技能的整合与融合,所选的作品应是在音乐教学和社会音乐活动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声乐作品、内容思想健康且富有时代感的流行歌曲、音乐剧等。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好的专业的艺术指导,就不可能发挥真正的声乐技能,因此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知识,以及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钢琴伴奏能力。为提高在校教师的综合素质,音乐院校应该组织学校的教师进行进修或者继续学习,培养优秀的专业声乐教师,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声乐指导。

(三)分级教学。

由于学生的条件、能力、程度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采取分级教学。在授课要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要区别对待。只有通过分级教学,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严把声乐招生的质量。

音乐院校应该严抓招生环节,把好声乐招生的质量关。应根据学校的情况,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对招生的范围和对象进行重新确定,精选出有才能有潜力有特长有优势的学生,改变以往的扩招大招的局面,选择真正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使得真正有声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得到培养。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声乐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通过思想感情的交融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王清清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

第五篇:高校科技信息传统声乐教学影响

一、前言

声乐教学是一项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特点的课程,也是直接与表演对象发生联系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模式仍坚持传统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且不利于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现代科技信息凭借自身开放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中,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加强现代科技信息对高校传统声乐教学影响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二、传统声乐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堂,普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日渐凸显弊端。首先,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课堂效率偏低,延长了人才培养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使得音乐教育步伐迟缓。其次,声乐课作为一门音乐专业学生必修及辅修课程,对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声乐教师在课堂中要扬长避短,在短时期内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其主要是指将计算机、电信技术作为基础,对声音、图像等传感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及处理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具体使用中,表现出高效、便捷性等特点,受到各领域广泛关注,其与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全面、系统整合,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声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现代科技信息对高校传统声乐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声乐课堂氛围。

声乐教师一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够完全详细的讲解课堂内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是有限的。基于此种情况,课前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声乐教师结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将知识及其相关资料整合到一起,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作一些内容丰富、且多样化的课件教学,将课堂的声乐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如视频的播放能够给予学生视听刺激,增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深化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等交流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能够为学生解疑,并发送相关的声乐专业知识,教师在突破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时空限制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将现代科技信息与高校传统声乐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声乐教学氛围。

(二)辅助声乐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练声环节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声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练声环节在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由于练声环节相枯燥,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练声的重要性。所以,声乐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成练声曲伴奏,提升整个练声环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练声的重要性。

(三)延伸声乐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声乐教学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后知识的学习和延伸也同样重要。为了方便课后教师的指导,师生可以建立微信平台,将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及时上传至微信中,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且方便教师与同学给予评价,以不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电脑欣赏音乐名家作品,汲取音乐处理技能,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演唱方式,在提升学生素养及对声音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调整和优化学生演唱方法,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及声乐作品处理能力。

(四)增强学生对“好声音”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声音准确地评价。

传统声乐教学中,学生对于声音的概念来自于教师单向讲述和示范,个别学生对声音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且抽象。而利用现代科技信息中的录音技术将学生声音收录其中,并播放给学生倾听,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声音有明确的认知,找到问题所在,声乐教师再将正确的声音效果展示给学生,调整、加强学生正确的歌唱状态,有利于学生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声音,从而促进声乐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专业水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与现代科技信息的有机整合成为声乐教学革新的必然趋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声乐学习兴趣,并采取多样化方式,实现实时沟通和交流,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声乐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声乐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声乐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作者:武慧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

第六篇:普通高校研究性声乐教学探析

一、研究性声乐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声乐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专题,在课外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查询相关资料、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自主构建、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研究性声乐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性教学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性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每个声乐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的高低的不同,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可供学生研究解决的问题就会各式各样,作为教师应该允许各种的问题存在,因此研究性声乐教学具有开放性;2.融合性在声乐课堂上每个声乐老师的学生都有很多,学生可能有相似或相近的问题,他们研究的问题也许就会有所交融;3.实践性学生研究的每个问题是为了解决在声乐学习的过程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他们的研究内容是要应用在实际的声乐学习过程中,解决现实的问题,要落实在具体的操作中,因此研究性声乐教学具有实践性。

二、研究性声乐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和谐、平等、开放的教学情境

目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师徒相传”的教学模式,教师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姿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盛行,使原本充满生机,轻松愉悦的课堂死气沉沉;更有甚者造成了部分学生一上声乐课面对专业老师就紧张,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碰到问题,教师可以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并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在大部分教师眼里声乐课依然看成是专业技能的教学,采用的是封闭式、填鸭式的方法,没有依据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性质和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没有从培养歌唱技能的狭隘圈子里跳出来,导致学生片面的追求歌唱技巧,忽视了文化修养的广博性和多面性;阻碍了学生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吸收和积累;在声乐课堂上我们主要围绕学生存在的问题来展开教学,教师给学生营造创设问题的情境,但并不给定具体的问题,而是通过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提出的问题也就会格式各样,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就会比较的广泛,教师应该允许这些问题的存在;这样的声乐课堂是开放性的,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底蕴、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来选择自己研究目标,而不是由教师预先设定统一的目标,教师只是加以引导,这种开放式教学就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容易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研究性声乐教学的关键。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带着自己设定的问题进行学习,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在研究性声乐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普通高校声乐课基本上是每周一次,课时量有限,如果完全依赖教师在课堂上45分钟传授的专业知识的来学习声乐,那是远远不够的。声乐技巧的提高是要靠课后坚持不懈的练习来完成,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牢记老师课堂上的要求并可以借鉴目前一些名家声乐教学的视频,针对自己的技术上的问题,自主学习探索,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反复练习,攻克技术上的难关,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能;声乐课堂上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那更需要靠学生自己在课后,去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做研究去完成;譬如在教唱歌剧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时,歌曲的艺术处理就是一个研究课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歌剧的创作背景、演唱该咏叹调应该运用的情感基调,情感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做好研究,这样才能做到在歌唱时心中有底,歌声中有一定思想内涵。

(三)重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声乐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及其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艺术实践服务的;声乐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声乐学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其结果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艺术实践是检阅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二者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现实的教学中,大家注重声乐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艺术实践这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

三、结语

总之,声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人将研究性教学应用在声乐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它的实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充实。

作者:向章元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第七篇:高校声乐教学学生主动性研究

1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意义

首先,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迅速扎实的掌握,也就是说一味地指导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所能够呈现的学习效果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一种体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灌输,而无法感受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和心理状态,所以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而短时间内无法有所提高的局面。高校在开展声乐课程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改善这样一种不良局面。教师不再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是以学生作为核心,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和掌握,如此对学生未来的各方面学习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其次,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的将来顺利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对其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保障措施。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正确的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并把这种思想一直待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以及未来的工作当中,做到自己的事情主动认真完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再次,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切实增强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自主探究和自己发现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们性格特点的各自相别,对待音乐的理解有很多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些感性的认知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但是这些方面的认知和学习,单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导难以传授给学生,所以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对科学的途径,让其自己感悟,这种主动性学习,能够有效增强其学习水平。

2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第一,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平等的关系。声乐教师不应作为权威的代表,而应当成为学生们学习上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到学生们对知识的自主理解,并对其见解予以一定的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大多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状态,所以才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起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探索,使其拥有一种自由的学习心态,不断主动追求知识。教师应当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主人。此外,教师应理解和宽容学生可能会犯下的错误,并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其的关心和期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尽量抑制心理负面影响,感受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第二,激发学习兴趣。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唯有兴趣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学习过程更为高效。声乐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声乐教学本身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课堂引入,亦或是教师有意识得通过为学生描绘声乐表达时美好得画面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上的体验,让学生跟进一步的理解音乐,认识音乐。将整个教学过程具象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们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习主动性。第三,课程目标的现代化设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应在学习目标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趋向于现代化。由此,视唱练耳课程的目标现代化设计,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让学生理解视唱练耳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音乐思维,透过音乐的本质以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用音乐的观念和思想去看待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也就是在情感上对音乐予以肯定,陶冶情操,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情与态度,让学生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学习和生活也充满积极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视唱练耳学习习惯,感受到音乐的价值与魅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对课堂学习主动参与,才能够塑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切实提高学习效率。长久以来,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都是集中于一味地知识讲解和传统的、重复性很高的声乐训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立场,提不起学习兴趣而难以保证课堂有效性,同时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主体自主性的目的。为改变这一现状,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本实施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主动参与,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

作者:荆晶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